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某斜坡道掘进爆破毒气浓度演变规律分析*

2022-03-18明仪海豹陈能革汪

现代矿业 2022年2期
关键词:毒气斜坡通风

李 明仪海豹陈能革汪 禹

(1.中钢集团马鞍山矿山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2.马鞍山矿山研究院爆破工程有限责任公司;3.金属矿山安全与健康国家重点实验室;4.安徽马钢矿业资源集团有限公司)

本研究以某地下矿山斜坡道掘进爆破为研究对象,采用现场爆破有毒有害气体监测的方法,对正常通风情况下巷道内爆破毒气的浓度变化规律进行分析,为炮烟控制提供指导。

1 工程概况

某地下矿山矿区内基岩出露差,多被第四系掩盖;钻孔揭露地层由老至新主要有三叠系中统周冲村组(T2z)、黄马青组(T2h),侏罗系中、下统象山群(J1-2xn)、白垩系下统姑山组(K1g)及第四系全新统(Q4)。现场试验地段为垩系下统姑山组(K1g),岩性为蚀变安山岩、变砂岩、(变)凝灰岩、安山质火山角砾岩、变含砾凝灰质粉砂岩、变粉砂岩、黏土岩、角砾岩、(变)复成分角砾岩等。

矿山斜坡道为三心拱断面,断面尺寸为4.4 m×4.0 m(宽度×高度),采用爆破方式进行开凿。掘进爆破过程中,产生大量的有毒有害气体,主要为一氧化碳和氮的氧化物[11-13],弥漫分布在整个掘进巷道内,对生产作业人员的职业健康和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需要掌握有害气体浓度动态演变规律,指导现场工作面通风时间控制、爆后支护和铲装作业开始时间等。

2 坡道掘进爆破参数

斜坡道掘进采用CYTJ76 型矿用液压掘进钻车进行凿岩,采用直眼掏槽方式,孔径为42 mm,孔深为3.3 m。使用岩石乳化炸药爆破,药卷直径为32 mm,药卷长度为300 mm;采用非电导爆管雷管起爆网路。爆破参数及起爆顺序见表1。

?

3 爆破有毒有害气体现场监测

3.1 爆破毒气对人体危害

《工业炸药通用技术条件》(GB 28286—2012)规定[14]:煤矿许用型炸药和用于井巷爆破工程作业场所的岩石型炸药爆炸后,有毒气体含量应不大于50 L/kg;用于非井巷爆破工程作业场所的岩石型炸药爆炸后,有毒气体含量应不大于70 L/kg。爆破气体性质及危害如下。

CO 浓度较高时能使人出现不同程度中毒症状,主要原因是CO 与血红蛋白可逆性结合引起缺氧。当CO 浓度为200 ppm 时,2~3 h 内可能会导致轻微的前额头痛;达到800 ppm时,2 h内昏迷,可能死亡。

NO 是一种血液毒物,可产生中枢神经麻痹和痉挛。当NO 允许的暴露浓度为25 ppm;达到200~700 ppm时,短时间暴露就会导致人员死亡。

NO2是一种棕红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主要损害呼吸道,表现为神经衰弱综合征及慢性呼吸道炎症等慢性影响。

在资源能力方面,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的权重依次为0.667、0.333,说明有形资源能力影响效果较大,无形资源影响效果略微;在管理能力方面,资源协调与经营管理具有相同的权重,说明其影响效果相同;在技术能力方面,核心技术水平与技术创新能力的权重依次为0.667、0.333,说明核心技术水平具有更大的影响力;在运营能力方面,市场营销与产品服务的权重依次为0.333、0.667,说明产品服务能力具有更高的影响力。

SO2具有无色、有刺激性臭味,浓度在400~500 ppm时,会出现溃疡和肺水肿,直至窒息死亡。

H2S 是一种强烈的神经毒素,当浓度达到10 ppm时,开始刺激眼球;达到500~700 ppm 时,人员失去知觉、呼吸停止,甚至死亡。

NH3无色,具有强烈的刺激气味,当浓度为50~100 ppm 时,引起眼脸肿起、结膜炎、呕吐、刺激喉部;达到100~500 ppm时,稍长时间会引起人员死亡。

3.2 爆破毒气监测方案

为掌握掘进斜坡道爆破有毒有害气体浓度的演变规律,指导现场安全生产作业,在距离工作面200 m的斜坡道侧壁上安装了CO、CO2、NO、NO2、NH3、H2S 和SO2共计7种气体监测传感器[15-16],建立了有毒有害气体实时在线监测系统,现场安装如图1所示。

3.3.1 爆破毒气浓度整体变化规律

由于爆破炮烟的排出既有主风流的运移作用,又有风流的紊流扩散作用,是紊流变形和扩散稀释的综合作用过程。随着掘进巷道长度的增加,炮烟带的体积不断扩大,且炮烟带在运移过程中与新鲜风流不断置换,使巷道中炮烟浓度逐渐降低,从而使炮烟带浓度达到安全值。现场监测数据见图2。

由图2 可以发现,斜坡道工作面爆破后,产生大量的爆生气体;随着通风时间的延长,爆破气体逐渐扩散到监测点位置,进而在气体传感器中显示出各种气体的浓度变化。根据现场测量数据可知,爆破产生的气体包括CO2、CO、NO、NH3和H2S,未见NO2和SO2;且CO2为主要爆生气体。同时,爆生气体浓度随着时间的延续可以明显地分为2个阶段,分别为爆破通风阶段和铲运阶段。

考虑到CO2是一种空气污染气体,不是重点关注的爆破有毒有害气体,故主要对CO、NO、NH3和H2S进行分析。爆破气体浓度大小顺序依次为CO>NO>NH3>H2S;CO 是最主要的爆破有毒有害气体,在时间为1 660 s时达到峰值浓度827.2 ppm,与其他有毒气体存在明显的数量级区别。由于掘进工作面温度高、湿气较大,NO2与水分子作用易形成硝酸(HNO3),而SO2易溶于水,故未测到NO2与SO2。整体而言,通风35 min 后的爆破有毒有害气体基本可以排出完毕,可以达到下一步铲装运输的安全要求。

3.3.2 通风和铲运阶段爆破毒气分布规律

随着通风时间的延长,CO 浓度呈现明显的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且升、降幅度十分明显,说明爆破通风对于降低CO浓度具有显著作用。

在爆破通风阶段,NO 浓度表现为先小幅阶梯形增大后迅速降低的变化趋势。在铲运阶段,NO 浓度受运输车辆通行影响明显,呈现出上下震荡性波动现象,且NO 浓度峰值超过了炸药爆破产生的NO 浓度;分析认为,运输车辆尾气中存在较高浓度的NO,进而影响其浓度变化。

NH3浓度变化规律见图3。在爆破通风阶段,NH3浓度峰值稍滞后于NO,依然呈现先增大后降低的趋势,峰值浓度为5.35 ppm;但NH3上升幅度明显大于降低幅度;分析认为,NH3密度小、飘散移动速度慢,故滞后于NO到达毒气监测仪,且降低幅度小于NO。在铲运阶段,受到运输车辆通行的影响,NH3浓度产生小幅度的波动变化,但浓度变化幅度较小,说明运输车辆通行时产生微量的NH3,但相比爆破产生的可以忽略。

H2S 浓度变化规律见图4。在爆破通风阶段,H2S浓度整体呈现先增大后降低的趋势,且在时间1 585 s时达到峰值浓度0.23 ppm,说明通风对于降低H2S 浓度具有显著作用。在铲运阶段,H2S 浓度表现出明显的波动现象,且H2S 浓度明显超过爆破产生的,分析认为运输车辆通行时产生较多的H2S,进而导致H2S浓度的上下震荡性变化。

3.3.3 爆破有毒有害气体的占比分析

为进一步分析在2 个阶段各种爆破有毒有害气体的占比情况,绘制了各种气体占比与时间的关系曲线,见图5。可以看出,随着时间的持续,CO、NO、NH3这3种气体的占比变化落差较大;其中CO为先增大后降低趋势,NO 为先增大后降低再增大趋势,NH3为整体逐渐减小趋势。H2S 含量总体较小,在爆破通风阶段的占比微乎其微;在铲运阶段占比呈现增大趋势,但总在5%以内,其中在时间为4 160 s时达到最大值4.92%。

4 结 论

(1)现场监测数据表明,斜坡道掘进爆破的爆生气体以CO2为主。爆破有毒有害气体浓度大小顺序依次为CO>NO>NH3>H2S;CO是最主要的爆破有毒气体,与其他气体存在显著的数量级差别,是需要现场控制的重点。

(2)爆破后,爆生气体浓度可以明显地分为2 个阶段,分别为爆破通风阶段和铲运阶段。在第1 阶段,有毒有害气体浓度整体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的演变规律,说明工作面通风对于降低爆破有害气体浓度具有显著作用;在第2 阶段,运输车辆通行对于NO、NH3和H2S 浓度影响明显,使其呈现上下震荡性波动现象。

猜你喜欢

毒气斜坡通风
煤矿通风不良的危害以及通风安全检查项目
建筑采暖通风空调工程节能减排
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问题探讨
探讨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中常见问题及处理对策
美一州要用“纳粹毒气”处决死囚
信仰的“斜坡”
毒气
梦是长长的斜坡(外一首)
生活中究竟有多少致癌物?
无轨斜坡道在大红山铁矿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