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备学:“学为主导”课堂的坚实基础

2022-03-17江苏省如皋市李渔小学张旭兰

天津教育 2022年9期
关键词:新知圆柱经验

■江苏省如皋市李渔小学 张旭兰

基于备学的“学为主导”课堂是针对传统的教师主宰课堂而言的,这种课堂注重让学生的已有经验、已有知识、已有经历参与,学生既是问题的发现者,也是教学活动的推动者。让学生课前先收集学习材料,课上先交流学习材料而后提出问题、讨论问题,继而进行活动。学生的活动主要不是获得“鱼”,而是学会“渔”。

“备学”,顾名思义就是为学习作准备。备学的目的是激活学生的三种经验,即:知识经验、生活经验、思维经验。教师把将要学习的新知内容以备学指导题的形式告知学生,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思维经验、生活经验对新知内容进行连接。所有的新知都是在学生的已有经验、已有知识、已有经历的基础上生长出来的。备学将能生长新知识的原有知识集中起来,这样新知生长就会快一点,课堂效率就会更高一点。新知是书本上的,但原型是生活中的,书中的新知是对生活中原型的解读,备学将之与新知联系的生活现象集中起来,生活经验对课堂学习情境的创设将更为丰富多彩,课堂效益必将得到提高。

“学为主导”即以学习为主导,学习是师生协同的活动。这样的课堂,它定位于课堂中学生的“学”和教师的“导”的和谐共生,师生相互激活思维,“学”多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导”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讲授”“传授”,而是师生充分交往、对话的基础上对学生的困惑问题和学习方法的“指导”“交流”“启发”。师生都是学习者,让课堂变成阳光灿烂、灵性生长、创新萌生的舞台。

一、备学的价值体现

(一)学习是一种迁移,备学为迁移作准备

孔子云:“温故而知新。”温故是备学,知新是学习。学生获得新知识的过程就是学习,获得新知识之前的准备过程就是“备学”。备学是学生独立地收集资料与发现问题,并且提出问题。一围绕教材内容搜集相关的资料;二发现提出问题准备到课堂讨论。备学具有先行组织者功能,可为学习迁移作准备。

(二)学习是一种创造,备学为创造做基础

备学能真正激活学生的思维,学生在备学中遇到问题时,能从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去思考,去寻找问题的答案。因为没有现成的模本可以参照,学生备学的时候,就显现出了学习的独立性与本真性。备学是学生的一种个性化、创造性的活动,能为学习创造作准备。

(三)学习是一种建构,备学为建构做“架构”

学生学习新知识前,需要做好备学,就如教师教学前需要备课一样。备学的第一个任务就是围绕备学指导题收集“学习资源”。收集方式自主、自由,收集的过程中发现问题,随即提出问题。问题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学生各自备学提供的个性化资源,为课堂学习建构提供丰富的土壤。

二、备学的课堂特征

(一)目标更为开放

曾经,我们在教学时,进行教学设计都是把教学内容分割成若干小块,分解到单元,细化到课时,每个课时都有具体的目标,秉承着“小步子,慢慢走”的理念。而备学后的课堂则是根据学生的学习现状,允许教师即时对教学目标进行适度的修改,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做到“下要保底,上不封顶。”把教学目标放在了一个较长的时间轴上来考量,教学的目标显得更为开放。

(二)过程更为灵动

曾经,我们认为:学生的学习都是从某一节课开始的,学生进入课堂对所学知识是未知的,然后在教师设计的教学情境中进行学习。而基于备学后的课堂,学生要经过这样的学习过程:备学—交流—展示—探索—反思。学生带着先前的准备进入学习,是源于自己的数学现实,拥有相对独立的学习空间。在和同伴交流后,积累进一步学习的经验和体验,整个学习的过程较为灵动,学生不仅是在与教师一对一的对话,而是实现着师生、生生进行着多向立体化的交流,从而实现师生的协同生长。(三)资源更为丰富

让学生在学习前进行备学,就是先把学生带到所学新知的顶峰进行俯瞰,让学生对知识的全貌进行感受性的学习,把学生带到一个开放的学习时空,用自己个性的方式进行学习准备。这时,网络、工具书、家长……都成了学生的学习资源。学习资源的开放,促进学生个体对新知识的理解和解读更为深刻。这样的备学,学生收获的,不仅是分数的提高,更是兴趣、思想、方法、价值观等方面的全面生长。

三、“备学”与“预习”的联系和区别

备学,这是一个非常丰富的字眼。在有些教师看来,它和“预习”的概念一样,教师出示题目,让学生先学习后,教师再进行教学。“备学”和“预习”都属于“先学”,但是它们的内涵、方式和对学生产生的影响等方面均有着意义上的不同。

预习和备学的差别在于:预习是预先学习,而备学是准备学习。预习是直接学习新知识,备学是准备学习新知识。从组织形式看,预习后的课堂依然是教师组织为主导,而备学后的课堂则更多体现了学生组织的形式。预习虽体现了自学,但更多情况下是教师预设好了学案,让学生随着教师的预设行进;而备学把学生动员起来了,一旦学生真正会备学,主动备学,不要教师事先引导就能备学时,课堂教学就会更多地从他组织走向自组织。

学生充分备学后,呈现出了大量资源,小组成员的交流展示成了课堂的重头戏。但这并不否认教师的引导作用,面对丰富的资源,教师选用给全班分享是最主要的工作之一。教师课上要做到“三必讲”,即:学生的好资源要归纳讲给全班学生分享;学生的问题讨论教师要启发性讲往宽处、拓往深处引;学生建构思维模块要总结性讲,让学生有个自检的参照。同时,教师在课上还要做到“三不讲”:学生没有发现的问题教师不讲,小组没有讨论的问题教师不讲,组织全班讨论小老师能讲清的问题教师不讲。当教师拿捏住了讲的范围和时机时,学生的主体作用才可能得到彰显。

(一)预期不同:内涵有别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认为,影响学生的最重要的原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也认为,学习绝不是简单的“积累”,而是新旧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而引发的认知结构的重组。预习与备学,预习的重心落在新知识,从新知识的直接学习而引发旧知识回顾和经验的激活,遇到学习障碍而提出问题;备学的重心落在三个经验和三个问题,不直接学习新知识,而是围绕新知识的课题,尽力回顾知识经验、生活经验和思维经验,从而发现新知识课题需要进一步探究的三个问题,是一种学生像教师一样的提前“备课”活动。预习提出的问题是在教材编写教师的“先教”之后,备学发现的问题,是学生独立梳理三个经验的“先学”之后。

备学的学习方法是需要“先教”的。备学的最初阶段需要有备学引导题,它与以往的预习题不一样,以“圆柱和圆锥的认识”一课为例,将这两者进行一下对比:

预习引导题:

1.圆柱有( )个底面,两个底面是( )面,侧面是( )面,展开是( )形,圆柱上下两个底的面积( ),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作圆柱的( )。可以画( )条高。

2.圆锥是由( )个面围成的,其中( )面是曲面,底面是一个( )。圆锥有( )个顶点,圆锥有( )条高。

备学引导题:

(1)生活中,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柱或圆锥的?各举出3个例子。

(2)试着用硬纸板做一个圆柱或圆锥,想一想,圆柱、圆锥有什么特点?写出3个你自己的发现。

(3)提出3个关于圆柱、圆锥的问题,到小组讨论。

小学生具有非常丰富的想象力,课堂的学习绝非“零起点”,教师着眼于“最近发展区”,正视学生“现有水平”和“可能发展的水平”之间的差距是关键。在进入课堂前给予他们一个独立的体验空间,更利于他们的潜能发挥。备学引导题以其特殊的身份介入学生课前的活动,以足够的课外时间为保证,引导学生在教学之前进行个性的独立的研究,这样就弥补了课堂中独立思考的时间不够的遗憾;预习则是先学习新的知识,让学生带着教师设计的几个问题回去预习新的内容,学生对新知研究只是比较肤浅的认识,半懂不懂,从而导致其课上显得厌烦教师的点拨与讲解。

(二)过程不同:方式有异

学生完成预习作业相对轻松,因为预习作业的答案相对单一,教辅书的查找或者互联网的搜索,几乎不用太多的动脑。而备学作业的完成不一样,如:在学习完“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后的一堂练习课,备学作业设置如下:

(1)学习了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之后,你有哪些收获?

(2)生活中哪些情况下需要计算圆柱的侧面积或表面积?(举三例说明)

(3)你还想到哪些需要研究的问题?

备学引导题的布置,教师首先要明确新知识的重点,然后再找到与重点新知相联系的学生学过的旧知识(知识经验)与解题方法(学习经验)以及生活经历(生活经验),指导学生独立调集这三个经验。完成备学作业的过程是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不是学生简单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地选择、加工和处理,从而获得知识的意义。

备学引导题,具有开放性、不唯一性、可讨论性和可操作性。备学作业的完成过程中,学生需要经历着从混沌到清晰,从无序到有序,再到自我认同的过程,从而到渴望进入课堂跟大家一起分享,对备学作业的内容进行自我肯定或否定最终建构新知识的过程。对这份备学作业的完成,学生必须先梳理清楚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求法,进而和实际生活相结合,到生活中去寻找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举出恰当的例子,如用一张长2米、宽1米的铁皮做一个圆柱形烟囱,这个烟囱的侧面积是多少?一个圆柱形水池,底面内半径是2米,高是1.8米,在池内周围和底面抹上水泥,抹水泥的面积是多少?一个圆柱形铁皮盒,底面半径是2分米,高4分米,在这个盒子的侧面贴上商标纸,需多少平方米的商标纸?一个压路机的滚筒横截面的直径是1米,长是1.6米,转一周能压路多少平方米?如果每分钟转8周,半小时能压路多少平方米?在思考的过程中,遇上的问题一并进行记录着,如把一个圆柱切掉一半,该怎样求剩下的表面积呢?此类问题,学生都期待着和大家在课堂上进行解决,能发现问题说明学生在备学的时候产生了真正的数学的思考。

(三)结果不同:影响各异

如果说预习重视的是学生学习的结果,那么备学就是在重视学习过程的同时,也有效地关注到了学习的结果。由于学生的知识经验、学习经验、思维经验都不同,学生思维的层次往往能透过完成度不一的备学作业而跃然呈现,备学作业的完成过程中,学生能整体书写自己个性的解读,问题的提出令课堂更有张力。其间的学习资源都是学生的原创,这样的课堂真正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备学后会出现不同的学习结果。所提出的需要研究的问题差异性较大,它们能在第一时间锁定课堂教学的不同认知节点,教师在上课前必须通过对备学作业的批改,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起点,进而对课堂教学进行适当的预设。备学作业是学生个性的见解,促使他们在课堂上勇于表达自己思维的“独特”,教师在课堂上善于倾听,捕捉一些动态的生成资源,就能更有力地带领着学生进入课堂进行新一轮的集体对话,让学生真正实现对自己课前的数学观点的肯定与否定,进而修正或生长出新知。从而帮助教师展开更有价值的教学。

郭思乐教授指出:“不是儿童没有潜能,而是我们没有给出时间、空间,创造氛围去激励它。其实,儿童的潜能是无限的。”的确,每一个学生身上都蕴藏着巨大的潜能,如果教师善于激发,他们的潜能就能得到发挥,就能主动地建构知识。备学,来源于学生的对旧知、新教材的个性的解读,在教师面前的呈现,其实是一些新鲜的现成的教学资源,这些资源有正确的,也有错误的,我们不应仅仅看到作业的表面的对与错,而应以更开阔的视野来审视它们、开发它们,力求得到更多能激起学生学习热情的资源,指引着学生走向学习的高潮,充满生活气息的对话,将所学的内容与学生课前的发现和所提的问题融为一起,进一步地帮助学生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和巩固。

备学是一种良好的习惯,备学作业的完成中,学生所提的问题引导着不同学生在一波三折中思辨、建构。实践证明,尊重学生主体,尊重学生的思维“生长”规律,尊重学科学习特质,整个的教与学才会变得更有意义。“破”原有教材的生搬硬套,立一条适合本班班情学情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真正获得课堂学习的主动权,真正做到“学为主导”,它不仅影响着新知学习的成功,而且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率。同时,也会促进学生的心理发展,新的发展又为进一步的学习做好准备。如果学生有足够的兴趣和能力实现自我管理、自我备学,甚至自我教与学,备学,真正奏响了“学为主导”的最强音。

猜你喜欢

新知圆柱经验
生活新知
生活新知
圆柱的体积计算
2021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圆柱与圆锥”复习指导
经验
2018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削法不同 体积有异
当你遇见了“零经验”的他
圆柱壳的声辐射特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