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退一步,把游戏还给幼儿
——“茶馆试营业”游戏案例的分析

2022-03-17江苏省南京市第一幼儿园

幼儿教育研究 2022年2期
关键词:茶馆客人解决问题

江苏省南京市第一幼儿园 董 云

笔者围绕“叶子”主题和幼儿开展了探究和游戏活动,并由茶叶延伸出“茶馆”的特色游戏。经过前期一系列的活动——收集茶叶、点心,分类摆放、制作标牌,布置、装饰茶馆,给茶馆取名,幼儿全程积极参与、热情高涨,盼望着自己的“叶子茶馆”早日开业。

一、案例实录片段

(一)“试营业”风波

又到了游戏时间,大家一起商量着“茶馆”什么时候开业。“不如我们先开业看看吧!”一个幼儿提出了“试营业”的想法,立即得到了大家的支持。“我们家旁边的奶茶店刚开业时都发广告的!”幼儿马上联想起自己的生活经验。说开就开,幼儿集思广益,讨论出了发放“试喝券”的方法。

把“欢迎光临”的标牌摆出去,“试营业”开始啦!选择“茶馆”游戏的几个幼儿熟练地开始分工,分别戴上头巾、围裙。馨元主动去倒茶,涵曈选择发点心,可煊衡和禹同为了谁去发券争吵不休,最后在笔者的建议下两人分工,一人发一人收。“试喝券”只做了6张,煊衡负责去发券,禹同在“茶馆”门口收,这样循环使用,既节约又环保。

准备好了,只见煊衡热情高涨,很快就发完了6张券。“客人”们纷纷拿着券来“茶馆”喝茶,一时间好不热闹。这边禹同也没闲下来,一收到券马上又去送给煊衡,两个人谁都没停下。不料,没一会儿,“茶馆”里的“客人”越来越多,很多“客人”来了却没地方坐。负责发瓜子的涵曈也非常忙碌,一开始她把瓜子篓和一个放瓜子壳的空篓子直接摆在桌子中间,结果“客人”坐在桌子旁边吃边聊,谁也不走了。

“客人”越来越多,“茶馆”里一时“人满为患”:“服务员,我要喝茶!”“我们坐哪儿啊?”“什么时候轮到我们呀?”……“客人”着急的声音此起彼伏。

“他们全都在吃瓜子,都不走!”涵曈似乎意识到了问题所在,连忙端起小篓子,喊道:“你们吃一点就要走,别人还没有吃呢!”紧接着她像想到了什么,又大声对“客人”们宣布:“从现在开始,每个人只准吃5颗瓜子!”过了一会儿,“茶馆”里的人依然很多很拥挤,她又喊:“现在只准吃3颗瓜子!” 这下听到的“客人”有意见了:“啊?就3颗,也太少了吧!” 涵曈连忙说:“我们这是免费的,吃太多,我们还不亏了啊!”

再看看那边倒茶的“泡茶师”,也是手忙脚乱,倒好了茶还要负责给“客人”送到桌子上。没过一会儿,就听她喊了起来:“我都快要累死啦!谁来帮帮我啊?”门口负责收券的禹同一听,连忙进去帮忙了。这下门口没人了,“客人”一起进了“茶馆”,“茶馆”里更是拥挤,而发券的“服务员”仍然在孜孜不倦地发着券……

不一会儿,只听到一阵惊呼:“啊!茶杯碎了!”所有的幼儿都愣住了,原来是“服务员”放杯子放得太快,直接放在桌子边,杯子掉下去了。这下“茶馆”里更是炸锅了,大家开始互相指责,吵了起来,纷纷要跑过来告诉笔者。这时,正在倒茶的馨元大喊一声:“你们不要吵啦!我快要被你们吵死了!累死啦!茶馆不要开了吧!”她的样子,似乎马上就要哭了。

“那就不开了吧!”于是第一次的“试营业”游戏,以提前“关门”结束了。

(二)讨论:到底是谁的错?

游戏后,幼儿都不高兴,相互埋怨。馨元带着哭腔“痛诉”自己倒茶忙不过来:“我今天倒茶,手酸死了,那么多客人,我忙不过来了!”禹同连忙表示:“我后来都进去帮忙倒茶了!”“你没放好杯子,所以摔坏了!”马上有人喊道。禹同一听,也急了:“那是因为你们人太多,太挤了,不是我摔坏的!”……说着说着,幼儿又吵了起来。

“大家先不要吵,我们先请茶馆的服务员说说今天试营业遇到了哪些问题,大家想一想为什么会造成这样的问题。”笔者尝试让幼儿安静下来,一起来寻问题及其背后的原因。

馨元:客人太多了,我一个人实在忙不过来。

涵曈:他们都不听我的。来了这么多客人,我让他们吃3颗瓜子就走,他们还是不肯走!

禹同:我去帮馨元端茶了,但是人太多,结果挤得杯子都摔坏了,不是我弄坏的。

轮到煊衡说话了,他一脸茫然:“我一直在发券。”大家安静了几秒钟,突然一个幼儿喊道:“月熹去喝了两次茶呢!还一直不走!”“乙涵也喝了两次呢!”月熹连忙为自己辩解。这时候,又有个幼儿举手:“我一次都没有喝,煊衡没给我券。”

“每个人应该只能免费喝一次,要不然老板就会亏本的。”涵曈一句话把大家都逗笑了。大家发现原来是发券这个环节出了问题。“券发得太快了,有的人拿到了好几次呢。”有什么办法解决今天的问题呢?幼儿纷纷出谋划策:“发券的服务员可以慢一点!要是店里客人太多就先不要发了。”“发过的客人就不要发了,发给没喝过的人。”“最好多一点服务员,可以帮忙端茶!”“不要一下子把所有瓜子都倒出来,可以先放一点点在桌上。”……

二、案例分析

(一)减少游戏前的“预成”,“状况百出”的游戏更精彩

在幼儿提出并讨论“试营业”时,其实笔者已经预见到了存在和可能遇到的问题,例如,在幼儿讨论角色分配时,笔者就发现了可能会存在人手不够的问题和“服务员”分工不合理的问题。笔者并没有立刻提出来,也没有帮幼儿去分配角色或制订规则,而是尊重幼儿在游戏中的主体地位,让他们自己去讨论、决定。笔者相信大班的幼儿应该有这样的能力去自己解决问题,教师也应该更多地把机会留给幼儿,让幼儿自己在游戏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幼儿按照自己的讨论确定了泡茶师、点心师、发券员、收券员这四个角色,并按照免费试喝的游戏规则展开游戏。游戏很快就出现了问题,这时候作为教师的笔者在旁边可以说是既着急又兴奋:既为幼儿手忙脚乱的样子心急,又兴奋地想看他们怎么处理问题。

当然也有笔者没有想到的情况,就是负责发券的幼儿非常热情,马不停蹄。在游戏的全过程,他一直不停地在发券,导致“茶馆”里一下子来了好多“客人”,问题似乎越来越严重了……

(二)“我的游戏我做主”,幼儿尝试自己解决问题

真正尊重幼儿在游戏中的主体地位后,教师就能看到幼儿在遇到问题之后的反应。在这个游戏的过程中,笔者看到大班幼儿尝试自己解决问题,比如“点心师”发现“客人”吃瓜子不肯走之后,就采取了一系列的办法:先是劝说,劝说无效后又开始提要求——限制每个人吃的数量。“点心师”运用自己的已有经验,不断尝试解决问题。

大班幼儿自主意识更强,遇到问题后往往不是第一时间求助教师,而是尝试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同样地,“收券员”在听到“泡茶师”的求助后,立即去帮忙。活动的过程中虽然发生了一些“小插曲”,但是笔者仍旧能从“泡茶师”的行为中看到幼儿在游戏中的交往以及合作意识的发展。

(三)分析“问题在哪里?”,大家齐心想对策

面对游戏中遇到的问题,教师要在集体分享环节引导幼儿关注问题并想办法解决问题。教师应在事情发生后及时组织幼儿进行集体分享,不能等过了一天再去引导幼儿回忆,否则就失去了解决问题的最佳时机。大班幼儿在游戏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正在不断提高,因而在讨论中教师可以激发幼儿的主动性,引导幼儿自主讨论:首先请当事人说一说在游戏中遇到了哪些问题或困难,引导幼儿回忆并归纳、总结游戏中出现的问题;然后通过面向全体的提问,鼓励和启发所有幼儿说一说自己的想法,思考解决的对策。在这一过程中,幼儿作为游戏主人的积极性得到了充分的调动。这样的讨论,或许能发现解决问题的策略,也是推进游戏进一步发展、丰富游戏情节的一个契机。

三、教师的收获

作为教师——幼儿游戏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笔者也在对这一案例的分析和反思中获得了许多的启发。

(一)后退和等待,让游戏真正成为幼儿的游戏

有的教师在开展游戏时常常会过于着急,总是迫不及待想要推进游戏,这样反而导致游戏的“变质”——游戏失去了其本来的价值。上述“茶馆”游戏,从一开始就是幼儿主导,笔者始终以合作伙伴的角色从旁辅助。茶叶是幼儿自己收集的,“茶馆”墙上的画是幼儿动手画的,“茶馆”的装饰也是幼儿根据班级材料布置的……当教师尽可能地放手之后就会发现原来幼儿完全可以自己做很多事情,教师根本不用挖空心思去想如何营业、怎么制订规则等,因为幼儿比教师更着急,这可是他们的“茶馆”呢!

在“试营业”的初次游戏中,幼儿遇到了很多问题。这些问题其实是因为游戏规则和角色分工不合理所导致的。然而对于幼儿而言,没有尝试,他们是不能预见问题的。以往笔者开展的角色游戏,常常是笔者预设好游戏规则、规定好角色分工,甚至连游戏中需要的“钱币”“标牌”等辅助物也提前帮幼儿设计好。对于幼儿来说,这样的游戏就像演戏,只要照着教师的剧本去演就不会有任何问题。然而,失去了问题情境的游戏还有什么意义呢?

大班幼儿的自主意识、合作能力逐步增强,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更应该创造机会,鼓励幼儿自主地去解决问题。作为教师,我们需要做的是给幼儿营造宽松的氛围、提供丰富的材料,同时对幼儿的想法给予支持和适当的引导,让幼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游戏真正成为幼儿的游戏。

(二)时刻关注,及时反馈,促进游戏的发展

当教师“放手”之后,幼儿的游戏很有可能就像上述案例中一样“状况百出”。这时候,教师不必惊慌着急,反而要为幼儿感到高兴。作为游戏的观察者,教师要仔细观察幼儿在游戏中的行为表现、关注游戏中出现的问题,并给予适当的引导和支持。

作为教师,我们如何发挥好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的作用呢?首先,我们要做的就是观察,即观察幼儿的游戏。只有细致的观察,才能帮助我们理解幼儿的已有经验和需要。在观察中,我们不仅能发现幼儿在当前游戏中所面临的问题,而且还能发现游戏发展的契机。“茶馆”游戏中,笔者在观察中发现游戏存在人手不足和分工不合理的现象,就直接创造机会、提出问题,引导幼儿尝试自己商量对策。针对“亏本”的说法,笔者顺势引导幼儿讨论“茶馆”营业中“钱”的问题,即如何定价、如何制作“钱币”、谁来收“钱”、“钱”如何换算……这一系列的问题都是丰富和发展游戏情节的契机。教师要做好游戏时的定点观察和游戏后的及时反馈,了解幼儿游戏中的经验和需要,更好地推进游戏的发展,促使幼儿在游戏中获得成长。

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幼儿在游戏中积极主动地探索周围环境,与人交往,形成和发展着各方面的能力。《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应“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在认识游戏对幼儿的重要性的同时,教师更应尊重幼儿在游戏中的主体地位。只有保证以幼儿为主体,才能使游戏真正成为幼儿的游戏,促进幼儿在游戏活动中学习并得到发展。作为教师,我们要退一步,把游戏的主动权还给幼儿,做幼儿游戏中“有用的”伙伴。

猜你喜欢

茶馆客人解决问题
《茶馆》
小客人
联系实际 解决问题
助农解决问题增收致富
在解决问题中理解整式
做一个好客人
被蛇咬的客人
不常见的客人
化难为易 解决问题
清雅茶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