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指向“学为中心”的体育课堂观察量表
——以水平二(三年级)《如何才能起跑快》一课为例

2022-03-09陈昌福徐仲书

中国学校体育 2022年11期
关键词:动作速度观察点量表

陈昌福 徐仲书

(1.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学士小学,315194;2.湖北省武昌实验小学,430060)

我国的课堂观察研究萌芽于20世纪90年代,此阶段国内对课堂观察的重视及方法研究显得十分欠缺。进入21世纪后,随着国外研究成果的引进以及方法论的多元化,我国课堂观察研究进入快速发展阶段。然而,伴随着国内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特别是体育学科领域研究的相对薄弱,如何基于“学为中心”的体育课堂观察量表设计及应用成为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以“学为中心”设计体育观察量表的现实意义

(一)“学为中心”提升教学效果

基于“学为中心”的视野,即关注学生在课堂上如何学、会不会学、采用什么方法学等诸多方面[1],量表应用于课堂观察的过程中,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研究学习、合作学习等各个方面,紧紧围绕学生的课堂学习实际,以学生的高效学习为目标导向,提升学生在体育课堂中的学习与练习效果。

(二)“以生为本”优化教学策略

课堂观察不是通过观察量表将被观察者划分等级,而是通过合作交流与思想碰撞,以被观察者为主体,改进学生的课堂学习,优化教师的课堂教学策略。课堂观察量表促使教师在观看他人上课的同时比较被观察者的不同表现,反思自己的教学理念,总结汲取他人经验,提高自身教学能力,从而触发教师针对学情精进自身教学策略。

(三)“兼具点面”满足学生学练需求

课堂观察量表的优化设计要因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环节的基本结构而区别对待,既要有普适性的观察要素,也要有特殊性的观察要素。不同的学科具有不同的性质和要求,不同的课堂具有不同的侧重点,不同的学生具有不同的需求,因此在不同的现实情境下优化不同的量表设计能够满足全体学生的学练需求。

二、以“学为中心”设计体育观察量表的方法简析

(一)以“学为中心”选择观察点

设计体育观察量表时,应考虑教师、学生、教材3个方面,细化为具体观察点可包含教师教学行为表现、学生学习行为表现、项目特征的知识性3个方面的内容。因为教学得以发生需要3个关键要素,即教师、教材、学生,并且3个要素中以学生学习最为关键,教师、教材都需要围绕学生的学习活动展开,发挥其助力学生学习的功能。以《如何才能起跑快》一课为例,学生学习行为表现包括学习情态、学习条件、学习方式、学习行为、学习效果等观察面,在上述观察面下选择若干个观察点。如,观察面之一的“学习效果”,其观察点选择“观察对象获得的进步”“整体学生达成目标的比例”“能说出所学动作技能的相关知识人数”“运动密度、运动心率达成度”等(表1)。这些要素在身体练习中的具体显现就成为课堂观察需要聚焦的观察点,针对这些观察点的选择是否有利于收集到相关的证据,并做出合理有效的结论,是观察小组选择观察点的出发点和归属点。

表1 以《如何才能起跑快》为主题的学生“学习行为”观察面与观察点[2]

(二)观察量表要因需而设计

根据观察视域、观察面以及观察点的确认,观察小组便可以研发设计便于使用的观察量表,观察的对象即被观察者,可以是个体的,也可以是集体的,量表的设计根据实际需要而定。以表1中的“学习行为”为例,观察点可以概括为“观察与注意力保持”“倾听与回应”“合作与交流”“身体练习”4个方面,这4个方面根据需要又可以细化为“模仿示范”“学生表现”“回应教师”“主动提问”“同伴交流”“相互展示”“练习次数”“练习时间”8个具体可观测、可定量的指标(见表2)。这些指标能够充分支撑观察视点,并能收集关键的证据作出对应的推论。不同的课堂具有不同的侧重点,因此观察量表的设计需要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而区别对待,即因人而设计,因课而设计。此外,为合理、客观地评价学生,性别、体型等因素也应纳入观察对象中。

表2 “学习行为”视角下的体育课堂技术学习观察量表[3]

(三)观察量表设计要能解决问题

1.客观分析,发现问题

《如何才能起跑快》一课中说明:本课学习目标定位为以精细化动作的学习,帮助学生个体动作优化,从而形成以技术动作为主线,在合作学习场景中让学生掌握“主动蹬摆”从而掌握快速蹬摆的技术。《如何才能起跑快》一课采用站立式起跑作为本次课的教材,源于其承载的“个体动作速度决定跑的速度快慢——起跑中主动快速蹬摆的技术”这一教学内容。通过构建从静止到运动状态的场景进行教学,使学生认识到能否主动发力才是动作速度快慢的关键,即将“主动蹬摆”作为学习重点,观察并发现学生是否主动,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动作速度是否够快,运用各种手段刺激学生“主动蹬摆”从而达成学习目标,成为处理教材的关键所在。针对课例设计的思路进行观察量表设计和分析时,应充分围绕设计者预设的目标、手段和方法是否达成目标进行客观的分析。

2.求实严谨,针对问题

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核心素养包括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3个方面。将3个方面比较来看,最能体现体育特点的当属“运动能力”,因为体育课程与其他课程最显著的区别在于以身体运动的形式呈现,其他2个方面的实现较大程度上依托于“运动能力”。运动能力包括体能状况、运动认知与技战术运用、体育展示与比赛3个维度。其中,“运动认知”是最具“学生学习”的特征,因此聚焦“学生学习”,即以“学为中心”则成为体育课堂观察量表设计的根本指向。本课的教学环节为:引起学生兴趣(开始部分)——激发求知欲望(准备部分)——满足求知欲望(基本部分)——提高运动能力(“课课练”)——身心恢复(结束部分)。紧紧围绕“抓手指”“踩脚尖”等游戏展现人体动作速度、反应速度的快,让学生建立“快”的身体感知,从而获得知识、技能、情感的增生。

3.观察量表应聚焦关键问题

根据所需要解决的问题,观察量表观察点确定为“体能状况”“运动认知”“技战术运用”“展示或比赛”4个方面(表3),既符合运动能力的内涵,也更加突出学科特征。其中“体能状况”主要测量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心率变化,以收集体能发展方面的数据或证据;“运动认知”则从动作速度、反应速度和认知程度3个方面检视学生学习的感知历程。

表3 关键问题视角下的体育课堂学生掌握情况观察量表

基于案例而言,小学低年级学生对于“快慢”的认知建立在概念上,如何将概念转化为运动认知,是本课的一个重要观察点,案例中为了让学生做到“主动蹬摆”,教师先采用了快频率和慢频率的原地跑动作,引导学生构建动作节奏快慢的运动认知的练习场景,这就是一个重要的观察点。为了让学生主动认识发力才能提升动作速度,教师采取了2名学生1组的“抓手指”或“踩脚尖”游戏,让学生通过身体参与感知、理解反应速度和动作速度在起跑中是同步存在的,在起跑中通过反应速度和主动指挥肢体参与运动,从而产生的加速度才是提高起跑动作速度的关键,在练习中,学生是否表现出了该认识,即反应速度和动作速度的主要观察点。接下来将“抓”改变为拍打准备姿势做好后的手臂的动作,让学生认知主动发力向前摆臂。那么,在观察中学生在做起跑时是否有“主动蹬摆”相关认知以及认知程度就成为一个关键考察点。技战术运用主要考查学生学习过程中新学动作的运用情况、组合能力和所学动作的迁移能力,以确认学生学习效果。展示或比赛分别从个人展示和小组比赛中的表现进行观察。通过观察量表的优化设计,使得量表的观察点更加聚焦,收集的数据或证据更有针对性,提出的改进建议更能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使全体学生能够真正进入深度学习。

记录者可以选择学生练习时所表现出来成功的练习次数,作为核心数据进行记录,对于每项与起跑技术学习有关的练习活动,都要做出记录。同时被观察的2名学生最好是同一学习小组的成员,这样更便于观察和记录。如,在2名学生听各种信号抓中指的游戏中,由于观察的2名学生是练习伙伴,在做出记录、判断和分析时,更有针对性和便捷性。

三、体育课堂观察中应注意的事项

(一)在理念上重视教与学

在设计课堂观察量表时,不仅围绕教师的“教”,重点关注教师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还应重视学生的“学”,即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学习状态、学习方式、学习效度等。

(二)在设计上重视点与面

尽管目前已有针对学生设计的体育课堂观察量表,但大多数只从整体视野出发,关注学生的集体状况、整体表现[4]。在之后设计课堂观察量表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并表现学生之间的个体性差异。

(三)在应用上重视学生感受

多数课堂观察量表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注重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分析和建议,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真正主体,在课堂观察量表应用中应偏向学生行为的关注度,对学生的学习动态进行合理的、有效的反馈。

针对现实问题,本文结合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核心素养,提出以“学为中心”进行体育课堂观察量表的设计思路,从而提高课堂观察的效度。

猜你喜欢

动作速度观察点量表
我省4家农民合作社被列为部级观察点
数值修约在防坠器试验台上的应用
胸痹气虚证疗效评价量表探讨
河北省优秀跳远运动员爆发力训练效果初探
试谈中学生投掷项目比赛中的速度节奏问题
清明节期间全国祭扫民众达1338.7万人次
三种抑郁量表应用于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分析
慢性葡萄膜炎患者生存质量量表的验证
初中生积极心理品质量表的编制
学生速度素质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