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村落公共空间重塑策略研究
——以寨卜昌村为例

2022-03-10刘林涛河南理工大学河南焦作454000

安徽建筑 2022年2期
关键词:重塑村落村民

刘林涛 (河南理工大学,河南 焦作 454000)

1 引言

传统村落是特色保护类村庄,也是几千年农耕文明的遗存,要注重连片保护传承发展创新传统村落。传统村落不能简单地把文物保护的思路沿用过来,传统建筑是有寿命的,要注重当前的使用和经济发展,要注重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传统村落中最为核心的部分就是公共空间,是进行各种生活文化思想交流的场所。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就高度重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村容村貌,保护乡情美景,十九大又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在《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中指出,在实施农耕文化传承保护工程中,要“保护好文物古迹、传统村落、民族村寨、传统建筑、农业遗迹、灌溉工程遗产”[1]。然而就在这样的背景下,随着城镇化的进程,带来了生活和生产方式的改变,传统村落普遍出现公共空间衰败、古建凋零、村落空心化、文脉断裂等严重问题[2~3]。现如今人民日益增长的需求和不平衡发展之间的矛盾,促使着乡村公共空间的失落。作者根据对焦作市寨卜昌村的公共空间进行实地调研,来讨论寻求传统村落公共空间重塑的策略。

2 寨卜昌村综合现在分析

2.1 寨卜昌村概述

寨卜昌村位于河南省焦作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苏家作乡西北方向4km处,整个村落俯瞰由西北向东南大致呈龟背形,是全国重点保护文物单位,于2019年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寨卜昌村拥有悠久的历史,商末周初,“卜昌”地名便出现,清初,王氏家族发展铁货生意,在寨卜昌村创立“泰顺号”,1947年晋冀鲁豫野战军第九纵队在此成立。寨卜昌村历史文化资源丰富,主要分布在寨卜昌村中心区域,现有较多保存较好的清代建筑群,充满历史韵味。

2.2 公共空间的现在分析

2.2.1 价值分析

寨卜昌村作为传统村落拥有着悠久的历史,也具备了多种的价值属性: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社会价值、文化价值等。

①历史价值:寨卜昌村传统建筑群是河南民居中建设年代跨度较长的典型代表,同时也是豫西北地区建筑的典型代表。

②艺术价值:寨卜昌民居造型华丽美观,保留有大量的石雕、砖雕和木雕,内容丰富,具有重要的珍藏及观赏价值。

③社会价值:寨卜昌村是一个具有革命纪念价值的历史村庄,1947年8月,晋冀鲁豫野战军第九纵队在寨卜昌成立,今寨卜昌被政府评为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作为一个具有革命价值的历史村庄,拥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景观资源,必将带动地方自驾旅游、红色旅游与古建爱好者的学术考察等。

④文化价值:寨卜昌村地方民俗文化的多样性和地方性,都淋漓尽致地展现了村子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观音庙和供奉槐树牌位是地方民俗文化传承的重要空间载体。

2.2.2 公共空间使用人群分析

通过对寨卜昌村的不断调研,发现寨卜昌村作为传统村落,同样存在着当前大部分村庄存在的问题——“空心村”。该村拥有899户,然后在不断地走访当中,发现村中目前居住的大部分为中老年人还有少数的儿童,青年人基本都在外地工作或者居住,只有节假日才会返乡使用村中的公共空间。

近年来寨卜昌村依托红色资源这一优势,打造了河南省中共党史教育基地、党风廉政建设教育基地、红色教育基地等。各个地方的党员干部、广大群众、党政机关和各大高校都选择这里作为党史、爱国主义教育学习基地,公共空间使用人群从寨卜昌村中老年人群激增为各年龄人群。

2.2.3 公共空间使用特征分析

寨卜昌村公共空间使用情况差异较大,当地的中老年人群在日常生活中对公共空间的使用基本为休憩、日常交往、散步、照顾小孩等,活动场所基本为街巷、村委会、宅前等。在不断调研中发现,当地中老年人对在公共空间中停留的意愿并不是很明显,大多数还是更加愿意在室内停留,由此说明该村公共空间品质还需提升,村民对文化、娱乐空间的需求还是较大。参观人群则是以观光、游玩、学习为主,活动场所以宣誓广场、王家祠堂、清代建筑群、第九纵队纪念馆等为主。

2.2.4 公共服务设施配备分析

公共空间是建筑实体之间存在着的开放空间体,是居民进行公共交往,举行各种活动的开放性场所,其目的是服务广大公众。村民生活服务设施较为充足,饭店、商店主要分布在三街两侧,规模较小,与居住混合,目前能满足寨卜昌居民购物、餐饮需求。卫生所、邮政局、警务室分布在三街北侧,能满足寨卜昌居民生活需求。现在游览服务设施缺乏,仅有简单的院落简介牌,缺乏游客服务中心、环卫设施、牌示系统等设施,不能满足游客参观游览的基本需求(表1)。

现在服务设施统计表 表1

2.3 公共空间的现在问题

2.3.1 活动主体及需求增加

村落寨卜昌村具有着大量的旅游资源,不仅作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同时其古建筑群也被国务院授予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寨卜昌村落满足了当地人基本的居住要求,但在成为教育基地之后,公共空间的使用主体发生了改变,游客们不断增加,在这样的改变下,寨卜昌村民居需要“新的空间”来适应现代化的需求,游客则需要具有趣味性的空间来满足观赏学习的需求。就如同马斯洛提出的需求等级理论一样,人在较低一级的需求得到满足后,会不断去追求更高级的需求[2]。

2.3.2 公共空间缺失

寨卜昌传统村落公共空间缺乏游客服务中心、村民活动中心等大型公共空间和绿色环境景观,活动设施匮乏,无法满足村民和游客的需求,当下建设中,只注重了红色教育基地的营造和建设,而忽略了该传统村落本身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信仰和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等相关载体的维护,如:焦作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怀庆皮黄、正月十二灯会、三月三十庙会、冬至庙会、村内观音堂、老槐树爷拜祭等。

3 寨卜昌村公共空间重塑策略

历史文化元素是传统村落的灵魂,是传统村落特色的源头,围绕历史文化元素,在尊重原址、原貌的基础上,以乡村通过激活点状空间、提升线状文化空间、统筹规划面状空间对公共空间进行重塑[3]。

3.1 点状空间

寨卜昌村点状公共空间重塑主要包括村口空间、古树、王氏祠堂等。

3.1.1 村口空间

村口公共空间作为乡村公共记忆的载体,应是彰显该村特色文化、风土人情的关键节点。对村庄主要出入口节点的统一重塑,设置村庄牌坊、铭石等标志物,全面改善和提升村庄窗口地区的景观环境品质,标志物应结合红色教育基地和寨卜昌村特色坡屋顶,利用当地材料、注入本土文化塑造良好的对外形象,彰显村庄独有的个性与文化特色。

3.1.2 古树

寨卜昌村现存几棵古树相对保存完好,古树是一个传统村落重要的历史记忆,需进行保护。对寨卜昌村的黑槐树、皂角树等设置保护标志和说明牌,对古树古木进行登记,建立档案库,在古树、古木周围设置防护围栏、景观小品、休息座椅等,改善古树、古木周边环境,营造历史氛围。

3.1.3 王氏祠堂

王氏宗祠属于寨卜昌中重要的公共建筑,是明清时期从商的王氏家族宗祠所在地,王氏祠堂是宗族文化的载体,是宗族的传承,收集宗族史料进行展示,利用宗祠祭祀等公共功能特性,可以改造成学堂、办公等现代公共功能场所,让游客体验过去传统宗祠文化。针对寨卜昌王氏祠堂,可成立少年国学堂,对青少年进行国学方面的传授学习,如书法、绘画等。

3.2 线状空间

寨卜昌村的线状公共空间重塑主要为二街,是寨卜昌村核心区域中的街巷,周围分布大量古建筑。保持现有巷道界面,对巷道破损部分进行修复,路面铺筑应恢复传统特色,采用麻石板、鹅卵石等天然石材进行铺砌。道路两侧绿化应朴实、经济、自然,以地方灌木为主、乔木为辅,可适当种植地被植物,以减少土壤裸露和交通污染、提高防护功能和绿化效果。对沿街不符合传统风貌的建筑坚持修旧如旧的原则进行外观改造,保持建筑立面的统一。如:将现代建筑的平屋顶改为坡屋顶,形式、色彩与周围文物建筑、历史建筑相协调;将不符合传统风貌建筑的红砖改为青砖,色调以灰色为主;将铁门改为木门,用青砖替换门周围原有的瓷瓦或水泥材料;临街门窗采用传统样式,在大玻璃窗外增加木窗,突出地方特色(图1)。

图1 线状空间公共重塑图

3.3 面状空间

寨卜昌村面状公共空间的重塑主要包括村委会、曲艺文化广场、建筑群等。

3.3.1 村委会

通过简洁的布局设计,增加景墙、雕塑、景观树、旗杆、石碾等小品,可以有效提升村委会的标志性。为了村委会能更好地履行其行政功能,可以在村委会建筑物的四周设立公告栏、宣传栏、休息座椅等公共设施,在村委会内增加党员活动室、信访调解室和便民服务室,以便于当地村民了解村委会工作,促进公众参与,增强乡村凝聚力。

3.3.2 曲艺文化广场

广场作为村落中使用频次最高的公共空间,应为村中活动提供场所,寨卜昌村广场上有一座1975年建造的古戏台,古戏台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怀庆皮黄”的物质载体,是村民们儿时的记忆,对古戏台进行修复,广场上可布置休闲座椅、小品雕塑。同时,通过照片增加文化背景墙的方式,重拾村民不同的记忆,丰富村落的文化娱乐生活(图2)。

图2 曲艺文化广场重塑图

3.3.3 清代建筑群

清代建筑群既是王家从繁荣到衰落的记录者,又是晋冀鲁豫野战军第九纵队在这里成立的见证者,以“博物馆”式的方式对建筑群进行修缮和复建,保留历史文化特点。“博物馆”式的空间功能主要形式是展示空间,对历史和传统文化展示的同时,设立历史文化互动体验空间,如角色扮演等,吸引人们主动参与的同时,更加刺激人们对历史文化的体验,大大地增加了空间活力。

在建筑群内公共开放的室内空间增设相关历史文化的展示和活动,增设:寨卜昌村史馆、党史学习馆、古建筑青年摄影基地等。同时,开展相关展区的活动:文化剧场、纪录片放映、宣讲等活动。

4 结语

传统村落的公共空间重塑是重拾乡村价值、延续乡愁、乡村振兴的重要环节。在传统村落公共空间重塑中,应该尊重村民的习俗与生活方式,村民是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过程中最根本的内生力量,让村民参与村落重塑,可以让村民产生文化自豪感和自觉感,重新认识村落的价值并主动进行维护和宣扬。同时尊重传统村落的文化传统和历史背景,最大限度地保护公共空间内的村落肌理、空间格局、巷道尺度、文物与历史建筑的真实历史信息,结合村民对现代生活的需求,重塑出独具特色的公共空间。本文通过对寨卜昌传统村落公共空间研究,提出既能满足村民生活需求,又能满足对外来游客参观服务消费的需求策略,伴随着乡村振兴的不断推进,希望能为传统村落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些借鉴意义。

猜你喜欢

重塑村落村民
西瓜种植让村民过上“甜蜜”日子
科学种植提升村民幸福指数
“双减”正加速重塑教育出版
走进苏村,共赏苏村民歌
盏盏路灯照亮村民“幸福路”
重塑未来
“一生多旦”与清代“红楼戏”对十二钗群像的重塑
油画《村落》
“共享村落”:乡村新的入住方式
“共享村落”:拿什么让人魂牵梦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