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时代高校思政课堂实践教学有效性研究
——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为例

2022-03-17李新军杨立红

红河学院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媒介思政

李新军,杨立红

(安徽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安徽合肥 230038)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重视思政课的实践性。”[1]微时代背景下,如何提高思政课堂实践教学有效性,充分发挥教学功能,本文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为例作一探讨。

一 微时代高校思政课堂实践教学作用

(一)有助于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习热情

微时代高校思政课堂实践教学有助于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习热情方面,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其一,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使他们对思政课产生亲切感。当代大学生已经进入零零后时代,他们思维活跃、知识面广,信息来源渠道多元化,易于接受新鲜事物。他们是在微时代背景下慢慢成长起来,对微时代发生的变革有着深刻的认知。如果思政课教师“适当使用微语言”[2]并将微技术大胆运用到思政课堂实践教学中,容易使学生产生亲切感,激发学习兴趣。例如教师让学生拍摄家乡红色故事的微视频,然后在实践课堂进行点评,将会极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其二,启迪思维,拓展视野。高中阶段侧重理论学习,课堂实践非常少。同时《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这门课基本内容文科学生高中时上过,因此兴趣不大。在大学课堂,教师用情景教学、分组辩论、朗读经典等多种实践教学模式结合微媒介进行教学,会让学生们眼前一亮,原来近现代史课还有这种教学模式,因而产生新鲜感和求知欲,无形中开阔视野、启迪思维,激发兴趣;其三,缓解压力,尽情释放情感。高校学生竞争激烈、学习压力大。他们渴望得到释放,展现自我。实践课堂提供了这样的机会,让他们通过三种渠道宣泄情感。一是通过辩论赛、历史剧、朗读等尽情地展现自己;二是通过微视频、微电影、微信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与教师、同学进行分享,宣泄自己的情感;三是与教师面对面进行沟通和交流,缓解自己的压力,稳定自己的情感。教师在这个过程中为他们的精神世界输入正能量,让实践课堂成为大学生情感支柱、力量来源。

(二)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微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政课堂实践教学能够更好地锻炼学生微媒介运用能力、知识整合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等各方面能力。例如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二章第三节《维新运动的兴起和夭折》的实践教学中,教师组织同学进行大学生讲思政课活动。首先教师将全班同学分成若干组,每组以“维新变法”为主题,制作3分钟微视频或者拍摄微电影,具体内容学生自己编辑;其次每组推荐一名同学先播放视频然后讲课十二分钟,总计十五分钟;最后评委打分,教师点评。通过这次实践学习锻炼了学生口头表达能力、临场发挥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等。而制作微视频让学生有三个方面收获:一是学会从网上查找相关资料;二是学会从网络下载文字、图片、视频、音乐等;三是学会制作微视频的相关技术,如插入、制作、剪辑等。微时代思政课堂实践教学给大学生提供了更大的舞台,更多的空间,更广阔的想象力。让学生思维展翅高飞、扬帆远航,使他们在思政课堂受益良多、获益匪浅,极大地提升了综合能力。

(三)有助于提高学生上课参与率

微媒介有助于提高学生上课的参与率,轻松地调动更多的学生参与到思政课堂实践活动,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实践教学中,教师组织一次辩论赛。在辩论过程中,利用微信平台,让更多的学生加入互动。一是在微信平台上,让没有参加辩论的同学,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既可以是总结性的评论,又可以对个别辩手观点的反驳与支持;二是辩论赛成绩评定。除了评委打分以外,同学投票率作为重要的依据。规定每位同学都要投票,广泛调动学生参与率;三是辩论赛结束后,每位同学写一份感想,字数不限,发到微群组中,由教师和同学共同点评。微时代能够让每一位同学的思想、观点、情感得到重视与关注,激发出参与热情。而不是台上唇枪舌战、热火朝天,台下听而不闻、漠不关心。要么抱着手机在玩,要么专心致志地看着专业课书籍,整个课堂呈现两种氛围。

二 微时代影响高校思政课堂实践教学有效性的主要因素

(一)重视程度不高,认知程度低

微时代高校思政课堂实践教学重视程度不高,认知程度低,主要有学校和教师两方面原因。其一,学校管理部门对专业课重视程度很高,相比较而言对微时代思政课堂实践教学重视程度较低,这对其发展造成严重制约。其二教师认知程度低。一是个别教师在思政课堂实践教学中坚持以传统方式为主,对微媒介的运用较为排斥。他们认为传统方式经过多年、多人的沿用,已经非常成熟,不需要变革或者创新。他们没有意识到微媒介在实践教学中优势,不愿意投入时间和精力去研究、琢磨。二是个别教师对微媒介了解不多,担心对正常的实践教学有影响,而放弃使用。

(二)部分思政教师能力需提升

微时代背景下,思政课教师存在两个方面不足:其一,计算机水平有待提升。微时代与计算机知识密切相关,如教师制作微视频,需要对收集的资料剪切、编辑、排版、组合等。思政课教师计算机知识匮乏,影响实践课教学有效性。其二,部分思政课教师微媒介运用水平不行。将微媒介引入到《纲要》课堂实践教学模式中,是一种全新尝试。如何更好地发挥出微媒介长处和优点,需要教师在长期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与积累,并根据学生的反馈改进、调整。例如开展实践课教学时,大部分学生热情高涨,但少部分学生积极性不高,或者沉默不语,或者做着与教学内容无关的事情。此时,教师能够利用微媒介的强大功能让每名学生参与到其中。但需要注意:微媒介在思政课堂实践教学运用是一把双刃剑,既能够更好地服务于教学,也会对教学产生冲击。如果使用微媒介不合理,则会出现学生利用这个机会玩游戏、聊天、看新闻等现象,这就违背了初衷。

(三)保障机制不完善

微时代背景下,不少高校思政课堂实践教学已经开展,但是考核评价机制、激励机制、教师培训机制等配套保障机制不完善。以考核评价机制为例,在教师与学生两个方面都不完善:其一,教师的考核评价机制不完善。微时代背景下思政课堂实践教学创新发展,需要教师更多的思考,不断的尝试,持续的完善,辛勤的付出。例如课堂实践教学中,选题、组织、评价等环节都需要教师精心设计、付出大量心血。对于勇于探索,不断创新的教师应当在考核环节、绩效认定、课时计算等方面应当给予倾斜,以提高工作的积极性。其二,学生课堂实践成绩考核评价机制不完善。有的学生在实践课中尽心尽力、全力以赴,有的学生敷衍了事、马马虎虎。如果对这两种学生都是一样考评的话,会让认真负责的学生产生挫折感,加重了敷衍塞责学生投机取巧的心理。例如以小组的形式展开微视频讲课比赛,有的组员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有的组员特别认真负责。如果一组给同样的分数,显然不公平。因此,需要完善学生考核评价机制。

三 微时代背景下提升高校思政课堂实践教学有效性路径

(一)与学生保持互动交流

教师要想提升微时代思政课堂实践教学的有效性,了解学生,关注学生,与他们保持互动交流十分必要。交流重点在两个方面:其一,微媒介的运用。当代大学生对微媒介的认知深刻,运用能力很强。学生在“信息领域处于知识和信息传播者的地位。”[3]思政课教师对此要有清醒的认识,除了参加培训、自主学习外,虚心地向学生请教也是一种途径,孔子说过,“三人行必有我师”。教师与学生在微媒介与实践教学融合、微媒介使用技巧等方面展开探讨,教学相长,共同提高。其二,实践教学效果的反馈与改进。微时代思政课堂实践教学效果如何?教师要及时组织调研,通过微信、微博、座谈会、调查问卷等形式,了解学生的思想,把握学生的心理,倾听学生的心声,根据大多数学生的意见,进行调整和改进。

(二)精心设计思政课堂实践教学

教师在围绕教学大纲,紧扣教学目标基础上精心设计课堂实践教学,重点考虑三个部分:

其一,选用何种方式。课堂实践教学方式多种,如观看影视、朗读经典、历史剧表演、辩论赛、大学生讲思政等等。思政课教师要根据不同章节的内容特点,选用不同的方式,形式多样、丰富多彩。

其二,选取实践课的主题。实践课的主题选取注意两点:一是贴近学生的专业。例如对医学专业学生来说,选取主题富有医学特色,更能吸引他们兴趣。以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为例,教师组织一次历史剧表演,以“民族危亡的情况下,中医人如何投入到抗日洪流中来”作为主题,让学生收集相关的历史资料,精心策划。自己写剧本、排练、表演。让学生回到历史细节中去,体验当时情景,从而深刻“理解历史问题并激发学生的情感。”[4]《纲要》课时间跨度从晚清直至当代,人物、事件众多,许多专业都能够找到相关的案例。二是具有时代性。实践课主题要与时代相结合,才能引发学生的共鸣。例如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全国四万多医护人员奔赴武汉,投入到舍生忘死的救护中,这其中就有很多年轻人的身影。他们奋战在一线,守护着人民的生命健康,成为共和国的脊梁。相信这样的主题,会深受同龄大学生的欢迎。

其三,精心设计实践教学流程。教师在实践课准备、进行、结束各个环节都要精心设计。以观看经典影视为例,思政课教师在第三章《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实践教学中选择播放《百年情书》,这是以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林觉民为主题的电影。观影前后,教师要做好相关教学工作:首先讲解历史背景。结合课本的内容,对当时社会历史背景和电影大环境进行介绍。同时设置一、二两个问题给学生,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观看影片;其次自由谈论。在观影过程中,学生如果有想法随时发到微信群,供大家评论、参考;最后组织讨论。观影结束后,同学们自由地畅谈感想,发表意见。教师汇总学生观点并点评。在课堂上如果意犹未尽,课下在微信群里继续讨论。微媒介让教师有更大的空间去拓展、发挥。

(三)思政课教师需提升综合素质

教师是微时代思政课堂实践教学的组织者,要提高教学有效性,需要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教师的微技术运用能力、知识储备、视野宽度、理论深度等直接影响教学效果。例如微时代背景下,对思政课教师理论功底提出较高要求。马克思指出:“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5]思政课教师理论功底扎实,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洞察事物的内在而不留于表面,才能游刃有余地驾驭好课堂实践教学,以渊博的知识、扎实的理论、强大的人格魅力吸引学生。因为在课堂实践教学中,思政课教师会面对学生的直接发问。当代大学生许多信息来自于微信、微博、微群等,由于世界观、人生观没有树立,可能被错误的言论所左右,同时又成为错误信息的传播者。思政课老师理论功底扎实,在实践课堂上深入浅出地对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答疑解惑,帮助他们辨别是非,看清真相,才能赢得学生的尊重和信任。邓小平说过,“要教育人民,必须自己先受教育。要给人民以营养,必须自己先吸收营养。”[6]因此教师要不断加强学习,拓宽多学科的视野,实现相关知识的融会贯通,这样才能提升实践课堂教学有效性。

四 微时代背景下保障高校思政课堂实践教学有效性措施

微时代背景下提升高校思政课堂实践教学有效性,应当在四个方面加以保障:

(一)学校管理部门要提高认识。微时代高校思政课堂实践教学是全新的教学模式,学校管理部门要多方调研、加强研究、提高认识。出台相关的政策,在经费保障、课题设置、评奖评优、学术交流等诸多方面给予支持,学校管理部门的态度,直接影响微时代思政课堂实践教学的发展。

(二)规章制度的保障。学校教学管理部门要在激励机制、考核评价机制、保障机制等方面出台相关的规章制度,鼓励一线思政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展开微时代思政课堂实践教学创新,对于在微媒介运用、理论与实践教学融合、微时代教学模式创新等方面有成绩的教师给予政策倾斜和资金支持。规章制度起到三方面重要作用:一是规章制度能够规范思政课堂实践教学的实施;二是提高学校相关部门的重视,推动微时代思政课堂实践教学的发展;三是激发教师进行创新变革的积极性。教师将会投入更多精力,思考、创新、总结,保障实践课堂教学质量。

(三)思政课教师的保障。微时代高校思政课堂实践教学有效性如何?思政教师起到主导作用。微时代对思政课教师学习能力、课堂技巧、教学理念、职业责任、知识结构、沟通方式等诸多方面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为此校方应当从三个方面制定出思政教师队伍建设长远规划:一是保障思政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的平等地位,两者在课时计算、职称评审、工资绩效等方面同工同酬,以此调动思政课教师的积极性;二是组织相关的教研活动。如召开微时代思政课堂实践教学改革研讨会,设置相关的课题项目,宣传实践教学创新等。鼓励思政课教师在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教学理念、教学手段等方面不断地变革、创新、总结心得、推广经验,并在经费上给予保障;三是加强思政课教师培训工作。可邀请校外专家、教学名师为本校思政课教师进行集中培训指导,更新实践教学理念,提升微媒介在课堂实践教学模式的运用;送思政教师到相关机构进行培训,提升能力和上课技巧;让思政教师到其它学校进行观摩和学习,提高其意识和微时代实践课教学创新能力。

(四)教学条件的保障。为了适应微时代的发展,教学条件保障应当做到三点:一是加强网络平台建设。加强微信平台、网络教学平台、图书馆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对学生来说,通过网络平台,拓展学习渠道,丰富学习内容,培养学习习惯。对教师来说,能够便捷、快速地查到自己所需要的资料,使教学与科研紧齐头并进。网络平台是“实现师生的双赢的一种媒介。”[7]二是学校图书馆购买微媒介资料。图书资料提供学习便利,教师、学生在课外时间学习。三是加强发展远程教育技术。让教师、学生在电脑、手机上都能够查阅相关资料,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

微时代高校思政课堂实践教学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但不可避免存在诸多的困难和问题。只要充分发挥一线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校教学相关部门在制度、课时、资金等方面做好保障,微时代思政课堂实践教学一定会充满活力、多姿多彩,成为学生喜闻乐见的一门课。

猜你喜欢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媒介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媒介论争,孰是孰非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书,最优雅的媒介
欢迎订阅创新的媒介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基础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三位一体式教学研究初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教学路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