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丁苯酞软胶囊与艾地苯醌在血管性痴呆老年患者中的临床价值

2022-03-08李玉凤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2年4期
关键词:血管性研究组评分

李玉凤

鹤壁朝阳仁爱医院神经内科,鹤壁 456750

血管性痴呆常由脑供血动脉病变导致的慢性脑损伤引起,患者常表现为认知障碍、记忆注意力减退、行为习惯改变等症状,若未采取及时治疗可能进一步累及患者神经功能进而出现感知觉、运动障碍等系列并发症。目前临床治疗血管性痴呆主要以保守治疗为主,常用药物中丁苯酞具有良好的扩张血管作用,能够有效改善心脑血管血液循环,增加脑供血动脉血流量,改善线粒体功能,大部分患者经治疗后均可获得良好预后[1]。但丁苯酞作用靶点单一,其单独使用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个体疗效差异较大,部分患者服药后临床症状改善不明显,临床疗效并不理想[2]。艾地苯醌是一种具有良好脑功能代谢改善作用的药物,在脑衰、痴呆等脑功能异常疾病的治疗中应用广泛[3]。目前临床关于丁苯酞软胶囊联合艾地苯醌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研究较少,本研究基于此展开分析,探讨丁苯酞软胶囊联合艾地苯醌对血管性痴呆患者认知功能、血液流变学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选取鹤壁朝阳仁爱医院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165例血管性痴呆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病历资料后根据用药方案的不同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82例)和研究组(83例)。对照组男42例,女40例;年龄为60~81(69.27±2.51)岁;痴呆病程为6~29(19.35±4.31)个月;脑卒中病程为1.5~4.6(3.13±0.58)年。研究组男44例,女39例;年龄为62~83(69.50±2.76)岁;痴呆病程为7~30(19.43±4.45)个月;脑卒中病程为1.5~5.0(3.26±0.62)年。两组血管性痴呆老年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

本研究经鹤壁朝阳仁爱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2021101A)。

2、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符合血管性痴呆的诊断标准[4];(2)存在缺血性脑卒中病史且既往无认知功能障碍;(3)影像学检查确认存在脑卒中病灶;(4)监护人自愿签署知情书。排除标准:(1)合并脑器质性外伤;(2)丁苯酞或艾地苯醌成分过敏;(3)合并其他可能导致神经功能异常的疾病;(4)合并脏器功能损伤;(5)因任何原因导致的中途退出。

3、方法

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严格控制饮食及行为习惯,积极开展拉伸、慢走、踏步等康复训练。对照组给予丁苯酞软胶囊(石药集团恩必普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0299,规格0.1 g×24粒),空腹口服,1次2粒(0.2 g),1日3次,疗程2个月。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用艾地苯醌(深圳海王药业,国药准字H10970363,规格30 mg/片),30 mg/次,1日3次,疗程2个月。

4、观察指标

(1)认知行为:治疗前后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5]评估患者认知功能,该量表共30个计分项,总分30分,分值越高表明认知功能越正常。(2)血液流变学:治疗前后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美国GE,LOGIQ-E9型)血流成像技术检测两组患者颈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PSV)、阻力指数(RI)、舒张末期流速(EDV)。(3)生活质量:治疗前后采用脑卒中专用生活质量量表(SS-QOL)[6]评价生活质量,该量表包含自理能力(14项)、身体状态(15项)、心理状态(10项)、生活影响(10项)共49个评分项,均采用1~5分5级评分,总分49~245分,分值越高表明生活质量越高。(4)不良反应:对比两组治疗期间恶心、腹痛、乏力、皮疹等不良反应。

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软件完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例(%)表示,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1、两组治疗前后MoCA评分比较

治疗前,研究组的MoCA评分为(15.43±3.23)分,与对照组(15.51±3.18)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60,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MoCA评分为(23.43±2.75)分,高于对照组的(19.79±2.9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259,P<0.05)。

2、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血管性痴呆老年患者颈动脉血液动力学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EDV、PSV指标均大于对照组,RI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表1 两组血管性痴呆老年患者治疗前后颈动脉血液动力学指标比较(±s)

表1 两组血管性痴呆老年患者治疗前后颈动脉血液动力学指标比较(±s)

注:对照组接受丁苯酞治疗,研究组接受丁苯酞联合艾地苯醌治疗;EDV为舒张末期流速,PSV为颈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RI为阻力指数;与本组治疗前相比,a P<0.05

组别研究组对照组t值P值例数83 82治疗前EDV(cm/s)16.23±4.82 16.34±4.90 0.107 0.912 PSV(cm/s)67.51±15.49 67.94±15.68 0.131 0.896 RI 0.73±0.09 0.70±0.10 1.497 0.138治疗后EDV(cm/s)19.93±4.96a 17.55±5.21 2.220 0.029 PSV(cm/s)75.95±10.25a 70.16±15.16a 2.131 0.036 RI 0.60±0.07a 0.66±0.17 2.207 0.030

3、两组治疗前后生活质量比较

治疗前,两组血管性痴呆老年患者SS-QOL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研究组自理能力、身体状态、心理状态、生活影响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表2 两组血管性痴呆老年患者治疗前后SS-QOL评分比较(分,±s)

表2 两组血管性痴呆老年患者治疗前后SS-QOL评分比较(分,±s)

注:对照组接受丁苯酞治疗,研究组接受丁苯酞联合艾地苯醌治疗;SS-QOL为脑卒中专用生活质量量表;与本组治疗前相比,a P<0.05

组别研究组对照组t值P值例数83 82治疗前自理能力35.76±7.32 36.21±6.95 0.299 0.766身体状态37.16±6.49 37.53±6.55 0.269 0.788心理状态26.75±4.29 26.34±4.15 0.461 0.646生活影响24.33±4.74 24.19±4.50 0.144 0.886治疗后自理能力49.35±8.16a 43.55±7.84a 3.438<0.001身体状态52.35±9.44a 46.61±8.93a 2.963 0.004心理状态39.86±6.28a 34.34±6.55a 4.081<0.001生活影响40.13±5.52a 35.41±6.15a 3.831<0.001

4、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两组血管性痴呆老年患者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34,P>0.05),见表3。

表3 两组血管性痴呆老年患者不良反应比较[例(%)]

讨 论

血管性痴呆是一种中老年人常见病,血管性疾病导致的神经认知功能损伤是其主要病因,临床患者主要表现为记忆力减退、认知障碍或感知觉异常等症状,脑血管病变程度是影响其病程进展的关键[7]。血管性痴呆发病机制尚不确切,但是有研究证实高血脂、肥胖、饮食结构失衡会导致血管性痴呆发病概率上升[8]。临床研究指出,血管性痴呆患者脑供血动脉管腔狭窄引起的脑缺氧会造成患者神经功能损伤,也是影响血管性痴呆病情进展的最主要原因,因此改善患者血液循环,降低微循环障碍风险是减轻血管性痴呆症状及改善病情的关键[9]。目前临床治疗血管性痴呆主要以改善脑血液循环及脑功能为主,常用药物中丁苯酞具有良好扩张血管作用,可有效改善血管性痴呆患者颈动脉血流速度,减轻患者临床症状[10]。但丁苯酞对血管性痴呆的治疗效果受患者自身体质影响较大,部分患者服药后临床症状改善效果并不明显,且其对凝血过程存在影响,具有一定局限性。基于此,本研究采用丁苯酞联合艾地苯醌治疗血管性痴呆并探讨其可能机制。

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对照组患者的MoCA、SS-QOL评分及EDV、PSV水平均有所升高,RI水平有所降低,与金强等[11]研究基本一致,这表明丁苯酞可改善血管性痴呆患者脑血液循环及认知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分析其原因,这是由于丁苯酞可以重构人体局部微循环,增加缺血区毛细血管数量,从而降低血管栓塞、狭闭风险;同时其还能抗血小板凝集,减缓自由基的产生速度,抑制神经细胞凋亡,从而改善了血管性痴呆患者血液流变学,降低了脑循环障碍发生风险。结果还显示,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MoCA、SS-QOL评分及EDV、PSV水平均高于对照组,RI水平低于对照组,与吴小慧等[12]和杨莹莹[13]的研究对应,这表明丁苯酞联用艾地苯醌可进一步提高患者认知功能及生活质量改善效果。这是由于艾地苯醌可改善人体脑内神经递质的代谢水平,从而改善患者认知功能;不仅如此,其还具有较强的自由基清除及抗氧化作用,可有效减轻血管性痴呆患者血管内皮及神经中枢损伤,提高患者预后质量。

综上所述,丁苯酞联合艾地苯醌治疗血管性痴呆患者的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脑供血动脉血液流变学指标,降低患者脑循环障碍发生风险,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MoCA评分,具有广阔临床应用前景。

利益冲突 作者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血管性研究组评分
车联网系统驾驶行为评分功能开发
APACHEⅡ评分在制定ICU患者护理干预措施中的应用研究
立体几何单元测试题
血管性痴呆 早发现、重预防
2019届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一)本刊试题研究组
双周最佳阵容
圆锥曲线解答题训练
期中考试模拟试题
血糖和血管性痴呆的相关性分析
血管性痴呆,预防胜于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