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劳动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2022-03-07贾春杨北京市第二十五中学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22年10期
关键词:共育动手家校

贾春杨 _ 北京市第二十五中学

劳动教育作为“五育”之一,是学生成长的必要途径。如何深入推进劳动教育,值得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深思。结合自身经历和思考,笔者谈谈自己的认识与实践。

1.正确理解劳动教育的基本内涵

“劳动教育,是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点和劳动态度,热爱劳动和劳动人民,养成劳动习惯的教育,是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主要内容之一。”除体力劳动外,劳动还表现为一种态度、一种习惯、一种尊重、一种感情、一种自信……面对学生劳动观的弱化,以及新技术应用对劳动特别是对体力劳动的冲击,笔者认为,劳动教育首先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者;其次要把劳动和成长、意志品质培养、奉献社会的精神等融合起来,正确认识劳动的丰富内涵,去简单化、表面化、功利性,树立起劳动最光荣、劳动最美丽的新时尚。同时,要发挥课堂主阵地作用,通过学科渗透,实现“五育”融合,让学生真正体会劳动教育的丰富内涵,体会劳动伴随自己成长的深远影响。

2.开设丰富的劳动课程

学前、小学、初中、高中、大学,每个学段都应该有劳动教育的目标任务,形成长链条一体化培养。在小学阶段,要引导学生明白“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成功有我的一份付出”“扛起责任,服务社会”……从学会生活技能到提高自主劳动意识,从家庭责任感到社会责任担当,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其热爱劳动的情感。

在综合实践课程中,学校开设了茶创新系列课程。通过了解茶马古道的艰辛,古人以劳动开创“一带一路”,带动了经济、文化的发展,让文化自信入脑入心。了解不同茶的特点,开启以健康为主题的“茶育”。网红茶为什么红?绿茶冰淇淋为什么火?带着对茶多酚的专题研究,从动手制作茶饼到喝茶习惯养成,从实验数据分析比对到茶多酚抗癌作用的分析……在艺术节上,学生以舞蹈的形式,再现采茶、制茶、敬茶的一系列过程,以劳育德、以美育心。在这样的课程学习中,学生动手实践,以知识学习为前提,以知识拓展来驱动自主探究。

在传统文化的学习中,学校以实践代替宣讲,围绕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带领学生包饺子、摇汤圆、包粽子、做月饼、腌制腊八蒜、制作冰糖葫芦……“食育”离不开劳动,学生走进食堂操作间,体验食物的加工过程,收获动手的快乐。

3.家校合作,开展“劳动+”教育

开展劳动教育要从家庭抓起,从娃娃抓起,推动家校共育,双管齐下。学校重视家校共育,在劳动教育方面,通过亲子互动,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如“我是妈妈的小帮手”“与家长一起做起来”“我是厨师小达人”等。这样身体力行的家庭劳动,使孝敬老人、珍惜劳动成果、爱惜粮食等良好习惯和优良传统逐渐浸润学生心灵。这就是“劳动+”教育,寓教育于劳动中,以劳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共育动手家校
我也来动手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家校社共育,推动“双减”有效落地
Home-school Cooperation Makes Our Party Branch Activity Colorful 家校共建为党庆生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动手吧,把水“洗”干净!
动手画一画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动手演示找错因
家访是家校联系的"润滑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