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道德与法治课创设教学情境的几点看法

2022-03-03广西南宁市秀厢小学530001宁永红

小学教学参考 2022年12期
关键词:道德法治创设

广西南宁市秀厢小学(530001) 宁永红

小学生已经形成一定的个人意识。因此,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应从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性意识出发,通过引入真实经历、讨论社会事件、进行角色扮演、引入信息技术等多种途径,创设多元化的教学情境,在为学生提供更自由、更广阔探索空间的同时,使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这样能更好地推动德育工作的发展。

一、以真实经历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动机

在以往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教学过程往往割裂了教育环境与教学活动之间的有机联系,使得大部分学生对教学环境感到陌生、疏远,甚至感到格格不入,呈现出被动学习的状态,这不利于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而基于学生已有或熟悉的生活经历,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引入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问题,能够有效唤起学生的学习内驱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从而实现教学质量的提升。

以统编教材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吃饭有讲究》的教学为例,教师在导课环节安排猜谜语的小游戏,给出趣味谜语:“两个兄弟一般长,同出同进总成双,酸甜苦辣它先尝,只吃菜来不喝汤。”“肚儿圆圆白衣裳,好像元宝肉中藏。”通过“筷子”“饺子”的谜底,将学生熟悉的生活物品作为课堂导入内容,在激发学生好奇心的同时,为后续教学内容的引入做好了铺垫。在正式授课阶段,教师进行以下生活情境的创设:“小明的妈妈邀请小明的同学来家里吃饭。吃饭时,小明录下了以下几段视频。”此时,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相关的视频。视频中,有的小朋友在饭桌上毫不避讳地打喷嚏,有的小朋友在等待上菜时玩筷子,有的小朋友在玩椅子,还有的小朋友吵吵闹闹。视频播放完毕,教师根据视频内容进行教学引导。

师:同学们,在饭桌上打喷嚏这种行为对不对呢?

生1:不对!

师:那为什么不对呢?

生2:这样很不卫生。

师:那玩筷子,还有吵吵闹闹呢?

生3:这样做都很不礼貌。

此后,教师可以继续提出“同学们在家还有怎样的用餐礼仪”“你还知道哪些饮食习惯”等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进一步分享自己所知道的相关知识和已有的真实生活经历。

当今小学生的生活经历比较丰富,因此,教师在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时,不应将学生视为一无所知的“白纸”,只采用传统的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而应在深入挖掘教学内容的基础上,鼓励学生积极分享亲身经历、表达个人观点,在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中促使学生产生思维碰撞,使其能够结合已有经验自主分辨对错,更为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形成新的认知。

二、以社会事件创设讨论情境,培养辩证思维

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本质在于通过系统的德育理论知识教学,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和法治观念,并在日常生活中能够基于所学的知识,明辨是非、自我约束。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引入热门社会事件创设讨论情境,一方面能够加深课堂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提升教学的指导性,培养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的能力;另一方面能够营造课堂思辨学习态势,在充分调动学生课堂参与积极性的同时,拓展学生的学习思维,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

以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生命最宝贵》的教学为例,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通过视频播放、图文展示的形式,将“8·12天津滨海新区爆炸事故”这一真实社会事件引入课堂,并结合“生命最宝贵”的教学主题与“逆行英雄”的事迹,创设以下讨论式教学情境。

师:消防员明知回去会有生命危险,还要返回火场关闭阀门,这种行为是不是对自己生命的轻视?如果是你,你会有更好的解决办法吗?

(在问题的引导下,学生积极展开思考与讨论,并结合各自的想法提出了各种不同的观点)

生1:从客观层面看,这种行为确实是对自己生命的不负责任。但从主观层面看,这是舍己为人的奉献精神,如果换做自己,我也会这样做的。

生2:在不确定能否完成任务的情况下,回去确实是对生命的不尊重,一旦没有如愿阻止爆炸,不仅无法阻止危险的扩大,还会失去生命。如果换做自己,我并不会返回火场,而是尽最大可能疏散周围百姓,将损失降到最低。

在不同观点的支持下,班级学生呈现出思辨学习态势。此时,教师再结合“成长不易”“生命的意义”等课程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学生在讨论和辩论的过程中,逐渐明确“生命的宝贵不仅在于生长不易,更在于价值体现”的人生哲理,从而对“生命的意义”这个主题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师:现在同学们已经了解了“8·12 天津滨海新区爆炸事故”无论是对普通人,还是对消防员的生命都带来了极大的危害。那么,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如何避免火灾发生呢?

生1:不玩火柴、打火机这些危险物品。

……

师:如果发生火灾,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生2:老师,我知道,要打119!

生3:要找周围的大人们。

在上述教学案例中,教师引入社会热点问题,并提出能够激发学生对“生命宝贵”认知冲突的问题,创设出讨论式的教学情境。在教学情境中,学生能够根据自身经历和理解,对同一个问题提出不同的看法,使课堂教学呈现出思辨学习态势。同时,在教师有针对性的引导下,学生能够逐渐看清事件的本质,不仅对生命的宝贵之处形成更为全面而深入的理解,还在一定程度上发展了辩证思维。

三、以角色扮演创设体验情境,增强情感体验

通过角色扮演创设体验式的教学情境,能够促使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进行换位思考,通过模仿日常生活中特定角色的特定行为,激发学生的认同感或驳斥心理,从而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道德意识和价值观念的形成。对于小学生而言,受到身心发展及生活阅历等因素的影响,难以形成比较深刻的道德观点,这限制了他们道德认知的发展。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能够弥补其人生经验和道德认知的不足,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与认同,真正实现提升学生道德素养的教学目标。

以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走进我们的老师》的教学为例。教师将小组合作学习与角色扮演两种教学方法相结合,创设出体验式的教学情境,以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具体做法如下:以六人一组的形式将班级学生进行分组,每个小组依次扮演教师的角色,负责一天的教学组织和班级管理工作。

师:今天,我们开展一个“人人争做小老师”的活动。同学们认为老师们每天都在做什么事情呢?

生1:上课。

生2:还要改作业。

师:同学们认为老师除了做这两件事,还有哪些工作呢?现在请同学们认真搜集整理老师们需要做的工作,在活动中好好地表演出来。

上述体验式教学情境,不仅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还能够使学生将自身的情感有效融入课堂当中,从而获得更好的学习体验。如为了保持班级环境的整洁,小老师一方面要以身作则,主动保持班级环境的干净与整洁,杜绝影响环境卫生的不良行为;另一方面要对学生进行教育和管理,在制订相应管理制度的同时,向学生讲述保护环境卫生的重要性。又如,当个别同学出现违反课堂纪律的行为时,小老师既要及时对该同学进行道德层面的教育,又要注意对自身管理态度、方法及尺度的把握,避免对同学心理造成不良影响。

在上述体验式教学中,学生通过角色扮演,亲身体验到教师工作的劳累和辛苦。学生在理解和同情教师的基础上,产生了尊重教师、感恩教师的思想意识,情感上加深了对教师教学方式的理解与感悟,师生之间的情感获得了进一步增强。

四、以信息技术创设艺术情境,提升教学效率

教学内容抽象、枯燥,教学氛围压抑、严肃,教学手段单一、乏味,这是导致道德与法治课程学生学习兴趣低下的主要原因。在信息化教学背景下,教师在开展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时,可以从学生的兴趣和认知特点出发,灵活引入多样化的信息技术手段,创设出具有较高情趣的艺术化教学情境,实现课堂教学品质的提升。

以统编教材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我们当地的风俗》的教学为例,在授课之前,教师可以对学生的个人信息进行全面的了解,提前掌握每个学生的民族、籍贯以及主要的生活地区等信息。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互联网等信息技术手段,以“看风俗猜地区”的教学活动为载体,进行艺术化教学情境的创设。如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为学生播放《美丽的草原我的家》《烟花三月》《北国之春》等民歌,引导学生结合歌词,猜测歌曲所描写的地区;也可以播放马头琴、腰鼓、唢呐、琵琶等乐器的声音或展示相关的乐器图片,让学生猜测不同乐器对应的地区;还可以通过视频播放的形式,向学生展示花朝节、赛马、放风筝等民俗活动,让学生感受不同地区的风土人情。当学生欣赏完教学资源后,教师可以通过“说说我家乡的风俗”主题活动,鼓励学生进行分享,将课堂教学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结合起来。

师:请同学们看这张照片,照片上的物体像一只什么动物呢?

生:像马。

师:非常正确,那有没有同学知道这个乐器叫什么呢?

生:……

师:看来,同学们对这个乐器很陌生呀!(随后播放弹奏马头琴的相关视频)

生:老师,这是蒙古族的马头琴。

在上述教学案例中,教师通过视频、音频等信息化教学手段,从视听层面为学生创设出生动、有趣的艺术化教学情境,不仅营造了活跃的课堂教学氛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将抽象枯燥的课程内容与生动形象的影音信息紧密相连,加深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与感悟,切实提升了课程教学质量。但是,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多媒体教学设备只是辅助教学的一种工具,教师可以在课程导入时、学生生活经验匮乏时、突破教学难点时使用,切不可让多媒体教学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

五、以所学内容创设故事情境,提高教学趣味性

小学生往往对那些新奇有趣的事物抱有极强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因此,教师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应以教学内容为依托,创编出一个完整的故事,或结合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与内容,鼓励学生去讲述与本节课相关的故事,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锻炼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在一种有趣的情境中学习知识,以达到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和使学生健康快乐成长的教学目标。

以统编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说话要算数》的教学为例,在授课之前,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让学生去搜集有关失信和守信的成语故事。教师则搜集一些与课文有关的视频资源,并制作成PPT。

师:课前,老师让同学们搜集了有关失信与守信的小故事,有没有哪位同学可以向大家讲述一下自己搜集到的故事呢?

生1:老师,我想讲一个放羊娃的故事。

师:好,那你给大家讲一下这个放羊娃发生了什么事吧,大家要仔细听哦。

(学生讲述《狼来了》:“从前有个放羊娃……”)

师:原来,他给大家讲的是《狼来了》这个故事。我想,很多同学都找到了这个故事,但是老师现在有一个《狼来了》的故事好像和大家的不一样呢!(PPT展示经过改编的《狼来了》的故事内容)

《狼来了》这个故事学生已经非常熟悉,所以对学生的吸引力并不大,教师将这个故事进行一定的改编,能够增强它的吸引力。

学生讲述故事后,教师针对故事内容进行提问,引导学生结合教材内容进行思考和解答,使学生在具体的故事情境中主动思索与领悟,加深对故事内容的记忆。

在上述教学案例中,教师通过对大家耳熟能详的故事进行改编,增加原有故事的趣味性,使之更加贴合学生的生活,从而增强了故事的吸引力,达到了培养学生道德素养的目标。

综上所述,在新课改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师应充分意识到学生的课堂教学主体性,教学中应以学生兴趣和认知特点为中心,通过联系真实经历、引入社会事件、进行角色扮演、融入信息技术等策略,创设出不同形式的教学情境,从而实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辩证思维、加深学生情感体验、提升教学趣味性和教学效率的目标,促进小学德育教学的发展。

猜你喜欢

道德法治创设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
用道德驱散“新闻雾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