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高年级古诗教学中的思维培养

2022-03-07刘煜菁田径北京市朝阳区芳草地国际学校世纪小学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22年10期
关键词:诗眼诗情体悟

刘煜菁 田径 _ 北京市朝阳区芳草地国际学校世纪小学

小学语文教学中也应该注重学生思维的培养,本文以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示儿》和《题临安邸》两首古诗的教学为例,简单阐述在小学高年级古诗教学中如何渗透思维培养。

1.关注语文要素,着力提升思维

要关注语文要素,分析学情确定教学的重难点,同时要深入挖掘教材。本课中这两首诗都是宋代诗人所作,相关的历史资料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诗意。但是,资料何时出示才能够激发学生的思考,促进其对诗人情感的把握?编者为何将这两首诗放在一起学习?除了题材上的一致性,两首诗在学法、写法、情感上是否有相通之处?唯有关注单元语文要素,细读文本,不断地与作者、编者对话,不断提问与思考,才能更准确地把握思维培养的着力点。

2.关联诗句文字,培养对比思维

聚焦同质,走近宋代。两首诗都是宋代诗人所作,学生课前搜集了相关资料,在交流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梳理历史发展进程,让学生了解“靖康之耻”。知人论世、整体关照,是古诗学习,尤其是叙事古诗的重要学习路径。将两首古诗整合起来,聚焦同质,铺垫了史实背景,把握了情感基调,营造了阅读期待。

抓住诗眼,体悟诗情。文章有文眼,诗歌也有诗眼,准确把握诗眼,可以起到提纲挈领之效。在《示儿》中,“悲”字充分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情感,而在《题临安邸》中,“几时休”一句反问,诗人的愤慨之情跃然纸上。把握住诗眼,可以帮助学生体悟诗情,同时在两首诗的关联阅读中,不断对比、分析、思考,提升其思维的深刻性与广阔性。

互文参读,感悟精神。当这两首诗同时出现在面前,当陆游苦盼、权贵寻欢两个场景同时出现在面前时,有什么感受?分别引读这两首古诗。两首诗的场景、人物、情绪都不同,但现在,我们却再次发现了他们的相同之处,即这两首诗都是诗人忧国忧民之心的写照。

3.巧借汉字字理,培养想象思维

古诗教学离不开画面,巧妙借助汉字的字理,帮助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亦是培养学生的想象思维。比如,“祭”字,出示甲骨文,其意为手持滴血的肉敬供祖宗神灵,从而理解“家祭”一词的含义,为全诗的理解奠定情感基调。再如,“熏”字能否换一个字?出示甲骨文,其意为把食物放在火上慢慢地烘烤,让食物染上烟火浓重的气味,不再清新、舒服,能够引导学生思考“暖风”的内涵。

4.借助相关资料,培养联结思维

在疏通诗意、体悟诗情之后,出示相关资料,培养学生的联结思维。一是关联诗人生平,体悟诗情,即出示陆游的生平及他所作的古诗,感受少年、青年、老年三大人生阶段中浓浓的爱国之情。二是拓展爱国诗作,深入中心,即拓展宋代相关爱国诗作,让学生进一步领略诗人的爱国情怀。三是借助作家评论,内化情感,即通过小练笔,让学生对比不同诗中的人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让学生的情感再一次升华。

猜你喜欢

诗眼诗情体悟
郎世宁的心声与体悟
诗眼
诗眼
那些诗情,那些画意
体悟伟大梦想 汲取创新力量
冬至一阳生 塞上畅诗情
紧扣诗眼深化小学古诗教学的有效策略探析
体悟书法
不一样的体悟 2014 RFC国际雨林赛后记
《渭川田家》的诗眼是‘归’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