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美育视野下高校艺术类专业学生党建工作探析

2022-03-17贾立壮

教育现代化 2022年6期
关键词:艺术类美育党员

贾立壮

(浙江理工大学 艺术与设计学院,浙江 杭州)

全国高等学校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指出:“加强党对高校的领导,加强和改进高校党的建设,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根本保证。”随着新时代教育发展、教学改革,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也在逐步变化。由于高校学科与专业之间的差异性较大,大学生党建工作也应结合学科特色进行改革创新。艺术类大学生作为高校学生中的特殊群体,其党建工作具有自身的特点。而新时代高校美育是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途径,因此在艺术类专业学生党建工作中融入新时代美育理论,使党建工作与审美教育互促互融,有利于在美育视野下有针对性地开展党建工作。

一 新时代美育融入高校艺术类专业党建工作的生成逻辑

(一) 新时代高校美育理论的本质界定

18世纪50年代,“美育”首次由席勒的《审美书简》一书中提出,“审美教育”这一概念也由此进入教育视野[1]。而后在中国近代,蔡元培先生将美育列为五育之一,“美育代宗教”的观点也引领了中国教育界的美育发展。20世纪末,第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第一次提出:“大力推进素质教育,使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美育正式纳入教育方针。而针对“美育”范畴认知的科学性与准确性问题不仅是美育研究的逻辑起点,更是教育教学的决定因素。但近年来,学界对于美育概念存在着认知偏差。2020年《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中指出新时代背景下美育的具体内涵:“美育是审美教育、情操教育、心灵教育,也是丰富想象力和培养创新意识的教育”[2]。综上所述,美育是“审美教育”的简称,就是关于“审美”的教育。因此,对这个概念厘定的核心则是“审美”[3]。

(二) 新时代美育推动党建工作的重要意蕴

随着时代快速发展和高等教育改革,全面发展理念成为高校普遍追求的育人目标,虽然美育教学和党建工作的教育对象不完全相同,但二者的教育理念互促互融、相辅相成。美育的核心理念是以审美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而艺术类专业学生党建工作正是以艺术教育为专业背景基础上进行的理想信念教育。可见,新时代美育教学可以推动党的理论知识与科学美进行充分融合。

(三) 强化党性教育的思想引领

美育的思想引领同党建教育一样,承担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崇真善美价值追求的教育任务。而目前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尤其是学生党员的党性教育,多以历史事件、政治理论的叙述教学为主,艺术类学生的参与感和兴趣度普遍较低。为将两者有机融合,美育可以为艺术类党建教育注入感染力、吸引力,通过具体生动的历史案例和真实感人的时代事迹,以感性的审美教育刺激学生的共情心理,在润物细无声的党性教育中培养学生对党的认同感、归属感,有效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强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思想引领。

(四) 坚定受教学生的文化自信

如今全球化快速发展带来的不仅仅是经济的发展,更带来了文化的传播、思想的交流。在西方文化的冲击下,高校党建教育对学生文化自信的树立显得尤为重要。而在美育视野下可以看到,早在两千多年前的西周,我国就形成了“美”的教育思想。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领导人也多次强调,“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可见,美育思想历史悠久,内涵丰富,通过对中华文化经典艺术作品的创作背景、创作手法、创作技巧等方面结合时代背景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学习,能够让艺术类大学生党建工作中全方位理解作品,有效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从而坚定受教学生的文化自信。

(五) 丰富党建工作的教育形式

结合艺术类学科特色,美育教学可以为学生党建工作提供丰富鲜活的素材和实践载体。除了思政课和党课的理论教学,还可以通过党建文化阵地、艺术作品、社会实践活动、志愿服务等形式,开展多渠道、多层次、立体式、全方位的党建学习教育。在历史和现实的碰撞中,在传统与现代的对话中寻找创作的源泉,创作出更多有正确价值导向、展现深刻思想内涵、展示专业素养和高超艺术水准的作品。

二 高校艺术类专业党建工作的实施困境

(一) 文化价值取向单一,缺乏多元创新的党建品牌

基于新时代美育背景下,高校党建教育也应顺应社会形势变化、不断创新教育方法。但目前实际工作看,党建教育仍有部分处于理论宣讲和硬性宣传状态,此种教育现状不仅不利于艺术类学生对党组织的全面了解,也无法激发学生的入党意愿。此外,艺术类专业学生审美素养较高、思维理念较新,途径单一、形式僵化的传统党日活动无法将抽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艺术美育的形象性、趣味性结合起来。部分专业性较强的院校虽制定了“党建+艺术”的工作理念,但实际党建活动开展仍以理论学习、主题活动为主,没有结合新时代艺术类大学生党员鲜明的专业特色,也没有打造符合艺术专业特色的品牌党建活动,这导致无法抓住艺术类大学生党员的精神需求和心理需要,也由此影响到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接受。

(二) 党员教育管理松懈,缺乏规范有效的监督机制

对艺术类专业学生而言,对艺术的审美创造很容易转化为外在张扬的个性特征。一方面,艺术类大学生党员由于其选拔机制的特殊,与非艺术类学生相比,其存在着文化知识基础薄弱、自我管理松懈等特点,导致部分党员在入党后出现自我要求松懈、宗旨意识淡薄、不能发挥模范作用等问题。另一方面,如今所处的文化环境多元多样,艺术专业学生性格更加个性化、思想更加多元化。如何将多元文化中的价值主线贯穿于学生教育教学的思想和行为体系中,如何在抵御有害的社会思潮中夯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流地位,这个过程学校缺乏党员监督、考核机制和奖惩制度,难以对党员起到激励作用。

(三) 基层组织设置薄弱,缺乏科学合理的队伍建设

就目前艺术专业学生党员发展全过程中而言,基层组织建设与队伍建设存在一定欠缺。在基层组织建设上,学生党支部书记多为兼任,他们流动性较强,且往往没有从事过专门的党务工作,对于发展党员的程序不够熟悉,从而影响支部党员发展和支部稳定性建设。并且支部书记由于工作经验缺乏、工作精力有限都会导致学生党员的教育和引导不专业不到位。因此,在加强配齐专门党建工作队伍的同时,如何提升党支部对学生党员核心价值体系的引导能力还有待完善。同时,党支部文化导向功能不恰当、功能发挥不充分,没有在党日活动、党员发展中突出文化主体对象的特殊性[4]。

三 新时代美育融入高校艺术类专业党建工作的路径探索

(一) 美育+党建:深入理论研究,加强思想教育路径建设

列宁在《怎么办》一书中指出:“意识只能从外面灌输进去,各国的历史都证明:工人阶级单靠自己本身的力量,只能形成工联主义的意识”。这其实告诉我们,思想理论教育对于高校艺术类学生而言,直接影响他们对党的基本知识了解和思想水平高低。因此,有必要在艺术学生的党建工作中灌输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涵盖入党积极分子培训、预备党员党课以及党日活动等高校党建思政一体化课程。为符合艺术专业特色,在理论方面应当以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讲解展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内容体系,在思想导向中应注重宣传党的文艺政策,将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之美作为核心,通过感性地表达理性的党建知识内容,使艺术类学生党员自觉树立正确的艺术价值追求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二) 美育+党建:创新教育方式,加强实践载体路径建设

如果理论研究注重的是“灌”的话,那么创新工作方法重点解决的是学生党建教育中“疏”的问题。对于艺术生而言,培养计划与教学方式的独特性使得党建工作教育模式创新必不可少。因此,高校应当在新时代美育背景下在课程实践载体创新上做多工作,在创意实践中接受教育,这比传统单向的宣传更有成效。

第一,改变传统的单向教育方式。大多数党建教育方式以“单向型”为主,学生被动式接受导致学生参与度较低,影响了教育效果。因此应当探索教学主体性的变迁,将教育方式由“单向型”转变为“参与型”,将党建教育与当下热点时事和生活事件相结合,通过真实案例讲解、翻转课程、弹幕课堂等教学手段,打造“网红思政课程”,从而将探索过程与学习过程交给学生。第二,创新举办主题展览。艺术类学生实践能力较强,倾向于用艺术作品表达情感,因此应当积极开展艺术作品联展、影视文化节、志愿公益活动等实践载体活动,挖掘专业课程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结合学生专业技能的创作过程中涵养家国情怀、民族精神,如多层次开展结合时代主题艺术作品展览,以展示设计制作的主题宣传海报、纪念品等,培养艺术生对党的深厚感情。同时,在作品展过程中,教师应当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引导其全面认知理解作品主题,让艺术类学生党建工作变得生动有趣。第三,打造新媒体宣传平台。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学生党建工作也应顺势而变,充分发挥网络功能。艺术类学生因其审美和文案排版的突出优势,可以通过创办运营微信公众平台,选拔党性觉悟高、专业技能强的学生党员制作精品推文、系列动画、主题视频,将党的理论知识以漫画、海报、玩偶等形式展现,以提高全体学生的入党意愿[5]。

(三) 美育+党建:配强思政骨干,加强先锋队伍路径建设

配强配齐党建工作队伍建设是开展党建工作的重要保障。一是提升专业教师党员的文化育人效果:专业教师党员与艺术生之间存在专业基础,更易沟通对话,潜移默化地言传身教效果更佳。因此应当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师党员培训活动,通过党支部大会、老带新等活动,以教学技能培养活动为载体,根据教师的不同学科、不同教学风格,确立有针对性的党建业务培养计划,以提高党员教师的党务技能水平。二是开展精准的“师生联系”制度,根据师生双方的专业分类、个性特点等开展对接联系。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联系教师应当多与学生沟通交流,了解他们的思想学习状况,结合学生培养计划和专业学习,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例如举办师生见面会、“政治生日”等活动,强化导师作用,借助导师的榜样影响力,以提高学生党员的综合思想素质水平。三是辅导员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应当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的使命。一方面,协同专业教师组织开展主题讲座,联系优秀校友开展朋辈互动沙龙活动;另一方面,通过组织专题组织生活会、党日活动等形式,在日常工作中强化美育教学[6]。

(四) 美育+党建:规范支部管理,加强战斗堡垒路径建设

党建工作须依托于组织建设,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神经末梢”。党支部建设是否规范、党员活动效果是否达标、党员台账管理是否详实等问题,都关乎党支部战斗堡垒是否具有建设力。完善组织体系,一是厘清党总支、党支部等组织脉络和人员配置,细化和延伸党支部的“神经末梢”,比如在学生会、团委、社团等组织成立入党积极分子小组,定期组织举办党建活动,增强艺术院系组织建设。二是优化和完善支部学习制度。充分利用各种学习平台,通过支部书记带头学、成立学习小组、举办工作坊讲座等方式提高全体党员的学习积极性,增强组织的文化影响力,促进全体学生对党的文化创新理论的学习;同时加强领导班子自身建设,严格落实党政联席会议,加强支部书记的管理与考核。三是继续完善党员发展机制。在发展党员方面,应当严格把关确定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预备党员等各个环节,全方位考察学生综合素质,确保党员发展质量。

(五) 美育+党建:优化文化环境,加强校园环境路径建设

学校环境作为学校文化内涵和文化底蕴的重要承载对象,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良好的校园环境可以营造党组织文化建设氛围,在学生思想上树立党建文化自信。而针对艺术类学生的党建教育工作,党建阵地建设无疑是一种有效的文化建设。学校可以打造教学区的楼层走廊作为党建阵地之一,通过将以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等为主题的红色长廊打造成“流动的美术馆”,使师生能在生活中以艺术化的方式走进党。同时,打造专题红色文化讲习馆,运用文字、图片、表格、实物、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全面呈现红色文化发展的历史脉络,集展陈、教学、阅读、研习于一体,激励师生党员深入了解红色文化深刻内涵。

四 结语

基于新时代美育视野下,高校艺术类专业学生党建工作也应顺应时代潮流,积极探索学生党建工作存在的盲区与不足,通过美育融入高校艺术类专业党建工作的实践探索,寻找有效的、丰富的党建工作形式和工作路径,全面提高艺术类专业学生党建工作的覆盖面、渗透力,将党的教育方针落到实处,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猜你喜欢

艺术类美育党员
我是党员向我看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少先队文学艺术类阵地
2019年艺术类招生采用我省统考(联考)成绩的院校名单
艺术类专访心得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转移党员组织关系的要求
艺术类声乐高考误区与思考
美育最忌急功近利
对慰问贫困党员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