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化背景下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与改革研究

2022-03-18

辽宁高职学报 2022年6期
关键词:院校信息化信息技术

李 宁

辽宁建筑职业学院,辽宁 辽阳 111000

目前,我国已经进入信息化时代,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给各行各业带来了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挑战。结合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实际情况来看,如果能在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过程中融入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则能够让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事业迈上一个崭新的台阶。对此,各高职院校广大教师,应当认识到现代化信息技术的重要性,积极运用信息技术辅助高职院校的教学工作,从而为国家培养更多符合时代要求的人才。

一、信息化背景下开展高职教育的重要价值

(一)积极助力高等职业教育进一步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在各领域都取得了突出的成绩。随着我国社会不断发展,专业技术技能型人才需求量也越来越大,为了满足人才培养的需求,我国加大力度积极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事业。从我国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来看,现阶段高职院校中相当一部分院校的领导以及教师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很深,将学生的学习成绩作为评价标准,而忽略了对学生其他方面能力的培养[1]。同时,部分教师也没有意识到现代化信息技术对于开展教学工作的重要意义。

我国已经进入信息化时代,高等职业教育与信息技术的有机结合将会是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在高职院校的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不仅有助于相关教师提升教学效率,还能够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以及素养,并不断提升学生综合能力,让学生更好地面对未来的学习与生活,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同时,运用信息化技术还有利于全面打造数字化校园,提升高职院校的整体层次,从而树立良好的形象。在运用信息技术的过程中,高职教师应结合现实情况,合理引进信息技术,从而让学院走上快速发展的道路。

(二)有助于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以及专业能力的全面提升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在不断更新,各行业也逐渐了解到信息技术的先进性。信息技术的不断成熟,对于推动经济发展具有巨大的作用。在高等职业院校发展的过程中,信息技术同样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成为推动高职院校向前发展的重要动力。通过运用先进的信息化技术,可以打造网络校园,学生可以借助网络平台查找相关的资料,开拓视野并提升思维能力。学生可以利用网络平台进行交流,不断扩展自身的知识面,了解社会动态。教师也可以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技术对学生的基本情况进行统计与分析,从而结合学生的实际特点,提高工作效率。总之,运用先进的信息化技术,可以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三)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国家开办高职院校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大量的专业性人才,因此高职教师应注重对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然而,在传统的高职教育中,教师侧重于向学生传授理论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从长远来看,这种教学模式对学生并无益处。在该种教学理念的引导下,学生很难运用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更不可能主动钻研探索相关技术来提升自身的社会竞争力[2]。为了弥补传统教学模式的缺陷,教育专家提出在高职教育中融入先进的信息化技术。实践表明:加强高职教育的信息化建设,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教师也能够运用直观而生动的方式向学生展示教学内容,以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二、信息化背景下高职教育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信息化建设制度方面存在不足

现阶段,很多院校在加强信息化建设中缺乏明确的管理制度,使得该项工作流于形式;很多学校在信息化管理规划方面存在严重缺陷,没有形成完善的管理体系,也无法制定相应的制度来保证学校信息化的进程。信息化管理制度的缺失不利于信息化背景下高职教育的发展,同时也会对相关学校整体层次的提升造成巨大的阻碍。同时,信息化管理制度缺失也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从长远来看,高职院校应当认真研究合理措施,加强信息化建设,以推动学校的稳步发展[3]。

(二)信息化工作人员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在高职院校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不仅需要相关的教师参与,还需要具备信息化技术的专业工作人员的大力支持。然而,由于高职院校的特点,很多工作人员的学历不是很高,很难掌握先进的信息化技术,这种情况对于高职院校信息化建设造成了严重的阻碍。虽然现阶段我国高职院校配备了一定数量的信息化技术人员,但是这些人员的素质一般,不能很好地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也不能完全满足高职院校的实际需要。

例如,高职院校部分计算机专业教师不能与时俱进,不能及时了解前沿计算机技术,在教学中仍然向学生传授过时的计算机知识,严重地浪费了学生的时间和精力。还有部分高职教师对于网络技术持观望态度,认为网络技术对于自身的教学工作的帮助有限,不学习网络技术也不会影响自身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为了全面提升高职教师队伍的信息化水平,领导应当认真研究、制订信息技术工作人员的选拔制度,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打造信息化专业人才队伍,为学校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4]。对于主动学习信息化技术的教师,学校应加强扶持力度,让他们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信息化技术的学习中。对于表现优异者,给予一定的奖励。

(三)信息化建设资金投入有限

信息化建设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部分高职院校领导没有意识到信息化建设对于学校发展的重要意义,不愿在这方面大量投入。高职院校领导可以根据本院的实际特点,引入校企合作模式来加强信息化建设。在校企合作模式下,学校积极引入当地的知名企业,寻找学校和企业的利益共同点,完善相关的制度,在加强学校信息化建设的同时,让企业获得应有的经济利益[5]。在校企共同努力下,解决信息化建设中资金投入有限的问题,使学校可以利用充裕的资金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从整体上提升学校的信息化程度。

(四)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网络安全问题

加强高职院校的信息化建设对于学院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但是如果不能保证在信息化建设中的网络安全,则会给学院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网络安全主要包括软硬件安全以及应急安全两大方面。软件安全主要是指系统安全以及信息的安全,硬件安全主要指设备的安全。现阶段很多高职院校没有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不注重维护网络安全。很多学生在课余时间利用学校的电脑打游戏、下载一些来历不明的软件,这些行为对于学校网络安全十分不利。此外,部分高职院校没有委派相关人员对计算机设备进行管理,在发生网络被攻击等事件时不能在第一时间处理。同时,很多高职院校的设备老化,易产生巨大的网络安全隐患。

三、信息化背景下高职教育发展路径

(一)重视并且强化信息化建设

信息化技术高速发展,很多新型教学设备不断地应用到教学中,教师以及学生有了更大的选择空间。在实际的信息化教学活动中,教师往往运用多媒体技术以动画、视频等生动的形式向学生展示复杂的理论知识,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占据主导地位,实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近年来,一些高职院校领导提高了对现代化信息技术的认识,在学校范围内建设信息化平台,为学生的在线学习提供了便利。学生利用这些信息化平台可以快捷地学习专业知识,积极思考如何将这些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6]。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云计算技术逐渐走入人们的视野。云计算技术是先进信息技术的典型代表,根据其服务性质的不同大体上可以分为私有云、公有云、混合云三种形式。这三种形式各有特点,其中公有云技术具有安全性、便捷性的特点,因此,公有云技术适合于网络安全要求较高的单位[7]。结合高职教育的特点,公有云技术可以为高职教育提供安全的储存以及管理服务,并且运用该技术可以最大程度实现数据共享。同时,公有云技术还可以将重要数据信息进行备份,让相关的用户在云平台上共享教育资源。公有云技术的特点决定了其可以最大程度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并且具有相当的便捷性。此外,由于公有云技术对使用者的设备要求不是很高,相关单位在引进该技术时不需要进行大量的资金投入,使得该技术完全可以广泛应用于高职教育中。

(二)做好信息化教学的管理工作

首先,要积极开展教职员工的全面培训,不断提升教职员工的综合素质以及工作能力。新时代背景下,高职教师不应满足于现状,应积极进取,充分利用业余时间,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以及执教能力。教师要对现代化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有充分地了解,并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积极提升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的能力,从而不断改进自身的教学工作[8]。同时,高职院校应不断加强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全面建设,在建设的过程中要运用先进的技术手段来提升学校的管理效率,并建立相应的平台,为广大教师以及全校的学生提供便捷的共享服务。

此外,学校要为教师提供便利的办公条件,让教师借助于先进的信息化技术以及网络技术,办公可以不受时间以及空间的限制,充分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在合理的时间和地点办公,节约精力的同时达到了良好的工作效果。例如,高职院校可以结合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打造“校园一卡通”,为广大教师及学生的生活提供极大的便利,让他们感受到先进的信息化技术对于校园生活的积极影响。

(三)注重激发学生的信息化学习意识

在高职院校的教学活动中,学生是主体,是重要的参与者。同样,在信息化背景下的高职教育中,学生也是重点教育对象。为了更好地推进高职院校的信息化建设,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注重激发学生的信息化意识,根据学生的实际特点,运用合理的方式,积极引导学生使用网络。学生正确运用网络,可以快速收集自己所需要的学习资源,从而不断提升自身的知识层次,最大程度地开拓自身视野、增长见识。

高职院校要不断加强自身的信息化建设,努力提升学校的信息化水平,为广大教师以及全校学生打造信息化平台。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应当将专业知识、职业技能、先进的信息化技术进行有机结合,从而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并且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能够运用先进的技术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9]。

(四)注重对教师资源的改革以及创新

在信息化技术不断引入的大背景下,高职教育的教育资源变得更加丰富。教师运用先进的网络技术以及信息技术,搜集优质的学习资源,并且将这些优质的学习资源上传至教育共享平台,让学生根据自身的层次来选择这些学习资源[10]。教师也可以通过微课的形式,进一步整合专业课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运用短视频的形式将自己的总结发送给学生,让学生在业余时间对重难点进行深入的研究,从而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微课的形式也有利于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培养良好的师生感情。

从实际特点来看,微课与网课既有一定的相似之处,也有差异之处。相似之处在于,微课与网课对于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具有依赖性;差异之处在于,网络课程通常是完整的课程教学,而微课通常是对某一个知识点的教学。从高职教育的发展趋势来看,在高职教育中,任何学科都将不可避免地运用网络技术,对此,学校以及教师应充分认清形势,注重校园的信息化建设,从而促进学生的进一步发展。

总之,我国已经步入信息化时代,在信息化时代中涌现出越来越多的先进技术,这些先进技术对于各项工作都产生了积极的意义。对我国高职教育来说,在教学活动中应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可以有效消除传统教学模式中所暴露的弊端。信息化技术对于促进高职院校的改革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运用先进的信息化技术,不仅可以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也能全面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对此,学校有关方面应当制定合理的制度,促进学校的信息化建设,让高职院校为国家培养出更多的合格人才。

猜你喜欢

院校信息化信息技术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