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紧扣学习起点 引导迁移学习
——“100以内数的认识”的教学实践与反思

2022-03-02江苏如东县袁庄镇先民小学226405张桂姝

小学教学参考 2022年17期
关键词:数数小棒卡片

江苏如东县袁庄镇先民小学(226405)张桂姝

在“学为中心”教学理念下,教师要充分彰显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其中,找准学生的学习起点十分重要。只有找准学生的学习起点,才能有效地引导他们进行迁移性学习,以此促进他们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基于此,本文以“100以内数的认识”为例进行了教学研讨,旨在为广大教师提供借鉴。

一、“100以内数的认识”的教学实践

1.紧扣认知起点,建立知识联系

数学知识之间是紧密联系的,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紧扣学生的认知起点开展教学,以此促进学生在原有的认知基础上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

(1)复习20以内的数

师:请数一数,看看第一个小组和第二个小组各有多少人。

生1:第一个小组有10个人。

生2:第二个小组有12个人。

(2)实践练习

①先从1数到20,然后再反过来,从20数到1。

②从1数到20,在19后面的那个数是多少?它包含了几个十?

③5个一和3个十组成的数是多少?17由多少个十和多少个一组成?

④从1数到20,位于13前面的那个数是什么?位于13后面的那个数又是什么?

【设计意图:由20以内数的认识扩展到100以内数的认识,数目明显增大,内涵也更加丰富,学习难度加大。在教学的第一环节,教师引导学生复习20以内数的认识,能够为他们的新知学习奠定基础。】

2.引导迁移学习,组织合作探究

数学知识之间是紧密联系的,因此,基于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进行迁移性学习很重要。在迁移学习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开展合作探究,能够有效促进学生数学学习的自主化。

(1)组织动手实践,开展数一数活动

师:你们可以将小棒拿出来,然后数一数,每10根用橡皮筋捆成一捆(动手操作)。10个一组成的数是多少?

生1:10个一可组成一个“十”。

师:继续数一数,每10根捆成一捆,捆两捆后拿9根添上,现在一共有多少根呢?

生2:现在一共有29根。

师:如果我加1根,一共有多少根呢?

生3:一共有30根。

生4:可以将其捆一捆,现在一共有3捆了,共有30根。

师:回答得真不错!在数小棒时,除了1根1根地数,你还想到了其他好办法吗?

生5:我觉得还可以2根2根地数。

生6:我觉得还可以每5根捆成一捆,5根5根地数。

师:非常好!可以按照不同的方法数数,只要把小棒数准了就行!

师:请自由组建小组,共同数一数你们手中的小棒数量。看哪个小组的同学数得又快又准。

(每组数:76、63、47、70。)

师:数完小棒之后,两个小组相互验证,看看数得是否准确。

(2)学习数的组成

师:老师的桌上放了很多捆好的小棒,一捆是10根,旁边还有不少单根的小棒。现在老师想从这些小棒中拿出63根,你们觉得应该怎么拿呢?

生7:我觉得可以先拿6捆捆好的小棒,然后在单根的小棒中单独数出3根。

生8:72可以分成7个10和2个1。

师:非常棒!老师这里有几捆小棒?是不是3捆呢?如果再拿来7捆,现在有多少捆?小棒一共有多少根呢?

生9:小棒一共有10捆,共有100根。

师:10个十是不是等于100呢?我们今天就来学习100以内的数。

【设计意图:为了让学生掌握100以内的数,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数实物的方式,掌握100以内数的数数方法。借助数小棒的活动,能加深学生对“一”“十”和“百”这些计数单位的认知。】

(3)进行例题教学

题1 数一数,从35数到42。

师:请拿出35根小棒,看看谁的速度最快(3捆又5根),然后再拿出42根小棒(从35数到42),42根小棒是几捆加几根呢?

题2 数一数,从88数到100。

师:89之前是哪个数?数完99之后数多少呢?

【设计意图:教师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数一数小棒。借助数小棒活动,让学生感知大于20的数。这种数数活动看似简单,实则可以让学生加深对100以内数的认知,加强学生对数形成过程的感知。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学生通过数数的方式,全面把握数的概念。与此同时,在数数的过程中,教师还将估计、猜测等思想渗透其中,达到培养学生估算意识的效果。】

3.设计梯度练习,促进巩固提高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给学生设计具有递进性的梯度练习十分重要。这样,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不仅能够巩固所学知识,而且能够有效提升数学思维能力与数学学习能力。

(1)将小棒凑成100根

师:老师现在想给你们布置一些难度更大的任务,你们想挑战吗?

生1:非常想。

师:你们每个小组拿到的小棒数都不同。老师这里有一些小棒,其中既有成捆的,又有单根的,你们可以从老师这里拿一些小棒,和你们小组已有的小棒凑成100根。

师:你们先汇报一下自己小组一共有多少根小棒,还需要多少才能凑成100根。

生2:我们组现在共有60根小棒,一共有6捆,还需要4捆,才能凑出100根。

生3:我们组现在有76根小棒,数的时候,我先数出了7捆,然后单独数出6根,再一捆一捆地加,加到9捆和6根后,再数出4根,凑出100根。

生4:我们组现在共有小棒85根。

师:能说一说你们是怎么数出100根小棒的吗?

生:85,86,87,88,89,90,91……

师:我们一起来数一数吧。92,93,…,100。

【设计意图: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加深对数的认知,帮助学生掌握数数的方法。】

(2)数数练习

师:你们都非常会数数,请完成三道练习,看看谁是数数高手。

练习:①从78这个数开始,数出90这个数。

②从80开始正着数,10个10个地数,直到数出100这个数。

③从45开始反着数,5个5个地数,直到数出20这个数。

师(出示教材第31页“百羊”图,图略):请仔细观察,估计图片中共有多少只羊。

生5:我觉得有80只。

生6:我觉得有90多只。

生7:我怎么觉得有100只以上呢!

师:我们现在跟着课件一起数一数,看看一共有多少只羊。

生8:一共有100只羊。

师:我们今天学习了100以内的数,请说一说自己的学习感受。

二、“100以内数的认识”的教学反思

1.组织合作学习,体验成功喜悦

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畅所欲言,自由发表见解。在向学生展示了百羊图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估计羊的数量。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凭借自己的估算能力,估计出了正确答案,这有助于强化他们的学习信心。教师借助激励性评价,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所学知识,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引导学生小组合作数数,最终学生得出了4种数法。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形成了对100以内数的全面认知,收获了成功的快乐,此时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更加浓厚。

2.设置学习任务,关注学习情感

课始,教师引导学生猜小棒,强化学生对数的认知;然后借助合作学习的方式,引导学生数小棒,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变换数数的方法。在此过程中,学生充分展示了自己的聪明才智。教师利用课件向学生展示草原牧羊图——百羊图,使学生感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在引导学生数数的过程中,教师借助各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围绕100以内的数展开全面教学之后,教师给学生布置了具有一定挑战性的学习任务,以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注重对学生学习情感的调动和学习兴趣的激发,以此促进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

3.经历数数过程,培养学生数感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生活认知,创设观察、操作等活动,丰富教学形式。在数的认知教学活动中,教师不仅需要引导学生感受数的意义,而且应该帮助学生掌握数数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数感。“数感”的形成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历经漫长的实践积累。一年级的学生在数数的时候,都是采取“1个1个地数”的方法。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逐渐掌握了“2个2个数地数”“10个10个数地数”的方法,逐步形成数感。

4.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知识,激发学生的数感

核心素养下的小学数学教学,应善于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知识,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学会应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由此将学生的数感激发出来。教师既要注重生活化策略的实施,又要给学生设置生活化的数学作业,以此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

5.联系生活设计数学游戏,强化学生的理解

为了切实强化学生对100以内数的理解,教师可在学生学习“100以内数的认识”之后,再联系生活设计数学游戏,将学生分成A、B两组,A组学生拿8张卡片,每张卡片上是1到10中的一个数字,而B组学生拿10张空白的卡片,由学生随机填写,卡片上的数字只要在20到50的范围内即可。教师引导A组学生和B组学生分别抽取一张数字卡片,让学生思考两组卡片中的数哪个最大,将最大的一组数的卡片挑选出来后继续抽卡。因为游戏与日常生活中学生玩的卡片游戏有着较强的相似性,所以能使学生体会到所学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同时还能强化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生活认知,创设观察、操作等活动,丰富教学形式。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理解数的意义,还要帮助学生掌握数数的方法。只有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反复实践操作,才能加强学生对百以内数的认知,培养学生的数感。

猜你喜欢

数数小棒卡片
极速大搜寻·一起来数数
摆卡片
倒过来的卡片
数数歌
寻找规律巧算根数
一起数小棒
一张卡片
爱数数的兔十一
巧移小棒
数数谣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