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说理能力的培养

2022-03-17甘肃省张掖市民乐县南古学区杨坊寄宿制小学任立川

天津教育 2022年3期
关键词:语言表达数学知识语言

■甘肃省张掖市民乐县南古学区杨坊寄宿制小学 任立川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不仅要重视学生数学知识学习,还应重视对学生说理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用精炼的语言表达数学现象,夯实数学知识,提升思维的缜密性和连贯性。基于此,本文从小学数学教学实践出发,分析培养小学生说理能力的重要性,并从情境教学、技巧指导、合作教学、教学评价等方面给出建议,以供参考。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说理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在数学学科中,学生的说理能力主要表现为:能有条理、有根据地进行思考,能用数学语言比较完整地叙述思考过程,并能说明其中的理由。小学阶段是学生语言能力发展和抽象思维发展的启蒙时期。由于认知发展的限制,学生在分析数学现象、探究数学问题的过程中无法用数学语言进行准确描述,也难以用灵活的语言表现自己的思考过程,从而影响了数学学习效果。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说理能力对学生的发展十分重要。

首先,提升学生的说理能力有利于学生语言表达的发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会根据学生的发展情况对学生的表达过程提出要求,比如,在解题中要求学生说清解题思路,紧扣题目的关键信息,流畅表达自己的观点等。这样学生在数学情境中能得到语言锻炼,从而让自己的语言表达更加严谨准确。

其次,提升学生的说理能力有利于学生逻辑思维的发展。数学知识的逻辑性极强,知识之间环环相扣、前后呼应,因此,学生在表达数学知识的时候也应做到有理有据、逻辑清晰。这样能更加准确地抓住问题本质,用语言呈现问题的条理性,从而在思考与表达中提高逻辑辑思维能力。

再次,提升学生的说理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信心。在传统教学模式中,学生只顾埋头做题,忽略自我表达,在课堂上常常是随声附和。而在课程改革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主动表达自我,用理性语言表达数学观点,并在锻炼中提升语言的精确性和流畅度,进而提升自信心和成就感。

最后,提升学生的说理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对小学生而言,运算能力是数学综合能力的组成部分。运算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学生通过教师的讲解以及相关的计算很容易接受知识。但是,在这一过程中,部分教师会忽略算理的渗透,忽视学生说理能力的培养,转而将教学重点放在了学生计算结果的对错上面,这导致学生在运算过程中常常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例如,对两位数加法如何进位,很多学生不理解,在计算的过程中常常出错,即便是反复纠正也会出现忘记进位或进位错误的情况。对此,教师在教学讲解中,要为学生说明知识的来源,对学生的说理能力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让学生的每一步计算都有理有据,这样学生才能理解数学知识的来源,在知识运用中也会更加灵活。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说理能力的培养策略

(一)构建教学情境,调动学生说理的欲望

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应为学生营造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发现问题的同时,产生表达自我的愿望。例如,教师可以借助图形、实物等素材为学生构建情境,让学生在看得见、听得到、感受得到的素材中,按照教师的引导有顺序地进行观察、比较、思考,并利用数学语言条理清晰地表现出来,以此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敢于表达、乐于表达。再如,教师还可以设计数学实践活动,并在活动过程中促使学生动手操作、动脑理解、动口表达,将语言表达与思维活动有机结合,调动学生语言表达的积极性。此外,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构建情境,让学生在生动的画面中发现具体问题,并用语言加以表述,完整地呈现问题,为学生的进一步表达提供参考。例如,教师在给学生介绍数学中角与线的教学课程时,在课堂教学开始前,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向学生在白板上展现生活中所常见的线段、直线以及射线,如斑马线、数轴以及手电筒中射出的灯光等。然后再向学生提出问题:以上所列举的几种事物有什么特点?然后再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辨别直线、线段和射线,并阐述这三者之间的区别。

(二)抓住教学时机,培养学生说理的技巧

在培养小学生数学说理能力的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找准时机引导学生在问题的启发下主动表达,并结合数学知识内容呈现语言表达的条理性。小学阶段的学生认知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比较薄弱,在学习的过程中往往需要教师的引导,要让学生在教师进行点拨后恍然大悟,那么教师在教学时一定要抓住教学时机,在恰当的时间和场景中对学生进行点拨。

例如,在学习“两位数加法”相关知识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抓住计算的时机训练学生的说理能力。当学生在掌握了一位数加法后,对进位有了初步的了解,教师以两位数进位加法的习题,引导学生一边计算一边说明满十进位的过程,描述个位如何变化,十位如何变化,这样学生可以理顺计算过程,提高表达能力,强化对计算法则的掌握。又如,在学习了长方形与正方形面积相关知识后,教师设计问题:在长为8分米,宽为5分米的长方形硬纸板上剪下一个最大的正方形,剩下部分的面积是多少?在解答这一问题的过程中,教师抓住数形结合的机会,引导学生表达思考分析的过程,促使学生结合图形进行解题说理,锻炼说理能力。

再如,在学习了长方形的面积与周长的相关知识后,教师为了促使学生建立知识联系,锻炼学生的说理能力,设计了课堂探究活动。教师首先为学生提供了长方形图形,要求学生以图形为依据叙述长方形周长和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以及结果。多数学生都能通过语言表达得出: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接下来,为了启发学生思考,教师提出问题:长方形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有什么不同呢?你能结合图形进行说明吗?学生根据公式继续表述长方形周长和面积的含义。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在说理过程中的问题也暴露了。例如,一些学生只是记住了公式,对公式的推导过程以及逻辑基础掌握不清楚。对此,教师需让学生回顾知识,引导学生重新参与知识的推导过程,并做到一边推导、一边说理。这样在数学知识的复习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理清知识的逻辑,在回顾中掌握说理的技巧。

(三)组织合作教学,增加学生说理的机会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合作学习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形式。在合作交流的氛围中,学生能更加主动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也能在彼此的启发以及在观点的碰撞中不断完善语言表达内容,从而提高说理能力。基于此,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应积极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并结合教学需要设计合作学习任务,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交流,为每一个学生、每个小组创造发言的机会。在合作学习中,小组成员之间、各组学生之间会经历倾听、质疑、说服等一系列过程,而学生的说理能力也会在实践中得到发展。例如,教师在进行某一章节的教学内容时,在课堂中让学生形成学习小组,然后再创设问题教学情境,让学生带着问题出发,在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下,共同解决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既提高了团队合作的意识,又能与其他同学进行沟通和交流,大大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在合作教学中,学生的说理能力能得到有效的锻炼,但小学生由于认识发展、思维能力的限制,在合作过程中经常把握不住语言表达的要点,陷入了无效表达的困境。对此,教师应针对合作教学,做出进一步的反思,让学生在规范的合作讨论中提升说理能力。在教学实践中,首先,教师应为各组学生提供足够的思考时间,让学生根据问题的引导观察和感知其中包含的数学知识,并在交换观点的过程中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思考,从而锻炼和开发思维,让小组内部的语言表达更加清晰、流畅。其次,教师应注重学生个体在小组内的表达、探索和思考。在合作氛围中学生常常失去独立思考的机会,对此,教师应尊重学生个体在合作中的表现,为学生提供语言表达的机会,让学生在小组合作的启发下提升说理能力。最后,教师要重视学生语言的发展,注重其在小组中表达的准确性、连贯性以及层次性,以锻炼学生的说理能力。

(四)教师做好示范,引导学生学会说理

教师作为教学的主导者,其语言表达能力、说理的水平对学生的锻炼和培养是十分重要的。基于此,教师应做好榜样示范,引导学生不断提升说理能力。具体来讲:第一,教师要合理组织课堂语言,为学生做好说理的示范。数学知识逻辑性强、抽象性强,对语言的构建有着较高的要求。基于此,小学数学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应注意对语言组织,运用严谨、规范的数学语言,保证知识表述的逻辑性、连贯性以及条理性,让学生在听懂的基础上能理解其中的逻辑关系,在语言启发下形成说理能力。第二,教师要注重对教学方法的选择,提高对语言的感知和理解能力。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应打破传统教学中照本宣科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教学中提升对说理内容的指导。例如,教师可以利用语言艺术构建教学情境,让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逻辑理解,并逐渐学会说理,有条理地解决数学问题。第三,教师应注重教学细节的把握,以启发学生的逻辑思维。例如,教师在板书设计中应体现逻辑关系,并引导学生以严谨的态度,理顺所学内容,实现对数学知识的构建。

(五)注重教学评价,提高学生说理的能力

小学生由于认知能力的局限,在语言表达中经常会遇到各种困难,难以用准确、理性的语言阐述数学现象、回答数学问题。这时,教师应重视教学评价的作用,扮演好鼓励者、启发者的角色,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放下表达过程中的紧张情绪;同时对学生的进步给予充分的鼓励,在小学数学的课堂中实施赏识教育,也就是对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给予客观且积极的评价,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爱,这样学生的积极性才能被充分地调动起来。例如,在一道“路程问题”中,学生结合线段图将问题说得头头是道,教师给予了学生充分的肯定、赞赏和激励,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成果充满自信,从而激发了学生自我表达的积极性。

(六)增强互动,提高学生的说理积极性

传统教育模式中师生的互动多为问答和测试,基本都是以教师为主导地位,因此导致学生对教师是又敬又怕,尤其是对学习相对不好的学生来说,与教师的沟通很容易让学生产生恐惧。因此教师应当避免以自我为中心的沟通,减少对学生的控制,以一种轻松、开放和愉悦的方式与学生进行沟通互动交流,建立起和谐愉快的师生关系。教师一定要确保与学生平等,同时也要像父母一样加强对学生的关心和爱护,在这种融洽的气氛中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养成主动与教师交流的习惯。

(七)改善课堂模式,引起学生的说理兴趣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尤其是对数学教学,教师一定要带动起课堂的乐趣,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的趣味性。加强趣味性的方式可以说非常多样,除了要利用好多媒体之外,教师还要利用学生对互动的兴趣,加强与学生的互动,利用互动的方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互动的方式可以采用语言或者游戏的方式来进行。就拿语言为例,轻松幽默的语言可以让课堂充满乐趣,同时也能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印象。像是在讲鸡兔同笼的问题时,教师先提出问题“笼子中有鸡和兔子两种动物,他们一共八个头,二十二只脚,请同学们思考一下一共几只兔子、几只鸡啊?”在初次面对这种问题时很多学生必然会遇到一定的瓶颈,此时教师可以利用风趣的语言去引导“同学们,如果那些兔子突然站起来了,那还有多少只脚啊?”这样的语言除了可以启发学生的思考,还能加强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进而让学生思考出问题的答案。像这样以风趣的语言或课堂游戏为主的互动,可以有效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会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直观感受以及思考能力,对学生思想能力的提升是非常有帮助的。

(八)翻转课堂,提高学生的说理自信

在兴趣课堂的实施过程当中,教师一定要给学生留出足够的空间,包括思考空间、讨论空间以及自由的空间,因此课堂的主要地位一定要以学生为主,教师要给予学生一定的引导,一定要注重能力的培养而不是知识的灌输。从课堂中来讲,教师一定要以一种开放的方式来引导学生,同样在提问后也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和讨论的空间,像是在对三角形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只露出一个锐角进行提问“这是什么样的三角形?”让学生积极讨论和思考,毕竟直角、锐角、钝角三角形都存在有锐角,因此这样一种开放式的问题必然会引发激烈的思考和讨论,同时能让学生巩固三角形的特性,让学生在加强思维能力的同时会加强对解决问题的自信。

三、结语

总之,学生说理能力的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而非朝夕之功。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并通过情境教学、技巧指导、合作教学等方法对学生开展说理渗透,强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感知,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提升学生的说理能力。

猜你喜欢

语言表达数学知识语言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语言是刀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新闻采访中如何应用语言表达技巧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语言表达综合训练
累积动态分析下的同声传译语言压缩
让学生在生活中探索数学知识
语言表达与语体选择
我有我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