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组合方法的边坡稳定性分析

2022-03-18硕侯克鹏孙华芬袁明礼夏辉李琪琪

现代矿业 2022年2期
关键词:安全系数剖面岩体

陈 硕侯克鹏孙华芬袁明礼夏 辉李琪琪

(1.昆明理工大学国土资源工程学院;2.云南省中-德蓝色矿山与特殊地下空间开发利用重点实验室)

我国社会发展进入了新时代,矿产资源结构逐渐优化,越来越多的边坡出现在工程建设中,边坡失稳、滑坡等问题时有发生。露天矿山的生产直接影响着边坡的稳定性,一旦发生事故,可能造成严重的人员财产损失,对边坡事先进行分析预测是目前最为安全可靠的方法,可以极大减少边坡灾害的发生。边坡的稳定性分析通常分为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这2 个阶段[1]。常见的定性分析一般有工程类比法、地质分析法、图解法等。刘伟鹏等[2]使用Barton 模型计算出结构面的物理参数,同时结合赤平投影法分析出边坡潜在失稳结构面的空间组合关系,再由块体理论确定各组合关系下块体的稳定系数。王喜华等[3]在赤平投影法的基础上,使用空间向量构建了结构面几何参数方程,并结合工程实际对边坡进行稳定性评价。工程中常用到的定量分析有极限平衡条分法、数值分析法等[4]。马学宁等[5]设计了多因素水平下的正交试验,分别求解了各组试验中基于瑞典条分法、简化Bishop法、Janbu法以及强度折减法的边坡安全系数。朱晓珍等[6]在运用流—固耦合数值分析法,同时采用修正后的Mohr-Coulomb强度准则,在ABAQUS 平台上对降雨入渗岩体软化后的边坡进行稳定性评价。骆波等[7]基于离散元软件UDEC 运用不连续体理论,构建数值模拟分析模型,以研究软硬互层边坡倾倒影响因素和成因机制。李耀楠等[8]使用赤平投影分析确定边坡可能发生滑移的位置,再进行极限平衡法进行计算,得出安全系数。钟鑫等[9]对岩质边坡采用赤平投影分析稳定性评价,同时对土质边坡使用理正软件的圆弧滑动法进行稳定性分析,为后续施工提供了理论和数据支持。

边坡失稳是一种复杂的地质运动,单一的定性或定量分析评价效果不够全面、客观,难以保证实际工程需求,将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在工程中有机地结合起来,使评价结果更有效,具有应用价值。本研究以某矿山露天边坡为例,使用定性+半定量+定量组合方式进行稳定性综合评价,先采用赤平投影法定性分析,再使用数值模拟法进一步半定量确定破坏模式,最后基于极限平衡法计算稳定性系数,综合评价后指导工程实践。

1 工程概况

某露天矿山地势属低山丘陵剥蚀地貌,地形切割较为强烈,整体地势南东高、北西低,原始高程为+500.00~+580.00 m,最低处位于采场西北侧约200 m 远的无名河谷,高程约+200.00 m,属山坡+凹陷型露天矿,矿山采场南北长约906 m,东西宽约384 m,原始地形坡度为14°~26°。至2021 年2 月,采场坡底标高为+370.00~+380.00 m,坑口近似长方形,坡顶最高台阶为+560.00 m。其东帮边坡已开采形成15级工作平台,每级台阶高约12 m,整体坡高为180 m,设计最终边坡角为37°~43°。边坡处于矿区背斜构造的中心部位,地质产状结构大体走向SW(约39°),倾向NW(约298°),结构倾角为18°~68°,矿山边坡前缘地区褶皱构造与边坡角度呈现反倾状,中部及后缘区域地质产状总体为顺向坡,边坡浅表部下伏基岩由测水组强风化砂页岩和石磴子组灰岩组成。测水组强风化砂页岩为薄层或页片状构造,泥质、粉砂质结构,岩石坚硬程度为软或极软,受构造应力影响,局部地段受断裂构造挤压,节理较发育,地层次级有褶曲,发育良好,局部地区地层结构产状凌乱,岩体支离破碎,结构疏松。岩体整体抗剪强度较低,遇水后软化,同时具膨胀性。石磴子组灰岩风化程度较弱,抗剪强度高,岩石坚硬程度较硬,局部岩体内有溶洞(被黏性土、岩石碎屑填充)。选取2个代表性剖面作为研究对象(图1、图2),并结合露天矿山矿岩地质情况与室内外物理试验,确定数值模拟及计算过程中所需的基本物理力学参数(表1)。

?

2 赤平投影法分析

2.1 方法原理

首先将目标岩体的型心与模型的球心相重合,同时把岩体结构面的空间几何要素投影至赤道平面上,进而分析结构面产状与临空面的力学关系,可以便捷、直观地反映出各组结构面的组合关系,该方法可以进行岩质边坡失稳滑动方向、坡体破坏形态及稳定性的初步分析评价[10-12]。

2.2 赤平投影图分析

通过现场多处实地勘查,选取代表性优势结构面进行分析,优势结构面产状为(220°~230°)∠(24°~26°)和(230°~240°)∠(23°~60°)(表2、表3),采用赤平投影分析对所选取的优势结构面进行定性分析。

?

2.3 结果分析

图3 为优势结构面赤平投影图,优势结构面J1(节理1)、J2(节理2)均与坡面、岩层面出现小角度斜交,且倾角均小于岩层与坡面倾角,J1、J2与岩层面关系为外倾,因此易沿着该优势结构面发生滑动,处于不稳定状态。岩层面与J1、J2 及J1 与J2 的交割线均与坡面大角度斜交,但是由于该处边坡褶曲较为发育,使节理裂隙发育完全,岩体整体呈破碎状,岩体结构稳定性欠佳。岩层面与J1、J2 及J1 与J2 的交割线呈现为楔形体,坡面与交线的倾向大致相同,易发生顺层滑动,交线倾角小于坡面倾角,在多重组合的节理切割下,可能发生局部滑坡。

3 基于FLAC3D的稳定性分析

根据现场实际调查并结合地质勘查资料,使用FLAC3D对所选取的2 个代表性剖面进行数值模拟分析[13-14]。首先对研究对象建立模型并生成网络单元,对网络单元设定边界条件和初始条件,并对材料赋予力学参数,进行初始应力平衡计算,完成模型的初始状态。之后继续建模,对初始状态的模型施加外力开挖、爆破震动等,打破模型的初始平衡状态,给出约束要求,再次计算达到平衡或破坏状态,输出计算结果。

3.1 模型的相关参数设定

由矿体开采对周边岩体的影响范围,设置模型X方向长度为600 m,Y方向长度为400 m,为单向约束边界,Z方向底部标高为220 m,顶部为原始地表,模型共计246 903 个六面体单元和242 272 个节点。在土力学研究中,采用常见的Mohr-Coulomb 屈服准则描述岩体破坏发生时的剪应力和正应力之间的关系,能较好地实现模拟效果。

3.2 计算结果分析

稳定性分析计算分为工况Ⅰ(自重+正常水位)和工况Ⅱ(自重+爆破荷载+正常水位),计算结果见表4。

?

由1 号剖面塑性变形计算结果(图4、图5)可知:开挖会导致边坡处于不平衡状态,塑性应变区并未布满整个剖面,仅出现在小范围区域,边坡内部产生近似圆弧滑动面。在工况Ⅰ的条件下,在452 m 平台以下出现2个圆弧滑动面,最大位移量出现在剖面边坡的416~452 m 平台。在工况Ⅱ的条件下,440 m 平台以下出现了贯穿位移,最大位移量发生在边坡的416~428 m 平台,边坡的安全系数没有达到预设安全系数1.15,边坡不会发生整体深层次的破坏,但局部可能会发生小型的滑坡。

从2 号剖面塑性变形计算结果(图6、图7)可以看出:塑性应变区仅出现在局部区域并未贯通整个边坡,剖面上最大位移量出现在临空面附近的坡面上,坡内滑动面为圆弧滑动面。在工况Ⅰ的情况下,392~452 m 平台产生圆弧滑动面,最大位移量出现在404~432 m 平台的边坡临空面上。在工况Ⅱ的影响下,最大位移量沿坡面由392 m 平台蔓延到416 m 平台,边坡的安全系数小于1.15,边坡处于不稳定状态,可能发生多平台贯穿滑坡,影响矿山生产施工。

4 极限平衡法分析

极限平衡法通常基于Mohr-Coulomb 强度准则,先假设边坡具有内潜在的滑动面,并将滑动面内的土体分割成若干个条块,再对各个条块所需要承受的应力系数建立方程,然后进行力学平衡计算,得出极限平衡状态下的安全系数,进而对其边坡的稳定性进行定量评价[15-16]。

4.1 极限平衡法计算

边坡为岩质边坡,破坏面主要以圆弧滑动面、楔形滑动体为主,结合边坡特征形状,使用传递系数法进行稳定性计算[17-18]:

其中:

式中,Fs为边坡的稳定性安全系数;Wi为选取计算条块i的质量,kN;Ci为选取计算条块i的黏聚力,kPa;φi为选取计算条块i的内摩擦角度,(°);Li选取计算为条块i的长度,m;αi为选取计算条块i的倾角,(°);ψj为第i块剩余下滑力的传递系数(j=i+1);A为重力加速度,m/s2。

带入岩体力学参数计算后取得结果见表5。

表 5 稳定性定量分析计算结果计算工况剩余下滑力/kN 典型剖面1号剖面2号剖面ⅠⅡⅠⅡ稳定性安全系数Fs 1.001 0.976 0.998 0.974 1 467.36 1 810.46 2 539.11 3 027.38

4.2 计算结果分析

实际工程应用中,稳定性安全系数一般取1.1~1.5,对于临时边坡,一般要求其稳定性安全系数大于1.1,由于台阶边坡和临时性工作平台的存在,允许出现一定程度的裂隙破坏,故本次设计安全系数选取1.15。根据表5,从滑坡体稳定性来看,所选的2 个代表性剖面的安全系数均小于1.15,处于欠稳定状态。同时可以看出,2 个剖面在工况Ⅱ下的稳定性系数均小于工况Ⅰ。

5 综合分析

通过赤平投影法,可定性分析边坡可能的破坏形式,岩层面与J1、J2及J1与J2的交割线呈现为楔形体,同时坡面与交线的倾向大致相同,易发生顺层滑动,交线倾角小于坡面倾角,在多重组合的节理切割下,可能发生局部滑坡。

图8、图9 为数值模拟法和极限平衡法计算所得的滑动面及安全系数,由此可知,开挖会导致2 个代表性剖面均处于不稳定状态,边坡内部存在潜在的滑移面。通过对比数值模拟分析与极限平衡法的计算结果,两者得出的安全系数均小于预设值1.15,极限平衡法显示的失稳滑面底部深度比数值模拟得出的更深一些,但数值模拟在坡顶的滑移面裂隙位置比极限平衡法的位置更靠后。上述2 种方法得到的安全系数大体一致,与赤平投影分析得出的结论基本相同。3 种方法对比验证,提高了分析结果的可信度。

通过综合分析显示,边坡整体稳定性欠佳,局部易发生小型滑坡,后续生产建设需采取一定的防护治理措施。建议清除临空坡面上可能松动的楔形危岩体,对局部位移量大的危岩体平台进行放缓坡度角;采用经济合理的边坡监测措施,掌握崩塌或滑体的变形过程;控制工程爆破质量,保证边坡面有较好的平整度和良好的形态,有效保持其力学性能;做好坡体和平台的疏排水工作,保证矿山生产安全运行。

6 结 论

(1)由现场实地勘查得出的优势结构面产状进行赤平投影分析,判断在多重组合的节理切割下,可能发生局部滑坡。

(2)通过数值模拟稳定性分析,在拉应力与剪应力组合作用下,边坡内部生成潜在滑移面,并且在剪切应力的影响下易发生圆弧滑动,塑性应变区并未布满整体剖面,边坡的安全系数小于预设值1.15,处于不稳定状态,模拟结果与定性分析结果相吻合。

(3)由极限平衡法对所选的2个代表性剖面进行稳定性计算分析,得到边坡潜在滑移面位置与数值模拟图大致相同,边坡在2种工况下的安全系数小于1.15,处于欠稳定状态,后续生产建设需采取一定的防护治理措施。

猜你喜欢

安全系数剖面岩体
ATC系统处理FF-ICE四维剖面的分析
基于Hoek-Brown 强度准则的采场边坡岩体力学参数计算方法
基于Morgenstern-Price法考虑桩作用力的支护力计算方法
基于模糊数学法的阿舍勒铜矿深部岩体岩爆倾向性预测
基于有限元土质边坡稳定性影响因素分析
考虑材料性能分散性的航空发动机结构安全系数确定方法
低温冻融作用下煤岩体静力学特性研究
中国有了第11颗“金钉子”
某边坡地质灾害隐患点治理工程勘查
岩体结构稳定分析原理和方法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