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减”背景下小学生家庭作业现状 及优化路径

2022-03-17王淑婷李嘉惠

文教资料 2022年21期
关键词:家庭作业双减政策

王淑婷 李嘉惠 袁 涵

(泰州学院 教育科学学院,江苏 泰州 225300)

教育部2022 年工作要点表示,要深入推进“双减”,继续将“双减”工作摆在突出、重中之重的位置。在2022 年10 月28 日举行的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七次会议上,《国务院关于有效减轻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促进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面健康发展情况的报告》指出:“‘双减’工作具有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1]总体看来,家庭作业改革既是当前“双减”政策背景下实现“减少学生过重作业负担”这一目标的有效方式,可以帮助学生巩固理解所学知识,有益于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的发展,也是促进学生得到综合发展的重要依托。与此同时,新课标的出台吹响了作业改革的号角,新的家庭作业掀起新高潮,为教育工作者提出新的改革方向,更使得“双减”政策背景下小学生家庭作业改革势在必行。

一、小学生家庭作业的价值再认

家庭作业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巩固当天的学习内容,还可以通过作业完成情况来反馈教师的教学情况,对教师合理调整教学方式起到了反思作用。家庭作业是对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是对课堂所学知识的巩固和理解,因此合理的家庭作业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家庭作业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活动

作业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活动,是学生获取知识、丰富情感的方式。目前来看,大多数学生在课堂上可以跟上教师的步伐,但没过多久知识点就已经遗忘。家庭作业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活动,只有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才能发挥家庭作业的价值。“双减”政策下的家庭作业设置不仅要求“减量”,更要求“提质”。[2]学生只有主动并独立完成家庭作业,才能培养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和独立自主的学习习惯,发挥主体性,学会自主学习。

(二)家庭作业是教师反思总结的有效途径

家庭作业既是教师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师自我反思的一个有效途径。批改作业后,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了解“教”的整体效果,并通过对比作业的完成情况了解不同学生知识点掌握的程度,及时发现学生学习的难点,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教学方式,以便开展更适合的教学。在“双减”政策背景下,教师可以加强对家庭作业的解读,创造出一种更高效、更智慧的家庭作业解决方式——在课堂内容讲解过程中穿插家庭作业。[3]这样可以通过课堂时间进一步加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一定程度上减轻作业的“家庭依赖”。

(三)家庭作业是师生特殊活动的过程

家庭作业是师生特殊活动的过程,是满足师生双方需要的具有创造性的教育活动。家庭作业不仅是学校课程的延伸,也是教师间接督促学生的手段。作业是师生双方合作展开的学习活动,从作业设计到作业评价,师生都参与其中。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教师给予的指导性建议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改进教师的授课方式。师生双方共同生活在这种特殊的情境中,既可以满足各自需要,又可以实现自身价值,而共建良好、有交流的师生关系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自身成长。

二、“双减”政策前后小学生家庭作业的变化

为了解现阶段学生对家庭作业的态度,以及教师对“双减”政策颁布后作业布置的调整,我们采用问卷调查法,以线上填写的形式对T 市C 小学一至六年级学生进行调查。共发放272 份问卷,实际回收272 份,回收率为100%。另一份问卷调查主要在教师中进行,同样以线上填写的形式展开。共发放190份问卷,实际回收190 份,回收率为100%。通过对问卷调查结果的分析发现,“双减”政策前后家庭作业发生了以下变化。

(一)作业形式从单一性到多样性

“双减”政策颁布前,由于传统教育等因素的影响,大部分教师的作业设计内容仍拘泥于教材,导致内容重复、形式单一。[4]调查结果显示,书面作业、实践作业、口语作业的比例分别为82.78%、6.96%、10.26%,不仅不能帮助学生消化理解课堂所学的知识,还不利于学生将知识灵活运用在现实中。以语文作业为例,长期的抄写、默写作业固然能提高学生对生字的记忆,但是学生并没有通过抄写锻炼自己的写字能力,并且这种硬性的抄写作业也不利于学生的长期发展。

“双减”政策颁布后,一线教师做出了相应的调整。在作业形式上,除了听说读写巩固型作业,教师也开始倾向于给学生布置各类新形式的学科作业,如33.33%为个性彰显的导学型作业,14.58%为小组合作探究型作业,还有9.38%为校外活动实践型作业。这些新的作业形式不仅能够让学生在实践中灵活运用学科知识,还能够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如表1所示。

表1 “双减”政策前后C 小学学生的作业类型对比

(二)作业内容从机械性到设计性

“双减”政策颁布前,相同的作业内容会经常出现。每一次课程改革都为教师的教学引领了方向、提供了标准,但是在实际操作中,效果并不理想,短视、功利的现象很常见。[5]

“双减”政策颁布后,在作业内容的甄选和设计上,48.44%的教师会按照政策要求设计具有不同功能的作业,从而引导和促进学生的学习。学生的学习从来不是零散的、碎片化的,而是像拼图一样可以进行整合、拼凑的。[6]调查结果显示,33.33%的教师开始重新审视作业的功能,让作业更加系统化、体系化。51.56%的教师响应政策需要调整作业量,增加了学生作业时长的限制,减少了作业量,这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学生的作业负担,如图1 所示。

图1 “双减”政策颁布后C 小学教师布置的作业内容

(三)作业设计从简单化到多元化

“双减”政策前,教师很少将作业设计考虑进作业的布置当中,只是单纯地依据教科书布置作业,没有明确的设计体系,忽略了作业的设计功能。学生对自己的作业完成效果不能得到良好的反馈,影响了作业效果。

“双减”政策后,许多教师意识到作业设计的重要性,34.9%的教师开始考虑到作业题量的合理性;32.29%的教师关注作业设计的思辨性,重新审视作业的功能。此外,有的教师认为作业设计应该重视内容的趣味性以及格式的规范性。学生的作业不是脱离教学存在的,教学、作业、评价应该是一套完整的流程,就像是工业产业链,每一个环节缺一不可。[7]在这一体系中,各链条的完整性既可以有效帮助学生提升学习能力,也可以协助教师查漏补缺,甚至在体系本身出现漏洞时,进行自我修整和调节。

(四)作业效果从一般化到有效化

“双减”政策前,学生对于作业往往是应付式地完成任务,不仅不能激起学生自我探究的兴趣,作业完成也没有达到预期效果。作业的价值要体现的是“感知—理解—运用”的思维过程,从作业中发现问题,及时修整课堂教学方式和内容。[8]当作业内容脱离课堂教学单独存在时,作业就失去了它本来的意义。“双减”政策颁布后,教师的作业设计发生了明显变化,这样的转变也进一步加快了教学改革,使得贯彻新课标的思想、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得以实现。[9]如图2 所示,作业完成的效果也得到了改观,39.06%的同学作业完成效果呈现上升趋势。

图2 “双减”政策颁布后C 小学学生作业完成效果

三、基于作业改革的小学生家庭作业优化路径

作业既是教学过程的基本环节,也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载体。精心设计的作业有助于学生巩固所学,更有益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10]“双减”政策实施后,虽然有部分教师依照要求丰富了学生的家庭作业体系,但是大部分教师布置作业的方式仍然是简单引用教辅用书中的习题,学生在完成这样的作业时,仅是对所学知识进行了简单的机械模仿,无法达到自主思考的目的。基于此,必须对作业的形式、内容和作业体系等方面进行改革,使学生真正减负,让作业真正成为学生彰显个性的舞台。[11]

(一)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目的,开发多样性的作业形式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单一形式的作业不能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如果增加作业的趣味性以及多样性,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便能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 作业的功能向多样化和全面性发展

作业的最初目的是加深学习印象,但不能使学生在练习中理解知识、灵活应用所学知识,所以教师应该在作业练习中优化其功能,使学生学会举一反三。相比于单调的纸笔作业,语文作业更偏重阅读,用阅读拓宽学生视野。学生在课余时间读一些自己喜欢的课外书,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会使得语文课堂和语文学习生动有灵魂。在英语作业方面,学生观看无字幕英文电影、阅读英文经典,在阅读中加入自己的见解,对于听力、阅读以及写作技能的提高大有裨益。数学作业应该注重趣味训练、拓展提升,不是简单地“刷题”,让作业更有实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 根据学生能力变化适时调整作业形式

在学生完成阶段性学习任务后,教师要时刻密切关注学生能力方面的变化,根据学生最近的学习状态对作业设置形式进行调整。[12]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发现原先基础薄弱的学生经历一段时间的分层作业后,基础知识更加扎实,运用能力有所提升,那教师就需要考虑适当减少基础性学习任务,尝试培养学生更高水平的解题技巧与解题思维。同时教师还要注意到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在他们完成一段时间的高难度任务后,适当增加基础性任务的量,以便加强基础能力训练,避免学生出现眼高手低的问题。

(二)以增强学科实践性为主导,布置富有设计性的作业内容

学科实践,就是学习像“学科专家”一样思考与行动,即在教学情境中,运用某学科的概念、思想与工具,整合心理过程与操控技能,解决真实情境中的问题的一套典型做法。[13]从培养人的角度看,学科知识需要用科学的方法来学习,才能发现学科蕴含的思维与价值。

1. 用语文的方式培育“运动能力”,用体育的方式培育“人地协调观”

跨学科思维辩证所面对的题目,不再是简单地看到数字直接列方程的按部就班的解题。从语文综合学习、语文探究到语文实践,从科学探究到科学实践,从历史探究到史料实证,从地理探究到地理实践,从项目学习到工程实践,从辨析或是议题教学到社会参与,当学习不再是唯分数、唯标准答案,学生的积极性也能够得到提高,学生的大脑也能够高速运转而不是停滞不动。

2. 以学生的能力发展为依托,建构分层作业体系

所谓分层作业设计,是指根据学生个性、能力差异选择不同层次的有针对性的作业,同时辅以分层评价与辅导,使不同层次的学生获得最大限度发展的一种作业设计形态。[14]这是“因材施教”理念在作业领域的具体体现。

作业题量在精不在多,意义在于让学生有针对性地查漏补缺。这样既可以避免学生承担过重的学习负担,也可以让学生在轻松高效的氛围中完成作业,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课堂所学知识复习巩固。新课标视域下的育人导向,不同层次全方位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才是分层作业的意义,才是因材施教的有效延伸。

(三)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导向,进行全面的作业改革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提出,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而核心素养是文化自信和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的综合体现。[15]作业不应该局限于对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重复练习,还应该指向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1. 优化实施学科单元整体作业

设置作业时要充分结合课时内容,并把握好课时与课时、课时与单元、课时与整体课程间的关联,根据课时与其余部分间的联系进行作业设计。单元类作业的设计步骤是:梳理单元内容目标—制订单元作业目标—形成作业资源、规划作业内容—确定作业形式、明确作业属性。在这样的作业设置下,学生的自由发挥空间较大,既有利于对单元内容形成整体认知,也有利于前后所学知识的整合与联系。

2. 重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要将道德规范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这就要求作业内容要更多指向学生道德修养的培养。[16]例如,在教授完《当冲突发生时》这一课进行作业设计时,教师可以借助作业将相关行为及概念进行课后延伸。在作业内容中增加“冲突回收袋”,请学生记录经历过的某次冲突,并写出下次经历类似冲突时自己会如何应对。经过这一课程内容的学习,将课堂中与冲突有关的概念延伸到生活中,学生对类似情景进行预设,可以培养良好的道德修养和品质。

四、结语

文章以家庭作业研究为切入点,分析“双减”政策背景下小学生家庭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试图探寻更为合理的家庭作业布置方向和设计思路,使学生得到真正减负,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此外,针对教师布置作业的新措施进行调查,将有助于加深对“双减”政策实施现状的了解,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优化举措,可为当地学校改进“双减”政策和实施工作提供路径参考,以达到真正减负的目的。

猜你喜欢

家庭作业双减政策
政策
政策
特殊的家庭作业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Special Homework 特殊的家庭作业
助企政策
政策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