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汉字文化在识字写字教学中的科学渗透

2022-03-02山东省淄博市桓台县实验小学孟伟伟

学苑教育 2022年10期
关键词:含义识字汉字

山东省淄博市桓台县实验小学 孟伟伟

识字写字教学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当前阶段的教学中存在部分问题。如教法单一且机械性较强、忽略文化传承等。主要原因是由于教师在工作中存在惰性心理,对于识字写字教学本身的重要性含混不清,未能认识到这种反复练习的识字方法将会导致学生养成不良的学习习惯,同时影响他们对汉字的学习兴趣和记忆深度,难以准确把握各个汉字的差异性,导致识字写字效率大打折扣。本文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展开说明。

一、探究汉字机制,提高识字效率

1.结合象形字内容,联系现实事物特征。

关于文字的记载中国有很多,其中最著名的故事就是仓颉造字。这也说明汉字被创造出来的过程本身就是将人们在生产和生活中对万事万物的观察和特点的抽象,而直到现在仍然保留了相当一部分象形字和会意字。这部分文字的主要特点是与现实生活中的事物存在较强的关联性,教师可以利用这种关联性将从生活中抽象出的文字重新还原到具体的事物当中,让二者之间建立联系,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汉字的神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以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识字一中的第三课《口耳目》为例,“口、耳、目”这三个字指的都是人体器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这三个字的特征与人体器官特征结合在一起,如嘴巴的照片对应口,耳朵的照片对应耳,引导学生注意二者之间的关联性:“同学们,你们说咱们的嘴巴和口这个字长得像不像啊,外面的一圈是人的嘴唇,而里面之所以是空的是不是因为那里是人的口腔呢?”“咱们再看耳朵,仔细观察耳朵外部的轮廓,发现了吗?他们之间是不是长的很像呢”最后进行提问,“那大家告诉老师,目这个字是什么意思呢?”通过这种方式建立二者之间的联系,并以此作为引申,教师可以适当对内容进行拓展,鼓励学生思考哪些字也是象形字,以认识更多的象形字。

通过这样的方式将文字代表的意义与现实事物联系在一起,不只是增强了学生的知识记忆力,更是培养了学生用关联性方式看待事物的眼光,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使其以观察和想象的方式完成对文字的记忆,使识字水平得到提升。

2.形义结合,提高效率。

汉字具有表意特性,汉字的字形与字义之间紧密相连,同一类事物对应的文字虽有不同,但在文字的结构和偏旁部首上都能较为明显的体现出来。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点,引导学生思考不同事物之间的共同特点,并将此种特点引入到文字结构当中,注意到彼此的相同点与不同点,从而深化他们对文字差异的印象,使识字效率和记忆速度大幅提高。

以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识字单元第2课《树之歌》为例,《树之歌》中包含各个树木的种类,教师可以将其中具有“木字旁”的汉字单独列出,引导学生观察这些汉字的含义,发现这些汉字中都有一个“木”字,再通过展示图片的方式让学生注意到这些不同种类的树木之间的共同特征,即都有一个较为明显的主干,通过这种观察对比的方式使学生了解汉字本身的含义,理解文字的特点与所对应的现实事物的特点具有一定相似性。教师可以以此为出发点,适当拓展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思考还有哪些汉字与“木字旁”有关,顺势还可拓展认识“草字头”的汉字。

这样教学,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学生对汉字的理解,锻炼了他们总结事物特点,举一反三的能力,为其今后的识字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归纳整理错别字原因,规范汉字书写

在小学语文写字教学中,三年级是错别字高峰期,主要原因在于识字写字量增大,同音字、形似字增多,导致学生难以区分不同汉字之间的差别,提笔忘字、增减笔画以及错误用字的情况较为普遍。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强化他们对不同汉字之间差异的理解,形成字感,有助于规范汉字的书写,有效减少书写时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1.字词相组,区别含义。

部分汉字在学习过程中本身具备的意义对学生来说较为陌生,因此,在学习和书写的过程中面对两个含义都不明确的生字,就容易出现错误。为避免这一类型的书写错误反复出现,教师可以运用情境教学法,通过组词的方式给予汉字一个更加突出、记忆更加方便的含义,便于学生将其与形近字进行区分。

以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识字单元第4课《田家四季歌》为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其中一些汉字代表的含义较为陌生的字词提取出来,如播、施、插、除、辛等。通过组词的方式丰富汉字的含义,帮助学生记忆汉字意义。上课伊始,教师可准备与农业劳作相关的视频,视频内容主要包括课文描述的农桑织布等活动,通过视频的方式,将从事农活时运用到的各种动作直观地展现在学生的眼前,再对课文中涉及到的各种字词进行组词,加深记忆印象。例如“辛”和“亲”之间的差别,教师可以通过问答的方式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辛’字能组什么词啊?”在互动之后,教师再根据结果进行总结,“大家表现得很好,有辛辣、辛苦,这些词有什么特点呢?是不是很不舒服啊,又苦又辣,所以‘辛’就是做事不容易,那‘亲’能组哪些词呢?”“亲爱的、亲人、亲吻,表示的都是一种距离较接近的,彼此之间关系较好的感受,两个汉字的意思太不一样了。”通过这种方式深化学生对汉字含义的印象,更好地区分文字之间的含义,提高他们对汉字的准确运用能力。

2.巧用字理,规范书写。

在日常书写过程中,增减笔画等情况时有出现,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学生对文字结构的记忆出现偏差,导致其在学习过程中未能正确辨别不同文字结构之间的差别,未能形成有效的文字感受。为避免这种情况,教师可以通过结构讲解和增加阅读量的方式规范文字书写过程。

以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中识字1《春夏秋冬》为例,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汉字的结构和含义对学生进行汉字结构的讲解,如“秋”字,秋本身指的是秋天,秋天作物成熟,树木叶片发黄脱落,表示禾苗谷物成熟的样子如同烈火烧过一般,是一种金灿灿的颜色。教师为丰富学生的体验,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一段北方地区秋收的景象,镜头集中于庄稼上,引导学生感受氛围。再从字体结构上,“秋”字是左右结构,这种构成方式也有其含义,左侧为“禾”,禾可以组成禾苗,稻禾等词,主要指的就是庄稼,而右侧为“火”,指的可以是火焰,也可以是火一般的颜色,二者皆有其含义,而这种含义相互组合成为了一个完整的汉字。

三、结合传统文化,深挖文字底蕴

1.展开联想,提升思维。

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对一些汉字背后的含义进行深度挖掘,在挖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联想,使其通过汉字的含义对汉字的构成有一个更加深刻的理解,也可以以传统故事的形式将汉字文化渗透到教学当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以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识字三《贝的故事》为例,在教学过程中,为了避免部分学生由于没见过贝壳类动物导致出现知识盲区,难以理解之后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先用多媒体设备展示贝类动物的图片,引导他们注意到大部分的贝类动物都有两片坚硬的外壳保护自己,当遭遇入侵者时它们会闭合自己的外壳,保护自己的安全。教师再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回到汉字结构中,将写有“贝”字的图片旋转90°,发现就是一个外壳夹着一个人,引导学生想象这样一幅画面:古人看到贝壳张开,却不知道这是什么东西,伸手一探究竟时,不慎被夹住,这也许就是贝字的由来。通过故事和场景想象的方式完成文字学习,增加课堂趣味性,有效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提升他们对汉字文化的理解。

2.引入繁体字,提升精神素养。

今天我们使用的汉字均为简化字,简化字的前身是繁体字。繁体字书写复杂较为不便,经过国家的简化之后,保留了一部分原始结构,因此在教学识字的过程中,教师有时可以引入繁体字结构,感受繁体字当中所蕴含的精神内涵,深化汉字的魅力。

以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第5课《雷锋叔叔,你在哪里》为例,在“爱”字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将简体字的“爱”与繁体字的“愛”同时写在黑板上,引导学生观察二者的不同,并尝试用汉字各部分释义组合法对文字内涵进行理解,分别是爪子、房子、心、朋友,将这些组合在一起就是要伸出双手,用心将朋友留在自己的房子中,并好好招待自己的朋友,这就是“爱”。

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感受到爱的力量,感受到“爱”字背后的精神力量,领会到博大精深的汉语文字的含义,并借汉字文化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拓展知识水平的同时,提升他们的文化素养。

四、改善教学模式,丰富课程内容

1.创建游戏识字法,渗透汉字文化。

小学生的思想还不够成熟,他们没能深刻理解学习的重要性,而且,爱玩是大多数孩子的天性,他们会觉得学习的约束性太强,趣味性也比较低,因此,会对老师的教学行为有着强烈的排斥感,而语文教师为了改善这一问题,就需要创新教学形式,开展更具有趣味性的游戏识字教学法,并且,将汉字文化科学的融入其中,这样不仅能够让小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还能有效提升他们的识字能力。在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设计游戏识字法时,要考虑到小学生的实际能力,形式或内容不能太过于复杂,也不能太过简单,否则只会起到相反的效果。

以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中第一篇《大青树下的小学》为例,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有趣的游戏活动让同学们学习13个生字。比如,针对“绒”这个字,老师先把此字的具体含义告诉给学生,然后再开展组词挑战赛。“绒”是一个形声字,左侧的偏旁“纟”是取其表意,在古代文字中对丝线的一种象形描绘,而右侧则是同“戎”声,“戎”在我国古代是指西方的民族,而这个民族的人们身上有很多细毛,所以,“戎”的本义就是细毛。同学们在了解这个字的含义之后,就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组合成更多的词语,如“羽绒、绒毛、绒布、绒毯、丝绒、绒线”等等,小学生在抢答的过程中不仅能够加深对汉字的理解和记忆,同时,还能积累更多的汉语知识,增强自身的汉字文化底蕴。

2.借助多媒体设备,增强汉字魅力。

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和互联网资源创建学习情境,把复杂的汉字进行拆分,用动画的形式将其演化的过程展现出来,并且,将汉字中所蕴含的抽象内涵融入其中,使其变得更加动态化、简单化、形象化,从而增强汉字的魅力,帮助小学生更快速的理解汉字含义,加深对它们的认知。

以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中第二单元的《美丽的鹿角》课文为例,老师在讲授“鹿”这个生字时,需要将它的演化过程和书写方式制作成二维动画,让小学生通过观看视频加深对汉字的认识。“鹿”是一个象形字,它的演化过程比较复杂,在商朝时期,“鹿”字是画出来的,是一个长着犄角的且头、足、身、尾俱全的动物形象,而到了篆书中,“鹿”字就变得更加规范,直到隶楷阶段,“鹿”字的足和身体分离,象形意味减小,成为了现在我们看到的样子。教师利用动画视频把汉字生动形象的展现出来,这不仅能够激起小学生学习的兴趣,还能让他们更深刻的理解汉字内涵,从而在感受汉字文化魅力的同时,提高学习的效率,提升语文学科的综合素养。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利用汉字文化对识字写字教学进行改革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深入学习并掌握各个汉字的特点,将其中所蕴含的优秀文化和历史带给学生,丰富学生的文化基础,使其充分感受到汉字的文化魅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更好地把握和理解汉字的精髓内容,真正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

猜你喜欢

含义识字汉字
Union Jack的含义和由来
识字
识字儿歌
把握实数的多重含义
汉字这样记
汉字这样记
识字谜语
关于“获得感”之含义
巧妙引导,快捷识字
五星红旗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