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略读不略 自主阅读也出彩
——以《蝴蝶的家》为例

2022-03-02福建省连城县城关第二中心小学沈金玲

新教育 2022年20期
关键词:蝴蝶深度文本

□ 福建省连城县城关第二中心小学 沈金玲

《蝴蝶的家》是一篇略读课文,教师在教学设计和引导时,围绕学生学习主体展开具体组织,建立完善的自主阅读体系,让略读课文不略教,学生自主阅读也出彩。以读为品、以品悟情、以情渡思、以思促写、以写助读,形成一个自主学习循环体系,为学生展开自主阅读学习提供更多启迪,教师要做针对性指导,让学生学会阅读、品鉴、读写,在内循环中建立自主阅读认知体系。

一、以读为品,建立自主阅读氛围

以读为主、读品结合,这是自主阅读的重要方法应用。小学生大多没有自主阅读的主动意识,教师在阅读引导环节,要从阅读氛围建设角度展开设计,对学生形成感官冲击,由此建立起来的阅读调动力量是极为丰富的。教师导读设计时,要注意抓住课文中的一些关键词语,引导学生做对接性思考,让学生自然建立阅读认知体系。阅读和品读有联系也有区别,阅读是指阅读文本主要内容,品读是分析性、鉴赏性阅读,唯有自然融合,才能建立有形学习认知。

《蝴蝶的家》带有叙事性,全文围绕一个问题展开构建,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和思考时,要紧紧抓住这个问题展开设计:蝴蝶的家到底在哪里,大自然恶劣的环境肯定为蝴蝶带来更多威胁。阅读文本内容时,找出一些关键词,结合具体语境说说这些关键词的意思,表达作者的那份担忧。学生开始阅读文本内容,顺利找到一些典型词语。如“吼叫着”“震撼着”“喧嚷着”“冲洗”等。教师与学生一起研究这些词语的表达意思,学生结合语境做解读:大自然中的雷、电、雨、风肆虐,对地面上的万物进行“洗劫”,这里运用的词语都带有拟人色彩,写出大自然发威的可怕,小小的蝴蝶会躲到哪里呢?教师对学生解读情况做梳理和归结,肯定学生的思考和解读。教师继续引导学生做阅读猜想:蝴蝶是脆弱的,它到底会躲到哪里才能避免遭受大自然的摧残呢?学生再度进入到互动交流之中。

教师要求学生从典型词语角度做品读,给学生带来更多深度思考的机会。因为典型词语要放置到具体的语境之中才有解读意义,教师适时做出引导和启示,要求学生从蝴蝶的命运猜想角度做思考,让学生在读与品中启动情感,参与到阅读品鉴之中,自然形成深刻体悟。

二、以品悟情,提升自主阅读品质

以品悟情,这是深度阅读学习的必然要求,教师要做对接性处理,引导学生结合自主阅读体会做深入思考,以提升其自主阅读品质。所谓以品悟情,是指在阅读过程中,要紧紧抓住文本主旨和作者情感展开体悟,自主阅读要让学生有充分的阅读梳理的机会,对文本主旨做深度发掘,对作者情感内容做对接思考,这样才能形成有形阅读认知。略读课文教学时,如果教师不能适时引导,学生阅读会陷入盲动性,所以给予阅读指导是非常必要的。

教师设计思考问题,能够快速启动学生学习思维,让学生在鉴赏性学习中形成体悟。如:文本中的“我”对蝴蝶有哪些担心呢?能够找到相关句子做分析吗?学生进入阅读环节,很快就有了鉴赏目标。如这样的句子:“它们的身体是那样轻盈,载不动一个水点;它们身上的彩粉是那样斑斓,一点儿水都不能沾;它们是那样柔弱,比一片树叶还无力,怎么禁得起这猛烈的风雨呢?”这段话运用了排比的形式,从不同角度做分析,写出蝴蝶的孱弱,经不起暴风雨,直接道出内心的担忧,在这个段落的最后,作者说不敢想下去,心里是“那样着急”。教师组织其他学生作对应思考,对其鉴赏情况做评价。有学生这样分析:作者想通过寻找蝴蝶的家,来解除内心的担忧,如果蝴蝶的家足够隐蔽,其安全系数就会更高,如果蝴蝶没有可以躲避风雨的家,它的处境肯定很危险。也有学生说:这段话属于细节描写内容,其语言描写更为细腻,如果从这个角度展开鉴赏,能够渗透更丰富情感内容。学生面对同样的鉴赏内容,从不同角度做思考,其体悟认知呈现差异性。

从这个教学片段中可以看出,教师问题设计比较有调度性,引发学生深度思考,在主动思考和交流中形成情感共鸣。学生阅读思维被作者牵动着,在品读中启动情感,形成阅读探索起点。

三、以情渡思,升级自主阅读认知

品读课文需要阅读思维的全面介入,教师要在情感生发角度做出积极探索,让学生主动展开自主阅读思考,进而升级自主阅读认知。以情渡思,这是比较有创意的设计,“情”与“思”是相辅相成的辩证关系,深度发掘是“思”的过程,建立阅读情感共鸣,这又是“情”的渗透和构建。自主阅读课文教学中,教师不做深入解读,鼓励学生做主动阅读思考,唯有顺利启动学生阅读思维,才能建立良性阅读互动环境。

作者继续寻找蝴蝶的家,教师针对这个内容做布设:作者到处寻找蝴蝶的家,都没有结果,心情开始沉重起来,“一个女孩”出来解围,认为蝴蝶没有出事,雨过天晴,它还是会飞出来的,但作者还是没有完全相信,你能够给作者一个满意的答案吗?这个问题一经抛出,便引发学生热议。有学生认为,蝴蝶的家虽然没有找到,但也没有找到蝴蝶的尸体,这至少说明了一个问题:蝴蝶有可能是安全的。这个小女孩的话有一定道理。蝴蝶虽然弱小,但它既然选择这样的方式生存,肯定有其生存的手段,不然便会失去生存的机会,蝴蝶也会被灭种了。也有学生说,蝴蝶肯定没有太大能力建筑自己的家,我们也不需要费尽心机去寻找,因为蝴蝶肯定会以自己独特的方式躲避风雨,而且是更为巧妙的方式,我们完全没有担心的必要。

教师从情感角度做引发,让学生展开深入思考。学生对作者寻找蝴蝶的家这个行为做分析,得出了比较理性的结论,认为作者有些杞人忧天了。学生能够从这些角度做思考,说明其思维更沉静了,体现出某种成熟度,这当然是极为难得的。

四、以思促写,促进自主阅读内化

以思促写,这是对读写结合的进一步探索。略读课文阅读训练设计时,教师要对学生阅读认知情况做调查分析,给学生布设一些深度思考的内容,让学生在深度思考中展开读写操作,让“思考”和“读写”高度对接和融合,其训练效果会更为丰实。以思促写,对学生提出特别要求,深入思考后做读写操作,读写中蕴含丰富思考体悟内容,这无疑是更有价值的训练。自主阅读训练设计没有固定内容,教师要做好整合对接处理。

读写结合在阅读教学中有广泛应用,教师适合的设计,往往能够产生丰富训练动能。《蝴蝶的家》采用的是问题串联方式的设计,教师在读写训练设计时,要求学生做仿写:我们生活中还可以遇到各种小动物,它们是不是会遇到和蝴蝶一样的生存问题呢?发挥你的想象力,选择一个小动物做具体描述。学生进入到读写状态,教师给出一些参考建议。在仿写展示评价环节,教师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展评活动。有学生选择写小蚂蚁,也有学生选择写昆虫,想象出一些情节,赋予这些小动物以更多人的情感,让读写带上更多情感色彩。教师组织学生做作品评价活动,学生读写训练圆满成功。

教师让学生展开仿写操作,给学生提供内化机会。学生对一些小动物有特殊情结,教师设计读写任务,形成自然对接,成功激活学生学习思维,让学生在主动设计和表达中形成学科认知。读写结合是最为常见的训练形式,教师从学生学习实际出发展开设计,其调度作用十分突出。

五、以写助读,实现自主阅读循环

以写助读,实现了自主阅读学习大循环,从读到品、从品到情、从情到思、从思到写、从写到读,构建出自主阅读学习的操作体系,虽然学习循环包括诸多内容,但其主线还是让学生自主阅读和思考,在深度探究中建立学习共识。以写助读,是自主阅读学习的最后一个环节,是理论联系实践的终极追求,教师要在学法方面做出归结,让学生自然建立阅读认知体系,并在主动实践中完成认知升级。

读写是促进学生阅读内化的基本手段和途径,对学生展开深度阅读起到更多助推作用,教师借助读写训练引导学生做文本再读学习,这无疑是更有创意的设计。如《蝴蝶的家》,教师要求学生展开仿写之后,要求学生将自己书写的内容和课文做比较,找出相同点和不同点,学生读写热情被点燃。虽然学生书写的内容不能和课文相提并论,但从某些角度做一些对比还是可行的。学生开始思考性阅读,在对比之后找出不少自己的不足。在集体展示过程中,学生大多会重点找出自己的缺点,这无疑是最为典型的学习反思。教师对学生反思情况做归结,对学生优秀表现做肯定评价,将阅读学习带入另一重境界。

教师设计对比阅读,让学生将自己的仿写作品和课文进行横向对比,其目的是比较明确的,就是要让学生看到差距,通过对比阅读,也能够形成更丰满的学习体验。以写助读,这是最有代表性的教学设计,让学生学会反思性阅读,这对提升其阅读综合能力有重要促进作用,也能够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

《蝴蝶的家》阅读教学设计时,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阅读认知基础实际,积极推出适合的阅读活动内容,对学生自主阅读情况做分析,让学生顺利进入到主动性阅读之中,这样才能形成促使学生建立深度阅读认知。《蝴蝶的家》是一篇小散文,以问题打开思路,表达对小动物的关爱之情,学生阅读这样的文本没有太多难度,教师要从品鉴、读写、融合等角度做关注,发动学生展开多元探究,形成崭新学科认知基础。

猜你喜欢

蝴蝶深度文本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深度理解一元一次方程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深度观察
深度观察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深度观察
为了蝴蝶
捉蝴蝶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