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小学生跑步课程教学的新发展与新实践

2022-03-09潘建芬胡峰光周航北京教育学院体育与艺术教育学院100009

中国学校体育 2022年11期
关键词:跑步技能运动

潘建芬 胡峰光 周航 (北京教育学院体育与艺术教育学院,100009)

跑步是人类最基本的运动方式之一,是人体的基本活动能力之一,是一种与生活联系最为密切的实用技能。作为中小学校课堂教学“主打”内容和运动会的“主旋律”,跑步既是最受学生欢迎的运动项目,又是最不受学生欢迎的运动项目。跑步作为一项在人类近现代社会中广受青睐,参与者、爱好者和受益者越来越多的运动,在校园中却被学生认为是简单枯燥、令人疲惫甚至给身体带来痛苦的,爱上跑步的学生数量有限,他们正在远离跑步,失去人类的原始本能,从而失去跑步可以赋予的速度、力量、协调、耐力等运动素质。本文旨在梳理中小学生跑步课程教学的认知、基础、类型和要素,激发中小学生对跑步运动的兴趣,激发中小学体育教师保持跑步课程教学的热情,并将这种兴趣培养融于学校体育课程教学中、将这种热情融于现代生活方式中,最有效地从课堂、从校园推动学生跑步运动的发展,让跑步成为中小学生生命成长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一、中小学生跑步课程教学新认知

1.跑步是人与生俱来的本能

精细的人体生物力学、杠杆一般的姿势,让全身最强壮的臀肌可以发挥最大效能推动身体向前,人类的身体构造让跑步成为本能,人们天生就会。根据动作发育序列的划分,跑的动作技能发展分为高位保护跑、中位保护跑、脚跟-脚趾手臂伸展、手臂有力协调摆动4个阶段。中小学生跑步是身体协调的过程,也是每个人都有的天赋,且跑步没有场地、器材和团队的要求,尤为简单容易,能让成千上万名学生同时参与。通过跑步中小学生可以收获身心健康,促进生长发育,拥有更高质量的学习和生活。

2.跑步是锻炼学生速度和有氧耐力最经济的方式

跑是运动器官推动人体快速前进的运动,是人类位移动作技能的一种。从跑步运动项目来看,短跑可以发展学生的快速移动能力,提高学生的无氧代谢水平,学会集中注意力达到和保持最大速度;中长跑主要发展学生耐久力,增强心肺功能,学会合理体力分配;接力跑主要发展学生的速度,培养团结协作和集体主义精神,学会安全和快速地完成传接棒;障碍跑主要发展学生的速度、灵敏素质和协调性,提高连续跨越障碍、战胜困难的能力;越野跑主要发展学生的有氧耐力、肌肉力量和耐力、平衡等,以及亲近自然的愉悦精神,学会在自然地形中奔跑的技巧。可见,通过跑步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速度、心肺功能和有氧能力,是锻炼学生速度和耐力素质的好方法。

3.跑步是绝大部分运动的基础

几乎每一项运动都离不开跑步,如,灵活跑位、加速过人、保持体能等。足球、篮球、网球、羽毛球、格斗等运动都是以跑步为基础的,一名足球运动员在一场比赛中平均要跑11km的距离;一名曲棍球运动员在70min的比赛时间内跑动距离将近10km。此外,每名运动员在球场上不仅跑,还得完成带球跑、跑动中传球、运球等技术动作,加上冲刺、争抢、跳跃,体力消耗较大,都需要较好的跑动速度和有氧能力支撑。如许多地区的体育中考篮球运球绕杆项目,就需要运球跑、跟随平行跑、变向跑、折返跑、原地小碎步接加速跑、迎面接力跑、“8”字跑等跑步基础。同时,对于多数体育运动来说,跑步是运动前热身的最佳方式。

二、中小学生跑步课程教学基础

1.跑的动作结构

跑的每一步都是由一个支撑阶段和一个腾空阶段组成,支撑阶段可以分为前支撑阶段和后蹬阶段,腾空阶段可以分为前摆阶段和折叠阶段。在跑的支撑阶段,须通过脚掌积极落地和脚的“扒地”动作将身体向前的运动减小到最小限度,通过踝、膝、髋关节充分伸展,并结合摆动腿和双臂的积极摆动为身体加速。如,短跑动作,在支撑阶段身体被减速(前支撑),然后又被加速(后蹬),在腾空阶段摆动腿摆向身体前方,并且伸展准备落地(前摆),而另一条腿弯曲并摆向身体(折叠);中长跑动作,则脚的落地姿势随跑速产生变化,摆动腿前摆膝关节角度较大,在后蹬阶段能够完成髋、腿和脚部的伸展(中距离跑),或不能完成(长距离跑),膝关节提起较低,同时较小突出臀部动 作。

2.跑的技术教学

跑的技术教学可以从跑步动作和跑步关键技能开始。跑步动作包括摆臂动作、腿部频率、跑步姿态和跑步技术阶段,跑步关键技能包括反应、加速、最大速度和保持速度练习(见表1)。跑的技术教学需要通过大量的专门练习、各种距离的全力跑等提升,但应注意不要在疲劳的状态下进行最大速度的练习。

表1 跑的技术教学要点和重点

3.跑步基础技能和体能练习

学生通过跑步,可以培养所有身体活动需要的运动技能。有了这些基础运动技能,中小学生就有了掌握特定运动所需的专项技能,而这些基础运动技能可以为学生发展体能和学练专项运动技能奠定良好基础。同时,跑的基本练习和专门练习本身就是体育课中一种有效的体能练习,可以安排在一般性准备活动之后(表2)。世界田联教材建议每节课大约10min、每次课中采用的所有不同练习的总重复量为15~30次。

表2 跑步基础技能和体能练习及示例

三、中小学生跑步课程教学类型

跑步作为学校体育课程内容之一,在中小学校的零点体育、体育课、课间活动、课外活动、竞赛活动和家庭作业等活动中,是体育教师开展高质量体育课程教学和学生进行身体活动的重要内容。跑步将多元素、多样态、多形式融入学校课程教学之中,充分体现了“学练赛”一体化教学、“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教学模式和“校内锻炼1小时,校外锻炼1小时”,将学生兴趣与跑步运动紧密结合起来,让中小学生跑起来,帮助学生在跑步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

1.小学跑步课程教学类型——以《小学跑步教学》为例

《小学跑步教学》教材以自我决定理论为主要的理论支撑,以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快乐学习、终身学习为学习方法论基础,立足于“学生处于生长中,学生处于关系中”的发展特点,注重学生在参与跑步过程中的“健康、激情、热爱、生活、成长”核心宗旨,通过跑步示范课、游戏化练习活动资源包、跑步激励包、跑步挑战日、跑步小知识内容介绍,逐步提高学生对跑步活动的认知、伙伴的互助关系、自身的跑步能力,并逐步了解“跑步并不是一件枯燥的事情”(见表3)。

表3 小学跑步课程教学类型(以《小学跑步教学》为例)

2.中小学跑步课程教学类型——以北京市骨干教师高研班学员教学实践内容为例

在广大中小学校、体育课堂和校外体育活动中,跑步越来越受到体育教师重视、家长关注,也是学生需要的课程教学内容,不仅因为每年度的体育中考、体育会考中,跑占有相当比重,且多数地区为必考项目,同时跑适合每个年龄段的学生,也便于多数学校开展。通过北京市骨干教师高研班学员的调研反馈来看,跑不仅是体育课主打内容,更是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课课练、课后服务、体育家庭作业、运动会、体育节、跑步赛季等的重要内容(表4)。

表4 中小学生跑步课程教学类型(以北京市骨干教师高研班学员教学实践内容为例)

四、中小学生跑步课程教学要素

跑是一个“不需深教,但需常练”且要经常变换形式和要素进行练习的项目。因此,体育教师在跑步课程教学设计中,要注重引领的学习主题、开放的学习环境、积极的学习引导、有效的学习反馈和持续的学习支持,将跑步融入单元、融入课堂、融入生活,让社会、学校、家长、教师和同伴支持学生跑步,让学生在不断强化和支持跑步的积极行为中体验快乐,最终跑向更好的自己。

1.跑步课程教学单元构建

根据《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2022年版)》]教学建议指出:学生可以选择1个田径类运动项目或项目组合(从跑、跳、投掷3个亚类中各选择1个项目进行组合)进行学练。三至九年级可以进行跑的单项单元教学设计,也可以将跑与跳、投掷亚类中的项目进行组合大单元教学设计。如,多种形式跑的大单元教学、以短跑为主融合急行跳远和实心球的大单元、发展耐力为主的中长跑大单元教学等。而在一、二年级可以设计跑主题的移动性技能练习与游戏单元,在高中可以设计累跑马拉松发展有氧能力的中长跑等。

2.跑步课程教学内容六要素

根据《课程标准(2022年版)》,100m跑等各水平田径类运动课程内容要求由基础知识与基础技能、技战术运用、体能、展示或比赛、规则与裁判方法、观赏与评价6个板块组成。这6个板块的内容要求是立体化课程内容结构纲目,可以组成各学习水平课程内容知识图谱的纵向结构。体育教师进行单元教学设计时,应基于《课程标准(2022年版)》6个板块设置跑步内容的6个要素,建立跑步课程内容的知识结构、质量结构和方法结构。

3.跑步课程教学运动强度

对于不同跑步基础的学生来说,跑步的运动强度感知和身体感受,直接影响学生的认知参与和热情。因此需要体育教师设计多层级的、可选择的组别,通过心率、配速、跑量、团队等要素调控运动强度,让学生学会自我感知运动强度。如,通过最大心率60%~70%、能轻松说出完整句子的轻松跑,平均配速6分、在跑中能用短句交流的配速跑,只听到呼吸声、说不成话的乳酸阈跑,运动强度不高的有氧跑和“缺氧”状态下高强度剧烈运动的无氧跑等。

4.跑步课程学业要求

根据《课程标准(2022年版)》,跑步类项目学业内容要求6个方面的表现性评价。如,能说出蹲踞式起跑完整技术名称和练习方法,能完成安全、快速并符合规则要求的有效传接棒,能做到每周课外跑步3次等。同时,对于跑步来说,增值性评价更能直观地看到纵向进步幅度,如《国家义务体育与健康质量监测》中体能(耐力)指标的15m渐进性有氧耐力跑测试,《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中的50m跑、50m×8往返跑、800m跑(女)/1000m跑(男)测试,体育中考项目的800m跑(女)/1000m跑(男)测试等。

5.跑步课程教学设计要点

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应让中小学生感受到跑步不枯燥、跑步有意义、跑步强健体魄、跑步减压等积极印象,让学生能长期、持久地参与到跑步活动中,在进行跑步课程教学设计中,要充分考虑中小学生身体发育的特征、心理发展的特点,设计适合学生年龄阶段的跑步运动,设计好玩的游戏化和情境兴趣跑步,给予多重积极反馈和正面激励,让每一名学生都能参与到跑步运动中,在跑步运动中获得成就感,在习惯持久中强化对跑步运动的期待、凝聚对跑步运动的热爱。

猜你喜欢

跑步技能运动
做到七点跑步不伤膝
跑步穿什么
劳动技能up up!
秣马厉兵强技能
不正经运动范
拼技能,享丰收
带表跑步
跑步为何让人如此痴迷?跑了就懂!
画唇技能轻松
古代都做什么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