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生命意识的培养

2022-03-02福建省蕉城第一中心小学陈晓霞

学苑教育 2022年10期
关键词:雷锋生命教材

福建省蕉城第一中心小学 陈晓霞

教育的本质在于唤醒学生生命的自觉。加强生命教育,强化生命意识已成为当今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小学语文是一门同时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学科,在对学生进行祖国语言文字运用教学的同时,也应当对学生进行有关生命各方面的教育。关于生命教育,不仅体现语文教学的人文性,也是当代教育的趋势。而作为一名小学语文老师更应该让学生得到人性的滋润,应有的温情。因此在小学语文学科教学中,小学语文教师要把握生命教育的正确时机,自觉地把生命教育融合到语言文字教学中去,使语文教学更富有生命力。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呢?

一、注重人文关怀,体验生命意识

“语文教学的人文性”是《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的,可见关注人的生命教育是语文教学任务中必不可少的内容。现代观念的语文教育,就是能借助教材中隐藏着能体现生命意识教育的零星信息,来教育人的生命的语文。语文教学是在提高学生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同时进行生命意识的教育,树立一种对生命的敬畏、热爱,达到珍惜生命的教学过程。

1.唤醒学生的本性。

我校是一所历史悠久的百年老校,内有嘉祐年间留下的“明伦堂”,每年都会在“明伦堂”为一年级新生举行开笔礼,就是在孩子的额头上点上朱砂的仪式,意味着为孩子开启蒙昧,启发觉醒,走上寻求心智觉醒的通道。儿童是最纯真的,可以说是一层不染的白纸。他的成长取决于教育他的种种因素。在他们的生命发展中存在有许多变数。当我们面对儿童,我们的心里常常涌动着怜惜,处于教师的本能总有一种要保护好他们的欲望。因此,面对学生我们要换位于儿童的角度,面对他们的骄横无礼、脆弱撒泼、天真无邪,充满好奇和生命力,我们在教育中要尽可能地保护他们这些美好的天性,又要使他们得到更好地发展。

2.唤醒学生的自觉。

我们的教学过程也正是与学生日常交往的过程,教师要把握时机注重与学生的情感沟通,蹲下来看待学生,教会学生懂得分辨是非的能力,做敢于保持自己观点的人;教育学生要心胸宽广,善解人意,宽厚待人,对人生要充满希望;团结合作、互相帮助、取长补短,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能从别人身上学到一些好的经验和方法。同时在语文课堂中,学生与文本,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也同时存在有人文关爱的因素,人与人之间、人与文本之间的交流、思维的碰撞,自然升华出一种浓厚的人文气息。教师要正确做好学生的引导者,利用各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感悟文本、感悟生活,真正体会人性的善良、人情的淳朴、精神的超脱,真正体验学习的快乐,体会生命的美好。

二、挖掘教材文本,培养生命意识

课改后的新教材课文,每一单元都围绕一定的主题,有揭示动物的、大自然风光的、赞美人世间亲情、友情的,有阐述人生真理的……翻开一本本语文课本,会发现几乎没有哪一篇文章不能成为渗透生命教育的载体。它就是一本“生命的教科书”,它为生命教育提供了相当丰富的教育教材。

小学生在学习生活过程中总会受到种种因素的困扰,变得焦躁不安、困惑迷茫,甚至对未来失去信心。语文教师就可以充分利用这些教材资源,挖掘教材中能体现生命教育的课程,因势利导,引发学生与文本产生共鸣,善待生命,帮助学生坚定信念,使他们成为有理想、有追求的人,培养他们的生命意识。

就拿三年级上册第24课《司马光》这样一篇文言文来说。如果只停留在理解古文意思,初步感知小古文特点上,那么蕴含在文中司马光遇事沉着机智、勇敢果断的美好品质就难以为学生体会感悟,也错失了一次生命教育的机会。在学生学会古文的读法,借助注释理解文章的意思,初步感悟小古文的特点的基础上帮助学生理清故事发生的起因、经过、结果。抓住“群儿戏于庭”读出故事的人物、地点、事件。引导学生通过古文中“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体会此时落水儿童生命的紧急,随时有丧命的危险。情况紧急,多让人着急呀!可大家的反应是都跑去找大人。就在这样一个紧急关头,一个小生命即将逝去,只有“光持石击瓮破之”是司马光抱起石头打破水缸。多么令人激动兴奋的时刻——孩子得救了!此时,比较司马光和其他孩子的表现,在紧急关头来不得半点迟疑,时间就是生命,是司马光砸瓮而救了孩子。这样一步步引导学生体会到司马光遇事冷静思考、勇敢机智、聪明过人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二年级下册第五课《雷锋叔叔,你在哪里》,这首诗歌以问答的形式,带领我们去寻找雷锋的足迹,这是一篇能够让学生感受生命价值的典型范例。雷锋虽然离学生现在的年代有些久远,但雷锋精神无处不在,文章字里行间饱含着雷锋无私的奉献精神。全文围绕“雷锋叔叔,你在哪里”这一问题展开教学,重点抓住“抱着迷路的孩子,冒着蒙蒙的细雨”和“背着年迈的大娘,踏着路上的荆棘”结合画面和学生生活实际体会雷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教学不能停留在此,教师可适当补充雷锋的先进事迹、感人故事,使学生从中真切体会到此时的雷锋不只是一个人名,而是一种精神的代表——雷锋精神。再结合诗歌最后一节“乘着温暖的春风,我们四处寻找”拓展想象:生活中我们在哪儿还遇见过“雷锋”?他是如何帮助人们的?学生经过思考讨论,有的学生说:“工地上那一块块红砖上,有雷锋留下的汗水。”有的学生说:“那马路边指挥车辆文明通行,是雷锋挥动的手臂。”有的学生说:“那温暖的车厢里,有雷锋留下的微笑。”有的学生说:“那滚滚的洪水中,有雷锋坚强的臂膀。”就这样通过拓展想象,雷锋的形象在学生心中更加鲜明,雷锋助人为乐的行为将更加深入学生内心,也将文章中丰富的人文精神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这样既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也以此促进学生自我完善,实现小学语文课程人文性的教育目的。

三、巧妙联系生活,激发生命意识

学习源于生活,在教育中同时也存在着许多的生活知识,所以教师要从学生的生活入手,让学生在生活中感受到教学的意义所在,从而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语文教材源于生活,课堂教学要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让语文教学生活化,这样,能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并从生活中体会学习的快乐,在不知不觉中学会知识。这样不仅体现语文教学的人文性,也赋予语文课堂以生命的活力,才能引导学生更好地从生活中学习语文,在学习语文中学会生活。

如教学《小蝌蚪找妈妈》这一内容时,对于学生来说单纯的蝌蚪或青蛙比较熟悉,但对蝌蚪如何变化成青蛙的过程并不了解。教师在教学前应提出问题:“小蝌蚪是怎么变成青蛙的?”布置观察任务。但变化过程毕竟是有一定时间的,可以提醒学生可查阅相关资料,结合观察,再让学生之间进行交流,在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上加深印象。学生在观察中发现蝌蚪是先长出两条后腿,再长出两条前腿,最后尾巴变短不见了,变成青蛙。在观察和查阅资料中还懂得了青蛙是庄稼的保护神是益虫,我们要保护它。这样,学生在观察中获得知识,在生活中感知生命的气息,收到真正地启迪。

又如在教学二年级下册《找春天》一文时,正逢春天。教师应引导学生走进大自然去观察发现春天万物生长的变化,领会生命的勃勃生机,并结合想象感受世间万物皆有生命,我们应该爱护它、珍惜它,感受春天的美好。学生在观察中找到了春天,并仿照课文说说春天是什么样子的?学生的作业中也出现了与文中相媲美的语句。例如:燕子在空中叽叽喳喳,那是春天的歌声吧?微风中轻轻摆动着柳条,那是春天的秀发吧?笋芽儿从土里钻出来,那是春天的手臂吧?蝴蝶在花丛中飞舞,那是春天的舞蹈吧?……通过寻找春天,学生无不感受到大自然的勃勃生机,充满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生活充满无限的向往。

《雾在哪里》一文可以引导学生在清晨观察雾的样子,走进雾中亲近大雾,带着感受加上想象了解雾在不同时间的变化。学生在欣赏雾中美景,激发热爱大自然之情的同时,提醒学生雾也给人们带来了很多不便,有雾时一定要注意交通安全。这样,让学生通过观察来了解生活,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真正做到教书又育人。

因此,只要我们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在生活中寻找与语文学习的结合点,让生活更好地为学习语文服务。在生活中,学习知识,激发兴趣,掌握学习、生活的技能,就能有效地激发他们的生命意识。

四、依托教材延伸,加强生命意识

小学语文教材为生命教育提供了相当丰富的教育教材,但更为广阔、更为丰富、更为生动的生命教材,就是浩瀚无边的课外阅读。我们应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逐课去搜集与教材中具体内容相匹配的生命教育的课外阅读文章,形成由课内延展到课外,引导学生阅读推荐的相应文章,然后通过读书交流与读书心得的形式,达到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目的。

例如:语文统编教材每册都安排了该学期必读书目,二年级下册“快乐读书吧”推荐了四部作品:《神笔马良》讲述了善良的马良用神笔惩恶扬善的故事;《七色花》讲述了小姑娘珍妮被赠予了一朵七色花,她只要撕一片花瓣出去,就可以实现一个愿望;《愿望的实现》讲述了在仙女的帮助下,淘气的儿子和严厉的爸爸互换身份后,情节合理又新奇,充满童趣;《一起长大的玩具》既有作者儿时的回忆,又有对儿童生活的美好想象。这些作品无不饱含着浓浓的人文气息,是开启儿童美好心灵的好素材。因此,教师要好好引导学生阅读并进行分享。

除了每册教材中明确的推荐,还有我们在每篇教材的学习中也可以延展到广阔的课外读物中。学习二下第一单元课文时,可推荐孩子阅读洪汛涛的《牧童三娃》《大奖章》,以及苏联作家马尔夏克的《十二个月》、泰戈尔的《纸牌国》。学习《一匹出色的马》推荐读《一只想飞的猫》。学习三下安徒生的作品《卖火柴的小女孩》推荐读安徒生作品,学习六上《夏天里的成长》时推荐阅读《成长的夏天》等等。

同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小学阶段是阅读的最佳时期,要利用多种渠道拓展自己的阅读量。当学生在阅读时,有些文章内容也给了他们强烈的感染力。学生对某本书或某篇文章有感触时,要鼓励他们写感受,来抒发自己的情感。例如:有个学生读了《鲁滨逊漂流记》《企鹅旅行记》《汤姆索亚历险记》三篇外国著作,从中认识了不怕困难、乐观向上、顽强生存的鲁滨逊,认识了屡次犯错、冲动最后变成热爱家庭、关爱他人的小男孩尼尔斯,认识了勇于探险、追求自由、顽皮可爱的男孩汤姆索亚,教师就紧跟着让学生说说你印象最深的一个人物的故事。这样学生在阅读中做到真正有所得,启迪了他们的心灵,对健全他们人格的发展起到一定的作用。像这样的课外阅读数不胜数,教师只有很好地把握时机,才能更好地将语文教学从课内向课外延伸。

习作教学在语文教学中也是必不可少的,往往能体现学生的心灵,并进行塑造人格的重要途径。因此,我们要时刻关注学生书写的生命话题,通过对话式的交流和学生一起探索生命的含义。再者结合小学生特点,利用语文活动加强生命意识教育。例如:我利用假期推荐给学生阅读关于生命教育意义的读本:《天蓝色的彼岸》《生命不息》《一片叶子落下来》《大自然的珍贵继续》《一粒种子的旅行》《生命万物不可思议的连接方式》《小小自然图书馆》等等,阅读后写读后感。组织学生出《珍惜生命》的手抄报或黑板报,并开展评比活动,对生命教育的话题有了多方位的理解。让每个学生饲养一只小动物或一盆花,观察它的生长情况做好记录:1.拍照配上文字。2.观察作画配上文字。3.写自己的新发现。4.写种植或饲养过程的感受。学生经过一个假期的准备都上交了一份属于自己的收获,从饲养或种植中感受小动物或植物的生长,体会它们生长过程的种种艰辛与快乐。学生也喜欢与老师、同学交流,分享收获,从而谈及到人生就如动植物的成长,懂得生命的来之不易,达到生命教育的目的。

总之,我们语文教师要灵活使用教材,在引导学生运用表达语言文字能力的同时,充分挖掘教材中潜在的积极因素来丰富生命教育内容,把健康的生命观根植于学生的心里,从而使他们珍视生命、热爱生命、敬畏生命,追求生命的价值。

猜你喜欢

雷锋生命教材
助人为乐的“小雷锋”
接过雷锋的“枪”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写给雷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