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师成长的“方程式”:师德、能力、心态

2022-03-07周文胜北京市建华实验学校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22年10期
关键词:心流心性建华

周文胜 _ 北京市建华实验学校

笔者曾阅读过稻盛和夫先生被称为“人生教科书”的《活法》一书,受其人生成就方程式启发,思考出教师成长方程式,即教师专业发展=师德×能力×热情。

1.优秀师德:提升心性,让“仁爱”之花盛开

在建华实验学校美好人生基本素养体系里,对“仁爱”一词是这样释义的:仁爱,意为同情、爱护和帮助人。表现为个体对待他人乃至万物有一种宽厚、仁慈、同情、爱护的心胸和情怀。那么,教师如何提升心性,让“仁爱”之花盛开?

首先,在合作中提升心性。学校倡导教师发展建立在合作共赢的基础上,鼓励团队合作、伙伴共进。在年度绩效考评时,也是依据先团队后个人的次序进行绩效评价。在合作共赢思维下产生的项目制、定制式、工作室,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主要平台,更多教师在多方共赢的生态里获得更为持久的成长。在师徒结对工作中,引导每一位教师都成为教师专业成长资源的提供者。优秀成熟的教师成为新入职教师的专业师父,给予教育教学理念、方法等方面的指导;年轻教师也可举办教师论坛,在自己更为擅长的信息化、研究方法等方面贡献专业经验。这两类师徒结对都可纳入岗位晋级的参评条件。这样,让每个人的经验都得到快速传播和有效放大,让每位教师都有不一样的收获。

其次,在利他中提升心性。建华实验学校的教师文化里有这样一句话:成就一个人,成长一批人。每逢市、区教学基本功大赛,学科组都会为每位参赛教师组建备赛团队,在共同备赛的过程中共同提升。作为教师,成就伙伴,合作共进,就是一种利他的示范。

第三,在自省中提升心性。一个真正注重自我成长的教师,要经常审视自己,在自省自律中提升心性。学校教师经常问自己这些问题,引导自己做一名更优秀的教育者:我忽视班里哪个学生了吗?学生在我的课堂里是不是觉得有趣又有收获?我如何知道他们学到了什么?我和学生又发生了哪些有趣的故事……

2.专业能力:抓住本质,在勤奋工作中“精进”

一是精进于课堂,让思考达到每个细节。课堂教学如何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热情?如何创设情境?如何安排与驱动任务?如何选取与使用材料……这些都需要教师在每一节课中仔细琢磨,反复推想。学校每学期都有教学节和教学开放日,聚焦课堂,培养与研究双轨并行,引领教师围绕问题开展课堂研究。

二是精进于研究,用更高的要求倒逼成长。进行一项课题研究,开展一次课例研讨,组织一次问题沙龙,教师不妨多问自己几句:这样做真的好吗?有没有更好的方法?也可以这样反观自己:有一定时期的研究目标与方向吗?有每个阶段的研究记录和文字吗?有积淀下来的优秀课例和学生作品吗……教师可以给自己设定一个较高的目标去深耕,并在过程中精雕细琢。如此,慢慢积淀经验,收获成长。

三是精进于学习,让经验更有力量。学校倡导教师向书本学习、向生活学习、向同伴学习、向学生学习。向书本学习是基础,学校鼓励教师根据需要成立各种读书会,开展读书分享。在读书的过程中不仅丰盈自己,而且影响每一个与自己相关的学生。

3.积极心态:“喜欢”燃起热情,造就心流

稻盛和夫把人分为三种:可燃型、不燃型、自燃型。要想将自己的能量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让工作顺利进行,就必须成为热爱工作的自燃型的人。

创造工作中的心流状态。所谓“心流”,就是当一个人特别专注地做一件目标明确而又有挑战的事情,自己的能力恰好能接住这个挑战时,就可能会进入的一种状态。心流产生的同时会有高度的兴奋及充实感。如何获得心流体验?要想实现内心的和谐,让意识中洋溢着流动不息的秩序,需要目标和努力。方向、决心加上足够的专注,就能把生命转变成天衣无缝的心流体验,并赋予人生意义。

建立强烈的仪式感。教师的仪式感就是让每一天的工作都有意义:心怀敬畏,上好每一节课;心怀感恩,珍爱每一次相遇;心怀挚爱,静待每一树花开。总之,多做些积极有趣的事,要学会用积极的思维去感染自己进而改变自己。

建立良好的情感联系。教师的幸福大多是通过学生成才来实现的。建华实验学校价值与行动纲要中关于师生关系有这样一句话:爱生如子,良师益友,教师是传递教育爱的使者,教师的爱就是撒向学生心灵的阳光,亲情如父子母女,友情如同伴朋友,严而有格,爱而不纵。教师对学生充满了无私的爱心,关心了解他们,更能兴趣盎然地去深入学生、了解学生、研究学生。

猜你喜欢

心流心性建华
基于心流PAT模型的界面设计策略研究
心流理论下公共健身服务设施设计评估研究
跃入心流
基于心流理论的儿童画板设计
心性与现实
SUMMARIES OF ARTICLES
米沙在书里
可怕的事
变变变
阿呜想做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