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积极扩大进口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2022-03-07马林静

国际商务财会 2022年1期
关键词:双循环高质量发展供应链

马林静

【摘要】文章梳理了近年来我国扩大进口取得的积极成效,对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扩大进口贸易的积极效应和影响机制归纳为三个方面:积极扩大进口是畅通国内大循环的重要保障,是联结国内国际大循环的重要枢纽,是构筑国际大循环的重要组成。构建新发展格局为新时期扩大进口战略提出新要求:要准确把握积极扩大进口的广义内涵,始终遵循服务国内外大循环高效畅通运行这一重要指引,理性摒弃“数字情结”,高质量实施扩大进口战略,充分拓展多元化贸易促进平台功能,以更好发挥进口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的关键枢纽功能。

【关键词】双循环;扩大进口;供应链;高质量发展

【中图分类号】F74

本文作者系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对外贸易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管理学博士。

新时期,我国提出积极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是符合我国当前经济发展特点和适应国内外发展环境的重要战略抉择。进口贸易是国外优质要素进入国内市场、服务国内发展的重要载体。我国实施扩大进口重大战略,主动放开国内大市场,对加快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意义重大,是国内经济高质量发展和满足国内消费升级的内在要求,也是赋能国内大循环畅通运行、打造我国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重要渠道,是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题中应有之义。与此同时,新发展格局的构建为进口贸易的发展创造了重要机遇,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进口贸易在新的发展背景下被赋予了新的使命和功能。本文梳理了近年来我国扩大进口取得的积极成效,对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扩大进口贸易的积极效应和影响机制进行了深入分析,并着眼于如何更好发挥进口功能、如何使进口更好服务于“双循环”这一强国方略提出相关建议和举措,以期为新时期新目标下的扩大进口实践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一、积极扩大进口的成效与举措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坚持出口与进口并重,发布了一系列支持扩大进口的政策,推动外贸更加平衡健康发展。这是我国新时期外贸发展战略的重大调整,标志着我国外贸迈向更高质量发展阶段。

(一)积极扩大进口成效显著

一是进口贸易地位显著提升。根据世界贸易组织(WTO)统计数据,2001—2020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口规模由2 435.5亿美元扩大到20 557.5亿美元,年均增长11.9%,接近全球货物进口年均增速的2倍,占世界进口总额的比重由3.8%提高到11.5%,进口总额增量占全球货物进口增量的比重达到15.9%,仅次于欧盟。2009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口额超过德国,首次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进口国,截至2020年,我国已经连续12年稳居全球第二大进口国。2020年,我国货物进口总额占世界进口总额的比重达到11.5%,创历史最高水平,为疫情冲击下的世界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能(见图1)。

二是进口商品结构不断优化。因国内部分资源能源禀赋不足以及自主核心技术的缺乏,短缺的资源性商品以及关键零部件、设备一直是我国主要进口商品类型。近年来,进口商品结构伴随着国内产业结构调整也发生了积极的变化。在工业制成品中,高技术制成品进口占比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由2001年的51.4%上升至2019年的59.3%,占比大幅提升7.9个百分点1。2004—2020年,高新技术产品进口年均增速达到26.4%,比重由28.8%上升至33.2%2。这些变化反映了国内产业升级取得积极进展,同时也表明我国积极扩大关键技术、设备的支持政策效应逐步显现。与此同时,伴随我国居民收入水平的提升以及国内居民消费的升级,我国对进口消费品需求持续增大。自2015年以来,我国已多次主动降低食品、保健品、药品、衣帽服装、化妆品等消费品的进口关税,消费品进口实现快速增长,进口规模和占比不断扩大,与2015年相比,2020年消费品进口额比重提升了4个百分点3,充分彰显了中国内需市场的巨大发展潜力和广阔发展空间(见图2)。

(二)进口贸易政策举措强劲发力

一是贸易政策有力有效。自2014年以来,国家发布了一系列关于扩大进口的政策文件,如《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支持外贸稳定增长的若干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进口的若干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进出口稳定增长的若干意见》《国务院关于促进外贸回稳向好的若干意见》《关于扩大进口促进对外贸易平衡发展的意见》等,我国扩大进口的战略导向和政策呈现加快推进的趋势。我国多次主动下调进口关税,2010年入世要求的货物降税承诺全部履行完毕,达到并超过了世界贸易组织对发展中成员的要求;2001—2020年間,共有4482种产品的进口关税实现下降,占2020年我国全部5386种进口产品的83.2%,大部分进口产品的进口关税降幅高于40%。目前,我国关税总水平已经降至7.5%4,低于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关税水平。

二是积极构建进口贸易促进平台,大力拓展多元化进口渠道。随着我国进口政策的积极变化,进口贸易促进平台发展日趋多元化和高规格,在扩大进口战略中发挥了关键作用。自2018年始,我国每年高水平举办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这是全球首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大型国家级展会,是国际贸易史上的伟大创举,也是我国对外开放的伟大实践。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举办为世界各国分享中国巨大内需市场红利搭建了重要平台,有力地促进了我国进口贸易的发展以及进口结构的优化。同年,我国开始实施跨境电商零售进口试点,并在实践中不断扩大试点范围已至全国各省,进口渠道更趋多元。2020年,首批10个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在全国批复设立,示范区旨在通过进口贸易政策创新以及便利化改革,进一步挖掘和释放进口的动力与潜能,推进进口贸易与产业创新、消费升级深度融合发展,提升进口服务国内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能力和水平,是我国主动扩大进口的重要举措之一。

二、积极扩大进口是加快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有力支撑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进口贸易政策不断演进,在特定经济发展阶段发挥了重要的独特作用,保障了我国国民经济的正常运行与国内的创新发展。新时期,我国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积极扩大进口具有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

(一)积极扩大进口是畅通国内大循环的重要保障

我国加快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国内大循环是主体内容也是“双循环”能够良好互动的根本。积极扩大进口是我国构建新发展格局的主动和必要选择,是国内大循环的重要有机组成以及国际大循环向国内大循环赋能的主渠道。從简单意义上来说,进口贸易在数量上起到对国内生产、消费资源要素的有益补充,是满足内需的重要途径,而从更深层的意义来讲,进口贸易涉及国内短缺的具有战略意义的物资资源,关乎国家的资源储备、经济运行、生产及民生等重大安全,是国内大循环高效、畅通运行的重要保障。具体体现在,一是积极扩大进口是我国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保障。我国加大对原材料、先进技术设备和关键零部件等产品的进口支持力度,对国内产业链和供应链实现有效补充和延伸,有利于补齐链条中的“短板”和“缺口”,保障国内生产高效运行。尤其在疫情冲击背景下,国内企业扩大原材料和关键中间品的进口战略性储备,对于保障国内供应链的安全性和稳固性具有重要意义。二是积极扩大进口有利于国内消费力的形成和有效释放。构建新发展格局重要的根基就是要形成强大的国内消费市场,进口本身就具有提升进口国消费者福利的功能[1],扩大消费品进口,一方面可以促进国内供给端进一步拓展、升级和优化;另一方面有利于挖掘国内消费市场潜力以及满足国内消费升级,进一步完善内需体系,推动形成消费驱动型经济增长模式;三是积极扩大进口是改善国内资源禀赋条件的有效渠道。我国加大对优质农产品进口,有利于补齐国内农产品的结构性短缺,满足国内生产消费需求;同时,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也是对国内水、土地等资源的进口替代,从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我国人多地少、自然资源禀赋不富足以及农业生产基础竞争力不强的矛盾,具有长远的战略意义。

(二)积极扩大进口是联结国内国际大循环的重要枢纽

在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国内国际大循环相互促进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推动两个大循环作为统一体共同良性发展是题中应有之义。作为联通国内外两个市场的重要桥梁,进口贸易是两个大循环联结和相互促进的重要枢纽,积极扩大进口是使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更好联通、更好利用国际市场和资源,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良性互促的重要战略途径[2]。其一,扩大进口有效促进内外市场相通。贸易本身就是商品要素在境内外市场上的流动,积极扩大进口是国内市场开放的重要表征。通过减少关税壁垒和非关税壁垒,降低国内市场准入门槛,推动进口贸易便利化改革和创新,逐步构建与国际贸易规则相衔接的贸易政策体系,以规则相通促进国内外两个市场的深层次高效畅通,促进境内外要素的自由便利流动;其二,扩大进口有效促进内外产业融合发展。以要素为边界的分工模式决定了全球产业链基于各种要素禀赋优势布局在多个经济体中,一国的境内外产业通过贸易实现要素的自由流动而实现融合发展。积极扩大进口是我国深层次融入全球生产分工体系的重要体现,我国是中间品的重要进口国,通过扩大中间品进口,不仅利于国内产业发展也激发国外产业的生产力,进而推动国内外产业要素分工体系更加紧密,同时扩大进口对于利用外资也有积极作用,带动外资进入中国市场,促进内外产业更加联动发展;其三,扩大进口是国内外创新发展互相赋能的重要渠道。进口贸易对国内技术创新促进作用的机制主要体现在:一是高技术含量产品进口的技术外溢效应叠加国人的学习效应,促进国内技术水平有效提升;二是贸易流产生的人才带动效应,吸引更多研发人员、技术维护人员和高级工程师等人才进入中国,有效提升中国人力资本水平;三是进口竞争倒逼的趋优效应,促使国内供给体系不断创新以提升市场竞争力。与此同时,国内技术水平的提高也会通过参与国外大循环带动国外技术的不断创新升级,形成国内国际创新发展相互促进相互赋能的联动局面。

(三)积极扩大进口是构筑国际大循环的重要组成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是开放合作的双循环,要与世界经济更加紧密地联系互动,打造更加高效的国际大循环。积极扩大进口作为国内产业的有益补充和创新带动,通过国外要素资源的优势与国内产业资源的优势叠加,推动国内产业链的国际化布局和延伸,产生更强的外向出口能力,实现以进口带动出口的良好效应,因此,从这一层面来看,积极扩大进口能够推动国内经济实现良好的“体外循环”,是中国构筑国际大循环的重要环节。另外,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形势中,扩大进口贸易有其重要的战略意义,尤其是在疫情加剧、逆全球化趋势的背景下,我国主动放开国内市场对于塑造良好的外部循环环境有着重要作用。其一体现在,在诸如中美贸易摩擦等我国面临的诸多国际贸易纠纷中,贸易不平衡是贸易摩擦发起国提到的原因之一,作为长期遭受贸易摩擦大国,贸易顺差成为我国屡遭贸易争端的重要起因。因此,扩大进口、促进外贸进出口更趋平衡,有利于我国塑造外部大循环的良好环境,是畅通国际大循环的应有之义。其二体现在,中国主动开放国内市场,让其他国家享受中国巨大市场优势,为世界其他国家发展和全球经济的复苏提供重要的动力,有助于引导全球经济秩序向着更加开放、更加包容的方向迈进,以开放大国的理念和行动推动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体制,为新一轮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新型国际贸易秩序的构建贡献中国理念和力量,进一步提高中国在全球贸易体系中的制度性地位和影响力。

三、加快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为扩大进口提出新要求

推动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是根据我国新发展阶段、新历史任务、新环境条件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我国未来发展的重要战略指引,为新时期积极扩大进口战略提出了新要求。

(一)要准确把握新时期积极扩大进口的广义内涵

高水平对外开放是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必然要求,推动“双循环”必须坚持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4]。作为世界开放型大国,在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历史方位下,扩大进口的涵义已经不仅仅局限在通过降低进口壁垒实现货物贸易领域的进口规模扩张,而是代表更加广泛的市场对外开放范围,是内向集成全球资源的统一概念,具有更多元更丰富的涵义,即包括对商品、技术、服务、资金、人才等各类生产要素,通过进口支持更加高效地实现国外要素向国内市场的流入,从多维角度、多个层面对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发挥重要作用。一是扩大货物贸易进口,就要持续适度降低部分商品进口壁垒,在自贸协定谈判中渐进式有序放开部分系统外敏感商品的进口关税,降低我国商品整体关税水平,动态调整进口商品配额数量,减少非关税壁垒措施;二是扩大高端技术贸易进口[5],要进一步调整《中国禁止进口限制进口技术目录》,对禁止进口和限制进口的技术条目进行压缩,进一步改善技术贸易营商环境,以技术进口大国身份全面参与和主导全球创新链的形成与发展;三是进一步加快服务贸易领域开放步伐,加大生产性服务贸易进口,推进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开放平台建设,推动取消或放宽跨境服务贸易限制措施,不断扩大优质服务进口;四是扩大人力资本进口,依据国内战略发展需要,创新人才引进和保障政策,在特定范围内对境外人才放宽入境标准,高效引入海外“智力”要素;五是扩大资本要素进口,进一步加大利用外资规模和水平,放宽外资准入条件,持续缩减市场准入负面清单,打造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

(二)要始终遵循服务国内外大循环高效畅通运行重要指引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是当前我国高质量发展的强国方略。作为国内大循环高效畅通运行的赋能渠道和重要保障,以及联通国内外两大循环的重要枢纽,我国积极扩大进口战略的实施,应当以服务新发展格局的构建为重要指引,努力提升进口贸易对国民经济的服务和保障能力。一是进口产品种类的调控和监管应以国内生产和消费需求为导向,助力国内市场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补齐国内供需体系中的结构性短缺。加强我国产业链和供应链链条中关键产品的进口支持,重点进口国内传统产业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高新技术和高附加值产业亟需的关键设备、核心零部件和先进技术。加大国内短缺要素资源、战略性储备资源的进口力度,支持境外能源资源开发,鼓励战略性资源回运。加大对高品质、技术密集型耐用消费品,高端医药品和服务等此类新的消费偏好商品的进口支持力度。积极扩大战略咨询、大数据分析、服装设计、酒店服务等知识、技术密集型生产性服务进口和旅游进口。二是要加快进口贸易便利化改革,完善要素流动渠道,提升国内市场流通效率。进一步优化进口环节管理以及海关税收征管程序。完善检验检疫制度,加强进口安全管理。促进进口与国内流通相衔接,支持具备条件的国内流通企业整合进口和国内流通业务,打造“国际采购—进口—国内销售”一体化平台。三是要持续挖掘和充分发挥进口促进创新发展的潜能和效应,强化进口技术的消化再吸收、再创新。实施高水平技术扩大进口战略,采取“市场换技术”与“技术换技术”双轮驱动策略,深化与发达国家的技术合作新机制和新模式,拓展与新兴国家的技术进口新渠道。

(三)要理性摒弃“数字情结”,高质量实施扩大进口战略

尽管进口贸易规模的扩大是我国对外开放高水平的重要表现之一,但是积极扩大进口并不是单纯地追求规模的扩张,而是要以高质量发展的标准去实施,提升进口贸易的质量和效益,使其成为中国外贸和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有机构成。一是要持续优化进口贸易商品结构。适度调整先进技术设备、关键零部件及消费品进口关税,增加高质量、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品进口,推动进口商品趋于高端化。二是要推动进口来源国多元化,开拓重点商品的进口替代国,扩大大豆、石油、铁矿石等进口依赖性较强产品的进口渠道,降低供应链重要节点商品对相应进口国的依赖性,稳定进口来源渠道和市场供应;加强与“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发展中大国、新兴经济体、周边区域国家和最不发达国家的进口贸易。三是要积极培育进口贸易增长的新动能。当前,国内经济由投资驱动型增长模式逐渐转向内需驱动型增长模式,要准确对接国内居民消费新水平和市场消费需求新动态,扩大新兴消费品进口,加强优质食品、服装、高端化妆品、医药医疗设备等改善居民生活条件的产品进口,推动形成进口增长的新驱动力。

(四)要充分拓展多元化进口贸易促进平台功能

要紧紧围绕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以促进进口高质量发展为目的,进一步发挥和完善现有平台功能,持续拓展新的贸易促进平台。一是高质量高标准举办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等国家级展会,加快建设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信息数据平台,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探索线上线下展会融合模式,完善展会服务功能,扩大展会国际影响力和知名度。二是加快推进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建设。推动示范区进口贸易政策持续创新,加强进口贸易与产业发展的紧密度,围绕区内产业链构建贸易链,因地制宜构筑进口产业集群,依据贸易链条布局产业链,提升进口服务产业创新发展的能力和水平。三是进一步完善技术进口促进体系。完善各类国际技术交流合作平台,以高交会、服贸会等重大展会为依托搭建技术交易合作平台,探索在自贸试验区内设立技术贸易市场。四是支持保税进口平台发展,挖掘保税进口潜力,支持地方建设线上展示线下交易的进口商品展示馆、跨境电商配套展厅、进口保税商品展销中心、免税店等,鼓励企业在海关特殊监管区内开展加工和增值服务,扩大保税监管场所的物资进口和储备需求。五是积极拓展其他各类进口贸易平台。积极发展跨境电商进口,加快推进跨境电商综试区建设,完善跨境电商进口政策和进口模式监管方案。支持各类开发开放园区、海关特殊监管区根据需求建设进口电商平台、进口供应链管理服务平台、进口专业市场信息发布平台等进口贸易专业服务平台,为进口企业提供市场供需、价格、物流、金融等相关服务。

主要参考文献:

[1]张钰超,谭中明.浅析中国主动扩大进口的战略内涵、经济效应与路径选择[J].经济研究导刊,2021(01):146-148.6

[2]魏浩.《2020中国进口发展报告》:进口是连接国内循环和国际循环的关键纽带[J].中国对外贸易,2021(05):42-43.

[3]白明.以进口带动出口 促进国民经济“体外循环”[J].杭州金融研修学院学报,2021(02):41-44.

[4]刘鹤.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N].人民日报,2020-11-25(006).

[5]江小涓,孟麗君.内循环为主、外循环赋能与更高水平双循环——国际经验与中国实践[J].管理世界,2021,37(01):1-19.

1 数据来源于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数据库

2 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

3 数据来源于商务部

4 数据来源于海关总署

猜你喜欢

双循环高质量发展供应链
中国削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实现“内外双循环”发展新格局
海外并购绩效及供应链整合案例研究
双循环需要怎样的科技创新生态?
中国经济改革“高质量发展”是关键词
开启新时代民航强国建设新征程
我国经济怎样实现“高质量发展”
改变集装箱供应链商业模式
产品可靠性与供应链集成优化设计研究
五年制建筑装饰专业“双循环”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
“双循环”备课是创新备课途径的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