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幼儿发展看得见的评价

2022-03-17江苏省溧阳市实验幼儿园方莉华

幼儿教育研究 2022年2期
关键词:游戏幼儿评价

江苏省溧阳市实验幼儿园 方莉华

在课程游戏化推进的过程中,笔者所在的幼儿园——江苏省溧阳市实验幼儿园,依托“小主人成长”课程,结合园所环境的特点,以户外自主游戏为切入点,进行了研究和探索。我们本着自由、自主、创造、愉悦的游戏精神,全面开放游戏材料和场地,开启了混班游戏的模式。游戏中,幼儿自主确定游戏主题、自主选择游戏伙伴、自主制订游戏规则……我们立足幼儿的立场,追随幼儿的兴趣和需求。幼儿也因自主而快乐,因快乐而主动,因主动而发展。

然而,有关幼儿游戏评价的问题和困惑也悄然而至。

一、聚焦评价现场与问题

评价是了解教育的适宜性、有效性,调整并改进工作,促进每一个幼儿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的必要手段。户外自主游戏中,有的教师有了主动观察、及时评价的意识,但存在一些问题:评价方式比较单一,内容趋向于模式化;提问也总是这么几个,如“今天你和谁一起玩的?玩了什么?怎么玩的?”。实施了混班游戏后,还产生了一些新问题:在幼儿打破班级界限自选游戏、教师定点观察和指导的状态下,如何捕捉游戏的精彩瞬间?班级评价如何进行?评价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如何保证?如何达成游戏的分享和推进?……我们进行了探索,并探讨出了一些策略:建立专门的相册,每天各班上传2~3张具有代表性的照片供大家选择;评价时点面结合,讨论话题可以有针对性地预设,也可以结合现场生成;鼓励、吸纳幼儿参与评价。为了了解调整的效果,笔者进行了观察和追踪。

[现场描述]

一天,笔者走进中班的一个班级活动室。幼儿已喝水、如厕完毕,开始围坐到前面来。教师正在选择和上传照片,暂时没顾及幼儿。于是,幼儿三个一堆、五个一群地交流、嬉戏着。终于,教师完成了上传,开始组织幼儿进行游戏评价。评价分为三部分:首先,教师用“打电话”的方式,随机请几个幼儿围绕“玩了什么、怎么玩的”进行面上的回顾;然后,教师以“老师也发现了一些精彩瞬间”为过渡,展示和点评教师抓拍的瞬间;最后,教师进行简单小结,并对明天的游戏提出要求。幼儿开始还比较专注,但不久注意力开始涣散。到教师提要求时,大部分幼儿已心不在焉,窃窃私语者有之,小动作不断者也有之。

教研活动时,笔者以播放录像的方式给教师呈现了以上过程。观看中,教师或凝神沉思,或相互交流。看来,这一常态展示引起了大家的关注和思考。紧接着,笔者提出了讨论话题:“从现场看,此次评价是按调整后的要求进行的,那你觉得这个评价有效吗?它能推进游戏进程、促进幼儿发展吗?”一石激起千层浪,教师结合自己的教育实践,纷纷发表了自己的意见:“评价有些仓促,感觉教师和幼儿还没准备好。”“虽说是师幼共同讨论,但话题是由教师提出的,幼儿只是象征性地参与。”“形式看上去变化了,但仍是教师主导。”“幼儿不是有感而发,所以不感兴趣,发展更是有限。”“中班幼儿语言表达能力不是很强,又没有具体形象的载体辅助,跟同伴分享时无法引起共鸣。”……面对纷乱的思绪,我们开始了梳理。渐渐地,两个关键问题浮现了出来:第一,幼儿主体缺位。丰富的形式掩盖不住内容的苍白。无论是面上的回顾还是点上的分享,依旧甩不开教师设定的框架。其中,幼儿的兴趣在哪里、他们想表达什么,教师没有询问,也不清楚。这种状态下,“幼儿在前”只是一句口号。第二,“鹰架”支持缺失。活动中,幼儿之所以注意力逐渐涣散,是因为讨论的话题无法引起多数幼儿的兴趣和共鸣。鉴于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他们还不足以用语言去吸引他人;而倾听的幼儿又没有亲身经历,无法感同身受。要让回顾和分享有效,教师必须搭建“鹰架”。

二、审视评价理念与策略

发现问题只是研究的开始。紧接着,我们展开了解决问题的探究历程。

为了透过现象看本质,我们把目光聚焦在理念上,尝试通过对理念的回顾和分析,发现教师行为背后的原因。

“自主发展”办园理念的提出及“小主人成长”课程的建设,使我们充分体会到“幼儿是积极主动的学习者”。但在实践中,很多教师仍心存疑虑,不敢放手、不会放手。上述“现场描述”中,活动流程、讨论话题仍是教师掌控,其背后隐藏的观念是“幼儿自己不会评”“教师目标要达成”。从本质上说,教师的角色还停留在主导者、指导者上——我不主导,活动无法开展;我不指导,幼儿不能发展。于是,幼儿主体被忽视。当然,凸显幼儿主体并非教师“无为”;相反,教师必须给予必要的支持和引导。

再次明晰理念后,我们又回到问题。要改变这些,教师可以怎么做?第一,重视幼儿的话语权。教师应尊重幼儿、相信幼儿,以幼儿为主体确定评价内容、调整评价方式,最大限度地满足幼儿自我实现的需要,让他们真正成为评价的主人、发展的主人。第二,呈现游戏过程性。教师要提供适宜的支持,将幼儿的游戏体验可视化,以直观、形象的方式让幼儿在交流分享中感受自己和同伴的游戏过程;同时,借助评价,让幼儿的发展看得见。

三、引入游戏故事,调整评价行为

观念的转变必须落实到行为的调整中。怀着对教研的热忱,带着对教育的思考,我们围绕“户外混班游戏评价”开展了系列行动研究。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首先开始了问题导向下的学习。我们学习并领会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有关教育评价的理念,特别是有关“平时观察所获的具有典型意义的幼儿行为表现和所积累的各种作品等,是评价的重要依据”的精神。我们阅读了集理论和实践于一体的《安吉“游戏故事”课程实践及其课程价值》一文。文中提出了另一种评价方式——游戏故事,即以幼儿自己绘制的游戏主题、内容、情景、体验等作品及所蕴含的故事与经验为载体,让幼儿进行自主评价。这样的评价,不仅是对评价方式的改变,更是对评价理念的重构。

我们开展了一次混班游戏观摩活动,并在评价中尝试引入游戏故事,以让幼儿记录、讲述游戏故事的方式,提高评价成效、促进幼儿发展。

[活动过程]

1.户外混班游戏(8:10—9:00)

(1)说说游戏计划。

分组交流今天的户外游戏计划,要求:注意安全、及时休息、补充水分,结束后可以说说、画画你的游戏故事。

(2)幼儿自主游戏。

游戏区域:平衡区、车区、挑战区、球区、投掷区、建构区、玩沙区等。

(3)教师定点观察。

幼儿自主游戏的过程中,教师利用手机等拍摄照片和录像,捕捉幼儿游戏中有价值的行为,如成功经验、潜在问题、创新举措等,一方面帮助幼儿记录游戏,另一方面收集资料以便解读幼儿的行为。

2.自由时光(9:00—9:20)

(1)生活活动:如厕、洗手、吃简餐。

(2)分组游戏:做区域计划、画游戏故事、玩桌面玩具、圆圈活动(小组分享游戏故事)。

3.游戏回顾分享(9:20—9:35)

(1)同伴交流。

教师:今天你在户外玩了什么?发生了哪些有意思的事情?和你身边的朋友说一说。

(2)集体交流:说说自己的游戏故事。

讲述一:个别游戏。

教师:谁愿意结合自己的画,来和我们分享一下你的游戏故事?(幼儿讲述时,教师出示游戏故事画面。)

讲述二:小组游戏。

教师:你们玩的是什么?哪些人一起玩的?怎么玩的?发生了什么?(其余组员可以补充。)

(3)教师补充。

①教师:今天我也拍了一些照片和录像,其中有一些就是刚才小朋友介绍的游戏。大家来看一看我观察到的和小朋友刚才讲的有什么不一样。(结合幼儿讲述,教师选取相关照片或录像,就“亮点发现”和“问题探讨”继续和幼儿进行游戏故事的分享。)

②教师:看了、听了这些故事,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4.活动延伸(日常活动中)

展示幼儿游戏故事作品,和有兴趣的幼儿一起继续感受、解读这些故事,并以此为依据,和幼儿一起调整游戏内容、材料、方式、规则等。

四、讨论利用游戏故事进行评价的价值

以游戏故事为载体的评价,不仅是教师对户外游戏评价的积极探索,也是教师对自身思维方式的努力改变。所有的一切,都将落实到教师的行为上、体现在幼儿的发展中。尝试开展混班游戏活动之后,我们的研究是否达成了以上目标呢?我们及时进行了研讨,在审问慎思中明辨笃行。

[研讨实录]

主持人:大家刚才观摩了现场,下面请结合三个问题进行研讨。第一,在户外游戏评价中引入游戏故事,你觉得是否有效?为什么?第二,分享和评价有没有促进游戏的深入和推进?第三,实践中你还有哪些策略支持幼儿主动发展?请大家畅所欲言。

施老师:户外游戏评价中引入游戏故事,真正体现了教师对幼儿的追随,是凸显幼儿主体的一个很好的策略。其中,将游戏评价与“自由时光”进行融合更是一个创新,不仅给了教师选择和上传照片的时间,还让幼儿有了互动交流的时段。这样,教师和幼儿都不匆忙了。

史老师:尽管游戏故事是借鉴而来的,但这种做法很有意义。我们还可以在一日活动中引导幼儿利用零碎的时间来评价。

谭老师:游戏故事的展示可以更多元,如布置在户外。今天有个女孩在骑小车经过纸板铺成的路时,遇到了骑不动的问题。她通过自己尝试,找到了让朋友推、用脚踏地的办法,并记录在了游戏故事中。分享时,同伴提出了还可以用加速的方法。如果她把这个故事记录完整后展示在车区,参与该游戏的幼儿就能直观地感受、借鉴同伴的经验,从而实现主动学习和发展。

黄老师:集体评价有其独特的价值,能够把有意义的经验传递给更多的幼儿。比如,活动中有个幼儿介绍了自己倒着爬梯子的经验。由于幼儿绘画及语言表达能力有限,一开始大家都没弄明白。教师及时出示了该幼儿活动的照片,并进行了补充,引起了其他幼儿的兴趣,真正起到了分享的效果。

虞老师:幼儿讲述和教师点评相辅相成,这样的形式很不错。关键是教师要善发现、会捕捉,并能在幼儿需要时及时支持。

朱老师:我发现一个现象,那就是幼儿虽然很有兴趣分享,但在表现和表达时有些无序,过程中不断需要教师整理和提炼。能否在游戏前先给幼儿一些思路或要求?我发现幼儿已会用多幅图表现一个过程,那我们也可以用多幅图帮助幼儿表述一个故事,这样也可提高分享和评价的有效性。

张老师:其实,不但展示游戏故事的方式可以多元,记录游戏故事的方式也可以多元,如可以用绘画、讲述,也可以用肢体动作等。游戏故事对幼儿来说应该是一个综合发展的平台。

李老师:游戏故事蕴含着幼儿的内心体验,展示着可能的学习和发展。我们可以把游戏故事辑集成册,以便更好地解读幼儿和调整教育行为,从而支持幼儿主动发展。

…………

主持人:感谢大家的智慧奉献!以游戏故事为载体的评价,尊重了幼儿的主体性,彰显了游戏对幼儿发展的价值,为游戏评价的实践与探索提供了有效的路径。相信生动、开放、多元的表达,必将带给幼儿积极、主动、长远的发展。

研讨的过程可谓“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大家琢磨、比较、提炼、优化,审视着实践中的每个细节。关于户外混班游戏评价,我们也有了自己的思考和感悟。第一,改变,引发改进。游戏故事的引进,让我们有了一些改变:从“为了幼儿”到“源于幼儿”的目标转向,从“华而不实”到“回归本真”的氛围转变,从“预设主导”到“自主选择”的策略转身……我们不断优化、完善着评价这一行为。第二,深入,成就深度。在此次的户外混班游戏评价的研究中,我们不断探索游戏评价的方式——变“单一接受”为“开放表达”,让幼儿的发展看得见;同时探究着游戏评价的内涵——变“教师主导”为“幼儿主体”,让教师的支持更有效。我们开始有意识地触摸评价的本质,研究也因此有了些许深度。

在以游戏故事为载体的评价中,幼儿的发展更多地表现为一种习惯、品质、能力的获得;教师则在观察、解读、支持中发现着幼儿的成长,同时感受到游刃于“引导”和“放手”之间的愉悦。其中,我们更是执着地探寻着更多的教育契机与可能。

我们相信,这一过程充满机遇和挑战,也充满创造与快乐。我们愿为之不断前行。

猜你喜欢

游戏幼儿评价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如何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让幼儿的每一天充满阳光——论幼儿自信心的建立和培养
数独游戏
疯狂的游戏
爆笑游戏
第八章直接逃出游戏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