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劳育德,努力培养学生的劳动素养

2022-03-07朱丹北京市海淀区双榆树中心小学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22年10期
关键词:自理劳动家庭

朱丹 _ 北京市海淀区双榆树中心小学

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中强调,要关注青少年儿童的劳动教育。学校不断加强对劳动教育的研究与实践,发挥劳动教育的综合育人功能,让劳动教育成为“五育”并举的重要内容和实施途径。

当前,中小学的劳动教育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一是对劳动的认知有偏颇,受不正确劳动观念的影响,学生们认为体力劳动低人一等,形成了对劳动的错误认知。二是家庭劳动教育缺失,很多家长认为孩子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做家务会分散孩子的精力,所以孩子很少能够参与家庭劳动。三是学校劳动教育弱化,教师更重视学生的学业成绩和自身的学科教学,核心素养中的劳动技能、劳动责任被忽视。

学校在党组织引领下,努力培养学生的劳动素养。一方面,明确劳动教育的根本属性是教育,把劳动教育与思想品德教育紧密结合起来,着力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观念、促进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另一方面,积极搭建学校、社会、家庭三方联动教育平台,提出了以学校劳动教育为主导、家庭劳动教育为基础和社会劳动教育为支撑的三位一体、交相融合的劳动教育,共同为学生全面成长发力。具体开展的劳动教育实践如下。

校园劳动。为营造良好的劳动文化氛围,让学生充分参与劳动,学校通过日常劳动教育,如班级劳动值日、劳动实践课程、劳动主题教育等方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念,让学生意识到校园的整洁靠大家。除此之外,学校还开设了技能习得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学习基本的劳动技能,提升日常的生活能力,培养热爱生活的态度。

校外劳动。学校积极开发社区资源,从社区服务和社会公益劳动两个层面开展劳动教育。在社区服务方面,学校与街道协同为学生开辟了校园周边小苗圃种植区域,并形成责任区,让学生在劳动中做到心中有社区。在社会公益劳动层面,以征集志愿者为主要形式,倡导学生主动、自愿参与,培养学生服务集体、服务他人的主人翁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家庭劳动。按照学生年龄特点,家庭劳动以家务劳动为主,可以分为生活自理劳动和孝亲劳动。生活自理劳动,倡导学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照顾好自己的生活,能够做到生活自理,做好个人卫生等。家庭孝亲劳动,倡导学生能够在做好自己事情的基础上,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学习洗衣、做简单饭菜等劳动技能,为父母分担家务,让学生懂得感恩父母的付出,用实际行动回报父母。

此外,为完善劳动评价,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和激励作用,学校编写了“双榆树中心小学劳动护照”。这本“护照”采用表现性写实评价,记录学生成长的全过程,构建以学生自评为主,小组评价、辅导员评价、家长评价和社会评价组成的多元评价体系。学校通过星级评级标准,进行不同等级的评价,从劳动认知、劳动情感、劳动习惯、劳动能力和劳动精神五个维度,全面反映学生的劳动综合素养和能力。

猜你喜欢

自理劳动家庭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家庭“煮”夫
笑到生活不能自理
热爱劳动
恋练有词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寻找最美家庭
寻找最美家庭
自立当从“自理”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