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中职学校农林专业教学改革的方法研究

2022-03-17孙颖

教育现代化 2022年6期
关键词:农林中职优化

孙颖

(即墨区第一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山东 青岛)

我国中职学校在开设农林专业课程后,重点培育学生专业技能和综合素养,虽然与社会需求的人才标准存在一定差距,但在实践探究中逐渐掌握了更多建设经验。在新课改背景下,结合素质教育理念提出全面提升学科教学体系的建设目标,深层探索实践农林专业教育模式,注重优化教师的个人能力和专业素养,确保教师和学生可以在共同进步中,不断优化实践教学质量。因此,本文主要研究中职学校农林专业教学改革的具体方法,以此为我国农业事业发展贡献力量。

一 中职学校农林专业的教育意义

在现如今教育革新背景下,农业经济直接影响着国民基本生活,专业人才培养工作更是实际探索的重难点。但在计算机等高新技术的影响下,大部分学生会优先选择计算机、国际金融等专业,导致中职学校农林专业学生数量越来越少,逐渐无法满足社会实践发展需求。因此,我国在重视农业发展的同时,开始强化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力度,逐渐扩大了中职学校对农林专业的招生数量,这样不仅能为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提供更多人才,还可以不断提升社会经济发展水平[1]。同时,中职学校在关注农业发展趋势的同时,转变了传统学科教育培养模式,开始依据新时代技术发展需求,培育综合发展型农林人才,这样既可以持续优化我国农业发展水平,还可以满足新时代国家发展对专业人才的要求。面对竞争越发激烈的市场环境,农林专业教学改革已经成为发展的必然选择,这不仅影响着行业创新的步伐,还决定了未来我国农林经济发展方向。

二 目前中职学校农林专业教学现状分析

现如今,我国中职学校推广的农林专业教学模式分为两部分内容,一方面是指基础理论教学,另一方面是指实践教学环节。所选教学思想依旧在沿用传统教学理念,具体体现在师生教学过于重视理论知识,忽视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研究近年来中职学校农林专业教学情况发现,虽然理论知识会结合时代革新而不断优化,但在实践教学中选用的教学案例和活动项目始终固定,这样既不能丰富学生的技能经验,又会限制他们的思维意识。尤其是在我国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革新发展中,不管是种植机械还是管理理念等都发生了较大变化,如果这些变化没有融入到专业教学工作中,那么最终很容易导致教学课程与实际需求出现脱轨。除此之外,目前农业实践教学课程涉及过于基础,没有针对学生的学习水平和教学知识增添新内容,这样既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会限制他们自主参与的热情,最终无法达到预期设定的教学目标。从整体教育革新角度来看,目前中职学校农林专业的教学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 学生基础不一致

在中职学校教育期间,农林专业属于一项冷门课程,虽然全国各地的高校都在进行专业招生工作,但因为毕业生的就业创业率较低,因此大部分学生都不愿选择这门学科。同时,部分学校为了进一步扩大专业学生数量,还会招收技校毕业生、职高生、中专生等,这就导致整体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基础水平存在差异,传统教学模式逐渐无法满足实践需求,专业教学活动的实施效果达不到预期目标。

(二) 学习发展空间小

在目前中职教学工作中,农林专业教学重点在于培养学生奠定扎实的基础知识,熟练掌握各项专业技能,这样不仅能为行业发展提供所需人才,还可以保障毕业生拥有一技之长。但在基础设施和教学区域等条件的限制下,大部分学生掌握的农林知识和专业技能并不多,实践教学工作也没有从行业企业的要求入手,最终导致毕业生并不满足现代社会经济的培育标准。与此同时,大部分企业更愿意招聘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创新型人才,但目前中职学校的人才培养机制不规范,学生只能在文化课和实践活动中学习应用农林专业知识,教师没有整合以往教学经验,为学生构建多样化的实训课程,学校也没有与优秀企业构建良好的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岗位环境,简单片面地让学生进行操作训练,很难引导学生全面发展。

(三) 市场供需问题显著

在全面关注中职学校农林专业教学工作的背景下,不管是国家还是社会都对现代农林企业发展提供了帮助,这就证明现代化农林发展前景非常广阔。目前农林科学技术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高,这不仅增加了农林专业学生的就业选择,还提高了对中职学校人才培育的要求[2]。如果继续沿用传统教学理念,中职学校培育的农林专业人才很难满足新兴企业的发展需求,因此中职学校教师和农林专业学生要在正确认识市场供需问题的基础上,不断优化自身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平,积极学习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教学方案,注重构建具有技术性、实践性、趣味性的教学课堂,以此保障现代职业学生拥有更多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有效提高毕业生的就业创业概率。

三 如何改革中职学校农林专业教学工作

(一) 基于传统教学经验,重点优化学生能力意识

首先,学生要具备胜任工作的能力意识。在中职教学期间,学生既要系统学习专业理论知识,又要做好相关技能的实践训练,而教师在提出教学评价体系后,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转变成现实技能,这样有助于保障毕业生在社会中寻找可以胜任的基础工作,充分发挥知识技能的应用价值。

其次,学生要注重强化自身的身体素质,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完成后续岗位工作。由于农林专业岗位的各项工作内容和基本要求存在差异,所以需要学生拥有良好的身体素质,这不仅是参与所有社会活动的基础条件,也是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要求。

再次,学生要学会预测分析自身的发展潜能和未来方向。中职学校的教学目标是要培养学生专业技能和社会生存经验,和短期培训活动相比,不仅会从学生的长远发展角度入手进行教学指导,还更加系统挖掘了学生的学习潜能,这对农林专业学生发展而言具有积极作用[3]。学生在明确自身专业技能和发展潜力的基础上,可以从更高角度入手探讨自身的发展方向,并根据行业判断不断调整学习创新形式,这样不仅能更快适应多变的市场环境,还可以为农林企业发展贡献基础力量。

最后,学生要持续优化自身的创新意识能力。创新对所有工作而言都具有非常关键的作用,在中职学校农林专业教学工作中,要重点培养学生创新意识能力,不断扩展他们的思维意识,引导他们正确认识新时代的事物,摆脱传统单一化的学习模式,学会利用多角度、多层次的方式去思考问题。在中职农林专业教学中提出具有创新性的解决方案,有助于学生在竞争越发激烈的市场环境中,明确自身的角色定位,了解行业岗位的基本职责,最终依据新思维核心方案有效处理传统问题。

(二) 基于素质教育要求,改革专业课教学方法

由于中职学校农林专业的基础知识较为复杂,涉及内容种类较多,内部学生的学习情况不明确,课程教学的重难点和基础目标没有发挥作用,所以专业教师要根据素质教育提出的基本要求,全面优化实践课程的教学方法。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

第一,要根据学生学习水平,持续优化文化基础课。教师要在全面了解学生学习状态的基础上,按照梯度进行划分,比如说学习能力强且综合素质高的学生可以逐渐成火箭班;学习意识高但基础不扎实的学生可以组建成预备班。同时,各类班级也要选择不同的教育课程,比如说火箭班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预备班更加注重强化学生的基础知识,并在达到预期目标后,重点优化学生的专业技能。需要注意的是,两种教学课程设计都要符合预期人才培养目标,保证学生在课程教学后具备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意识。由于专业课所学知识较为复杂,所以教师要引用先进技术和独特案例,充分调动学生的探讨兴趣,逐渐优化传统课堂的教学氛围,以此提升学习知识的效率和质量。

第二,要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调整专业教学课程。由于中职生正处在青春期,不管是学习兴趣还是探索欲望都非常强烈,所以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学习水平,优先选择具有趣味性的教学活动,持续优化学生的实践意识、团队精神、组织能力等,以此优化传统教学模式[4]。这种教学形式不仅能摆脱应试教育理念的限制,还可以让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充分融合,这有助于学生在积极探讨中真正认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以此培养学生执行力和创造力。

第三,要遵守以人为本的教学原则,推广具有个性化的教学计划。在我国基础教育工作中,主要向学生传递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并没有从未来发展入手进行职业教育,因此大部分中职生对于自己未来选择的专业职业并不清楚,也很难在学习成长中了解真实的社会职业状况。对刚入学的中职生而言,不仅要向他们传递基础理论知识,还要引导他们明确自身的职业规划,了解农林专业教学的基本内容和具体要求,但这都需要学校教师和学生家长共同努力,只有这样才能保障学生在毕业之后,可以按照自身规划稳步发展。比如说,学习农林知识的毕业生,在了解各类农植物种植条件的基础上,逐渐具备相应的种植技术,那么他们既能跟随企业科研人员共同研究新植物,又可以继续去高校优化自身的学习水平。

第四,要遵守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要求,设置具有针对性的专业课程。中职生在毕业之后只有小部分人进入高校继续学习,大部分学生会直接进入社会参加工作,此时如何根据自身能力和社会需求,寻找优质工作是学校教师和学生探讨的主要问题。在社会经济稳步发展中,农林领域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特色,比如说融合高新技术、培育新鲜蔬菜、先进管理体系等,但实际岗位员工并不是专业技术人员,大部分都是普通农民在简单培训后就参与生产工作。而中职生因为专业知识与实践要求存在差异,且不具备勇往直前、吃苦耐劳等优秀精神,所以大部分企业并不愿意选择中职生参与人才培训[5]。面对这一现状,中职学校在改革农林专业教学工作时,既要根据企业发展的根本要求,制定以学生就业为核心的教育课程,又要重点强化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实践经验,积极鼓励学生参与社会或企业设定的培训活动,逐渐掌握行业发展所需的知识技能,以此优化我国农林经济发展水平。

(三) 基于新时代教育特征,制定个性化培养策略

第一,确定中职教育特色,提高学生就业创业的自信心。相比本科教育,中职学校更加注重强化学生的动手意识和操作能力,因此农林专业教师要根据这一特色,鼓励学生在不断学习和积极探索中形成就业创业的自信心,自主参与校内外组建的实践活动,系统掌握和农林专业有关的理论知识,充分调动他们探索问题的欲望[6]。同时,教师要根据农林专业知识,对实践教学过程和操作环节进行细化处理,既要让学生真正喜欢学习专业知识,又要引导他们正确认识自身的发展方向。另外,学校要根据教育课程定期组织学生参与职业体验,确保学生可以正确认识农林职业的发展前景和岗位职责,以此为步入社会寻找工作奠定基础保障。

第二,推广个性化教学模式,组建专业的学习小组。因为目前中职生的基础水平存在差异,实践学习意识和能力思维不同,所以在农林专业教学工作中,教师要全面了解班级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人习惯,由此制定具有针对性和引导性的教学活动。通常来讲,教师可以先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组建学习小组,实施个性化教学指导,这样不仅能保障各个阶段的学生都掌握基础知识,还可以持续优化他们的学习技能[7]。需要注意的是,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与学生进行有效沟通,让学生在相互交流中明确自身的学习水平,共同解决时间教育面临的问题,由此为后续教育革新提供有效依据。同时,在师生沟通时专业教师要根据农林教学特色,构建具有个性化的教学辅导机制,充分展现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而教师要作为辅助者帮助学生探讨问题。

第三,持续优化训练基地,推广个性化的教育培养方案。中职学校更加注重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操作意识,这直接影响着学生进入社会后的发展状况,因此会从农林专业教育内容入手,构建系统化的实践训练基地。由于目前专业教学的理论知识过于抽象化,学生在记忆理解时会产生较多问题,所以为了避免影响他们的学习兴趣,教师选用了实践探讨的方式进行教学指导[8]。比如说,在学习种植玉米时,假设直接利用传统课堂传递知识,那么学生只能记忆思考相关内容。而选用实践训练基地进行操作演练,让学生在个性化的培养教学模式中学习基础知识和专项技能,既可以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又可以提升实践课堂教学效率。

第四,提出专业教育政策,明确个性培养机制。首先,要构建组织机构,为个性化人才培养工作提供基础保障。在现代中职学校农林专业教学工作中,组建规范化的组织机构,既能有效管控人才培养工作,又可以结合相关制度有序落实实践教育培训工作;其次,要创设专项教育资金,持续优化实践学习探索兴趣。在中职教育工作中,基于新课改教学要求,农林专业教师要重点优化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逐渐摆脱传统教学方法的限制,充分调动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兴趣。在设立专项教育资金后,中职学校既可以为学生组建多样化的实践活动,又可以引导他们参与社会或企业等平台提供的学习机会,这对他们未来发展而言具有积极影响;最后,要组建专业的师资团队,充分展现教师在教育指导中的辅助作用。为了充分展现个性化人才培养的独特价值,中职学校要优先选择实践能力强、专业水平高、创新意识强的优秀教师进行课程改革,既要向学生传授基础理论知识,持续优化他们的专业技能水平,又要从新时代发展入手强化他们的综合素质,只有这样才能为未来发展奠定基础保障。

四 结语

综上所述,在现代教育革新发展中,传统中职学校农林专业教学工作逐渐涌现出较多问题,学生培养无法达到素质教育目标。因此,教师要重视专业教学的改革工作,明确农林专业学科发展对社会经济的积极影响,科学调整理论知识和实践课程的比重,重点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水平,积极推广多样化的实训教育环节,不断优化学生专业学科的综合素养,确保他们可以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环节。同时,要学习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教学经验,合理运用现代化教学技术,保障中职学校农林专业教学工作与时代发展相符,只有这样才能引导学生实现全面发展目标。

猜你喜欢

农林中职优化
信阳农林学院作品精选
超限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优化思考
《天津农林科技》征稿启事
民用建筑防烟排烟设计优化探讨
关于优化消防安全告知承诺的一些思考
一道优化题的几何解法
应用多媒体技术 创新中职德育课
《天津农林科技》稿约
AC311A加装农林喷洒设备首飞成功
关于中职土木工程测量教学改革的实践和探索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