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积极心理学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影响及融入路径

2022-03-16丹,康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2年21期
关键词:积极情绪心理品质心理学

龙 丹,康 钊

(西华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心,四川 南充 637002)

当前,积极心理学思想已经在世界范围内各种行业领域内得到广泛应用,它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同样具有深刻的影响和价值体现,能够增强学生积极进取的心理意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心理品质,增强应对未来生活的各种变数和抗压能力,培养出更能有效适应社会发展且具有能力为社会做出贡献的优秀人才。囿于传统思维的禁锢,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中对积极心理学因素的应用效率不高,由此导致许多学生在面对人生困惑、现实压力时难以自我开解而无法得到有效疏通。从积极心理学的视角审视当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不足,积极探索全新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思路,教育引导学生充分运用自己现存的优势与资源去应对和解决自身的心理问题,能够为更好地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科学指导。

1 当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举隅

1.1 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存在误解

当前,不少中小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仍然更多采用传统的发现并解决问题的取向模式。正因为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标准侧重以消极的方式研究学生不健康,甚至是病态心理状态,以此确定学生是否存在心理疾病。这就极易导致一些教育工作者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目标产生误解,认为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就是研究学生是否存在心理疾病,有没有心理问题,这类教育模式取向渐渐偏离了对学生潜能的开发和心理素质有序培养的目标,同时还可能促使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产生,使得教育效果达不到理想效果[1]。

1.2 教育实践中对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关照不足

当前中学心理健康教育主要关注的是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产生的问题和困惑,帮助他们有效解决各种心理问题。在这种相对消极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思想的影响下,学生常常把教师当作心理咨询师,而教师也常常把学生当作问题的来源,侧重于对其不良心理进行研究和矫治,并过多地去发现学生主体的缺点和不足之处,这样必然忽视从积极心理学视角帮助学生积极挖掘主体潜能品质的重要内涵。由此导致学生和教师之间的心理差距拉大,学生难以敞开心扉来解决自身问题,无法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难以积极面对未来的生活和学习,健全人格也难以得到有效的发展和保障。

1.3 缺乏较为完善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支持系统

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过程中,不少教师常常注重帮助部分学生解决心理问题,而这些工作常常也脱离于学校的其他工作之外,只被看成简单的心理咨询活动或心理健康辅导课。甚至有的学校将心理健康教育和其他学科的教育完全分离出来,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看成是仅为学生的心理健康提供各方面的指导,有的学校每学期仅开设3-4节心理健康课,无法达成心理健康教育的预期目标,更不能保证学生用积极的心态面对学习与生活。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没有较为科学完善的支持体系,自然难以收到理想的教育教学效果。

2 积极心理学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价值呈现

2.1 积极心理学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近年来我国经济结构不断调整,发展速度不断加快,社会竞争日趋激烈,对人才的要求标准越来越高,对教育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在这样的社会生活环境中,大多家庭对学生的学习成绩尤为注重,缺少了对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关注,导致中小学生自身也容易出现一些心理失衡的情形,小小年纪就变得孤单无助,心灵乏味且枯燥,幸福指数愈来愈低。面临此种情形,选择积极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能够帮助学生产生更快乐的心境,帮助其学业进步,减轻学业压力,有效防止中小学生出现焦虑和不稳定情绪等,甚至能够打击一些中小学生违法犯罪行为,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坚强的后盾。

2.2 积极心理学能够帮助学生消除不良心理影响以形成健康的人格特征

根据有关调查数据,在过去的十年间,青少年学生的抑郁与焦虑状况的涨幅为7%左右。在这种情况下,当代中小学生不仅仅需要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还需要获得让自己开心快乐、获得幸福心灵慰藉的方法。教育实践中重视帮助学生培育健康乐观的情绪,增强自身的心理韧性,这恰是学校应当承担的积极心理教育的责任。积极心理学作为一种重在为学生主动创造和主动发展提供渠道的教育思想,能够帮助那些处于困境中的学生建立更有效的预防心理系统,全面实现自我积极心态的调节,用发展的眼光来对待自身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式。同时,中小学阶段是个体发展的黄金时期,也是个体人格形成的重要阶段。培养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可以让学生的积极人格特质得到强化和激发,甚至可以在满足学生好奇心和进取心的同时,增强其心理竞争的优势,使得他们在面对困难时能够勇于进取,充满勇气和自信心。由于积极心理教育是对传统教育的反思和改良,强调的不仅仅是对学生心理问题方面的纠正,更是帮助学生克服自身缺点,使其积极地发挥思考力、热情和刚毅等个体积极品质的重要渠道。

3 积极心理学融入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现路径

3.1 从正面去界定和研究中小学生的心理状态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需要科学把握心理健康的三个主要标准。首先是主观性标准,即有效研究学生的个人主观体验;其次是学生的积极心理方面,即是否存在乐观主义心态,是否具有勇于面对挫折的勇气和自信心[2];第三是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多维性,即研究学生对个人生活、人际关系以及社会层面的基本认知。在教育实践中,将积极心理态度和研究要领科学融入这三个标准的界定中,让学生可以在课堂教学或与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相互交流的过程中提升其主观幸福感,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使其消极态度得到消除,以此提升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水平。

3.2 致力于对中小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进行研究

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心理健康的当代中小学生,不仅指没有心理疾病的学生,更是指那些对理想有着积极追求,能够建立完善人际关系的学生。基于此,积极心理学引导下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应本着激发学生心理潜能的原则对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进行重点培养[3],如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积极认知方式的培养以及积极意志品质的升级等,让学生在认识到自身良好优秀品质的同时消除自身存在的不稳定和不安定因素,以此强化自身的情感认知,形成更加正确的心理。实践中特别应当重视培育中小学生的积极情绪状态。一方面积极情绪能够帮助中小学生利用智力资源,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学习与掌握,增强执行能力和控制能力。研究表明,如果学生带着愉快、喜悦、感激、兴趣、平静、希望等积极情绪去学习,学习的效果会更好。如果学生带着积极的情绪参加考试,考试成绩会更好。因为积极情绪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使得学生更快乐地完成学习任务,即使学习任务很难很艰巨。二是积极情绪能够帮助学生开发人际资源,促进学生建立友谊,增加社会支持网络。积极情绪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助人行为,使学生变得更加慷慨,让学生更愿意与人交往、助人与合作。三是积极情绪能提高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效率。拥有积极情绪的学生对自己更加自信,对学习和生活更加热爱和投入,会更乐于接受外在信息,并高效处理这些信息,会积极、主动地想办法提高学习效率。四是积极情绪能够带来更好的睡眠,帮助学生提升身体资源,提高学生身体技能,促进学生身体健康。积极情绪能产生相对较低水平的与压力有关的激素以及更高水平的与成长和人际关系有关的激素。积极情绪能促使人体内多巴胺的分泌,增强免疫系统的运作,减低人体对压力的炎症反应。五是积极情绪还能够帮助学生建设心理资源,增强心理复原力,培养乐观精神,增加创造性。积极情绪让学生充满希望地看待挫折和失败,给学生从困境中恢复的力量,使学生变得更加坚韧和坚强。六是积极情绪能够提升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提高学生对各种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应对能力。

3.3 建立积极完善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支持系统

当前中小学校所开展的积极心理状态下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与其他教育教学工作并不是完全割裂开的,更不是相互对立的,而是相互融合的一个有机整体。因此,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应该意识到培养学生积极心理的重要价值,充分挖掘并利用学校目前现有的、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将积极心理健康品质等融入每堂课和每次活动当中,让学生能够对校园、家庭以及社会等重新树立自信心,以此激发个体潜能和品质,从而构建更为积极的心理态势。一所好的学校应该而能够给学生创造一个感觉安全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使学生投入并专心于各种学习,使学生对学校具有积极的态度和动机,而这种积极的态度和动机会转化为学生优异的学业成就,使学生成为终身学习者,并且学生在离开学校后仍可以在心理上受益。一所好的学校应关注每一个学生个体的成长,鼓励并奖励每个学生的努力与进步。学校应建构积极的社会支持系统,为学生创造一种与学校、教师、同学、家人以及其他人之间良好的社会支持性关系,增强学生的心理调节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

4 结语

相比于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积极心理学背景下的心理健康教育有效模式服务对象更广,目标更积极正向,接受度更高。我们应当充分重视利用积极心理学思想更好地服务于当前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效利用学校的各种教育资源,采用全方位全过程育人模式,建立科学、规范、系统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发现和培养中小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优势,全面提升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质量和水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猜你喜欢

积极情绪心理品质心理学
中小学生积极情绪现状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积极情绪助力更好记忆
试论积极情绪对中学生的创新力的影响
高中地理教学中心理品质教育的有效开展
爆笑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
积极情绪相关研究综述
篮球运动之于学生心理品质提升的积极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