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养学生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的有效策略

2022-03-17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碱滩镇中心学校金弟堂

天津教育 2022年3期
关键词:家长活动学校

■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碱滩镇中心学校 金弟堂

“安全第一”是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原则,初中生在思想认识、情感价值发展方面不够成熟,容易产生鲁莽冲动的行为,甚至导致出现严重的安全问题。培养初中学生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就显得十分必要。本文从培养学生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的重要性出发,结合初中安全教育实践探究策略,希望对提高安全教育效果,促进初中生安全健康成长有所助益。

在义务教育阶段,安全教育是一项重要内容。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由于自身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不足的限制,必然会面临诸多安全隐患。因此,学校、教师要对安全教育予以重视,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让学生能够正确认识安全的重要性。

一、分析安全风险,把握安全教育重点

在小学安全教育工作中,要想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首先应该让学生意识到自己在现实生活中都会遇到哪些风险。因此,在教育实践中,教育工作者应针对学生日常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安全风险进行分类,并以此为基础设计主题教育活动。例如,校外意外伤害,其中包括野外游泳、家庭事故等;自然灾害造成的安全风险,如暴雨、台风、地震等灾害对人身安全造成的威胁;在社会生活中也存在一些风险,如拐卖、性侵、伤害等风险;还有信息时代的安全风险,如网上的不良信息侵蚀、病毒软件窃取个人信息等。针对这些类型的安全风险,教育工作者应深入研究,为学生提供针对性的指导,提升学生的防范能力。

二、开发校本课程,构建安全教育体系

在教育改革的背景下,校本课程的开发成为教育教学研究的重点。在小学安全教育工作中,学校应组织教师立足学校教育资源、根据自身的办学特色开发课程,满足学校对学生安全教育的具体要求。校本课程是学校展开安全教育实践的依据,也是构建安全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安全教育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学校应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课程应体现安全教育的时代性。教育工作者应全面了解新时代背景下小学生所面临的各种安全风险,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入安全教育案例,体现安全教育的时代要求。

第二,课程应凸显本土性和学校特色。教育工作者应将安全教育指向学生熟悉的校园环境、家庭环境,让学生在熟悉的环境里学习成长,提升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第三,课程的设计应具备针对性和实效性。例如,某校在围绕“校园安全”构建的课程中,包括上下楼梯、课堂学习、课间活动、体育运动和饮食卫生等五个方面,向学生讲述各类安全注意事项;从各种细节入手,指导学生规范校园日常行为。通过学习,学生增强了校园安全意识,提高了对校园安全隐患的警惕,确保了自身的安全,也维护了校园的稳定。

第四,课程内容应具有简明性和通俗性。课程内容要体现生活化的特点,课程形式要活泼多样,通俗易懂,这样可以吸引学生的关注,提高安全教育的有效性。

三、建构良好的教育环境,提高学生对安全的认知

安全的生活和学习环境是开展健康教育的必要前提。在安全的环境中,学生的积极情绪能够被调动起来,提高对自身安全的认知,潜移默化地发展自我保护能力,并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在培养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的过程中,首先要创造、设计一个安全的物质环境。安全的校园环境是学生生活、学习等一切活动的前提条件,创设一个安全的教育环境是预防事故发生的有效途径。环境的安全与否和事故的发生有密切联系,创设一个安全的环境有利于减少事故的发生。初中生虽然已经具备了基本的安全意识以及一定的自我保护能力,但是通过环境的熏陶和引导,可以使学生对安全有一个更加深入的认识,更好地应对成长中的风险。例如,学校在物质环境设计中,应明确其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并通过设计防护措施、提醒标记等,保证学生的安全。例如,在走廊上、阳台栏杆处贴上标志,提醒学生不得打闹、跑跳,不能攀爬栏杆等,让学生能够意识到危险的存在,并主动规避。其次,要营造安全的心理环境,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初中生进入青春期后,身心面临着巨大的变化,许多学生面临着心理健康问题。对此,学校应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并通过课内外的教学实践活动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心理氛围。例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营造民主氛围;积极改善师生关系,让学生产生亲近感、信赖感,用爱心滋润学生心灵,为存在心理困境的学生给予指导,让学生在尊重、理解、信任中实现自我转化,进而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安全问题,提升自我保护意识。

四、组织主题活动,培养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

在安全教育中,教师应整合各学科课程内容,设计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多种形式的主题活动中接受较为全面的、系统的安全知识,并学生自我保护技能。安全主题活动是初中安全教育的主要渠道,教师可以在活动中模拟安全事故情境,让学生让学生亲身经历整个危险的过程,丰富情感体验,增强安全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首先,教师应该在教学实践中融入生活常识,让学生更加系统地认识到生活中的安全隐患。例如,在以“食品安全”为主题的教学活动中,教师首先可以列举日常生活中食物中毒的可能情况,并针对可能存在的各种危急情况指导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自救,如停止进食、喝大量温开水、稀释的盐水催吐,及时拨打急救电话进行治疗等。让学生掌握安全常识,真正学会如何正确应对危险。

其次,教师应结合体验活动,引导学生发展预知危险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安全出行”的主题活动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真实的案例了解现代生活中复杂的交通环境带来的种种风险,并教授学生安全知识,提醒学生严格遵守交通规则并在事故发生时做好自我保护。

最后,组织安全讲座活动,进行实地演练,积累自救知识和自救技能。让学生积极面对社会中的安全风险也是初中阶段安全教育的重要任务,学校、教师可以邀请警察、民政部门减灾防灾办公室的同志为学生开展讲座,并组织学生参加安全自救演练活动,提高学生防火、防震等自救能力,让学生在灾难来临时能够逃生自救。

五、加强日常培养,引导学生养成健康行为习惯

良好的习惯对一个人来讲是终身受益的。健康的行为习惯与安全教育是紧密结合、相辅相成的。首先,引导学生养成健康的行为习惯,能使其主动躲避伤害。例如,在日常教育中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让学生学会尊重规则,并在行为习惯上进行引导,让学生能够主动遵守各种行为规则,在生活实践中建立起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并通过规范自身行为避免让自己陷入危险的境地。其次,引导学生养成健康的行为习惯,能够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例如,在体育课堂上,一些学生在运动中忽视了规则和秩序,忽视了自我保护。在推挤和碰撞中极易造成身体伤害。针对此,在体育课堂上,教师要特别重视安全教育,不仅要让学生认识到遵守规则的重要性,还应培养学生互相谦让的优良品质,在彼此关心中保证安全。最后,通过制定班级常规,使学生在规则下学会自律。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良好的常规秩序,能保证学生的各种活动井然有序,避免许多安全事故发生。

六、采取多元化教学方法,提升安全教育效果

在系统的安全教育中,学生由于对课程内容缺乏兴趣,学习的参与度不高,从而影响了教学效果。针对此,教师在安全教育实践中,应积极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让学生重视安全教育价值,进而主动提升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例如,在户外活动中,教师可以设计体验式教学,让学生学习和巩固自我保护的技能。学生对户外活动十分感兴趣,但在户外环境下,学生在指导下进行自我训练可能存在一定的危险因素,使活动具有一定的危险性,而同时,这种风险也能够让学生认识到某些活动中存在的安全隐患,让学生吸取教训,增强安全意识,进而有效地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此外,教师还可以采用生活化教学方法,即通过生活中遇到的事件,抓住契机,随机教育。例如,有的学生在生活中突发疾病,教师可以在班会上开展“我在家里生病了该怎么办?”的讨论,让学生在讨论中获得相关经验,并学会利用生活中的各种资源作为辅助实现自我保护,进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提升自我保护能力。

七、注重家校合作,强化学生的安全意识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培养学生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离不开学校的系统化教育指导,更离不开家长的言传身教。基于此,在小学安全教育实践中,学校、教师应加强与家长的合作、联系,提高家长对学生安全的重视,营造温馨、安全的家庭教育环境,让学生真正提高安全意识,并能科学应对家庭生活中的安全风险。

第一,家长应做好行为示范,增强孩子的安全意识。家长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孩子的成长产生直接而重要的影响。在现代社会中,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已经成为大部分家长的共识。而要想实现这一目的,家长不仅要关注孩子的身体健康,更要重视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安全风险,避免因为一时失误而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家长在家庭生活中应主动规范自己的行为,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规避安全风险,并向孩子说明安全问题,让安全意识内化于孩子心中。

第二,学校应重视家校合作,加强对家长的培训和指导。一些家长由于缺乏专业知识和技能,在安全教育中往往力不从心,对此,学校可从学生的健康成长的角度出发,组织家长参与安全教育培训等活动,提升家长的专业素养,让家长能够以更加科学的方式帮助孩子提升自我保护能力。例如,学校可以定期组织安全教育培训、安全教育读书会等,引导家长主动参与,提升他们的安全教育水平和技能,进而更好地进行家庭安全教育。

第三,家长应该提高思想认识,积极参与学校的安全教育主题活动。安全教育需要学校与家庭的密切合作,以最大化地发挥安全教育的价值。因此,家长应重视家庭教育对学生安全意识培养以及自我保护能力发展方面的作用,并主动配合学校开展主题教育活动,通过亲子互动调动孩子的参与积极性,和孩子一起在浓厚的学习氛围、真实的教育情境中共同发展。

八、注重多方合作,提高中学生的法律意识

在提高学生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的过程中,必须要加强对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向中学生普及法律知识,让中学生能够知法、懂法、守法。当前随着网络信息的复杂化,加之家长的忽视,且学校也缺乏相应的育人教育,因此很多学生并没有很强的法律意识,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也有待提高。毕竟中学生的心理和生理发育并不完全,加之青春期、叛逆期的影响,因此很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诱惑,加上自控能力不强,因此很容易走上违法道路,因此加强中学生的法律意识也是提高学生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的重点之一。在提高中学生法律意识的过程中需要多方展开合作,首先是社会方面,需要加强青少年上网监管和保护,完善未成年人保护法制订,严厉打击未成年人违法行为,为未成年人建立一个良好的成长空间。而在家庭和学校中,一定要注重家校合作,让家长和教师能够共同引导学生走向正轨,家长要加强自身约束,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避免溺爱和暴力教育;同时学校需要加强教育改革,将法律知识融入日常教学中,让教师能够正确引导学生遇到问题时如何解决,将对学生的保护落实到日常工作中去,还需要积极组织法律座谈会、法律学习活动等,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学会利用法律来保护自己。最后还要促进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让学生在法律的学习中认识到法律的重要性,确保学生在紧要关头能够利用法律来保护自己,并且要做到知法、懂法、不犯法,自觉远离不良信息,坚决遵守法律法规,远离社会闲散人员,让学生能够形成正确的三观。

除此之外,学校还应当教授给学生在面对违法犯罪行为时的一些策略和技巧,加强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让学生在面对违法犯罪行为时能够消除恐惧心理、消除硬碰硬的心态,能够根据环境变化制定相应的策略,避免受到不必要的伤害。

九、结语

总之,从学生健康成长的角度来看,培养初中生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十分重要。学校、教师应对安全教育给予足够的重视。在安全教育中,教育者应积极转变思想观念,不断丰富教育培养形式,将安全知识有效地融入学生的日常活动中,组织安全教育主题活动,提高学生安全意识的同时,提升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

猜你喜欢

家长活动学校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我心中的好家长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学校推介
家长请吃药Ⅱ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