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汕头市虎头山隧道消防系统设计与探讨

2022-03-05何潇剑

工程建设与设计 2022年2期
关键词:成膜消火栓灭火器

何潇剑

(中铁第六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天津 300308)

1 引言

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区域路网不断完善,城市交通隧道修建的越来越多,与一般隧道相比,城市交通隧道交通高峰时间长,交通量峰值大。由于隧道建筑结构复杂,近乎封闭区间,一旦发生火灾,人员疏散逃生和消防救援都比较困难。目前,国内规范标准不够完善,尚无专门的城市交通隧道防火设计规范,进行工程设计时,一般参考相关规范[1-5],GB 50016—201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仅对城市交通隧道消防设计提出原则性标准,消防系统只有常规消火栓系统和灭火器,交通运输部行业标准JTG D70/2—2014《公路隧道设计规范 第二册交通工程及附属设施》做了进一步完善,补充了固定式水成膜泡沫灭火装置,至于自动灭火系统的设计,上述规范均未提出具体要求。因此,城市交通隧道消防系统设计时应根据具体工程特点进行优化设计,同时,对一些关键的技术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2 工程概况

虎头山隧道是汕头市“东延、南拓”城市空间发展规划的重要节点工程,项目起点位于虎头山北麓,北接苏埃海底通道,向南以隧道形式穿越虎头山,隧道封闭段东线长度为640 m,西线长度为649 m,为城市主干道快速通道工程,距离隧道南端200 m 东侧设有隧道管理附属用房。

3 隧道消防系统方案分析与研究

虎头山隧道以客运为主,同时,会有部分货车通过,根据相关研究,隧道内主要发生的火灾类型为A、B 类火灾,B 类火灾更为突出,根据国内城市交通隧道常用的消防系统,对下面3 种消防设计方案进行分析研究。

3.1 方案一:消火栓系统+灭火器

方案一是国内城市交通隧道消防设计的常用方案,消火栓系统一般以城市自来水或消防水池作为水源,消火栓在隧道一侧按照一定距离间隔设置,灭火器在隧道两侧按照一定距离交错设置,该方案可以有效扑灭A 类火灾。固体物质着火后由于缺乏流动性,水体易附着于燃烧物表面,使燃烧物和空气隔绝,从而有效扑灭A 类火灾。对于B 类油类或流淌火灾,控火灭火效果一般。灭火器使用方便、性能可靠,可以有效扑灭各类初期小范围火灾。

3.2 方案二:消火栓系统+灭火器+固定式水成膜泡沫灭火装置

方案二是在方案一的基础上增设了固定式水成膜泡沫灭火装置,其主要用来弥补方案一对于B 类火灾的缺陷,加强了城市交通隧道消防灭火效能,采用固定式水成膜泡沫灭火装置,发生B 类油类或流淌火灾时,在泡沫和水成膜的双重作用下,能够迅速冷却并覆盖油面,使燃烧物与空气隔绝,以达到扑灭B 类火灾的效果。

3.3 方案三:消火栓系统+灭火器+泡沫-水喷雾联用灭火系统

该方案是在方案二的基础上,由泡沫-水喷雾联用灭火系统代替固定式水成膜泡沫灭火装置,固定式水成膜泡沫灭火装置需要人工手动,发生消防时属于被动灭火,泡沫-水喷雾联用灭火系统可以自动控制,亦可远程操作,属于自动灭火系统,加强了隧道消防灭火系统的设防标准。灭火时首先喷出泡沫,泡沫与水的混合比为3%,之后喷水进行冷却。扑灭A 类火灾时,泡沫液沿固体表面流淌并覆盖于表面,比单纯以水为灭火介质的覆盖率更高,相对灭火盲点较少,灭火效果更好;扑灭B 类火灾时,覆盖于油面的泡沫,能隔绝空气和抑止油气蒸发,同时泡沫析出的液体又能对燃油起到冷却作用,因此,对隧道内发生的油类火灾及流淌火灾,能在极短时间内扑灭。

根据上述分析研究,对3 种消防方案进行性能综合比较,见表1。

表1 3 种消防方案性能综合比较

方案三中泡沫-水喷雾联用灭火系统是一种较新的隧道消防系统,近年来被国内外影响力较大的长大隧道广泛使用,如汕头苏埃通道、深圳马峦山隧道,日本东京湾隧道,但工程投资较高,一般适用于水下隧道和封闭段长度大于3 000 m的城市交通隧道,方案一设防标准较低,对B 类火灾控火灭火效果极其有限,一般适用于封闭段长度小于500 m 的隧道。综合考虑,汕头市虎头山隧道采用方案二较为合适,即隧道消防设计采用消火栓系统+灭火器+固定式水成膜泡沫灭火装置。

4 隧道消防系统设计

4.1 消火栓系统

因隧道北部受场地限制,消防泵房和消防水池设置在隧道大里程端,消防水池有效容积为216 m3,从隧道南部规划一路引入1 根DN200 mm 给水管,沿桥梁敷设至隧道北部洞口附属用房,向消防水池补水,经消防泵房消防泵加压后引出2 根DN150 mm 消火栓总管,沿2 条隧道纵向敷设,全线贯通,形成安全可靠的消火栓总管环网,隧道室内外消火栓共用消防管网。隧道消防最不利点位于西线小里程端洞口位置,消火栓压力需求值约为0.62 MPa,为满足要求,消防泵房内设置消防主泵2 台(一用一备,流量Q=30 L/S,扬程H=65 m,功率N=35 kW),稳压泵2 台(一用一备,流量Q=3.0 L/s,扬程H=80 m,功率N=5.0 kW),气压罐1 个,有效容积300 L。

隧道室内消防用水量为10 L/s,室外20 L/s,最不利点水枪充实水柱不小于10 m,火灾持续时间2 h。沿行车方向右侧每隔40 m 设1 个消火栓箱,内设2 个单口单阀消火栓,2 根φ65 mm 麻质水带,2 支φ19 mm 水枪,在总管最高点设放气阀,在最低点设放水阀。

4.2 固定式水成膜泡沫灭火装置

在隧道内所有消火栓箱处均共箱设置固定式水成膜泡沫灭火装置。该装置主要由水成膜泡沫液桶、软管卷盘、负压式比例混合器、泡沫喷枪、水龙带导向架及消防按钮等组成。其中,水成膜泡沫浓缩液浓度为3%,容量为40 L,系统设计流量为1 L/s,喷射时间不小于22 min,射程不小于6 m,主要供驾驶员或消防队员灭火使用。

4.3 灭火器

隧道及设备管理用房按严重危险级考虑,在隧道车行道左侧,每40 m 设1 个干粉灭火器箱,与消火栓箱交错设置,内装4 瓶5 kg 磷酸铵盐干粉灭火器、防毒面具10 套。另外,在每个消火栓及水成膜泡沫灭火箱内再放置4 瓶5 kg 磷酸铵盐干粉灭火器。虎头山隧道消防系统布置图如图1 所示。

图1 虎头山隧道消防系统布置图

5 隧道消防系统关键问题探讨

5.1 对消火栓设置间距的探讨

GB 50016—201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JTG D70/2—2014《公路隧道设计规范第二册交通工程及附属设施》要求:当隧道内设置消火栓系统时,消火栓间距不应超过50 m,国内设计的城市交通隧道也大都按此执行,无论几个车道的隧道消火栓间距都按50 m 设计,部分隧道较为保守,按45 m 取值,笔者认为这种设计方法过于机械,是否能够满足消防要求,还需要进行深入探讨。隧道消防设计时,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执行规范:“消火栓的保护距离应满足同层2 支水枪2 股水柱同时到达”,按此要求进行计算确定,以汕头市虎头山隧道为例,隧道限界高5 m,隧道宽12.25 m,消火栓保护半径为43.55 m,经计算,消火栓间距S 为:(43.552-12.252)0.5=41.79 m,取整,按40 m 考虑较为合适。隧道消火栓间距布置图如图2所示。

图2 隧道消火栓间距布置图

5.2 消防泵房与消防水池设置位置的探讨

关于城市交通隧道消防泵房与消防水池的设置位置,规范没有严格要求,消防设计时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研究分析,当隧道下穿自然水体或道路,附近地面没有位置设置消防泵房和消防水池时,可设置于隧道行车入口端侧墙上,泵房地面距离隧道出入口接地点应满足消防规范要求,即不大于10 m,国内已经运营的典型隧道有洛新快速通道工程;当隧道穿越山岭时,如出口两端用地紧张,可取消消防泵房,仅设置高位消防水池,隧道内外消防系统采用常高压方式,国内已经运营的典型隧道有深圳盐田坳隧道;当城市交通隧道附近有位置设置附属用房时,消防泵房和消防水池应优先考虑和附属用房合建,既可以减少工程造价,又便于平时运营维护,汕头市虎头山隧道采用此种设计方案。

6 结语

1)城市交通隧道在目前规范不完善的情况下,应对多种消防方案进行比选,当隧道长度小于500 m 时建议采用方案一;当隧道下穿水域或长度超过3 000 m 时建议采用方案三;介于二者之间时采用方案二。汕头市虎头山隧道消防系统设计采用方案二,即隧道内设置消火栓系统、灭火器和固定式水成膜泡沫灭火装置。

2)隧道消火栓间距应根据消防规范计算确定,不应简单的取值50 m 或45 m,虎头山隧道按照消防规范要求,经计算取值为40 m;隧道消防泵房与消防水池设置位置,规范未做统一要求,应根据隧道所处地理位置,周边情况具体确定,虎头山隧道采用与附属用房合设的方案。

3)隧道各个消防系统的设计要满足规范要求,当和规范不一致或规范未做具体要求时,要依据隧道本身的特点,对一些关键的技术问题进行探讨,在此基础上完成隧道消防系统设计。

猜你喜欢

成膜消火栓灭火器
凹凸棒土对种衣剂成膜性能的影响
一种适于玻璃纤维的成膜剂、包含该成膜剂的浸润剂及该浸润剂的制备方法和应用
河南济源市政消火栓有了“身份证”
市政消火栓与室外消火栓的系统探讨
智能消火栓
透明灭火器
轨道交通地下车站消火栓布置分析
小小消防员第三集
不同副溶血性弧菌菌株成膜能力及成膜影响因子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