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节约型生态园林景观设计与生态系统的构建

2022-03-05张为

工程建设与设计 2022年2期
关键词:层次化观赏性节约型

张为

(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武汉 430000)

1 引言

节约型生态园林景观设计指的是通过园林景观技术等相关配套技术的应用,对某特定地域范围内配置树木和花草等要素,共同构建完善且富有美感的自然环境。在具体的景观设计中,适用性原则是重要的工作指导,一方面需做到因地制宜,即各类生态要素与所在区域的土壤特性、气候等自然因素相协调;另一方面则是提高经济效益,在不影响设计品质的前提下,减少成本投入,为节约型生态园林景观的建设提供更多有利的条件。

2 节约型生态园林景观设计原则

2.1 科学性

设计节约型生态园林时,必须与当地的地理位置以及社会氛围有效契合,并以促进地区的经济发展与维护地区的生态健康为导向。节约型生态园林首先要考虑的是资源的利用效率,从地区具备的资源入手,对其进行充分应用,以保证生态园林在区域经济进步中所起的正面作用,设计人员在展开全局规划时,还要注意城市内部环境与外部环境的有效融合,确保生态园林建设在科学全面的规划下有序展开,并且还需要充分利用可再生资源,以促进生态园林深入持续发展。

2.2 因地制宜

因为在资源利用以及具体发展中的理念有所差异,目前的城市建设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很多城市在发展中都强调突出自己的特色。所以,在设计城市节约型生态园林时,有必要以自身发展理念为基础,构建特色十足的园林景观,并致力于将其打造为城市的绿色景观。除此之外,对于气候条件、土质情况、地形地貌等因素,设计人员也不能忽视,在综合考虑各方条件的基础上,种植与城市条件相符合的植被,使生态园林尽量趋于丰富多样。

2.3 环保性

节约型生态园林能够促进城市生态环境的完善与优化,所以在具体设计中,必须严格遵循环保标准,对城市能够合理利用的可调动资源进行利用,以促进生态园林的全面建设。资源的不合理消耗势必造成城市污染,设计人员要对植被、景观等展开合理布局,尽量使用群落结构,提高树叶的空间占有率,增强植物的光合作用效率,以确保氧气持续输出。

3 现阶段生态园林景观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3.1 植物类型单调

从现阶段的节约型生态园林景观设计来看,植物类型单一化问题较为普遍。究其原因,与四季常青的设计理念有关,同时也受到成本的制约。从四季常青的角度来看,设计者过度注重植物的“绿色属性”,一味追求绿色,忽略了植物合理搭配所创造的观赏性特征。从成本的角度来看,则体现在现场气候环境、移栽难度等细分层面,碍于多重因素的限制,在设计时常选择的是成活率较高、生长适应性较好的植物,其他植物的搭配数量有限,使得整个区域的植物类型偏单一[1]。

3.2 高度追求植物的观赏性

在部分节约型生态园林景观设计中,存在高度追求植物观赏性的问题,对植物功能属性的重视程度有所不同,由于功能层面的缺失,导致区域内形成的生态系统难以有效抵抗外部环境的干扰,脆弱不堪。例如,在视觉层面的观赏性设计中,普遍采用的是矮灌木和鲜艳的花朵,其生态环境防护能力不足,尤其是在雾霾等环境污染较严重的城市,更是难以满足生态保护的要求,这种重观赏性而忽视功能性的方式并不可取。实际上,在现代化的园林事业中,观赏性占据较大的比重,其应当成为设计中的重要内容。

3.3 缺乏适用于当地环境的设计方案

随着研究的深入以及实践活动的开展,逐步“孕育”出具有参考价值的节约型生态园林景观设计案例。部分地区在设计时从已有的案例中汲取经验,但并未掌握好因地制宜的原则,而是将其他地区的成功案例生搬硬套地迁移至本地区,但各自在城市发展规划、现场土壤条件、气候条件等方面均有所差异,最终出现“四不像”的情况,严重时还有植物存活率偏低、植物绿化功能不足、美观性欠佳等问题。

4 节约型生态园林景观设计要点

4.1 注重生态功能的优先性

生态功能优先是节约型生态园林景观设计中必须考虑的内容,其关键在于做好园林景观多样性的构建工作,以发展绿色、简约特色为基本前提,适当丰富生态元素,集多重元素于一体,构建完善的生态园林体系。在生态功能优先的视域下,需要以可行的方法最大化利用植物,通过各类植物的搭配,构成生态功能属性较为强烈的完整的园林空间结构体系,展现出生态环境的优越性[2]。

4.2 合理选择材料

节约型生态园林景观设计所需考虑的材料主要有两种,即建筑材料和植物材料。本文围绕后者展开分析。植物材料的选取需考虑到项目的实际环境,使植物能够移栽成功并茁壮生长,由此发挥出其在生态环境多样性方面的促进作用。除此之外,在选取植物材料时,还需考虑到成本控制要求。

实际工作中,植物材料的选取应沿着如下思路进行:一方面,要求植物对环境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且尽可能做到就地取材和就近取材,提升植物生长适应性的同时减少成本投入;另一方面,选择地方性树种,确保其具有足够稳定的群落关系以及观赏性,发挥该类地方性树种的生态价值。

4.3 提升自组织和能动性

自组织和能动性是节约型生态园林景观应当具备的基本功能,其要求园林具有足够的适应性水平,可以适应所在区域的气候环境。与此同时,从外部吸收物质和能量,为自身提供补给,在循序渐进的发展进程中,构筑完善的生态系统,将生态、观赏等功能均提升至全新的层次,从而构建更加高级的生态系统。且在该构建思路下,可逐步形成具有可持续发展特征的节约型园林系统,以满足生态环境长期高品质发展的基本要求。

4.4 积极发展生物多样性

在节约型生态园林景观的生物多样性设计中,需要考虑到植物、动物、微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的关系,彼此间相互融合,共同组成完善的动态复合体。生物多样性是保证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关键前提之一,同时也是提高生态系统抵抗外部作用的重要方式,因此,在节约型生态园林景观设计中,必须高度重视生物多样性问题,以合理的方法做好设计。在实现生物多样性目标的路径中,保护是不容或缺的手段,主要围绕如下两个方面展开:

1)保护生态园林,具体体现在园林的日常维护以及管理之中;

2)保护本土植物,强调的是对动植物的有效利用,切实发挥出本土植物的生态特性[3]。

5 生态系统的构建要点

5.1 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

节约型生态园林景观的构建应当充分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具体至植物配置中,现场的气候环境为重点考虑因素,选择的植物需要契合于当前的环境,以便有效生长。在满足景观要求的同时,还需尽可能地彰显各类植物的作用,将其融入城市绿色建设中,成为优化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参与者”。在一系列植物的共同点缀下,提高城市的综合绿化建设水平。

5.2 形成层次化体系

植物配置应具有层次分明的特点,只有做好此方面的工作,才可增强园林景观的立体化特性,摆脱单调乏味的局面。生态系统构建的层次化体系如图1 所示。

图1 生态系统构建的层次化体系

在层次化配置中,通常考虑的是乔木、灌木、花卉、绿草等高度存在差异的植物,对其做合理的搭配,构成点、线、面的层次化植物组合方式,使园林逐步从扁平化转变为立体化,加之多类植物的色彩搭配,形成良好的视觉体验。例如,1 m 左右的低矮区间以黄杨球及类似的植物为宜;3 m 左右的区间以红叶李为宜;5 m 左右的分区以桧柏及类似的植物为宜。在不同高度配置特定的植物,形成层次分明的空间结构。此外,还可合理搭配不同花期的植物,使园林在各个阶段均有其独特的观赏魅力,摆脱审美疲劳、部分季节观赏性不足的问题。

5.3 形态与色彩的搭配

变化性和统一性是形态与色彩搭配的关键要点,在该方式下,有助于提高风景园林的建设水平,使其满足整体性的构建要求。具体而言,设计中可富有针对性地突出某种特定的元素,实现植物形态和色彩层面的统一,由此规避植物结构观赏价值单一的问题。不仅于此,还需注重分级设计方法,将整个节约型生态园林景观划分为多个细分的层级,为各层级做针对性的设计,在多层次共同组合之下,构成完善的整体植物景观,增添审美元素,消除审美疲劳。

6 结语

综上所述,在节能环保、绿色生态的发展背景下,节约型生态园林景观被提上日程,部分地区正着手相关规划与构建工作,且已经取得较为突出的成果。在建设节约型生态园林景观时,应当充分考虑当地的实际条件,秉承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做好规划、建设以及后续的完善工作,有效推动节约型生态园林景观事业的发展,带动社会经济向高层次、高品质的方向迈进。作为相关人员,仍需积极探索,推陈出新。

猜你喜欢

层次化观赏性节约型
面向量化分块压缩感知的区域层次化预测编码
基于类别混合嵌入的电力文本层次化分类方法
基于皮尔森相关算法的云存储层次化去冗优化
基于节约型视角下绿色财政税收政策分析
宜昌市五峰土家族自治县民宗局上榜全国首批“节约型机关”
基于改进键合图方法的层次机电系统的测试性建模与分析
2019春节档观众满意度创同档期新高,《流浪地球》观赏性居历史调查影片第一位
观赏性植物在园林绿化施工中的应用
高校节约型校园建筑节能监管体系建设的探索
广西壮族自治区图书馆获全国自治区创建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