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困惑及对策

2022-03-04赵志勇云南省保山市昌宁县柯街中学678103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 2022年11期
关键词:新课改课文阅读教学

赵志勇(云南省保山市昌宁县柯街中学 678103)

阅读不但是语文教学的组成部分,也是生活的一部分。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仍存在不少问题,在传统的“高效能,低效率”教学模式的影响下,学生的阅读能力未得到很好的开发,学校和教师对阅读教学的关注程度也不够。同时,存在阅读教学无人过问、一带而过的情况。为此,研究阅读教学的优化策略非常必要。

一、语文阅读教学的特征

一是阅读主体的自主性,即在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无法代替学生进行自主阅读。二是阅读过程的实践性,即学生在开展阅读时,要通过文字走进作者的心灵,从阅读过程中感受阅读带来的快乐。三是教师在阅读中的调控性,即阅读是一个连续的过程,需要不断递进,教师要控制好阅读的节奏。四是阅读结果具有多样性,即读者不同,其阅读的感受和领悟不同,各个学生都会有不同的阅读感受,教师要尊重学生阅读的多样性和差异性。

二、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困惑

1.学生缺乏阅读兴趣

新课改要求对学生开展素质教育,因此,教师要尊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但在目前的教学中,仍存在以教师为中心的情况,教师讲解、学生接受的局面仍未改变,学生的学习兴趣长期难以提高,不爱阅读、阅读效果不理想的情况普遍存在,很难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2.教师教学方法陈旧

很多教师的教学方法陈旧,无法满足阅读教学的需要。例如,一些教师在备课时只是简单地抄写教参,在教学中照本宣科,不注重与学生进行互动。对教学效果的评价也仅仅是通过考试这一方式,造成了师生之间只是利用考试分数进行对话。同时,教师参加教学培训的机会少,业务能力有待提高,教学方法还需要改进。

3.忽视课外阅读指导

阅读教学的内容仅局限于教科书上的课文。尽管这部分课文非常重要,但只靠阅读这些课文是难以提高学生阅读素养的。另外,部分学生、家长认为阅读没用,看课外书只会耽误学习,浪费时间,也没有效开展课外阅读。

4.应试教育思想影响

目前,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中,部分学校把学生的考试成绩和升学率作为第一指标,学生学习的目的就是要提高成绩,教师开展教学的指导思想就是“考什么教什么”。所以,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时,通常是侧重于考试有关的内容,阅读教学以考试评价标准为指导,不太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三、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优化对策

1.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这一特殊阶段,在学习时也会有自己的出发点和想法,但往往得不到尊重,这也是其学习兴趣缺失的重要原因。对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保持学生对阅读的新鲜感,提高学习效率。例如,在《黄河颂》这篇课文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闭上眼睛,合上课本,听教师诵读,聆听对黄河奔腾浩荡情景的描述,黄河在学生的脑海中奔流,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下就被提了起来。

“兴趣是阅读的原动力”,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内在阅读动机,可以利用听读的方式让学生感受课文描写的魅力。例如,在高尔基的《海燕》、郭沫若的《雷电颂》这些课文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在课前为学生播放这些课文的音频朗读资料,使学生跟随朗读进入课文描写的意境,通过情感的音符让学生心灵颤动,然后再让学生进行听读和朗读,独自体味课文的情感,以便更深刻地掌握课文的内涵。

2.开展对话式语文阅读

语文阅读教学的重点是“读”,只有读才可显真知,见真情。开展对话式阅读不仅能开启学生阅读的心智,还能指导学生进行正确阅读,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对话式语文阅读主要是指教师、学生、文本处在平等的地位上,实现启迪心智、灵魂交融的阅读。在对话式阅读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对于阅读的体会和感受。对此,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学习基础,让学生在“提高文学解读能力,了解特定文化背景”的基础上,建立新的知识结构。例如,在阅读朱自清《春》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开展对话式语文阅读,通过循环朗读的方式,勾起学生对家乡春天的美好回忆,引导学生进入作者描写的意境中,使学生开展合理大胆的想象,把自己回忆中有关春天的景色和作者描写的春天的景象实施对比,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作者创作的过程,实现学生与文本、作者之间的心灵沟通,实现美的享受,受到美的感染。

3.合理推荐课外读物

仅靠短短的一节课是很难让学生获取足够的知识的,因此必须将学生获取知识的来源拓展到生活中,就如陶行知先生说的那样,“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对此,教师有必要向学生推荐一些课外读物,让其在课余也有时间和机会投入阅读中,日积月累地提高阅读能力。

4.改革课程评价方式

要改变以往只靠考试成绩对学生进行评价的单一模式,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一是将结果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有机结合。过程性评价重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考查,通过在教学中形成问题,解决问题,信息反馈,从而不断改进和调整教学活动。结果性评价重点是检验最终学习成果,也是反馈学生学习情况的有效途径。将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有机结合,可以有效改变过去教学中存在的以政府部门评价学校,学校评价教师,教师评价学生的从上至下的评价方式,打破传统课程评价的直线性和单一性。二是将他人评价与自我评价有机结合。在学习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此教师要积极推行学生自评,通过开展自评提高学生的自我认识,实现自我发展、自我激励、自我管理的目的,充分尊重和关注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还要把学生间的互评、学生自评、家长评价和教师评价等方式有机结合起来,实现他人评价与自我评价的良好结合。

四、结语

语文阅读教学要重视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而非仅仅是学习方法、知识的传授,要使人文精神成为学生日后学习、工作和生活的方向标。开展语文阅读教学,一是让学生提高鉴赏力、逻辑性、辨别力、记忆力和思考能力,二是提高学生的思想境界,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三观,使其具有不屈的精神和坚强的信念,实现全面发展的目的。

猜你喜欢

新课改课文阅读教学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新课改下初中班主任管理的创新实践
背课文的小偷
新课改下关于学生减负的几点思考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背课文
新课改下的初中地理创新教学研究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
语文阅读教学中要加强读与写的结合
如何进行初中英语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