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OBE 教育理念下研究生视唱练耳课程应用改革

2022-03-17范瑞龙

文教资料 2022年21期
关键词:声部旋律教学内容

范瑞龙 张 琦

(绍兴文理学院艺术学院,浙江 绍兴 312000)

OBE 教育理念,即Outcome-based Education,是一种以成果为导向的教育理念。OBE 教育理念转变了以往片面强调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的教学思维,提出了教学应该侧重于学生的最终学习成果,并以此为标准逆向设计教学目标。与此同时,该教育理念也提出教学的最终成果不仅包含学生需掌握的知识与技能,还应具备将知识与技能应用于实际生活中的能力。[1]作为音乐硕士专业学位课程体系的一环,研究生视唱练耳课程与学生未来工作内容密切相关,因此其教学成果也应该对标学生未来工作的职业能力诉求。然而,在当前的教学环节中,视唱练耳课程却存在着教学内容与学生未来工作所需相脱节、过度重视专业技能训练而忽视学生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等问题。因此,通过OBE 教育理念,以研究生视唱练耳课程的教学成果为要求,重新构建与学生未来工作实际需求相符合的教学目标,并以此设计相关教学重点与难点,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是提升学生未来工作中的职业能力的重要举措。

一、研究生视唱练耳课程的教学现状

视唱练耳课程作为音乐教育中的技能训练课程,其教学目标和教学成果应该对标学生未来工作能力需求。然而,目前的视唱练耳课程目标却存在着过度强调专业技术的深度而忽视对学习内容的结构性认知以及缺乏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等现象,造成了教学内容与学生未来工作中的实际应用不相符、教学过程枯燥、信奉“技术至上”等理论与实际相脱离的教学问题。[2]

(一)教学内容片面强调技术性,忽视对音乐风格的理解把握

视唱练耳课程的传统教学内容侧重于音准与时值的训练。在听音部分,强调音程、和弦的音高听记的准确性,以及节奏与旋律中的节拍、时值的精确性。随着能力的提高,教学内容则由单一的和弦听写转变为四部和声等开放式和弦链接的听写,从单声部旋律进阶为二声部甚至三声部的旋律听记与视唱。这种教学模式固然提升了学生的听记与视唱能力,但是却忽视了对其音乐力度、速度等表情记号的听辨能力以及对乐谱中标记的演奏法、演唱法的视唱能力的培养。这种教学模式造成了学生在视唱练耳课程中只重视音准与时值,对音乐本身的风格特征秉持着漠视的态度,导致了视唱练耳课程与其他专业课程以及学生未来工作能力需求相脱节的现状。

(二)教学模式单一,缺乏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传统视唱练耳课堂教学过程设计模式单一枯燥,缺乏师生以及学生之间的互动。在高科技教学手段层出不穷的背景下,视唱练耳课程依旧保持着传统的教学模式,即一位教师引导整个班级的学习过程。课堂教学大多采用“教师弹奏—学生听记、教师示范—学生跟唱”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导致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一直处于被动参与的学习状态;而缺乏课堂互动也导致学生无法及时获得针对性的有效反馈。这种“教师弹奏、学生听唱”的模式既枯燥乏味,最终使学生丧失学习兴趣;又模糊了视唱练耳教学的特点,即“听唱一体”的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过程。

二、OBE 视角下研究生视唱练耳课程目标修订

在教学内容与教学手段日新月异的今天,以产出导向为切入点的新型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的指导下,课程目标的修订是研究生视唱练耳课程改革的核心。[3]课程目标通过知识、能力和素养三个维度,在知识领域全方位覆盖学生需掌握的常规技术,提出学生掌握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同时,强调学生的美学修养,真正实现与学生未来工作所需相接轨的现实要求。三项课程目标针对目前研究生视唱练耳课程的各类教学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方向,对该课程的教学内容改革和教学模式优化具有指导意义(见图1)。

图1 课程目标针对的教学问题,以及对应后期课程 教学的改革

(一)知识目标解决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相脱离的问题

在知识目标中,学生需掌握复音程、三和弦、七和弦、开放式和弦的相关知识,并能够准确标记其和弦性质;识别单拍子、双拍子以及混合拍子,并阐述其重音规律;熟记24 个大小调的调性规律;辨识力度、速度、演奏法等音乐符号标记;阐述乐思、乐节、乐段等音乐结构。相较于传统视唱练耳课程,在常规听记视唱练习之外,增加了对音乐术语、表情力度标记、曲式结构以及音乐风格的辨识等教学内容,是针对目前教学内容过分追求专业化、技术化,脱离教学目标,造成课堂学习的知识难以应用到学生的未来工作实践中的现象做出的要求。[4]

(二)能力目标的提出改变视唱练耳课堂教学模式普遍单一化的现象

在能力目标中,学生需具备听辨复音程、三和弦、七和弦、四部和声、混合拍子以及三升三降调性以内的单声部和双声部旋律的能力;具备演唱三升三降调性以内的单声部和二声部视唱的能力;通过组队练习、自学分析等教学方式,具备对组内成员的视唱进行评价,并帮助对方进行修正的能力;具备分析听音视唱材料的音乐风格的能力;具备综合运用音乐知识的能力,以及将知识应用到音乐实践中进行创作的能力。在传统课堂模式中,教师往往依赖钢琴作为教学乐器进行听音和视唱练习。但是,伴随着对具有综合性分析能力的课程目标的提出,课堂教学模式也需要做出相应的调整,可以使用现代化设备以帮助学生区分各类乐器的音色特质、各种演奏或演唱方式;也可以在课堂中采用小组教学的模式,学生们之间互相指导,以此提升学生的教学技能和评价能力;采用多样性活动,诸如即兴创作、集体创作等模式,帮助学生更为深刻地理解节奏、旋律、风格等音乐元素概念。[5]

(三)素养目标强调综合性音乐感知能力的学习

在素养目标中,学生需在掌握视唱练耳技术的同时,通过对各类音乐体裁的学习,具备阐述作品风格特征的能力;具备演唱并分析中国传统音乐作品的能力,培养爱国情怀。[6]视唱练耳教学本质上属于美学教育、素质教育的一部分,因此作为音乐公共课程,视唱练耳教学也肩负着强化学生对音乐应有的感知能力,提升对音乐的理解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学习任务。而目前视唱练耳教学恰恰缺乏对音乐知识背景、音乐风格特征等内容的学习。素养目标的提出弥补了视唱练耳教学中缺失的美学教育内容,同时培养了学生对音乐的综合感知能力。

三、OBE 教育理念下研究生视唱练耳课程的教学改革策略

为了达成三项课程目标的要求,研究生视唱练耳课程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上势必要做出相应的调整。在知识目标方面,视唱练耳课程应该在保证原先常规知识点和教学质量的同时,系统性地融合音乐理论及音乐史等基础知识;在能力目标方面,课堂教学不再以教师讲授知识为中心,而改以学生获得为中心进行,通过采用智能化教学技术、小组教学、课堂互动创作等新型教学模式提升学生的综合性运用知识的能力;在素养目标方面,通过听辨风格等练习拓展学生对音乐的理解深度和广度,提高其音乐审美水平,真正实现素质教育中“美育”的教学目标。

(一)拓展视唱练耳课程的音乐元素相关教学内容

通过听辨旋律中相同或不同的和声、节奏、演奏法、表情标记等音乐元素,以提升学生对各类音乐元素在整体音乐中的敏锐度,培养在未来工作中需要掌握的专业技术和教学方法。达到综合性运用知识的能力并不意味着基础练习的重要性降低,相反只有改变片面强调音高精准、节奏正确的教学观念,才有可能实现。在练习中从原先偏重音准与节奏的技术性要求,转变为和声、节拍、节奏型、演奏法、速度与力度以及表情记号同步发展的方式,实现学生保持音准与节奏的听唱能力的同时,拓展为全方位注重音乐表现技法,加深音乐理解的综合性能力。

在视唱练习方面,可以选择带有速度、表情标记以及演唱气口的乐谱进行练习,学生在视唱时不但注意音高音准,也要关注到强弱走向、速度快慢、乐句曲式等信息,体会旋律的音乐性。以人民音乐出版社《视唱教程》(2A)为例,乐谱的开头出现了明确的速度标记,整条旋律伴随着几乎不间断的表情记号,以及清晰的演唱气口标记。

学生在练习视唱这种旋律的时候,可以分为基础环节和拓展环节两个部分进行。先依照阅读调性、节拍、节奏型、音程跨度的传统视唱练习方式进行基础环节的训练。关注调性、节拍、节奏型、音程跨度的读谱习惯,可以帮助学生快速熟悉旋律的节奏律动以及音域,并突破重点难点段落。在经过基础环节,学生对作品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可以进入拓展环节。在这个环节中,学生需要通过速度、气口、乐句、表情记号等信息进行谱面分析,而后再一次进行视唱练习。速度记号使学生掌握旋律的节拍律动,而诸如渐快、渐慢等标记则提示乐曲的情感风格等特征;气口标记则明确了旋律的乐句划分,掌握整条作品的曲式结构,并在演唱的时候做到合理地运用气息;表情记号是拓展环节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通过表情记号,学生准确把握旋律的音乐走向,并结合乐句划分,加深对音乐的理解,最终将通过富有感染力的演唱完成全部视唱练习。这种练习方式在巩固学生专业的技术训练的同时也提升了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丰富了教学内容,最终达成培养具有综合性能力的课程目标。

(二)通过小组教学模式全方位培养学生能力

视唱环节可以采用小组教学的模式,将学生依据水平进行分组,先进行小组间的互相指导与练习,而后再进行小组的成果展示。这种练习方式既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分级教学,又为培养学生“教会他人”的能力提供了一个途径,尤其是在练习三声部、四声部视唱的环节中,将学生依据水平和演唱的音域进行划分,每一小组内依照女高、女低、男高、男低分配不同的声部进行练习。在练习时,可以先由每个学生单独练习自己演唱的声部,同时熟悉其他声部的旋律。而后小组内两两配合,通常分为女高—女低组和男高—男低组进行练习。这种练习可以让学生更加准确地发现演唱的缺陷以及错误之处,并得到及时的修正,以避免四声部同时演唱时极易出现的混杂音效。在经过两两分对的环节后,可以开始四个声部的练习。这种练习方式使得各声部之间互相依托、互相校正,在练习中充分锻炼了学生的配合能力和组织能力,并通过课堂展示的环节加强学生们主动练习的积极性。小组教学模式也可以应用到听音的教学上。例如在四部和声的听音训练中,也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小组内每人负责听写一个声部,在教师弹奏两次后,将每人负责的声部记录内容进行汇总,完成整条四部和声旋律的听写。以《视唱练耳分级教程》第五级中的四部和声听写为例(见图2)。

图2 听音谱例2-16

在以往的四部和声练习中,我们往往强调整体的和声感而忽视了四个声部之间旋律的进行。通过分组练习,学生们可以更加专注于自己需要听记的声部,从而训练出能够准确跟听不同声部,尤其是中声部和次中声部的能力。学生在跟听声部的时候会更加清晰地体会到不同音域之间的差别。经过这样的练习后,学生再单独跟听一条完整的四部和声时,可以做到教师每弹奏一次便能准确记录其中一个声部。最后,学生能够完成整条四部和声旋律的听记。

(三)对不同风格时期的听辨练习提升音乐素养

在听辨练习中增加对不同地区、不同时期的音乐作品的风格理解和把握,是提高学生对音乐感知、音乐理解以及音乐创造等能力的重要方法,也是提高音乐专业硕士研究生在未来中小学音乐课程中教学水平的关键。

虽然学生对于不同时期的音乐风格都具有一定的认知和实际的演奏经验,但是由于与视唱练耳课程结合不紧密,因此较难通过听辨来判断作品的创作风格特征。由于学生自身尚未体会过听曲辨风格的练习,在未来的实际工作中,遇到此类教学内容,势必会更加棘手。因此,在视唱练耳课堂中增加西方主要音乐创作时期的风格特征的相关知识内容,既可以加深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对音乐的理性认识。通过分类对比分析不同时期的音乐在调性、复调、乐思、乐句、音域、伴奏织体、和声走向、力度、装饰音、演奏法、踏板等音乐元素的不同风格特征,学生可以做到通过辨识乐曲中的各类音乐元素特点,进而判断出乐曲的创作时代。通过分辨具体的音乐元素探明乐曲风格特征,学生不但从演奏演唱的角度认识不同时期的音乐风格,也可以从听者的角度体会不同时期的音乐特点和作曲家所创造的不同音乐情感的表达方式。

在原有的各类音乐元素听辨的基础上,通过分辨音乐特征进而判别风格,是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体现。除西方音乐,也可运用合奏乐器、旋律特点、节奏类型等元素作为判断依据,对中国传统音乐进行风格时代听辨练习。

四、结语

在OBE 教育理念指导下,视唱练耳课程教学应以培养学生具备创新意识以及综合性运用知识进行实践操作能力为主要教学目标,实现从偏重技术型的学习模式转变到既提高学生的专业技术又培养音乐综合理解能力的学习方式。通过改进教学内容,实现音乐理论、音乐史与视唱练耳相融合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整体理解能力,有利于真正提升学生对美学的感知力。通过对课堂教学模式的调整,增加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通过小组教学模式掌握互动能力和配合能力,使学生既理解课堂上的学习重点,又掌握在未来工作中将所学知识学以致用的教学能力。通过课堂教学内容与教学模式的改革优化,将课堂教学中的知识与学生未来工作实践相结合,最终实现以成果为导向的教学理念。

猜你喜欢

声部旋律教学内容
春天的旋律
梅花
——为混声四声部合唱而作
吟诵的旋律性初探
小学中低段合唱中声部配合的有效教学
合唱的音响效果之我见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多声部视唱训练研究——以《铃儿响叮当的变迁》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