APP下载

人工智能背景下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22-03-18武依林

辽宁高职学报 2022年6期
关键词:会计专业课程体系人工智能

武依林,卜 伟

抚顺职业技术学院(抚顺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辽宁 抚顺 113122

随着科学技术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人工智能“云计算”“智能机器人”等极具科技感的词汇不断被提及,依靠人工智能机器人来代替人去做一些繁琐、重复的工作不再是科幻,而是我们现代社会实实在在经历的变化。而这些变化也冲击着一些行业的工作岗位,尤其是会计岗位。近期美国研究人员对三百余个行业职位进行淘汰概率分析,其中会计岗位淘汰率高达97%[1],位列第三位。会计工作只需要少量会计人员操作人工智能系统,事先将设置好的会计科目录入系统,“财务机器人”便会根据现有会计科目,对业务自动生成细分类账,乃至出总账、生成报表。财务机器人逐渐将会计人员从重复且单调的会计工作中解放出来,使整个会计工作流程更为简洁,并且极大地降低了差错率。在人工智能时代,会计从业人员应探寻一条适合自己的转型道路,从容地面对会计智能化带来的冲击。而对于高职院校来说,作为培养基层会计从业人员的摇篮,更应站在时代的前列,顺应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将人工智能与会计有效融合,将知识高效转移给学生。因此,研究人工智能背景下高职院校大数据与会计专业的人才模式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人工智能背景下高职院校大数据与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一)人工智能背景下对传统课程体系冲击巨大

大数据与会计专业作为我国高校开设最早的专业之一,开设范围也十分广泛,高职院校中80%以上均开设了此专业[2],所以教学模式和方法、课堂讲授内容已经基本成型,教学方式相对传统,多集中于课堂,教学形式主要以教师的理论传授为主。由于开设年代较早,会计也成为最早受人工智能冲击的行业领域之一。早期的人工智能技术含量较低[3],只用于一些简单的、重复的标准化工作,并未对传统课程体系带来很大改变。但是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兴起的新时代,财务机器人可以自动完成更高级的程序化、标准化工作。

在这样的背景下,高职院校必须清晰地认识到会计人才的培养不能只停留在初级阶段,因为最基础的会计工作必将被人工智能所取代,所以扭转高职院校大数据与会计专业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势在必行,而这个过程需要对整个课程体系进行变革,对专业进行重新定位。由于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太过迅速,在会计人才培养过程中,信息科学内容和会计理论内容缺乏交叉,会计信息化课程内容相对单一,对于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在会计教学中更是少之又少,不能结合人工智能的大环境,只偏重于单一课程体系,很难与时俱进,培养出智能化大数据与会计专业的管理人才。

(二)人工智能背景下企业对大数据与会计专业人才提出更高要求

我国高职院校大数据与会计专业的毕业生多在企业中从事基础性会计工作,包括会计信息录入、凭证填制、账簿信息记录等,工作量较大,多为重复性工作。随着人工智能的出现,这些基础性岗位会逐步被会计软件和财务机器人取代,但会计岗位并不会马上消失,企业依旧需要具备专业素质的会计人才,不过企业对于大数据与会计专业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工作内容不限于基础性会计工作,还包括财务报表分析、战略管理、财务决策等管理会计内容,这些个性化工作内容无法被智能财务机器人所取代。企业之间竞争越来越激烈,都以提升工作效率,获得最大收益为首要目标[4]。因此现代化技术将进一步协助会计人员对市场进行预测与分析,对企业的重大决策与内部管理提供更大的帮助,最终达到“人机共存,以人为本”的工作局面。

当然,随着时代发展,现代信息技术在各大领域呈现蒸蒸日上的形势。在机遇与挑战面前,会计结构必定受到冲击,进而得到“升级”[5]。原本会计各个职位中完全由手工完成的繁琐工作,利用信息技术可以轻易解决。一些原始的会计岗位随时代发展逐渐消失在大众的视野中,同样的一些新的岗位也会进入大众的视野。智能财务软件已经成为各个企业办公自动化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它大大提高了财务信息的质量与速度,与传统的方式相比简直是汽车与自行车速度的对比,因此智能财务软件更有效地提高了企业竞争力。

对于高职院校而言,大数据与会计专业的毕业生越来越多,就业越来越困难,在职的会计人员也将面临被人工智能所替代的局面。社会提高了对会计人员的要求,也对高职院校提出了提高会计教学质量的要求。因此,近些年来,会计教学领域不断变革,人工智能在会计领域的应用越来越深入[6]。VBSE 实训平台、财务共享服务系统等先进的会计工具相继问世,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依托人工智能平台进行财务管理,各高职院校的大数据与会计专业也将此视为现代会计教育的主要方向,传统会计工作方式正逐渐被人工智能所替代。

(三)人工智能对大数据与会计专业教师提出新的挑战

大数据、人工智能、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发展,正在不经意间改变着我们的日常生活方式。例如,新冠肺炎病毒疫情的出现,如果不是互联网技术,很多学校或许出现停课的局面。但如今微课、慕课、雨课堂等线上教学方式的出现,轻而易举地解决了授课问题,并且线上教学已经有了成为现今主流教学方式的倾向,传统课堂教学方式受到很大冲击。一些老教师往往信息化教学能力不足,面对技术的变革仍存在质疑的态度,坚持传统教学方式,一味让学生死记硬背[7],不能对知识进行自我“吸收”,不符合信息化与传统知识的融合,很难对学生今后的工作有所帮助。因此顺应时代发展,很多高校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正在逐步成为新时代教育的主流模式,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已经不再局限于课堂范围之内,而是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进行多样化选择。

总而言之,科技是一把双刃剑。在人工智能的时代,既有机遇又有挑战。从高职院校角度来看,信息技术冲击着传统的教学模式,给大数据与会计专业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促使高职院校不断进行创新,改变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

二、人工智能背景下高职院校大数据与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一)转变传统教学理念,适应时代背景

现阶段,在高校众多专业中,会计专业存在已久,早已形成了一套较为稳定的教学模式,因此很多高校会计专业的教学理念、人才培养模式也相对固化。要想改变目前的状况,就必须树立更加先进的理念。大数据与会计专业不仅仅是给会计专业披上了大数据的外衣,而是从传统的培养学生数据整理、收集和管理的简单操作工人,转向利用智能化软件与大数据协助企业履行管理会计的预测、决策、内控和分析职责的高级人才。在专业课程设置方面,应在传统课程设置基础上,增加大数据分析与应用、业务财务信息分析、业务财务一体化设计、企业内部控制等专业拓展课程。

在人才培养理念与目标方面,传统的会计培养理念和目标也需更新,普通教学往往侧重于书本知识而忽略实践教育,导致学生综合能力不足[8],因此改变现有会计人才培养模式是必不可缺的步骤。要将财务会计知识与综合性财务分析齐头并进,才能在未来的企业会计活动中起更大的作用。时代在发展,高职教育也要跟上时代发展,与时俱进。

(二)依托人工智能背景,完善人才培养模式

1.不断加强校企合作

在人工智能背景下,企业对会计人才的要求不断提高,尤其是会计实践操作能力方面对于大数据与会计专业而言,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最好的办法是依托于企业。这就需要我们要深化校企合作,尤其是与人工智能方面研发能力突出的企业进行合作,例如网中网、用友公司等。与这些企业合作,不但能让学院接收最前沿的专业发展动态,还能依靠其强大的资金实力帮自己打造最先进的实训基地和平台。并且很多高级别技能大赛都有这些企业作为承办单位参与,大赛中所使用的财务智能机器人软件也是这些企业研发出来的,与这些公司合作能更好地将课证赛岗融合起来。企业研发人员可以定期来学校进行讲座,对于一些实践要求高的课程,也可由企业人员作为外聘教师讲授,大数据与会计专业教师也可以进入企业学习,真正做到产学研结合。

2.持续优化课程体系

人工智能背景下,会计人才培养要着重学生的信息化思维的培养,这就要构建智能化课程体系。在大数据与会计专业智能化课程体系建设方面,可以从会计信息化、岗位技能实训、计算机课程、财务管理这几门课程有针对性地展开,不断优化现有大数据与会计专业的课程体系。不仅要加强其对财务智能机器人等信息工具的使用,还应该着重讲授财务管理理论知识,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管理能力与意识。对于会计信息化、计算机技术这类课程,可以进行升级,比如增加大数据分析、数据库应用等内容。对于岗位技能实训这类实践课,可以通过校企合作开展如1+X 财务共享服务培养,开展财务管理、互联网金融等专业拓展类内容,为学生的选择性学习奠定基础,以适应新时代人才培养需求[9]。

3.提升学生自主学习意识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各式各样的沟通交流软件都开发出了OA 功能,加之疫情因素的影响,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授课方式逐步成为主流,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些软件,如QQ、钉钉、雨课堂等作为线上授课平台。教师也可以把教学资源上传至网络,设立综合性的学习任务,让学生组建起合作学习小组,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秉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改革理念,构建起学生自主学习的模式[10],充分提升学生自主学习意识。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适应时代潮流

在人工智能的时代背景下,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高职院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必由之路。大数据与会计专业的授课教师,需要加强大数据、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方面的培训和培养。一方面,激发教师自主学习的欲望,学校可以将参与培训作为一项工作量指标,促使教师参与相关的继续教育和培训,与时俱进,不断更新自己信息技术方面的知识储备,只有积累了充足的信息技术知识,才能够将其融会贯通,有效运用到课堂中去;另一方面,教师要掌握专业的最前沿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理论知识,就离不开企业,这就要以校企合作为依托,定期邀请企业的专家顾问来校进行培训讲座,或者派遣教师到企业进行挂职锻炼,对于大数据与会计专业的老师,只有深入企业才能掌握最前沿的实践技能,了解最真实的企业需求。在大数据与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中,以人工智能为平台,为满足学生的智能化学习需求,还可以采用会计学徒制教学方式,教师和学生通过共同学习、互相研讨,实现教学相长,通过人工智能系统,模拟企业实际工作场景,让学生学习企业实际工作过程中管理会计的智能化使用方式,从而帮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提升素养与能力,可以对工作产生正确认知与理解。

三、结语

在人工智能时代的背景下,大数据、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的不断涌现冲击着传统人才培养模式,越来越多的专业跨界融合、学科互通,促使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形成。本文通过对高职院校大数据与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现状进行分析,找出其面临的挑战,并就大数据与会计专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如何扬长避短,选择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提出几点建议。首先,教学理念方面,学校要深刻意识到依靠传统的授课方式和内容已经落伍,学校必须激发教师的自我学习意愿,更新人工智能、大数据、信息技术等现代知识;其次,深化校企合作,因为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是为企业所用,只有学校与企业更深入合作,才能更好地了解企业需求,在人才培养中做到有的放矢;再次,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要在激发教师的自我学习意愿之后,可以依托校企合作,提升教师实践教学能力,激励教师将培训技能在实际的课程教学中加以运用,促进教师整体团队质量的提升。这样双向激励,形成良性循环,以达到人才培养的最优效果。

猜你喜欢

会计专业课程体系人工智能
高职Java程序设计课程体系建设思考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关于高职院校会计专业“1+X证书”制度的思考
2019: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与就业
高职会计专业英语教学中ESP理论的应用研究
数读人工智能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下一幕,人工智能!
会计专业税法课程教学中角色扮演法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