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早期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策略探究

2022-03-17井文

教育现代化 2022年6期
关键词:早教婴幼儿实训

井文

(中共陕西省委党校(陕西行政学院),陕西 西安)

近年来,我国开始越来越重视托育专业人才的建设。2019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促进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要“将婴幼儿照护服务人员作为急需紧缺人员纳入培训规划”,到2025年要基本形成多元化、多样化、覆盖城乡的婴幼儿照护服务体系,要加快培养婴幼儿照护相关专业人才[1]。2021年3月,教育部印发《职业教育专业目录(2021年)》(以下简称《目录》),根据托育服务发展需求对高等职业教育专科目录进行调整,保留早期教育、学前教育专业,并将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调整更名为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调整后的专业目录为今后一段时期托育人才的培养明确了方向。

新《目录》将于2021年实施,在此之前,我国高职院校的早期教育和学前教育(早期教育方向)是培养托育服务人才的主要阵地,其培训质量关系到托育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近年来,早期教育专业招生人数不断增加,已成为高职院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领域。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社会需求,越来越多的高校在学前教育中设立了早期教育的方向。然而,在早期教育专业课程教学中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制约和阻碍了早期教育专业的创新发展。为了提供更多优秀的专业人才,还需加强早教专业的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工作。

一 高校早期教育专业发展的现状

与3-6岁的学前教育专业相比,我国早期教育专业的发展起步较晚。早期教育于上世纪90年代初传入中国[2]。1992年,人民教育出版社翻译出版了《波特奇早期教育方法》,拉开了早期教育研究的序幕。1994年,北京市妇联与早期教育专家机构联合开展了婴儿生长发育跟踪指导行动项目,随机抽取6名新生儿,安排专家对其进行养育指导,并对其潜力发育情况进行跟踪指导。广州市政府也设立了早期教育潜能发展项目,成立了专家指导小组,跟踪指导百名婴幼儿的养育,并对早期教育人员和家长进行相关培训。2001年6月22日,北京市颁布了《北京市学前教育条例》,首次将0-3岁婴幼儿的教育定为早期教育,并将其纳入《学前教育条例》[3]。同年,教育部发布了《国家教育事业第十个五年计划》,明确指出积极发展学前三年教育,高度重视幼儿早期教育,努力使城乡儿童在入小学前能接受各种形式的学前教育,基本满足城镇地区学龄前儿童入园的需求。

2012年,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开展“0至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试点工作的通知,决定在全国14个地区开展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试点工作。因此,一些高职院校开始开设早期教育专业。目前,全国约有160所高职院校开设早期教育专业,部分院校的学前教育专业开设早期教育方向,但课程学习以3-6岁的学前教育为主,附带选修几门早期教育课程,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无法胜任早期教育科学指导的要求。因此,培养的早期教育专业人才的数量远远不能满足社会对早教师资的需求。

二 高校早期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瓶颈

(一) 缺乏统一的专业培养标准,专业教材匮乏

首先,早期教育教师培养缺乏统一的、可参考的培训标准。目前,国家早期教育课程标准和专业教学标准尚未出台,各培养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各自为政[4]。早教教师培训缺乏参考标准,这使得开设早教专业的高校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课程设置、课程标准等方面缺乏依据和参考。在高校早期专业课程教学设置中,没有突出专业特色的课程,很多学校都设置了早期教育专业,但其核心课程与学前专业课程较为相似,未能根据早期教育专业的特殊性建立起具有这一专业标志的课程教学体系。例如,专业的早教课程与相关的教学工作具有医学教育相结合的特点,这就要求在课程设置和设置中更加注重医学基础课程知识。与此同时,作为高校人才培养重要抓手的课程教材,却面临着早教教材匮乏的局面。专业教材的缺乏是早教专业办学过程中的一大难点。现有的教材大多是幼儿园教材,专为早教专业设计的教材很少。

(二) 师资力量薄弱,专业化水平有待提升

早期教育专业师资问题也是影响专业发展的核心问题之一,它直接决定着早教专业课程的实施和早教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师资匮乏是早教专业办学的首要困难。早教专业师资急缺,与学前教育专业共用师资的现象严重[5]。同时,教师专业化水平也有待提升,早期教育任课教师的学历和职称达不到早教专业发展的要求是普遍现象,专业教师中有一半以上是学前教育专业。由于大多数高校开设还处于起步阶段,早教专业的任课教师多为其他邻近专业转岗到早教专业,本身缺乏早期教育的专业背景,对早期教育也处于不断探索、学习的阶段。并且,由于科研和教学的压力,早教专业的教师很少有时间到一线早教园所调研实践,缺乏婴幼儿相关研究经验。这样的教学势必与行业需求脱节,学生的专业水平和岗位胜任能力令人担忧。

(三) 忽视学生师德师风教育

由于早教专业的特殊性,需要特别注意对早教专业学生的师德指导和教育,使学生更好地参与到未来的工作中。从目前情况看,早期教育课程在高校的教学仍主要集中在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学习,未能重视学生师德的教育和对早教工作认同感和责任感的培养。从事婴幼儿早期教育需要极大的耐心、细心和责任心,目前高校早教人才的培养未能将学生对婴幼儿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和保护婴幼儿安全的意识渗透到专业技能的学习训练中,需要进一步加强学生的师德教育,将师德师风教育作为人才培养中的一项核心任务,在专业理论、专业技能提高的同时,需提升学生的价值观和科学服务意识。

(四) 实践实训缺乏,实训基地不足

我国高职院校的办学目标是培养高素质的技术人才。实践训练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对人才培养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6]。虽然教师在学时中适当增加了实践课的比例,但由于早期教育对象的特殊性,教师面对的是0 - 3岁婴幼儿系统的教育活动。因此,早教教师不仅需要对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有充分的了解,还需要掌握制作和喂养婴幼儿辅食的知识,以及儿童疾病防治的护理和保健知识。然而,大多数教师缺乏这方面的实践能力,很难进行专业的实践指导。例如,在加强学生实践技能和理论知识的训练方面,婴幼儿营养与喂养课程知识主要是通过简单的理论知识讲解和观看视频,没有给学生更多的冲兑奶粉和制作辅食的实训机会。同时,在实践和培训环节也存在许多问题。一是实训基地的选择缺乏标准,高校对实训基地的选择没有统一的标准,现有的实训基地质量不高。高质量的实训基地很少,难以满足实际需要。二是实训基地数量不足,最大的困难是缺乏相应的实践培训机构。主要表现为仅有的实习实训基地与高校合作意愿较低,基地开放性较低,学生难以接触实践基地的核心课程。

三 高校早期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策略

(一) 研制专业教学标准与课程标准,突出课程教医结合

首先,国家应该尽快研究制定早期教育的教学标准和课程标准。要尽快明确早教人才培养的课程目标和课程设置,指导高校科学制定早教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规范课程设置。其次,国家应该加大对专业教材建设的支持。将早教专业教材纳入国家规划教材建设范围,加大对专业教材建设的支持力度。同时,深化课程改革,高校早期教育专业课程体系在设置中应突出医教结合,突出对婴儿照护的专业医学知识和保育技能的掌握。根据早教、学前教育等专业未来工作发展需求,整合学前教育、早教、医药卫生、护理、健康管理等专业的课程资源和教师资源,课程体系以教学与医学相结合为核心。课程的基础建设主要以学前托育等相关核心知识和能力的必修课程为基础,辅以医药卫生相关知识和技能的选修课程模块。围绕“教医结合”相关模块,如护理学、中医学、中西医儿科学、康复学、小儿推拿等医疗卫生学科,开设相关课程,如“婴幼儿常用护理技术”“儿童康复”“婴幼儿意外伤害和急救”“儿童营养与饮食”等医药卫生选修课和辅修课程。

(二) 建设“双师”优秀教学团队,支持培养院校教师专业发展

高素质早教师资的培养离不开一支高水平、专业化的早教专业专职教师队伍。因此,拓宽渠道,加强和加快对专职早教教师队伍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首先,积极构建“双师型”教学梯队结构,根据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和青年教师的能力要求进行“梯队”培养。鼓励专业教师参加国家和省级培训项目,促进教师转型和发展;鼓励专业教师到“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培训,鼓励专业骨干教师到早教中心、托幼机构和幼儿园等一线园所轮岗锻炼,提高教师的教学和实践能力,为培养“双师型”教师奠定基础。同时,完善教师培养制度。高校应将早教教师的培养制度化、规范化。制定奖惩制度,将青年教师的培养落到实处,将青年教师的成长与发展纳入教师职称考核,促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其次,在规范的教师聘任制度保障下,鼓励高校聘请一线早期教育优秀工作者或有经验的早教管理人员担任兼职教师,并通过驻校指导、巡回指导和远程指导等多种方式提供有效的指导。他们长期从事一线工作,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可以为早教专业教师的学科研究和教学活动提供指导和帮助,也可以为早教专业学生的实训课程提供指导。

(三) 加强师德师风教育,推进思政课程建设

良好的师德是从事早期教育工作的前提。在学校加强师德教育,应在专业学习中加强师德教育的渗透,将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渗透到学习专业技能的培养中,在专业理论专业技能获得的同时,要着力提升学生的爱心、细心、耐心、责任心、儿童观、价值观和科学的服务意识。同时,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自身良好的服务态度和奉献精神,对学生进行正确学习意识和理念的指导,也可以通过营造良好课堂氛围的方式,加强与学生的互动和交流,让学生在早教专业学习中认可自己的教育技能和职业精神。高校还可以开设相应的思想政治课程,如“师德修为教育”“职业素质教育”“美育与创新教育”等思想政治选修课和辅修课程,共建共享线上线下开放课程思想政治资源。

(四) 制订专业实习实训基地遴选指导标准,强化实训学习

教育实践是促进早期教育专业学生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早教服务对象的特殊性,要求学生掌握良好的育儿技能,保证保育过程的零误差。这就要求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掌握专业所需的实际操作能力。首先,国家层面尽快制定出专业早教实践基地的评选指南,教育行政部门要统筹考虑区域早教专业学生的规模结构和服务对象,与高校共同遴选建设一批示范性早期教育人才培养实习实训基地,实时动态监督,给予优惠政策和支持;推动建立双方在教育实践、人才培养、教育科研等方面建立长期共赢的合作机制。其次,坚持“产学结合”的原则,在互惠互利的前提下,积极与教育水平和教学理念先进的优秀早教机构建立密切合作,深化高校与一线园所的合作。通过开展“岗位实习、换岗培训”和“职前——职后订单式”人才培养途径,积极推动产教融合,深化校企合作,促进人才培养供需对接,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

四 结语

随着家庭和社会对早期教育专业人才需求的急剧增加,高校需要全面加强对早教专业人才的培养。提升对早期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视,加强早教课程体系的完善和建设,开发教学与医学相结合的早教课程,创新课程实施模式,培养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全面提高早期教育质量。

猜你喜欢

早教婴幼儿实训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我们真的懂孩子吗?——一个教育工作者谈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
去早教班可以让宝宝早说话吗?
虚拟情景实训环境三维模拟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图解婴幼儿窒息紧急处理
逆境商 从婴幼儿开始培养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
隔姜灸治疗婴幼儿呕吐60例
早教Q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