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走进学生心灵,打开学生心扉
——浅谈高中班主任德育管理工作

2022-03-02江苏省高邮市三垛中学

学苑教育 2022年10期
关键词:德育工作德育班级

江苏省高邮市三垛中学 贾 芳

最近几年,教育深受社会因素的影响,同时在家长和教师的重压之下,高中生承受了巨大的学习压力和心理压力,在这样的教学背景下,很多学生的内心浮躁、叛逆躁动、心灵脆弱,因此高中德育工作应该尽快开展,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加强德育教育,依托日常管理活动走进学生内心世界,促使学生放飞心灵,让学生重获阳光,以积极的心态深入学习和生活中,保持向上的思想,促进高中生全方位发展。

一、班主任开展德育工作的意义

高中阶段,学生面临着高考的巨大压力,是人生关键的分叉路,要做好选择,不仅要有强健的体魄,还要有健康的心态,才能深入学习中。很多班主任认为高中阶段的学生自主能力强,学习目标明确,品德认知较为成熟,不需要开展德育教育,这是极为错误的认知。高中生面临人生多个选择,思想不成熟,认知不够全面,需要班主任积极的引导,在日常的班级管理中,加强德育工作对于学生发展的意义极大,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高中阶段的教育不应该过分强调学生的学习成绩,应该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作为教育的最终目标,高中学生思想价值观未能完全形成,是教育的关键时期,班主任应该强化德育教育,明确德育教育基本方向,贯彻教育理念,全面提升学生的思想价值观念。班主任德育教育是以学生需求为基准,以学生身心特点为根本,开展德育教育不仅符合学生的身心规律,也符合学生的基本需求,满足了学生成长的基本需求。德育教学也符合新课标的基本要求,新课标对学生的要求更高、更全面,开展德育教育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对于班主任而言,在班级管理中渗透德育内容,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动态思想,是和学生进行亲密接触的机会,有利于培养师生情感,有利于各项教学活动的落实。在班级管理中加强德育教育,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班风,促使学生形成积极的心态,确保学生可以时时感受温暖,在宽松友善的班级环境中,有利于学生逐渐形成健康的个性及健全的人格,也能有效地预防心理疾病的发生,能够确保学生良好思想观念的形成,重视德育渗透,可以提升学生的情感和道德认知,可以为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创造基础条件。

二、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中的问题

1.德育意识不强。

高中阶段,学生文化课任务重,班主任主抓学生的学习成绩,德育意识不强,因而德育工作开展效果不明显。很多班主任认为开展德育教育应该以思想品德课为基本载体,因此不注重日常的德育渗透。虽然德育课程对教育学生有一定的作用,但是由于课程设置原因,效果不佳,因此班主任应该在日常班级管理中渗透德育教育,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条件。同时,一些班主任虽然在日常管理中渗透了大量的德育内容,但是由于其自身德育理念较为落后,在开展德育教育的过程中,以理论为主,没有实践引导,因而大大地降低了德育工作效率。

2.班主任德育理论水平较低。

班主任德育理论水平限制了教学,高中班主任虽然在班级管理上是专业的,但是在德育教育过程中由于其自身理论水平较低,影响了德育工作的落实,班主任无法灵活地应用德育理论知识,无法结合学生身心发展情况,针对性地开展德育教育,从而导致德育工作缺乏灵活性、针对性。高中阶段,学生的差异性较大,在开展德育工作时,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落实差异化教育策略。然而,很多班主任没有结合学生实际情况,盲目开展德育工作,因此导致德育教育效果与预期相差较大。

3.德育教育和其他教育混为一谈。

在高中德育教育中,班主任常常将德育教育和其他教育混为一谈,导致德育教育效果不佳,虽然其他教育和德育工作相关,但是不能混为一谈。很多班主任虽然了解德育教育的重要性,但是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德育教育内容并不突出,从而使得德育教育的目的不明晰,效果不明显,难以真正地凸显出德育教育的效果。另外,现在的学生个性突出,在德育教育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学生个性特点,但是由于高中教学重点集中在成绩和分数上,忽视了学生的学习过程,给学生造成了一定的压力。因此班主任要深入到班级实际中,关心关爱学生,了解学生内心需求和想法,帮助学生释放心情,获得健康的心态和认知,提升自身的品德。

三、高中班主任德育管理工作策略

1.充分尊重学生。

对于高中生而言已经有了一定的自主性,学生渴望自主、渴望自由,太过严格的管理只会起到反作用。在实际的德育管理中,班主任应该充分尊重学生,了解学生的身心特点,在德育教育的过程中满足学生的需求,适度管理,柔性和刚性相结合,该管理时管理,该进行情感疏导时进行情感疏导,只有充分尊重学生才能实现高效德育教育,但是实际的高中班主任在德育管理中多重视管理,而忽视培育和情感渗透。为了提升高中德育工作质量,班主任应该给予学生一定的空间,科学管理,采用有效的管理方法,给学生一定的自主空间,从而提升初中德育管理的效果,尊重学生需求,尊重学生人格。高中生有强烈的自尊心,班主任应该充分尊重学生,才能赢得学生的尊重,把良好的思想和品德传给学生,用自己的言行影响学生,感化学生。在德育教学中,班主任应该秉持良好的教育态度,讲道理,不应该以冷眼、暴力对待学生,了解学生的性格,尊重学生的人格。例如,在日常的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充分尊重学生人格,更注重学生需求,让学生感受到被尊重。在班级管理中激发学生的感性思维,用感情疏导学生,用管理启发学生。班主任可以根据课程内容开展班级会议,用言行影响学生,让学生感受到来自教师的尊重。在日常的班级会议中,班主任可以将主持会议的权利交给学生,鼓励学生根据会议内容,阐明自我需求和想法,通过学生的交流和探讨,促使学生自主参与到班级活动中,在活动参与中感受到来自教师和其他同学的尊重。班级会议给学生一定的自主时间,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人格和意见,必要时候,教师还可以了解学生对班级相关事宜的意见。在学生发表意见时,班主任要认真聆听,从而让学生感到充分的尊重,最终可以促使学生养成尊重他人,尊重自我的品格,提升自己的德育素养。

2.深入学生生活,关爱学生。

学生的心理健康决定了学生的成长,因此,在实际的德育工作中,班主任要深入实践中,了解学生的成长情况,关注学生的心理动态,关爱学生。班主任应该利用课余时间和学生经常交流,了解学生的实际需求,为学生解答成长和生活中的难题,解开学生的内心的结,让学生保持阳光健康的心态。在班级德育教育中贯彻爱,可以进一步提升高中德育工作质量,爱是德育教育的核心。在实际的德育工作中,班主任应该爱学生,在班级管理中应该注入爱,让学生感到温暖,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班主任和学生朝夕相处,共同处于一个目标点,只有爱学生才能促进目标的实现,才能构建和谐稳定的班集体。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不应该将眼光局限在班级管理中的小事情中,应该发挥博爱的精神,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关注学生的成长,关心学生,关爱学生,让爱成为班级管理的无形工具。感化学生,教育学生,爱学生应该是发自内心的,而不是高喊的口号,从而让学生的心灵得以解放。爱学生才能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了解学生的内心渴求。例如,在德育工作中,班主任发现以往活泼的李某近来总是闷闷不乐,班主任没有置之不理,而是发挥博爱精神,在课后将这名学生叫到办公室询问缘由。在和学生交谈的过程中,班主任并没有以一个长者师者的高姿态询问学生,而是以朋友的身份和学生进行交谈。经过一番交谈后,班主任了解到这名学生由于面临选择问题而烦恼,甚至都影响了自己的正常学习。班主任就事论事,帮助学生分析利弊,学生听后终于疑云消散,拿定了主意,学生也端正了自己的心态,在后期的生活中班主任发现这名学生总会冷静处理问题,提升了学生的德育水平。

3.依托班会,渗透德育内容。

班主任在日常管理中,可以依托主题班会针对性地开展德育工作。学生参与主题班会也是一种实践活动,可以让学生认同积极内容,从而达到疏导学生心理的效果,最终强化学生品德。对班主任而言,与学生相处的时间是最多的,主题班会易于实施,学生积极性也高。班主任可以针对性地选取内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班主任可以根据班级的情况适时地设计不同活动主题。例如,在一次模拟考试中,好几个以往考试都较为稳定的学生都出了差错,导致考试失利。班主任了解学生情况后得知是由于学生压力过大,在考场中过于紧张而和以往考试相差过大,就此情况,班主任积极展开了班级主题会议,通过讨论的形式来展开。主题会议内容为“如何面对压力和挫折”,在会议中,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讨论会开始前班主任说:“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很多压力和挫折,有的压力和挫折或许就是一块横在路上小石头,可能会咯到脚,有的压力也可能是一块大石头,一座小山包。在面对压力时,我们应该保持什么样的心态,你们觉得生活中有哪些压力,可以和你的朋友、老师说一说,共同面对。”班主说完后,学生纷纷展开交流和讨论,阐述自己面临的压力和挫折。经过一番讨论,学生的情绪比之前更加积极,班主任在此给予学生以指导,引导学生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解决问题,在讨论后给出很多释放压力的方法,如听音乐、深呼吸等,要保持积极心态,向着好的方向想。依托主题班会,取得了良好的德育教育效果,提升了学生的耐挫商,提升了学生勇敢面对压力的勇气,提高了学生的品德素养。

4.以身作则,用行为影响学生。

高中生道德意识强,是非认知清晰,所以在德育教育中,班主任完全可以以身作则,用行为影响学生。高中生学习压力大,好胜心强,在实际的班级管理中,班主任用自己的言行影响学生,感化学生,才能进一步强化学生的道德意识,进而促使学生健康成长。在开展德育工作的过程中,班主任应该严于律己,注意自我言行,以身树典,成为学生的模范,充分发挥行为的引导价值,用言行影响学生,用语言疏导学生。对于高中生而言,不能再用严管的方法,否则会起到相反的效果。所以在日常德育管理中,班主任应该保持宽容的态度,以正确的言行影响学生,让德育教育深刻于教学内在,充分地提升德育教学的效果。例如,某班级班主任发现在一次模拟考试中,一名学生在听到自己的成绩严重下滑后,情绪十分激动,在课间旁若无人的发泄情绪,将一些试题资料撕扯成了碎片,眼中含泪,甚至在下一节课堂中无心上课。基于这种情况,班主任用自己的言行教育这名学生,为了帮助学生走出考试失利的阴影,重获自信,班主任将这名学生撕掉的习题资料重新整理了起来,并重新交给了这名学生。当铺满皱褶的复习资料重新出现在这名学生的眼前时,他万分惊讶,错愕时脸上泛起了红晕,眼泪在眼眶中打转,十分羞愧,又重新将资料放在了课桌上。班主任用手轻拍了这名学生的肩膀,学生立刻会意,整理好了情绪。后期,班主任又在这名学生的作业本上写了很多鼓励性的寄语,用行为和语言感化了这名学生,教育了这名学生,帮助他梳理自信,让他正确认识到了学习道路上的挫折,提升了班级德育的效果。

5.以人为本,注重师生沟通。

高中生学习压力大,又处于青春期,情绪波动较大,班主任要高效地开展德育教育工作,就应该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充分了解不同学生的性格、爱好、学习状况等,针对性展开德育工作。班主任可以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了解学生,通过和学生的沟通,了解学生行为、品德,遵循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通过师生的和谐沟通,起到教育学生的目的,进而提高学生的德育素养。在高中日常学习中,班主任要一改严厉的态度与学生进行有效沟通,与学生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开展人性化的德育教育。例如,某高一应届班班主任,首次担任班主任,为了组织好班级管理,在开学初期让学生在班会上进行了自由式的班级介绍,并用笔记录了不同学生的情况。在后期的班级管理中,常利用课余时间进行沟通交流,和学生打成了一片,对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了解得极为透彻。对于德育工作教师常常以之前对学生的了解为基础,所以德育工作开展的十分顺利高效。当学生有问题时,总能第一时间发现并解决,通过人本化的德育教育,提升了整个班级学生的道德水平。

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中阶段的德育工作应该从实际情况入手,关心关爱学生,充分尊重学生人格,选择正确的工作方法,才能促使学生打开自身心灵,从而提升德育工作的质量。

猜你喜欢

德育工作德育班级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班级“四小怪”
班级英雄
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实践探索
高中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如何构建和谐班级
德育工作的实践探索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班主任如何做好德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