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原料不同预处理对昭通豆酱风味品质影响

2022-03-06李俊杰张正彪张帮磊亢凯杰余平莲

食品工业科技 2022年4期
关键词:豆酱昭通挥发性

李俊杰,李 浪,张正彪,张帮磊,亢凯杰,叶 坪,余平莲,

(1.昭通学院化学化工学院,云南昭通 657000;2.云南省高校高原特色功能食品研究重点实验室,云南昭通 657000;3.云南食品安全昭通研究院,云南昭通 657000)

传统昭通豆酱是昭通本地特有的大豆酱,主要原料是黄豆、辣椒、花椒等,因产于昭通而得名“昭通酱”,有色泽棕红、鲜艳油润、酱香浓郁、酯香宜人、味鲜醇厚、麻辣咸香、入口回甜的特点,为云南昭通一带历史悠久的高原特色传统名产,堪称云南“酱类之冠”。昭通豆酱(以下简称“昭通酱”)是经过两次发酵周期制成,第一次发酵主要是黄豆在自然条件下进行发酵,俗称为制曲,以真菌发酵为主。第二次发酵是在一次发酵的基础上经过刷霉、粉碎、加料、搅拌等步骤进行发酵,以酶水解和细菌发酵为主,因此传统昭通酱加工至少半年才能制成。

豆酱之所以有特殊的酱香,与样品中多种挥发性成分有关,即使这些有机物含量极微,但对豆酱风味的影响非常关键[1-3]。Kim等[4]优化并验证了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HPLC-DAD)的样品衍生方法,分析出豆制品中21种游离氨基酸,还证实了非传统工艺的豆酱中谷氨酸、组氨酸和肌氨酸的组成比例较高。Yang等[5]证实了豆酱生产过程中食盐显著提高了氨基酸的含量以及挥发性风味物质种类。目前国内对豆酱挥发性成分的检测方法主要以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HS-SPME)为主,并且这种方法有成本低、灵敏度高且重现性好的优点[6-9]。李治华等[10]利用该技术对不同发酵阶段的郫县豆瓣酱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共鉴定出36种化合物,且不同发酵时间挥发性成分有明显区别;刘燕等[11]对豆瓣酱用不同方式进行干燥,发现不同的干燥方式对样品中挥发性成分影响明显;罗静等[12]对郫县豆瓣酱后发酵过程中的挥发性呈香物质进行了研究,发现挥发性呈香物质在初熟期的变化程度远大于其在老熟期,后发酵3 a后,其变化已非常缓慢。

昭通酱作为云南地方特色食品,有其特殊的风味特征,但目前国内对昭通酱的研究文献甚少,但有研究学者已证明豆酱的品质和风味很大可能受原材料预处理方式以及发酵过程的影响[13-15]。我国各地区豆酱原料预处理阶段大多数采用浸泡后常压蒸煮的方式,但存在生产周期长、成本高、能耗和排污压力大等劣势[16-18]。目前,除丁祖志等[19]、雷丹等[1]对原料不同预处理后豆酱理化指标进行了对比,尤新新等[20]对豆瓣原料的生、熟处理后酿造性能进行对比外,国内外对于原料的不同预处理方式对豆酱风味成分的研究报道较少。因此,本研究主要在传统昭通酱的制作工艺基础上,对采用6种不同的原料预处理方法所制成的昭通酱进行品质和风味对比研究,以期为昭通酱的工业化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与仪器

大豆、辣椒、花椒 当地超市。

6890-MS 5973N型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 美国Agilent公司;固相微萃取装置及50/30 μm Carboxen/SPM萃取头、色谱柱HP-88石英毛细管柱(100 m×0.25 mm,0. 20 μm) 美国J&WSci.公司。

1.2 实验方法

1.2.1 昭通酱的工艺流程和操作要点 参考文献[21-22]中方法进行。

操作要点:根据豆粒的直径大小将豆子分开蒸熟或者炒熟。预处理后的黄豆去除豆壳,用粉碎机磨成豆粉。每10 kg的豆粉需加水约7.5 kg,搅拌均匀并揉捏成约200 g的球形酱团。将捏好的酱团放入竹篮并盖上稻草进行发酵,28 d左右即可下酱。把发酵好的酱团刷去表皮上的菌丝,进行捻碎,每10 kg酱团中加辣椒面3.5 kg、花椒面2 kg、兑清水15 kg、搅拌均匀。露天场地经日晒夜露,雨天需加盖,期间定期进行翻酱,将稀的昭通酱晒制成干的酱团(从捏团开始隔天翻酱1次,6个月后出成品)。

不同预处理工艺的设置:115 ℃隔水蒸10 min(S-10);115 ℃隔水蒸15 min(S-15);115 ℃隔水蒸20 min(S-20);115 ℃隔水蒸25 min(S-25);180 ℃翻炒5 min(F-5),180 ℃翻炒10 min(F-10),其中蒸煮组蒸煮前先用温水泡豆6 h。

1.2.2 感官评价 根据黄豆酱(酿造豆酱)的标准SB/T 10309-1999[23]执行,对发酵成熟后的昭通酱色泽(20分)、香气(30分)、体态(20分)、口感(30分)进行评分,由评定小组20名18~50岁男女比例1:1的人员组成,经过专业培训后按照评分标准进行品评,满分100分,具体评分标准及分值范围见表1。

表1 昭通酱感官评分标准Table 1 Sensory evaluation standard of Zhaotong soybean paste

1.2.3 氨基酸测定方法 结合GB 5009.124-2016《食品中氨基酸的测定》[24]和武俊瑞等[25]的方法略作改进,增加了半胱氨酸的检测,氨基酸的测定依托湖南省农科院湖南省食品测试中心完成。

1.2.4 昭通酱挥发性物质测定方法 参考文献[26-27]进行并略作修改。采用HS-SPME方法萃取样品中挥发性化学物质,将灰色50/30 μm Carboxen /SPME萃取头在GC进样口温度为250 ℃的条件下老化1 h,备用;将不同工艺条件下的昭通酱样品约4 g于25 mL顶空进样瓶中,再加入4 mL超纯水,用密封垫和盖帽进行密封; 然后在70 ℃磁力搅拌600 RPM条件下平衡30 min,将已活化的萃取头穿过密封垫插入顶空进样瓶内后推出纤维头,露出纤维头距离样品液面约10~15 mm,顶空吸附40 min,插入GC进样口解析5 min。

气相色谱条件:HP-5MS石英毛细管柱(30 m×0.25 mm,0.25 μm);载气:高纯氦气(99.999%),流速1.0 mL/min;进样口温度:250 ℃;不分流进样;升温程序:柱温40 ℃,保持3 min,以4 ℃/min升至150 ℃,以10 ℃/min升至250 ℃,保持2 min。

质谱条件:离子源EI,温度230 ℃;发射电流150 μA;倍增器电压1037V;萃取头接口温度250 ℃;电子能量70 eV;质量扫描范围33~500 amu。

定性分析:采用NIST2014 s标准质谱库检索,相似度在80%以上作为有效峰面积进行分析处理,根据保留时间确定不同昭通酱样品挥发性成分,用峰面积归一化法进行相对含量分析。

1.3 数据处理

采用Excel软件、Origin2018、IBM SPSS statistics 26等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预处理工艺对昭通酱感官评分的影响

豆酱生产过程中由于原料预处理和发酵工艺不同,目前市面上的豆酱的风味感官品质有着很大差异[28]。人工感官评定及智能传感技术对豆酱的风味评估具有重要意义[29]。由表2可知F-10组昭通酱总体评分最高,达89分,蒸煮组中S-15组的昭通酱各指标和总体评分最高,但随着蒸煮时间的延长或减短均会导致评分值降低,S-10组可能因为蒸煮时间过短,大豆并未完全熟透而产生一定的豆腥味导致评分偏低;炒制组中,相比F-10组,F-5组的酱体香味较淡。从感官上6组不同原料预处理方法对昭通酱的色泽的评分影响不大,F-10组香味和口感分值较高,而色泽分值较低,可能是因为高温炒制时间长导致颜色变深的缘故。蒸煮时间对昭通酱的体态和口感影响较大,蒸煮时间越长,酱体后期越粘稠,而且还会引起口感的不适。从总体评分来看,F-10(炒制)组昭通酱产品无论在色泽、香气、滋味和体态各方面较好,总体得分最高。

表2 不同预处理昭通酱的感官评分结果Table 2 Sensory evaluation of Zhaotong soybean paste with different pretreatments

2.2 不同预处理工艺对昭通酱氨基酸含量的影响

不同原料预处理的昭通酱氨基酸含量如表3可知,昭通酱中共检测出17种氨基酸,各蒸煮组昭通酱氨基酸主要由赖氨酸、苯丙氨酸、蛋氨酸、酪氨酸、天冬氨酸、丝氨酸和谷氨酸组成,其结果与田甜等[30]对东北豆酱的研究中的氨基酸含量基本相符,与炒制组昭通酱相比,F-10组中亮氨酸、苯丙氨酸、缬氨酸、天冬氨酸、甘氨酸和谷氨酸含量相对较高,而蛋氨酸、酪氨酸和丙氨酸相对较低;S-15组的TAA(氨基酸总量)和EAA(必需氨基酸)含量最高,分别为29.314和14.196 mg/g;从EAA/TAA值看,S-10组最高,达50.84%,F-10组最低,为45.67%,但F-10组中DAA(呈味氨基酸)值最高,为17.949 mg/g,根据FAO/WHO(1973)理想蛋白质模式规定,EAA/TAA在40%左右为优质蛋白,通过表3可知,各组昭通酱的EAA/TAA均超过了40%,说明豆酱中的蛋白质组成比例比较理想。昭通酱中氨基酸的贡献可以促进生成特殊的风味物质,提高产品的品质,特别是豆酱中的DAA含量,还能提高豆酱的鲜、甜滋味。Tseng等[31]对氨基酸的风味特征分为鲜味、甜味、苦味和无味4种,由表3可知,不同原料预处理的昭通酱中这4类氨基酸含量有细微的区别,各组昭通酱中氨基酸主要以鲜味氨基酸最多,苦味氨基酸和甜味氨基酸含量相当,其次为无味氨基酸,其结果与谢思等[32-33]对传统豆酱发酵过程氨基酸主要以苦味氨基酸为主,含量依次以苦味、鲜味、甜味和无味降低的研究结果有一定的差异。各蒸煮组昭通酱中这4类氨基酸比例相差较小,而炒制组之间却表现出较大的差异性。蒸煮组中S-15组各方面均比其它3组更优,炒制组中F-10组远比F-5组的含量要高,F-10组中鲜味氨基酸、DAA、EAA均优于其它组,说明高温炒制的豆酱中鲜味氨基酸可能更容易被释放。

表3 不同预处理对昭通酱氨基酸的影响Table 3 Effect of different pretreatments on amino acids in Zhaotong soybean paste

2.3 不同预处理工艺对昭通酱挥发性成分的影响

由表4可知,昭通酱中挥发性物质主要以烯烃类、醇类和酯类化合物组成,从种类上看,F-10组最丰富,蒸煮组(S-10、S-15、S-20、S-25)中醇类化合物相对含量较高,最高为S-10组,为17.29%,比其它蒸煮组提高了5.98%~7.06%;炒制组(F-5、F-10)中酯类化合物相对含量较高,且产生了酚类化合物,酯类物质相对含量最高的是F-10组,为12.74%,比其它组高了3.72%~6.91%。如表5所示,各组昭通酱共检出111种挥发性成分,其中蒸煮组共检出85种,炒制组共检出65种,111种挥发性成分中有烯烃类44种,醇类22种,酯类20种,醚类5种,醛类5种,酮类4种,酚类3种,其它8种,其种类与Lin等[34]和Li等[35]的研究基本相似。从图1和表5可知,左侧条状图代表样本挥发性物质种类数量,上侧柱状图以及下侧的连线代表各组昭通酱之间挥发性物质的交集情况,结果显示各组昭通酱中共有的成分共12种,分别为(+)萜二烯、γ-松油烯、桉叶油醇、正十五烷、芳樟醇、乙酸芳樟酯、乙酸松油酯、α-松油醇、4-甲氧基苯乙烯、茴香脑、苯乙醇和对异丙基苯甲醇,分别占其总挥发性物质相对含量78.79%~84.88%,主要由茴香脑、芳樟醇、乙酸芳樟酯、4-甲氧基苯乙烯和苯乙醇组成,其中茴香脑在各组样品中占主导地位,其相对含量分别占比在57.63%~69.16%之间。茴香脑呈茴香、辛香料、甘草的香味,芳樟醇呈香柠檬香味,乙酸芳樟酯有似橙叶、生梨甜果清香气,又有似薰衣草的花香气,苯乙醇可提供玫瑰花样香气,因此食用香料香、甘草香、果香和花香共同形成了昭通酱共有的基础香味成分。An等[36]对东北传统发酵豆酱中10种具有代表性的挥发性风味成分,包括2种醇类、3种酯类、1种酸类、1种酚类、3种醛、酮类物质;Liu等[37]对郫县蚕豆酱中66种与微生物相关的主要风味物质的皮尔逊相关系数进行了分析,基于线性判别分析(LDA)鉴定核心挥发性风味物质,这些物质主要呈现香料香、甘草香、果香、草香、花香和芳香气味;Lu等[38]采用气相色谱-嗅觉/质谱(GCO/MS)系统分析了柱候酱,共检测出100种香气化合物,通过气味强度和气味活性值(OAV)分析,确定24种化合物为重要香气化合物,主要为异戊酸乙酯、异丁酸乙酯、亚麻酸和桉树醇。其中异戊酸乙酯、异丁酸乙酯、4-甲基缬草乙酯、2-甲基丁酸乙酯、亚麻酸、D-柠檬烯对其甜味和芳香风味影响最大;蒸煮组(S-10、S-15、S-20、S-25)所特有的挥发性成分47种,其中3-甲基-1-丁醇,呈苹果、白兰地香气和辛辣味,1-辛烯-3-醇呈泥土香味,3-甲基丁醛有似苹果或桃子香味,2,6,6-三甲基-2-环己烯-1,4-二酮有柑橘、茶、烟草香,苯乙烯带有芳香气味,苯乙醛呈有洋水仙的香气,4组蒸煮组中有气味特征的挥发性物质占比分别84.19%、86.57%、86.25%和86.64%,但综合上述氨基酸和感官结果,S-25组氨基酸组成及含量远差于其它组,而S-15组各方面均优于其它蒸煮组,因此得出S-15组品质要优于其它蒸煮组。炒制组(F-5、F-10)所特有的挥发性成分26种,其中苯甲醛有类似苦杏仁的香味,棕榈酸乙酯呈蜡香、果爵和奶油香气,乙酸香叶酯呈玫瑰油与薰衣草油混合香气或苹果香味,2-甲基丁酸乙酯呈苹果皮、菠萝皮和未成熟李子皮香气,2,5-二甲基吡嗪和2,3,5-三甲基吡嗪呈炒花生香气和巧克力、炒果仁、奶油风味,2,3,5,6-四甲基吡嗪有牛肉和猪脂香气和发酵大豆味,4-烯丙基苯甲醚有大茴香似香气,水杨酸甲酯有冬青叶香味,邻甲氧基苯酚呈特殊芳香气味,肉豆蔻酸乙酯呈椰子、鸢尾似香气和蜂蜡味,4-乙基-2-甲氧基苯酚呈香辛料和草药似香气,4-乙基苯酚有木-酚气息和香甜香气,肉桂酸乙酯呈肉桂和草莓香气和甜的蜂蜜香,巴伦西亚橘烯有柑橘似香气,茴香烯呈茴香似香气,对苯二甲醚有苜蓿似香气和酚味以及硬壳果香味,α-蒎烯有松萜特有的气味,反油酸乙酯有花香、果香以及油脂气息。由此可知,炒制组昭通酱中带有特殊香味的物质要明显多于蒸煮组,结合表2感官评分结果,F-10组昭通酱中口感得分28分,香味得分27分,明显高于其它组的得分,说明炒制组昭通酱中的香味更丰富,口感更佳。

表4 各组昭通酱中挥发性物质种类分析Table 4 Analysis of volatile compounds in Zhaotong soybean paste

图1 各组昭通酱中挥发性物质的维恩图Fig.1 Venn diagram of volatile compounds in Zhaotong soybean paste

表5 不同预处理昭通酱挥发性物质相对含量Table 5 Relative content of volatile compounds in Zhaotong soybean paste with different pretreatments

续表 5

续表 5

2.4 不同预处理工艺昭通酱的相关性及PCA分析

不同预处理对昭通酱挥发性风味差异和组间样本差异如图2所示,采用PCA多元变量统计分析,图2a可知,各组昭通酱挥发性物质的特征变量99.76%的累计差异被描述,包含99.53%的PCA1和0.23%的PCA2。可明显看出蒸煮组与炒制组的差异相当明显,蒸煮组中蒸煮15 min(S-15)与蒸煮20 min(S-20)之间的差异较小。图2b可知各组昭通酱氨基酸的特征变量66.91%的累计差异被描述,包含44.23%的PCA1和22.68%的PCA2,炒制组(F-10)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

图2 各组昭通酱的PCA分析Fig.2 PCA analysis of Zhaotong soybean paste

食品中各类挥发性风味物质与其呈味特征有着非常关键的联系[39],Wang等[40]优化增味挥发性成分进行了提取,并46种挥发性化合物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大多数挥发性化合物的强度,特别是醛类和酯类,与增味感官呈正相关。各挥发性物质种类的相关性聚类情况如图3所示,酚类与无味氨基酸、苦味氨基酸呈显著(P<0.05)负相关性,烷烯类与酮类物质、鲜味氨基酸呈负相关性;醇类与醚类、酚类呈负相关性;酮类与甜味氨基酸、鲜味氨基酸、EAA呈正相关性,与DAA、NEAA呈显著(P<0.05)正相关性,DAA与NEAA呈极显著(P<0.01)正相关性,其它类与酯类呈极显著(P<0.01)正相关性,此结果与表2、表4和表5的变化基本相符。

图3 各组昭通酱的相关性聚类分析Fig.3 Correlation cluster analysis of Zhaotong soybean paste

3 结论

对不同预处理工艺的昭通酱的感官评分、氨基酸含量和挥发性成分进行研究,并采用PCA多元变量统计分析。其结果表明,不同原料预处理的昭通酱的感官评分、氨基酸和挥发性成分存在明显差异,大豆原料经过180℃翻炒10 min(F-10)处理的昭通酱评分最高,为89分,115 ℃隔水蒸15 min处理组(S-15)次之,为87分。蒸煮处理组与炒制组样品中氨基酸的含量存在明显差异,蒸煮处理的昭通酱中氨基酸主要由赖氨酸、苯丙氨酸、蛋氨酸、酪氨酸、天冬氨酸、丝氨酸和谷氨酸组成,而炒制处理的昭通酱中亮氨酸、缬氨酸、甘氨酸的含量相对较高,蛋氨酸、酪氨酸和丙氨酸相对较低。氨基酸总量最高为S-15处理组,为29.314 mg/g,其中EAA含量14.196 mg/g,DAA含量15.082 mg/g;其次为F-10处理组,为28.570 mg/g,与S-15处理组接近,其中EAA含量13.047 mg/g,DAA含量17.949 mg/g,而且F-10处理组中鲜味氨基酸含量为15.067 mg/g,明显高于其它处理组,而各蒸煮组昭通酱中鲜味、甜味、苦味和无味4类氨基酸含量的差异较小。说明原料蒸煮处理和炒制处理对昭通酱中总氨基酸的影响较小,而对各氨基酸含量的影响较明显,尤其是DAA和鲜味的氨基酸的含量,由结果可知炒制处理能使得昭通豆酱产生更多具有鲜味的氨基酸,丰富了昭通酱的风味。不同预处理的昭通酱在挥发性成分含量与分布之间也表现出较大的差异性,昭通酱中挥发性物质主要以烯烃类、醇类和酯类化合物组成,蒸煮组中醇类化合物相对含量较高,最高为S-10组17.29%,比其它蒸煮组提高了5.98%~7.06%,炒制组中酯类化合物相对含量较高,且产生了酚类化合物,酯类物质相对含量最高是F-10组为12.74%,比其它组高了3.72%~6.91%。结果共检出12种各昭通酱中共有的成分,其中带有茴香、辛香料、甘草香味的茴香脑物质占主导地位,其相对含量分别占比在57.63%~69.16%之间,12种共有成分其主要呈现出香料香、甘草香、果香和花香,共同作用形成了昭通酱共有的基础香味成分。炒制组昭通酱中带有特殊香味的物质要明显多于蒸煮组,结合图1感官评分结果,F-10组昭通酱中口感得分28分,香味得分27分,明显高于其它组的得分,说明炒制组昭通酱中的香味更丰富,口感更佳。结合感官评分、氨基酸含量以及挥发性成分3个指标的相关性及PCA分析可知蒸煮组与炒制组存在一定差异性,且炒制组(F-10)与其它组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酚类与无味氨基酸、苦味氨基酸呈显著负相关性,烷烯类与酮类物质、鲜味氨基酸呈负相关性;醇类与醚类、酚类呈负相关性;酮类与甜味氨基酸、鲜味氨基酸、EAA呈正相关性,与DAA、NEAA呈显著正相关性。

我国作为制作豆酱的发源地,地方豆酱的酿造工艺各具特色,该研究分析表明不同的原料预处理的昭通酱无论感官、氨基酸含量以及挥发性成分之间都均表现出一定得差异性,从而也说明原料的预处理对豆酱风味品质有一定得影响,至于何种预处理方式为最佳处理方式,还需要结合最终产品整体品质,以及当地消费者口味习惯才能进一步确定,本文比较这些预处理方式对昭通酱品质的影响对改进地方豆酱规模化生产以及推广当地高原特色农产品具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豆酱昭通挥发性
铈基催化剂在挥发性有机物催化燃烧治理中的研究进展
传统豆酱自然发酵的过程中微生物多样性及理化性质分析
神级的“普宁豆酱焗帝王蟹”
基于GC-MS流苏树种子挥发性成分分析
挥发性有机物污染环保治理新思路的探讨
Water is Found in Moon Rocks
文学自觉与当代文学发展趋势——从昭通作家群说开去
小地方文学史的可能与向度——冉隆中和《昭通文学三十年》
值得书写的昭通文学实绩
昭通作家群的困境与局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