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轨道交通列车司机心理素质测试标准的研究

2022-03-10叶龙褚福磊郭名宋柯妮丨北京交通大学轨道交通行车关键岗位人员职业适应性研究中心

城市轨道交通 2022年2期
关键词:驾驶人员心理素质轨道交通

文:叶龙,褚福磊,郭名,宋柯妮丨北京交通大学,轨道交通行车关键岗位人员职业适应性研究中心

在城市轨道交通快速发展的形势下,安全始终是轨道交通运营的生命线。在所有与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运营的相关人员中,列车司机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其良好的心理素质将是确保运营安全的有效手段之一。基于对轨道交通列车司机调研和国家、行业标准,得出司机心理素质评价指标包括个性特征、心理适应和心理认知,并建立了相应的测评方法与测评标准。

安全是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的生命线。影响事故发生的因素有多种,近年来国内外城市轨道交通事故的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人、车辆、轨道、供电、信号及社会灾害等是造成城市轨道交通事故的主要因素;而工作人员的心理素质是事故处理效果的主要因素之一。在与城轨交通安全运营的相关人员中,列车司机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其良好的心理素质将确保运营安全。因此,开展城市轨道交通列车司机心理测试相关工作,细化落实列车司机心理测试标准,有助于遴选出心理特质更适合驾驶岗位的候选人、维持列车司机在长期同岗位工作中的积极健康心态;同时,对于加强列车司机的安全性评价和管理,切实保障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运营,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安全、可靠、便捷、舒适、经济的出行服务具有重要意义。

一、理论基础与研究现状

(一)理论基础

各个学科对心理素质有不同的解读,部分学者提出了针对不同的研究对象如学生、教师、管理者、军人、飞行员、驾驶员等的心理素质概念。城市轨道交通列车司机心理测试标准编制组将城市轨道交通列车司机心理素质定义为:“以生理素质为基础,在驾驶训练及实际驾驶过程中,个体与所处的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稳定的、基本的心理品质的综合表现。”

心理素质是指司机安全有效地从事驾驶工作必须具备的基本心理素质特征。心理素质测试是基于事故倾向性理论开发、形成的一种测试司机心理素质的方式。通过心理素质测试,可以对选报司机的心理素质优劣程度加以辨识。事故倾向性理论是出现最早并且最广为人知的事故致因理论之一,该理论认为,事故与个体的某些个性有关,事故频发倾向者的存在是工业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心理学研究表明,具有特定个性特征的人相对更容易发生事故,通过合适的心理测验,能够筛选出具备这种特征的个体,将他们调离特定岗位,安排在事故概率极小的岗位,以此降低事故率。事故频发者通常情况下具有以下性格特征:易冲动、易亢奋、脾气暴躁、缺乏耐心、易慌张、不冷静、理解和判断能力差、不善于思考、自制力差、动作不灵活等。心理测验能够筛选出事故频发者。例如,日本曾采用Y-G①Y-G性格测验是由日本京都大学教授矢田部达郎于1957年根据美国的吉尔福特(J·P·Guilford)的个性量表修订而成的,Y—G是“矢田部--吉尔福德”的英文缩写。性格测验来测试工人的性格。另外,通过对工人日常行为的观察也能够发现事故频发倾向者。

(二)研究现状

1.国外研究现状

根据事故倾向性理论,美国从1930年开始,研制了一系列旨在测评心理测试的量表及问卷;1947年,美国劳工部人力资源局正式采用一般职业能力倾向成套测试GATB②GATB (General Aptitude Test Batter),一般能力倾向成套测验测验,主要测量思维力、想象力、记忆力、推理力、分析力、数学能力、空间关系力、语言能力等,把其作为职业咨询、指导和选拔的重要依据。后来,许多国家竞相研究司机心理测试问题,并研制、开发了许多检测设备和方法,其中,尤以日本最为突出。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期以来,日本轨道交通在改善运输安全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日本于1963年成立劳动科学研究所,开展诸如人类心理学、生理学、人类工效学研究,日本高度重视人在保证行车安全中的特殊作用,特别对高速列车司机,有更高的要求,要求他们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水平。对于新干线司机,要求他们通过JR行车适宜性检查③JR (Japan Railways)行车适宜性检查,日本铁路公司行车适宜性检查。,心理素质检查如精神障碍、反应时间、注意力转移和分配、学习能力等多项检查,淘汰不合格或不良者,选拔心理素质水平高的人做司机,提高了司机工作的可靠性,实践证明是非常有效的,日本在国际铁路医务联盟第七次大会上介绍了心理测试试验法后,司机的能力素质大大提高,行车事故率下降45%。

俄罗斯等国家(原独联体国家),也认识到从心理素质角度选拔和评价铁路机车司机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前苏联铁路医学科学研究院劳动心理学和职业选择研究室,对该问题进行多年的研究,确认保证司机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法国国营铁路公司(SNCF)对所有求职者都要进行职业适应性测试,并以此作为录用职员的参考因素。德意志联邦铁路(DB)在对司机进行评价时,要测试如下项目:对理论及技术问题的理解力、记忆力、反应速度和正确性、视觉及听觉认知能力及工作能力等,其生理心理测试与日本,荷兰等国家大体一致。因此可以看出,虽然心理素质评价方法和使用仪器有所不同,但是用此方法评价轨道交通列车司机,淘汰生理心理不合格者,保证司机有较高的驾驶水平,是降低行车事故率,保证行车安全的有效途径,效果也是显著的。

2.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轨道交通行业心理测试研究始于上世纪80年代,早期的研究以生理素质和个性研究为主,并且多集中在铁路司机的测评。1990-1994年,由北京交通大学主持,上海铁路局等四家单位共同参与承担的原铁道部科技司计划项目《机车乘务人员生理与心理健康考评及标准制定》,在国内首次将铁路机车驾驶人员的生理及心理因素作为影响行车安全的重要指标加以深入研究,建立了机车驾驶人员各项生理、心理指标评价体系,为机车驾驶人员的选拔评价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1995年通过借鉴日本铁路招收机车驾驶人员时的部分心理测验指标,对200多名驾驶人员进行了验证分析,初步得出了准动车组驾驶人员的职业适应性评价指标;1996年研究了机车乘务员应具备的生理、心理健康指标,通过选取事故组与非事故组驾驶人员的对比,对这些素质指标进行了相关分析,得出了优秀驾驶人员应具备的生理、心理健康,并建议在评价时应重点考察。2013年,“动车组驾驶适应性测试”写入《铁路机车车辆驾驶人员资格许可办法》(交通运输部令2013年第14号),明确了动车组司机选拔上岗应进行驾驶适应性测试。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城市轨道交通列车司机的心理素质。2013年,国家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颁布《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规范》,该规范首次将心理素质纳入列车驾驶人员常规检查项目。随后,交通运输部于2018年1月终审通过《城市轨道交通列车司机职业标准》,具体提出心理素质检查包括人际关系、抗压心理、快速反应及危机处理。进一步地,交通运输部在2018年5月颁布《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规定》(2018-00443),规定运营单位需要对列车司机定期开展心理测试,对不符合要求的及时调整工作岗位,从而规范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保障运营安全,促进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健康发展。《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保障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运行的意见》(国办发[2018]13号)指出需要“建立健全城市轨道交通职业标准体系,完善列车司机职业准入制度”,以此提升从业人员素质。

二、城市轨道交通列车司机心理素质评价体系构建

笔者团队根据轨道交通运行情况,在全国共选取了七个城市进行调研,包括北京、兰州、南京、南昌、大连、重庆和青岛。调研分为访谈和测试两部分:首先,基于城市轨道交通列车司机心理素质的内涵,深入访谈了50多名一线列车司机,收集其在任职期间的工作事件描述,挖掘出城市轨道交通列车司机的工作特征,探究其胜任岗位所应具备的心理素质的具体内容。在此基础上,人员到各个运营公司进行现场测试(包括心理适应测试和心理认知测试),共有5000余名司机参加。基于调研结果,依据国家和行业标准,我们将心理素质评价指标分为三个维度:个性特征、心理适应和心理认知(表1)。

表1 城市轨道交通列车心理素质评价指标

组织行为学的研究表明,当工作者个性特征与职业要求相一致时,工作人员会有最佳表现。个性特征是指人多种心理特点的一种独特结合,个体经常、稳定地表现出来的心理特点,能够比较集中地反映个体心理面貌的独特性、个别性。城市轨道交通列车司机的个性特征相对稳定,能够较明显表现为情绪稳定性、外向性、责任感、宜人性和经验开放性五个项目的一种或两种。充分了解驾驶员个性特征,选择符合城市轨道交通列车驾驶工作特性的驾驶员,进行培训和个性优化,有助于实现人岗匹配,提高员工满意度,降低组织离职率。

心理适应是指个体在遇到挫折后运用心理防御机制来使自己摆脱困扰、恢复常态的自我调节能力。城市轨道交通列车司机会面临各种各样的工作状况,如城市轨道交通列车司机在紧急非正常行车状况下,会承受来自社会、领导、同事、乘客等的高度关注。因此,高心理素质的城市轨道交通列车司机需要具有良好的心理适应。心理适应最终选取了焦虑、压力应对、人际敏感性和抑郁四个项目。

心理认知主要是指城市轨道交通列车司机从事工作相关心理活动所需要的能力,最终选取了反应能力、注意力、学习能力、作业稳定性和判断能力五个项目。

三、城市轨道交通列车司机心理素质评价方法

个性特征采用大五人格量表或16pf④16种人格因素问卷是美国伊利诺州立大学人格及能力测验研究所卡特尔教授编制的用于人格检测的一种问卷,简称16PF。等人格量表进行测试;心理适应采用SCL-90心理健康症状自评量表⑤症状自评量表SCL90 (SymptomChecklist90,SCL-90)于1975年编制,其作者是德若伽提斯。进行测试;心理认知采用城市轨道交通列车司机心理认知测试系统测试。心理综合评价的等级根据个性特征、心理适应和心理认知的测试结果综合决定。心理素质测试综合评价结果分为四个等级。A等级表示司机心理素质水平好;B等级表示司机心理素质水平较好;C等级表示司机心理素质水平一般,需要企业给予相应关注;D等级表示司机心理素质水平差,企业应采取暂停工作、集中培训、调整岗位等措施。对于综合评价为C及以下的司机,企业可进行复测,及时跟踪司机状态。

此外,心理测试周期一般情况下应保证每年一次。特殊情形时也可安排司机进行心理测试,如在司机选拔、新司机入职、司机转岗等涉及员工接触新岗位的情形;或出现重大事件、事故、离岗6个月以上等对司机心理可能产生影响时,均可开展心理测试。

为了建成人民满意、保障有力的城市轨道交通体系,保障交通运输系统安全运营,需要进一步加强关键岗位人员安全管理,构建符合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实际的心理测试标准。细化落实心理测试相关工作,有助于完善轨道交通关键岗位人员的安全性评价体系,提升轨道交通关键岗位人员管理水平,为提升轨道交通系统安全提供基本保障,进一步推动轨道交通行业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驾驶人员心理素质轨道交通
轨道交通辅助专用三相异步电动机主要检测项目分析
本期话题:如何有效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
如何提高机关事业单位驾驶人员的服务意识
城市轨道交通供电系统及电力技术探析
城市轨道交通节假日期间大客流行车组织思考与实践
浅谈心理素质课程的重要意义
安全驾驶 远离“路怒”情绪
轨道交通快慢车越行问题研究
轨道交通快慢车越行问题研究
幼儿心理素质与良好行为习惯、问题行为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