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故事性思维:创生引人入胜的言语实践活动

2022-03-17李淑英

江苏教育 2022年3期
关键词:故事情境

【摘 要】以故事性思维优化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言语实践活动设计,为学生创造生动丰富的言语学习经历,以实现儿童言语、思维、精神的同生共长。教学的主要策略:架构故事情境,吸引探索性发现;代入故事角色,深化移情性体验;形成故事空白,催生创造性想象;依托故事结构,支持迁移性运用。

【关键词】故事性思维;故事情境;言语实践活动

【中圖分类号】G6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22)09-0017-03

【作者简介】李淑英,江苏省无锡市安镇实验小学(江苏无锡,214104)校长,高级教师。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很多内容本身就是故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常常以故事为载体和媒介,使学生不知不觉地被卷入,进而展开有意义的学习。儿童的心智呈现叙事性的结构,他们通常借助具体的人物、事件、场景来思维和记忆。故事创作包含鲜明生动的人物、引人入胜的情节、扣人心弦的悬念、出人意料的结局等要素,正是这些要素的有机融合,使故事具备了完整性、连贯性、趣味性、情境性等特点,从而对儿童的言语实践活动产生了积极影响。所以,教师不妨以故事性思维来观照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言语实践活动设计,优化言语实践活动的结构、流程、环节,为学生创造更为丰富的言语学习经历,以实现儿童言语、思维、精神的同生共长。

一、架构故事情境,吸引探索性发现

情境对于学生经验建构具有重要意义,因为儿童的经验总是和一个具体的情境联系在一起的。生动的故事情境可以让学生从“边缘性参与”到“深深卷入”,在唤醒与重组中实现有意义学习。顺应学生的学习心理,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建构,教师要设法将静态的文本转化为立体的故事情境,吸引学生设身处地地思考、理解、探索、发现。

故事情境可以由文本、插图、语言、音视频资料等要素架构而成。优质故事情境的创设必须借助有思维张力的关键问题来不断推进。而这样的关键问题是“从教学核心知识、完成教学主要任务或学生的高参与度上引发思考、讨论、理解、探索的重要问题”,能唤起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求和深度参与的意向,具有开放性,蕴含多样的解决路径与多种可能的答案,引领学生的学习不断向前走、向深处走。统编小学语文教材六年级上册《少年闰土》一课,因学生与少年鲁迅、少年闰土年纪相仿,可以创设“我们和鲁迅一起来听闰土讲新鲜事”的故事情境,以“闰土讲了哪些新鲜事?”“这些事对你而言,新鲜在哪里?”“听了这些新鲜事,你的内心感受是怎样的?”来推进言语实践活动。三个问题指向“通过事情写一个人,表达自己情感”这一语文要素落实,看似日常,其实却能够让学生从中受到启发,产生情感共鸣。

二、代入故事角色,深化移情性体验

儿童用感性的方式来知觉、体验外部世界,与外部世界建立联系。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是故事对儿童产生“吸引而非强迫的教育力量”的因素之一。角色置换带来的真实体验往往要比置身事外的客观评说来得深刻。“让学生成为故事里的人”,引领学生走进故事情境,仿佛就是故事的亲历者,移情体验,进入积极的言语学习状态,展开生动有效的言语交往活动。

如何引领学生走进文本,成为其中的角色,与文本语言发生新鲜的接触?教师的提问视角、教学语言要从“文本分析式”转向“角色代入式”,使学生摆脱与文本内容的疏离感,不知不觉抛弃故事的局外人身份,置身故事现场,心理转换,“他”转为“我”,多种感官充分投入,将身体、思维、言语的活动结合起来,像故事中的角色一样思考、表达、行动,在此时此地的体验中不断生长新的“深刻认知”。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二年级上册《狐假虎威》一课,基于文本内容,设计“狐狸带老虎到百兽面前走一趟”的故事情境与角色表演,教师扣住文本中重点词句,展开“角色代入式”的追问:“狐狸,你为什么神气活现、摇头摆尾?”“老虎,你东张西望,在看什么?”“野猪、小鹿、兔子,你们在纳闷什么?”使学生“身临其境”,抓住有特点的语言现象学习表达,在体验、探究的过程中完成了课程内容的学习,水到渠成地理解了“狐假虎威”的意思。

三、形成故事空白,催生创造性想象

故事总是阐发着某种道理,承载着某种思想,但在大多时候,并不直接说教;故事常有“转折处”“留白处”“悬念处”,召唤读者的自由想象与自我体悟,这正是故事的魅力所在和价值所在。教材文本也存有“召唤结构”的空白,教师要善于抓住文本空白的不确定性和多种可能性,营建创造性想象的故事空间,让学生在有意思的言语实践活动中富有创意地建构意义。

空白是文本“未言”的部分或未定的“空域”,是文本与读者互动对话的联结之处。教师可以选择合适的空白之处,以此为切入点,精心设问,打开思路,引导学生积极地思索,积极地言说,对文本意义作出进一步探寻。学生在不知不觉间沉浸其中,与人物共情共思,积极参与到文本意义的建构当中,使文本中隐含的空白具体化。统编小学语文教材四年级上册《王戎不取道旁李》一课,可以巧用文本省略之处,引导学生发挥想象讲生动,“多子折枝”“竞走取之”那是怎样的情景;可以利用文本未尽之处,引导学生讲出自己的理解,“此必苦李”的原因,王戎说话时的神情动作;可以引导学生发挥想象补白内容,“取之,信然”,孩子会怎么说,大人又会怎么说。学习的过程如同经历、创造了一个故事,既能感受到阅读乐趣,又能提升讲故事的能力,并从中明理启智。

四、依托故事结构,支持迁移性运用

故事情节总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呈现连环结构;故事叙述也常常会出现相似的模式,比如一种以“三”为标志的结构组织。这些并非简单的重复,形式上有些相似,但又有灵活的变化,具有特别的感染力,会使读者产生“在意料之中”,又可能“出乎意料之外”的阅读期待。教学中,教师要能够发现教材文本的特点,利用文本结构的特殊之处,架构故事情境,激发学生参与言语实践的动力,进行言语经验的迁移应用。

教师要关注教材文本中具有图式意义的语言现象,典型的句式、相似的段落等,引导学生经历“发现认识→方法实践→迁移运用”的学习圈,在实践中领悟言语规律,掌握表达方法,提升言语能力。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三年级下册《火烧云》一课,写火烧云形状(像马、像狗、像狮子)变化的段落,结构相似,都是按照“出现→变化→消失”的顺序描写。教学中创设“晚饭后,一起看火烧云”的故事情境,呈现火烧云不同颜色、形状的图片,让学生模仿写一写自己看到的火烧云形状的变化。学生既有内容可写,又有方法可循,这样的言语实践活动实现经验由外而内、由浅至深的同构累积,有效地稳固了学科经验和能力,助力其内化为言语素养。

用故事性思维优化言语实践活动,学生与故事相遇,置身故事情境中,言语学习不再是机械的分析、记忆与重复,而是成为“有趣、引人入胜”的智力生活。学生入乎其内,产生自然、灵动、丰富的情感,拥有个性化的体验和经历,生动地创造自己的故事。语文课堂,因有故事性思维的观照,学生或许可以更加津津有味地倾听,安安静静地思考,兴致勃勃地实践,头头是道地交流;语文课程,因有故事性思维的观照,或许可以更加活泼泼、乐滋滋,让学生在有意思的言语实践中获得有意义的成长。

3950501908281

猜你喜欢

故事情境
优化活动设计 提升课堂实效
故事情境在幼儿音乐游戏活动中的运用
回归儿童世界的语文情境教学研究
情境导入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巧设情境,让思想品德课堂有滋有味
如何创设有效的数学教学情境
数学课堂中的快乐元素
巧借故事情境促进初中信息技术教学
谈数学教学情境的有效创设
让故事丰富小学美术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