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承“非遗”文化 筑梦多彩童年

2022-03-05丁淑娥李淑丽

山西教育·幼教 2022年2期
关键词:文化园泥塑非遗

丁淑娥 李淑丽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近年来,我园依托自身文化底蕴及教科研优势,结合当地传统文化资源,以高度的文化自觉与文化担当,主动适应新时代对传统文化教育的新要求,积极将“非遗”文化教育融入幼儿园的文化建设、日常教学、教科研研究等领域,先后开发了陶泥、扎染、水墨、木工、泥塑、剪纸、国学等“非遗”课程内容,逐步构建起特色鲜明、系统科学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体系,走出了一条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构建特色实践课程的课改之路。

环境作为一种“隐性课程”,具有独特的教育功能。让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让每一个角落都彰显“非遗”艺术气息,让每一位幼儿抬眼、转角时都能与泥塑、水墨、扎染、剪纸等艺术品不期而遇。我园秉承让环境说话,用环境育人的原则,将环境创设与教育理念巧妙结合,让幼儿与“非遗”的“对话”无处不在。

为了让“非遗”文化浸润幼儿园的每一个角落,我园加大了区域、墙壁、走廊、功能文化室的建设力度。如,在每个活动室都创设了“传承‘非遗’”制作区和“对话‘非遗’”展示区,利用多功能室和楼道区域开设木工坊、扎染坊、水墨坊、陶古坊、泥工坊、石头坊、棋艺轩等“非遗”基地,给予幼儿体验、传承“非遗”文化最大的创作空间与展示空间,让幼儿在得到美的熏陶和艺术感染的同时,体验成功的快乐,在潜移默化中将“非遗”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要求:“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1.重塑历史文化记忆

为增强幼儿对中华文化的了解,我园围绕春节、清明、端午、中秋四大传统节日,系统梳理了与之相关的习俗,制定了丰富多彩的活动方案,并围绕传统节日积极建构相关课程,引导幼儿利用泥塑制作十二生肖、粽子、月饼等。此外,还鼓励幼儿借助扎染技艺制作围巾、衣服,通过水墨画的方式勾勒花鸟,在了解并学习茶艺、剪纸、书法等文化的过程中,多角度了解中国历史文化的源远流长,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2.构建“非遗”文化园本课程

我园根据大、中、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学习方式,对“非遗”文化进行了筛选、梳理和分类,并结合本园实际,历经数年探讨研究,初步构建起“非遗”文化园本课程结构(见表1)及“非遗”文化园本课程安排(见表2)。

将“非遗”文化融入课程中,通过集体教学与实践体验相结合的方式,以系统化的专业教育突出传统“非遗”文化的传承,有助于强化“非遗”文化的渗透性和传播性。

3.近距離感受“非遗”文化

我园立足于“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每学期会邀请文化传承人走进幼儿园,为幼儿提供近距离了解“非遗”的机会。师幼一同欣赏相关传统手工技艺的表演展示,开阔视野的同时,深入体验“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此外,教师还鼓励家长利用节假日带幼儿走进灵石“非遗”馆和静升“非遗”馆,欣赏并体验面塑、刺绣、泥塑、烫画、草编、版画、雕刻、拓片等项目,聆听文化传承人讲述他们与“非遗”的故事。

我园将“非遗”文化融入教学研究工作中,力图做到以研究促进“非遗”文化教育向专业化、纵深化方向发展,以研究指引“非遗”文化的延续传承与创新发展。

1.有效开展课题研究,弘扬“非遗”传统文化

我园充分结合园所实际,深入挖掘地方“非遗”文化,通过相关课题的申报与研究,助推园所“非遗”文化教育向专业化发展。我园申请承担的“国家‘非遗’项目校园传承”课题现已开始立项研究,这也将成为我们探索和尝试“非遗”文化入园更加科学、专业的重要抓手。

2.定期组织教研活动,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为提高教师对“非遗”文化的了解,提升教师对“非遗”文化园本课程的认识,我园会定期组织教师开展教研活动,鼓励他们互相交流经验与成果,共同探讨解决课程开展中遇到的问题。我们还会邀请“非遗”文化相关专业人员共同加入教研,汇集研究智慧,提升研究成果,促使“非遗”文化入园不断向纵深发展。

3.交流分享研究成果,助推教师深入研究

我园于2016年9月开始围绕“非遗文化——泥塑”进行课程的探索与实施,经过近4年的研究,于2019年11月在山西省学前教育学会学术年会中做了“泥塑让儿童释放心灵”的分享交流,2020年11月在晋中市特色幼儿园创建工作中荣获“成果突出奖”。交流展示是对研究成果的分享,更是对我们不断深入研究的鞭策。

古人曾说:“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将“非遗”与幼儿教育完美结合是我们的愿望,当“非遗”文化浸润在幼儿园的每一个角落,当幼儿拿起“非遗”传承的接力棒,我们的幼儿园课程也变得更具生命力、更有意义。未来,我们将继续深入挖掘适合幼儿的“非遗”文化资源,看见儿童,发现儿童,让“非遗”文化课程与幼儿相连接,与各种资源相连接,使“非遗”文化助力幼儿成长,使幼儿成为“非遗”文化的热爱者、传播者和传承者。

猜你喜欢

文化园泥塑非遗
民间美术——泥塑
宋志浩作品赏析
新时代高校图书馆文化育人路径探索
惠和石文化园
泥塑作业
“非遗”走进高校
官渡古镇“非遗”联展
历史文脉及渠源文化的引入与表现
试论文化园的宣传教育途径与作用
大型泥塑《收租院》版权属于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