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趣、玩、做:小学低年级高效科学课堂的核心要素

2022-03-02江苏省南通市启秀市北小学朱赛娣

新教育 2022年20期
关键词:玩乐磁铁科学

□ 江苏省南通市启秀市北小学 朱赛娣

小学科学是学生科学素养的启蒙课程,小学科学教师肩负着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重任。小学低年级科学课开设几年来,纵观一些低年级的科学课堂,存在着一些问题。譬如,教学难度偏大,理性色彩过浓,教学形式单一,导致教学低效,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自主探究意识不强。若想提高低年级科学教学效果,教师必须基于学生立场,遵循低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与认知规律,要设法优化教学方法,趣化教学手段和形式,使科学课有趣、好玩,让学生乐思、善做。探究式学习是小学科学的重要教学策略,低年级科学学习既要有探究性,更要有趣味性、玩乐性、操作性,在低年级科学教学中,牢牢把握“趣”“玩”“做”三大核心要素,让学生在趣中探、玩中探、做中探,缔造高效科学课堂。

一、趣中探

兴趣是开启成功大门的钥匙。学生只有手中拥有兴趣这把钥匙,他们才能打开科学宝库之门。培养学生科学兴趣是小学科学教学的首要任务。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兴趣显得尤为重要,他们对感兴趣的事才会专注,才有探究的欲望。低年级科学要凸出趣味性,教师要设法趣化科学内容与学习活动,要有效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让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去探究。

1.情境激趣

绝大部分知识都来源于感官,低年级学生以直观具体感知为主,以形象思维为主要方式。直观教学旨在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有效作用于学生的感官,促进学生感性认知。情境教学就是一种直观教学方式,通过创设生动形象的场景,给学生展示鲜明具体的形象,给予学生形象的感知,有助于学生理解。良好的情境能够使学生情绪升温,形成积极健康的情感,从而激发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发动和促进学生认知,调动他们探究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以主人翁的姿态投入科学学习活动。

教师可以采取情境激趣,将抽象的科学知识融入情境之中,点燃学生情感,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喜欢科学,主动探究科学。在创设情境时,教师可以采用大情境,即用一个完整的大情境贯穿教学全程,从课堂导入到教学结束,让整个教学过程充满情趣,使学生的兴趣更能持久。例如,在教学《认识工具》一课时,笔者创设一个“做相框”的任务情境:小明想给全家福照片做一个外框,挂在墙上美化居室。任务性情境激发了学生兴趣,自然引出工具,引导学生认识工具、选择工具、使用工具,学生带着愉快的心情,完成制作任务,实现对工具的探究。

2.游戏激趣

许多科学教师常常抱怨:学生注意力不强,学习兴趣不浓,不能积极主动探究。主要原因是教学内容枯燥,教学形式单调,教师的教学无趣。因此,学生不太喜欢科学课。若要学生喜欢科学,变成科学探究的主人,教师就要设法激发学生兴趣。低年级学生与游戏有着不解之缘,对游戏有着特殊的情感,游戏对于他们来说,如同他们的工作,对他们具有强大的诱惑力。教师可以将科学教学游戏化,把科学知识融入游戏,把科学探究变成游戏活动,让科学学习变得像游戏一样快乐,以有效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学习兴趣。

游戏化是低年级科学教学的重要策略,游戏激趣效果极佳。游戏让学习富有新鲜感,游戏让学习具有挑战性。例如,在教学《磁铁的磁力》一课中,在探究磁铁的性质时,笔者设计几组游戏,分别用磁铁钓回形针、隔着书本吸大头针、巧取水杯内的铁钉等。有趣的游戏不仅激发学生兴趣,而且帮助学生有效理解磁铁具有隔空吸铁、磁性传递、磁性转移等性质。教师在游戏中可以设置小目标,学生达成后可以适当奖励,增强学生的成就感与幸福感,从而让学生对科学学习活动更加感兴趣。

3.故事激趣

低年级学生与故事有着不解之缘,故事中形象的人物和曲折的情节,深深吸引着学生,尤其是童话故事、寓言故事、神话故事等,那些充满神奇色彩的故事,更加让学生感兴趣。教师可以利用故事教学,把科学知识编入故事之中,用生动有趣的故事,提高教学的吸引力,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例如,在教学《石头》一课时,笔者创设了一个有趣的故事情境:“小石头找妈妈”。富有童话色彩的故事,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观察石头特征,给各种石头分类,了解石头的用途,最终帮小石头找到了“妈妈”。

4.魔术激趣

那些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的魔术奥秘,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魔术的激趣效果尤为凸出,无论是大人还是小孩,无不对魔术充满兴趣。教师可以在低年级科学教学中采取魔术表演,用一些科学小魔术,去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科学探究的欲望。譬如,在教学《磁铁的磁力》一课中,笔者引入魔术教学,为学生表演会飞的纸蝴蝶:在纸蝴蝶上藏几枚大头针,用磁铁隔空吸引彩色纸蝴蝶,让蝴蝶漫天飞舞。神奇的魔术吸住学生眼球,制造悬念,诱发学生猜想。

5.比赛激趣

低年级学生天真幼稚,如同初生的牛犊,毫无畏惧,他们竞争心强,喜欢挑战,喜欢争斗,永不服输。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低年级学生喜欢竞争的心理,设计一些比赛活动,在科学活动中引入竞争机制,用比赛去激发学生兴趣,激励学生探究,让他们带着热情与活力去学习。例如,在教学《磁铁的磁力》一课中,笔者设计了“钓鱼游戏”:邀请两名学生比赛钓鱼,比比谁在一分钟内钓到的小鱼最多。钓小鱼比赛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热情,而且巧妙引出了磁铁,引入了对磁铁性质的探究。

二、玩中探

爱玩是人的天性,低年级学生特别爱玩,教师可以利用他们爱玩的特点,将玩和学结合起来,借助“玩”来激发他们的兴趣,调动他们的探究动机。在低年级科学课堂中,教师要淡化知识性,要寓学于玩,增加娱乐性,要借助玩的方式,引导学生在玩中探索,快乐学习,使他们爱上科学。

1.自由玩乐

自由是兴趣的基础,是有效学习的前提。要想让学生喜欢科学,爱上科学学习,获得有效的探索,必须给学生自由的空间,让他们自由玩乐、自由呼吸、自由探究。玩乐式科学探究,就是将科学学习融入玩乐,让学生边玩边学,在玩中体验感悟。所谓自由玩乐,就是教师在设计科学探究活动时,要少一些条条框框,多一些开放性。学生在玩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放手,少一些指指点点,多一些信任尊重,要给予学生充足的玩耍时间,让学生玩个尽兴,玩个痛快。

譬如,在教学《玩泥巴》一课中,做泥人是学生最感兴趣的活动,在教学中,教师给学生展示了两个惟妙惟肖的泥人,激起学生制作泥人的欲望,接着让学生观看视频,了解制作泥人的基本步骤:筛土、活水、捏泥。在学生初步掌握了玩泥巴的方法后,放手让学生动手,让他们自由玩泥巴,他们尝试失败,自我总结提高。

小学科学课堂中的玩乐,也要适度适宜。自由过了头,教学就会乱套,教师要做好组织管理,要组织学生有秩序地玩,不要让学生毫无规则意识,学生的自由要在可控范围之内,这样才能提高玩学效果。

2.独立玩思

玩中探是以玩耍为载体,以探究为目的。许多教师在低年级科学教学中,凸出课堂的娱乐性,忽视玩中的思考性,设计的玩乐项目缺少思维含量,很少组织学生思考感悟,导致科学课缺少探究味道,降低了科学教学效果。玩中探是一种玩思结合的学习方式,要让学生边玩边思,乐中有思,在玩乐中受到启迪,获得思悟。玩中探要关注学生的科学思维,引导学生分析、判断、推理、概括,使他们自己能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教学的要求在不断改变,在科学实验教学中,要求分组实验仪器由原来的四人一组变为一人一组,这也是为了能够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与独立实验的能力。在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时,教师要采用独立玩思,要让学生独自玩耍,独立思考,让他们形成独立思考意识,有自己独特的主见,而不是盲目跟风,人云亦云。譬如,在教学《玩泥巴》一课中,教师给每位学生都提供了塑料盘、筛子、泥土、水杯等器材,让学生独自玩泥巴,各自实践体验,独立思考操作,如此,每个学生都能得到锻炼,得到独立思考的机会,从而提高了动手操作能力。

3.合作玩学

合作学习具有诸多优势,是当今科学课堂的一种重要教学主张。合作增加了个体交往的机会,使学生在同伴面前有了表现的机会,有效激发了个体的内在潜能,让他们的个性得以充分释放。合作增加了交流与分享的机会,让学生能够互相取长补短,共享学习成果。合作增加了思维的交锋与碰撞,放大了个体的智慧和力量,提高了学习的效果和效率。

有些小学生娇生惯养,以自我为中心,合作意识与能力都比较差。因此,在低年级科学教学中,教师要多组织学生合作玩学,让学生群体玩、集体学,培养他们的合作学习能力。例如,在教学《认识工具》一课中,为了有效培养学生使用工具的技能,笔者设计了一个“使用工具擂台赛”,让学生小组合作完成相关任务,小组合作不仅激发了学生使用工具的兴趣,而且学生有机会互助互学,操作技能得以有效提高。合作玩学与独立玩思并不矛盾,合作学习能力与独立思考能力同样重要,这里的合作是在独学基础上的合作,先让学生独立玩耍,独立思考,然后小组玩乐、分组讨论、合作探学。

4.智慧玩研

玩学课堂中学生不仅要爱玩,更要会玩,教师不能只注重表面的玩,更要关注内在的研,不仅要让学生玩得快乐,更要玩出智慧。玩学课堂中,学生要会巧妙地玩、智慧地玩,在玩中理解,在玩中研究,获得知识的建构,得到能力的提升。智慧玩研是玩中探的最高境界,是玩与研的真正融合,在玩中生长智慧。

慧玩课堂,首先要用玩激发学生好奇心,引发学生思维力,激发学生探究欲,然后在进一步玩耍中感知体验,探寻科学秘密,发现科学道理。例如,在教《玩转小水轮》一课中,笔者不仅让学生自由地玩,而且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玩,让他们先想办法让小水轮转起来,学生有的用嘴吹,有的用手拨,笔者就让学生试一试、玩一玩。在学生提出“用水冲”的方法后,笔者没有急忙让他们去操作,而是请学生想一想怎么玩,请他们想办法怎样倒水使小水轮转得更快?在学生猜测出影响水轮转动快慢的因素后,让他们去尝试操作,尽情玩转小水轮。

三、做中探

实践是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动手实践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小学生抽象思维尚浅,主要借助动作直观思维去理解。因此,动手做是科学探究和理解的有效方法,做中探是低年级科学教学的必由之路。做中探体现了知行合一的思想,采取手脑双挥的策略,在实践中探究,用经验去探究。

1.实验操作

实验是小学科学教学不可或缺的方法,是学生做中学的重要载体。低年级科学实验应当趣味性浓一点,可操作性强一点,方法步骤简单一点。由于低年级学生动手能力较弱,所以,科学实验不要太复杂,在实验中多一些观察性实验,着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多一些简单对比实验。例如,在《磁铁的磁力》一课中,笔者设计的几组实验都比较简单,如在探究磁铁能吸铁的实验中,只要学生先猜一猜,然后用磁铁去吸一吸每个物体。在低年级科学实验中,教师要多一些演示指导,教会学生正确使用实验器材,教给学生实验操作的方法和技巧,帮助学生积累一定的实验活动经验。

2.制作模型

低年级学生爱动手,喜欢做一些手工,用材料制作一些模型,如用积木拼一拼、摆一摆,用纸张折一折、剪一剪,做成各种不同的造型。当然,这里的手工是科学课上的制作模型,借助对模型的观察和操作,在制作模型过程中体验,从中探究科学知识,发现科学原理。譬如,在教学《玩泥巴》一课中,制作泥塑就是一个手工活动,学生特别喜欢这个活动,但要制作好泥塑,必须先筛出细小的泥土,还要将泥土和好,和泥时必须倒入适量的水。学生在制作泥塑中感知泥土的特点,享受玩泥巴的乐趣。

3.栽培饲养

植物和动物是科学教学的重要领域,而植物与动物的特征、习性等方面的知识,不能靠机械的讲解灌输,而要让学生亲手栽培、饲养,亲历探究过程,才能获得真实而准确的发现。要想获得科学知识,必须亲自去做,栽培与饲养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亲眼观察发现。植物栽培与动物饲养,是低年级学生最喜欢的活动,让学生在做中探究。譬如,在教学《栽小葱》一课中,让学生栽一盆小葱,亲自照料,学生在护理过程中观察记录小葱的生长变化,了解小葱生长的基本条件。

做中探,真正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探究学习的主人。在做中探的科学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设计丰富的实践性活动,给学生提供结构性操作材料,引导学生在各种探究活动中体验发现。

猜你喜欢

玩乐磁铁科学
发掘玩乐商机
点击科学
超燃夏日玩乐发光体
科学大爆炸
玩乐厨房
最享受的玩乐
科学拔牙
玩磁铁
衰落的科学
用磁铁治病,由不信到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