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代币制在小学生行为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2022-03-11王珑君

江苏教育·班主任 2022年12期
关键词:家校合作

【摘 要】小学生行为管理,是小学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最“实”的基础,也是“质”的重要指标。代币制是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提出的一种行为治疗方法,是一种正强化的特殊表现形式。代币制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改善学生的不良行为,教师和家长可以通过代币制,正向激励和评价学生的行为,家校协同,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关键词】代币制;行为管理;家校合作

【中图分类号】G625.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22)95-0053-04

【作者简介】王珑君,江苏省苏州市沧浪教育集团带城实验小学校(江苏苏州,215026)教师,二级教师。

孔子说:“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小学是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对小学生的行为进行有效管理,是小学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最“实”的基础,也是“质”的重要指标。代币制是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提出的用象征钱币、奖状、奖品等标记物为奖励手段来强化良好行为的一种行为治疗方法,是一种正强化的特殊表现形式。代币制在小学生行为管理中的应用十分广泛,代币制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改善学生的不良行为。本文从家校协同的背景出发,研究代币制在小学生行为管理中的应用策略。

一、由短目标到长目标,家校共探行为标准

1.目标行为明确化

在实施代币制的过程中,班主任要基于班级实际,与学生、家长和任课教师共同制定班级行为规范,明确获得代币的具体行为和具体要求。在班级落实代币制时,应包括以奖励代币为主要措施的正强化行为和以扣除代币为主要措施的消费行为。代币制应用的目标应该让所有学生理解,并且让学生在能力范围内实现,如当学生课堂上积极举手、按时完成作业、遵守课堂纪律、课间安全活动时,可以获得代币奖励,代币奖励应涉及学生行为管理的方方面面。学生达成相应行为则获取代币,积累一定数量,就可以“购买”相应的交换物。

整体而言,行为规范可分为学校行为和家庭行为,学校行为注重标准的统一,家庭行为注重个性。在学校行为标准的制定上,班主任可结合班级学生发展实际,筛选出一些具体行为表现的关键词,如“发言积极”“作业及时”“字迹端正”“帮助他人”,明确奖励币值标准,用表格或特色表单将学生行为有目的地量化并呈现。在家庭行为标准的制订上,班主任可指导家长为孩子量体打造一个具体化标准,结合班级标准适当降低或提高标准,及时强化孩子的正向行为。

2.目标行为民主化

在家校合作的背景下,目标行为标准主要由教师集体、学生集体、家长集体三方共同制订。学生既是这一行为标准的制订者,也是这一标准的实践者,教师和家长一定不能忽视学生的主体性。

在制订学校行为规范时,应注重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民主合作。班主任可通过主题班会,先让学生明确代币、行为、后援强化物三者之间的关系,了解代币在班级中的流通规则。在此基础上,师生共同商议适用于整个班级的具体行为准则以及具体的发放标准。

在制订家庭行为标准时,要关注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民主合作。当下,很多家庭都强调权威性和控制性的教养方式,在这样的家庭中,孩子必须要听父母的话,亲子关系维持在管理与服从管理这一维度。好的教养方式应该逐渐向民主型过渡,让孩子在家庭生活中有民主感和参与感。亲子间的民主合作会让孩子更乐于参与其中,并逐渐学会对共同制订的标准负责,这是孩子逐渐“社会化”的重要过程。

3.目标行为个性化

在运用代币制前,我们应该清楚不同学生的基线行为,选择适合学生的目标行为。

对于学优生来说,他们中的大多数已经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教师和家长应进一步放大学优生身上的闪光点,继续进行强化鼓励,并让这些学优生成为班集体的榜样,成为代币制实施的带动者和领头羊。教师可用小组合作得币的形式,让学优生帮助和影响其他学生,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

对学习和行为习惯还不够理想的学生,教师和家长首先要发现学生的优点和缺点,然后在平时的学习和行为训练中抓准教育契机,发挥教育机智,及时给予鼓励和热切期待,增强这些学生的自信。

对于学困生,教师和家长要关注学生的基线行为,在进行正向行为强化的过程中不断记录,量化学生的得币次数与得币值,观察学生的行为变化,并重新制订行为标准,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地进行强化训练,逐渐强化学生好的行为,消退不好的行为。

二、由小兑换到大兑换,家校共选代币及后援强化物

1.精“挑”细“选”,代币选择权威化

代币是一种流通性货币,一定要确保其权威性和不可复制性。教师和家长在选择代币时,不建议选用简单的五角星贴纸、小圆片等,应尽量选择难以复制、独一无二、安全卫生的物品作为代币使用。同时可在班级或家庭设置个人代币银行,指导学生进行代币的储蓄、预支、借贷等,这能让学生意识到代币是需要被珍惜保护好的,增强学生赚取代币的内部动机。

2.眼“疾”手“快”,代币发放收取及时化

在实施代币制时,家庭和学校要严格执行制订好的规则,代币的发放和收取要及时,只要学生的目标行为出现,满足行为标准要求,就应立刻发放代币强化正向行为。

在学校,班主任要多观察学生,在学生的目标行为出现时,及时在学生集體面前给予表扬和代币奖励。当然,在遵守规则的基础上,教师可给予部分特殊学生有弹性的代币奖励。例如:一位后进生每天作业都很拖拉,偶尔一天出现了及时完成作业的行为,教师可以“有进步”为由给予代币奖励,使其认识到人人都可有进步,人人都可赚取代币,及时强化正向行为。

3.投其所“好”,后援强化物多样化

马斯洛需求理论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爱和归属感、尊重和自我实现,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排列。教师和家长要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为学生选择各式各样的后援强化物,可以是满足生理需求的糖果、零食,也可以是满足自我实现需求的“老师小助手”“一日班长”等。在设置后援强化物时,家庭和学校双方均需和孩子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给予孩子足够的尊重与选择,让孩子对获得后援强化物产生期待。

4.因材施“物”,后援强化物差异化

孩子的世界是单纯的,也是复杂的。每个孩子盛开的花期不同,看到的风景不同,能吸引其兴趣的后援强化物也不尽相同。家庭和学校在选择后援强化物时要突出差异性。在与孩子的相处过程中,我们会发现,拨动孩子心弦的东西,可能是一份大餐,也可能是一张奖状代表的荣誉。在家庭代币制的运用中,家长要注重选择更能激发孩子自我效能感的后援强化物,设置好不同等级的后援强化物,让行为强化更有新意和挑战。

三、由督促到放手,家校共育学生自我管理能力

1.突出重点,进行阶段性定位

在班级整体行为管理中,教师要注意代币制实施的阶段性定位,每个阶段的定位都应不同且各有侧重。一个班级的纪律情况很差,教师可确定阶段性重点行为改进目标,如第一个阶段关注学生上课随意讲话的问题,学生每节课能做到不随意插话就可以获得相应代币,当这个阶段的行为目标实现率很高时,代币发放率可以降低,逐渐转移到下一个重要目标。如此循环,把每一个小阶段做好,形成良性循环。教师可以设定一个时间长度,定期按照学生代币获得的多少进行评比,在突出重点行为目标的基础上,让学生学会自我管理。

2.弹性控制,把握奖励节奏

瑞典儿童文学家林格伦说:“儿童需要管教和指导,这是真的,但是如果他们无时无刻和处处事事都在管教和指导之下,是不大可能学会自制和自我指导的。”因此,在教师集体和家长集体分发和收回代币时,要注意有弹性地把握奖励的节奏。当学生形成新的良好行为习惯时,应逐渐减少强化频率,并让奖励的时间间隔变长。当学生逐渐能管理自己的行为时,教师和家长可以与孩子沟通,确定新的目标行为。

3.重视反复,增强自我效能感

在实施代币制的过程中,短时间内学生的自我行为管理情况可能会变好,但会出现反复和懈怠现象,此时教师和家长一定要保持与前期工作的同一性。因此,在足够了解学生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在不良行为反复出现之前,教师要及时与家长沟通联系,结合学生在家庭和学校的表现,找出不良行为再次出现的原因。如果学生有非期望行为出现,教师可有针对性地选择主题开展班会活动,时不时拨一拨学生心中的标准之弦,重新激起学生努力达到行为目标的斗志。

四、由共性到个性,家校共建阶梯评价体系

1.设置阶梯,进行写实性评价

代币评价制度要设置适当的阶梯,即设置不同等级的目标行为。例如:在评价学生的作业表现时,可以按照“及时完成作业”“及时完成且书写美观”“及时正确完成且书写美观”设置阶梯评价标准。这样的阶梯式评价其实就是全方位的写实性评价,将得到代币的机会合理分配给每一个学生,让不同发展阶段的学生都有获得代币的机会,都能获得成长。

家庭和学校进行写实性评价的关键在于找到每个个体的最近发展区,让学生获得代币的难度适中,即“让孩子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为每一个行为改善阶段的最近发展区搭建弹性的阶梯,既保护了学生的积极性,又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性。当然,既要有“上楼的阶梯”,又要有“下楼的阶梯”,教师在写实性评价时还需引入负强化,建立一个约束制约机制,让学生知道“好的行为可以得到代币,坏的行为会失去代币”。当然,在实施负强化时,要考虑到学生的自尊心,尽量不要进行消极评价。

2.注重过程,进行发展性评价

对集体而言,发展性评价是指对整个班级或班级中的一些小群体的发展变化进行评价。以班级为单位,班主任可以观察记录学生同一不良行为出现的次数,以班级中的同质群体为单位,设置同一目标行为,进行发展性的对比评价,通过同伴间的激励和正向影响,引导他们积极改善不良行为,促进同质群体的整体发展。

对个体而言,发展性评价是指对学生个体行为表现进行“量”和“质”的评价。行为基线的建立和目标行为发生前,基线数据的获取是进行发展性评价的基础。如果我们想改善一个学生上课不积极回答问题的行为,基线就是要确定他每节课回答问题和主动举手的次数。针对这一具体问题,设置目标行为及后援强化物,及时对学生目标行为出现的次数及获得的代币数进行详细记录,以一个固定时间为节点进行数据分析,这样就可以较为科学地对学生的行为发展做出评价。

英国哲学家赫·斯宾塞说:“学生需要激励,就如同植物需要浇水一样。”代币制作为一种正强化的激励方式,在班级管理中具有很高的适用性与教育价值,有利于教师群体、家长群体、学生群体共同参与行为管理,让班级德育更有生命力、影响力和穿透力。当然,在实施代币制的具体行动中,保持代币制规则的有效性和统一性还有一定的难度,后援强化物也需要随着实际情况及时改变。因此,在充分发挥代币制正向功能的同时,也要尽量规避代币制负向功能的出现,这样才能发挥代币制在小学生行为管理中“治标治本、内外兼治”的效用。

【参考文献】

[1]符月梅.学会向心理学借力[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2(5):39-40.

[2]董素芳.代幣法与幼儿行为激励与矫正[J].教育导刊:幼儿教育,2007(2):40-42.

[3]蒋晓晖.代币制在中小学生行为改善中的运用[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9(8):21-22.

[4]束屹,鲍玮.还给孩子“可触摸”的评价方式——构建“生命化代币制”评价体系的实践探索[J].北京教育:普教,2013(8):65-66.

[5]袁丽.“代币制”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管理的应用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1.

[6]米尔腾伯格尔.行为矫正:原理与方法[M].5版.石林,译.北京:轻工业出版社出版,2015.

猜你喜欢

家校合作
拉近家校心理距离,促进问题学生转化
关于教师教育管理权运用的思考
基于城乡结合部小学家校合作问题的调查研究
关于深化心理危机管理中家校合作的建议
大学生心理危机管理中的家校合作探讨
大学生心理危机管理中的家校合作探讨
家校合作对儿童进行环境教育的策略研究
家长参与下的家校合作
家校携手,共筑和谐育人环境
家校合作与班级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