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8.7%丙环·嘧菌酯SC+方案对小麦白粉病的防效试验

2022-03-18陆长春周金鑫吴达粉

种子科技 2022年2期
关键词:杀菌剂

陆长春 周金鑫 吴达粉

摘    要:小麦白粉病已成为江苏省兴化市小麦常发性病害之一,因不少农户错过最佳防治时期,导致田间白粉病暴发,此时防治难度较大。因此选择了18.7%丙环·嘧菌酯SC+方案开展对小麦白粉病的应急处理防治效果研究,结果表明,18.7%丙环·嘧菌酯SC+40%环丙唑醇SC70 mL/667 m2+20 mL/667 m2、40%环丙唑醇SC 20 mL/667 m2、50%醚菌酯WG 40 g/667 m2在白粉病较重情况下,防治效果均在70%以上,对小麦白粉病防效较为理想。

关键词:小麦白粉病;杀菌剂;病指防效

文章编号:1005-2690(2022)02-0040-03       中国图书分类号:S435.121.46       文献标志码:B

兴化市地处江苏里下河腹地,常年种植小麦面积约8万hm2,2018—2020年,兴化市小麦白粉病连续3年中等偏重以上发生,此病在该市进入一个重发周期,已成为制约该市小麦品质的重要病害之一。

多种原因导致兴化市小麦白粉病中等偏重以上发生,一是该市小麦主体品种为宁麦13,种植比例占50%以上,该品种为白粉病高感品种;二是近几年小麦播种迟、播种密度高,导致小麦群体大、麦苗素质差,形成易于侵染的小气候环境;三是小麦生长后期高温、高湿的天气条件对小麦白粉病侵染有利;四是田间菌源量充足。

小麦白粉病是由禾本布氏白粉菌引起的,该病菌分生孢子可随气流传播至小麦感病品种的叶片上,温度、湿度条件适宜,可普遍发生為害[1]。受害小麦叶片早枯、成穗数降低、千粒重下降,对小麦产量影响较大[2]。因小麦白粉病造成的减产幅度随着病害严重度的增加相应增加,严重的田块甚至减产40%~60%[3]。试验表明,在小麦白粉发病初期使用适当的杀菌剂可有效控制小麦白粉病[4]。然而,大面积生产中因错过白粉病防治时期而导致白粉病发病迅速、后期防治难度加大的情况屡有发生,因此选择大面积生产中常见的几种杀菌剂,均与18.7%丙环·嘧菌酯SC混配使用,以期筛选出合适的18.7%·丙环·嘧菌酯SC+方案,为大面积应急处理防治小麦白粉病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设在兴化市周庄镇江孙村田中,土壤类型黏土,肥力中等,田间持水量30%左右,地下水层深度1.0 m左右。种植模式为稻麦轮作,种植品种为宁麦13,该品种高感白粉病,于2020年12月10日播种,播种量为20 kg/667 m2,常规栽培管理。

1.2 供试材料

18.7%丙环·嘧菌酯SC、250 g/L丙环唑SC、40%环丙唑醇SC(先正达(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提供);430 g/L戊唑醇SC(拜耳作物科学有限公司产品,市售);12.5%氟环唑SC(杭州宇龙化工有限公司产品,市售);50%醚菌酯WG(浙江钱江生物化学股份有限公司产品,市售);12.5%烯唑醇WP(江苏剑牌农化股份有限公司产品,市售)。

1.3 试验设计

试验共设9个处理,其中,处理1~6为18.7%丙环·嘧菌酯SC混配组合,处理7、8为单剂,处理9为空白对照,具体如表1所示。

1.4 试验方法

试验为大区处理,不设重复,随机区组排列,每个处理面积134 m2。施药两次,第一次施药时,白粉病已发生,田间分布均匀,此时白粉病病级已较高,主要为6级。施药时,采取二次稀释法,兑水量为30 kg/667 m2均匀喷雾,施药器械采用市下牌SX-MD150A电动喷雾器,喷孔直径1.3 mm。

第一次施药时间是4月17日,天气晴好,平均气温13.3 ℃,相对湿度60%。施药前3 d,平均气温14.2 ℃,平均相对湿度58%;药后3 d,平均气温15.7 ℃,平均相对湿度55.6%。第二次施药时间是4月24日,天气晴好,平均气温15.4 ℃,相对湿度80%。药前3 d,平均气温17.2 ℃,平均相对湿度86.7%,雨日数2 d,降水量27.6 mm。药后3 d,平均气温16.9 ℃,平均相对湿度82.7%,雨日数1 d,降水量1.5 mm。

1.5 调查内容与方法

1.5.1 安全性

第一次施药后3 d、7 d调查各处理药剂对作物是否有褪绿、灼烧、斑点等明显的药害症状,记录药害的类型和为害程度。同时观察并记录各处理对作物的正面影响,如增强作物长势、改善叶片颜色等。

1.5.2 病害调查

试验于第二次药后10 d、20 d分别调查各处理上三叶病叶数、严重度。每个处理调查5点,随机取样,每点20株,总共调查100株,300片叶片。记录病株数和严重度。严重度分9级,0级无病斑;1级病斑面积占全叶1%以下;2级病斑面积占全叶1%~5%;3级病斑面积占全叶5%~10%;4级病斑面积占全叶10%~20%;5级病斑面积占全叶20%~40%;6级病斑面积占全叶40%~60%;7级病斑面积占全叶60%~80%;8级病斑面积占全叶80%~100%。以严重度减退率为防效,相关公式如(1)、(2)所示。

病情指数(%)=[]×100     (1)

防治效果(%)=(1-)×100 (2)

2 结果与分析

2.1 安全性

第一次药后3 d、7 d调查各处理安全性,各处理小麦均正常生长,无褪绿、灼伤等药害现象,各处理对小麦安全。在小麦成熟期调查发现,处理3、处理4、处理5、处理7、处理8的处理区小麦叶片叶色较空白对照鲜绿。

2.2 防效

药后10 d调查各处理病指防效,处理4、处理7、处理8 3个处理病指防效最佳,大多数病斑均开始收缩枯萎,对叶片保护得较好,病指防效分别为75.4%、73.6%、73.9%;处理5、处理3两个处理防效次之,病指防效分别为59.8%、57.1%,两个处理区部分病斑枯萎,但部分仍有扩展蔓延的趋势;再次是处理2,病指防效为47.7%,处理区部分病斑枯萎,部分开始蔓延上穗头;病指防效最差的是处理1和处理6,防效仅为37.0%、32.1%,两个处理区病斑未变色,有扩展蔓延的趋势,部分病斑已上穗头,具体见表2。

药后20 d调查各处理病指防效。药后20 d病指防效趋势与药后10 d基本一致,处理4防治小麦白粉病效果最好,处理区病斑完全收缩,无继续侵染痕迹,且剑叶浓绿,穗头无侵染痕迹,病指防效为73.7%。其次是处理7、处理8两个处理,病指防效分别为71.0%、70.9%,接触药剂的地方病斑完全收缩,剑叶浓绿,保护效果较好。处理5、处理3两个处理对白粉病病指防效也较好,达到61.5%、57.4%,但调查过程中发现病斑周边又长出新的菌丝,建议后期观察白粉病扩展情况,酌情补治。而处理2、处理1、处理6 3个处理防效不佳,病指防效仅为41.7%、24.5%、20.6%,调查发现3个处理白粉已上穗头,特别是处理1、处理6两个处理穗上白粉较多,病斑仍然有拓展蔓延的趋势,具体表现如表3所示。

3 结论与讨论

本试验条件下,18.7%丙环·嘧菌酯SC+方案各处理施药后小麦正常生长,与空白对照无异,各处理对小麦安全。40%环丙唑醇SC 20 mL/667 m2、18.7%丙环·嘧菌酯SC+40%环丙唑醇SC 70 mL/667 m2+20 mL/667 m2、50%醚菌酯WG 40 g/667 m2、18.7%丙環·嘧菌酯SC+50%醚菌酯WG 70 mL/667 m2+20 g/667 m2、18.7% 丙环·嘧菌酯SC+12.5%氟环唑70 mL/667 m2+60 mL/667 m2 5个处理区小麦叶色较常规处理亮绿,几种药剂对小麦有改善叶色等正面影响。

对小麦白粉病防效,18.7%丙环·嘧菌酯SC+40%环丙唑醇SC 70 mL/667 m2+20 mL/667 m2、40%环丙唑醇SC20 mL/667 m2、50%醚菌酯WG40 g/667 m2 3个处理均较高,在白粉病已较重发生的情况下,3种处理对小麦白粉病的应急防效在70%以上。18.7%丙环·嘧菌酯SC+50%醚菌酯WG 70 mL/667 m2+20 g/667 m2、18.7%丙环·嘧菌酯SC+12.5%氟环唑70 mL/667 m2+60 mL/667 m2对小麦白粉病的应急防效也较高,可适当提高醚菌酯、氟环唑的用量,以期提高防效。

环丙唑醇作为新型的三唑类杀菌剂,为甾醇脱甲基化抑制剂,其对小麦白粉病的防效国内报道较少。试验可知,该药剂对小麦白粉病具有较高的治疗、预防效果[5-6]。

综上所述,本次试验可以看出,作为对小麦白粉病的应急处理,可选用18.7%丙环·嘧菌酯 SC +40%环丙唑醇SC 70 mL/667 m2+20 mL/667 m2、40%环丙唑醇SC 20 mL/667 m2、50%醚菌酯WG 40 g/667 m2等几种药剂品种。因调查上三叶计算病指防效,如果全株调查,几种药剂病指防效会更高。建议将几种药剂组合,在大面积生产中验证并推广应用。

目前,大面积防治小麦白粉病的药剂醚菌酯属于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此类杀菌剂的频繁使用会促进抗性的产生。因此18.7%丙环·嘧菌酯SC+方案提供了更多的白粉病防治方案。防治小麦白粉病早期预防效果更好,在白粉病发病初期使用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条件适宜,建议在发病初期防治小麦白粉病,发病初期防治可供选择的杀菌剂更多,效果更佳。同时,在防治小麦白粉病过程中,要严格执行抗性治理策略,合理轮换使用,以延缓抗药性的产生。

参考文献:

[1]宛琼,丁克坚,周益林,等.小麦白粉病菌对温度不同敏感性菌株的寄生适合度研究[J].植物病理学报,2012,42(2):186-194.

[2]江苏省植物保护站.农作物主要病虫害预测预报与防治[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9-13.

[3]郭兆枢.3种新药剂对小麦白粉病的防治效果研究[J].大麦与谷类科学,2018,35(5):36-38.

[4]黄付根,朱其林,陈兰道,等.不同药剂及施药技术对小麦白粉病的防治效果研究[J].现代农药,2017,16(2):49-51.

[5]任妍,吕侠雷,吴晓辉,等.硬粒小麦白粉病成株抗性QTL的遗传分析[J/OL].麦类作物学报:1-8[2022-01-12].http://kns.cnki.net/kcms/detail/61.1359.s.20220106.1011.004.html.

[6]聂晓,周婷婷,沈煜洋,等.新疆泽普县小麦白粉病流行的时间动态及预测模型[J/OL].植物保护:1-8[2022-01-12].

3408501908248

猜你喜欢

杀菌剂
天水地区苹果腐烂病病菌对3种杀菌剂的敏感性测定
葡萄杀菌剂的分类及合理使用技术
不同杀菌剂防治水稻立枯病试验分析
不同杀菌剂防治长白鸢尾叶斑病试验
2015中国植保市场杀菌剂畅销品牌产品
墨西哥使用生物杀菌剂提高芒果出口量
杀菌剂处理对采后甜瓜品质的影响
冰水预冷复合药剂处理对哈密瓜贮藏品质的影响
12种杀菌剂对葡萄灰霉病菌的毒力测定
万州区猕猴桃溃疡病的防治药剂室内筛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