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依托优秀传统文化 深耕学校劳动教育

2022-03-14孙昌浩山东省济南市南上山街小学

基础教育论坛 2022年33期
关键词:美食劳动育人

孙昌浩(山东省济南市南上山街小学)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经久不衰的精神支柱,蕴含在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劳动精神是指引当代劳动教育的一盏明灯。推进劳动教育稳步发展,要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力量,实现劳动育人价值最优化,探索劳动教育发展路径特色化。2021年4月29日,济南市教育局发布了全国首“单”——《济南市中小学家庭劳动教育清单》,为小初高阶段家庭劳动教育提供了清晰的发展路径。这也意味着推动劳动教育在学校发展迫在眉睫。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劳动

恩格斯说:“劳动创造了人本身”。它是人类生活的首要基本条件,属于生产劳动、生活劳动,对人类进化起决定性作用,是人类的一种独特的运动形式。通过劳动,人类不仅在改造着自然,也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劳动”,却不是简单地等同于“生产劳动或生活劳动”,如《庄子·让王》中“春耕种,形足以劳动。秋收敛,身足以休息”,指身体的操作活动,与休息相对;《三国志·魏书·陈思王植传》中“何事劳动銮驾,暴露于边境哉”,指“烦劳”“劳累”的意思。

劳动教育要树德、增智、强体、育美,所以“学校教育”中的“劳动”的范畴需要包涵“生产生活劳动”和“身体的操作活动”,让学生参与到学校劳动教育的全过程,不仅是体验劳动成果,还要创造性地参与劳动过程,从劳动体验中实现文化内化。

基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校劳动教育的创新发展路径

中国传统劳动教育主要借助“传统礼仪制度、学校教育以及家训家风”三种重要途径来实现,更重视“劳动之于人的生存价值”,关注“劳动者的主体地位”,强调“劳动的育人功能”。学校是国家育人的主要场所,小学阶段的劳动教育要在传统途径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开展劳动教育,探索劳动教育多元发展路径。

一是打造多学科贯通的劳动精神教育模式。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首先要在精神层面进行文化熏陶。小学阶段,学科门类多而精彩,各学科要融合劳动精神的元素,在课堂教学中借助中华传统文化赞扬劳动精神的伟大,实现学生对劳动精神的认同。

二是打造校本课程为载体的多元课程架构。

劳动教育的最终落脚点是在劳动实践中切实践行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学校可以结合传统文化的特色,打造劳动校本课程,为劳动教育提供行为引领。

比如,以时令节气打造“二十四节气”课程,让学生了解节气的时间、特点等;以传统节日打造“我们的节日”课程,让学生在活动中熟知不同节日的习俗;以传统饮食打造“舌尖上的美食”课程,让学生制作美食、品尝美食,学习美食文化;以传统技艺打造“最美六艺”课程,让学生用心学知识,动手学本领。让劳动教育有依托,与传统文化有机融合,才能更好地让学生受益。

三是打造“传统文化-劳动教育”双师型指导教师团队。

劳动教育是一门课程,必须配备专门从事劳动教育的教师。以传统文化为基点进行劳动教育,其专业教师要对传统文化的内涵有准确理解,对劳动教育有实践精神。学校可以与各类院校开发对口培训项目,通过拓展实践活动培养专业教师人才,或融合社会力量对现有师资进行开发,有效推进劳动教育落地。

千百年的文化传承,不止是宝贵的精神财富,更是劳动教育的精神根基。学校劳动教育的开展融合传统文化的特色,不失为是一条中国化的道路。真正让学生在劳动中学到知识,感悟成长,也是学校教育的美好诉求。

猜你喜欢

美食劳动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热爱劳动
美食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美食都被玩坏了
美食的诱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