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党史真理引领未来主义思潮

2022-03-02李少奇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2期
关键词:未来主义思潮资本主义

李少奇,向 蓉

(重庆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重庆 400074)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指出:“我们党的一百年,是矢志践行初心使命的一百年,是筚路蓝缕奠基立业的一百年,是创造辉煌开辟未来的一百年。”[1]6高校要通过党史学习教育,感悟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和实践力量,并强调:要着力抓好青少年党史学习教育,厚植青少年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感情。 当下,面对未来主义思潮对青年大学生的冲击,加强对青年大学生的党史学习教育,坚持用党史真理引领未来主义思潮,对青年大学生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确保青年大学生健康成长,积极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必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一、未来主义思潮的主要观点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新科技革命和全球性环境与发展问题成为影响全球性发展的两大难题,并且在20 世纪60 年代至70 年代初引发了一系列重大的社会问题,作为反思科学技术的社会作用和解决全球性环境与发展问题的未来主义思潮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 其主要观点如下:

1.丹尼尔·贝尔的“后工业社会”理论。 贝尔[2]8从科技决定论出发,认为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都是依靠科技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社会,它们的发展目标都是“后工业社会”,而未来社会是兼具这两种社会特征和功能的社会,并由此否认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

2.阿尔文·托夫勒的“第三次浪潮”理论。 托夫勒[2]13将产业结构作为社会划分的依据,将人类社会发展形态依次划分为农业浪潮、工业浪潮和知识浪潮三个阶段,认为第三次浪潮即“知识浪潮”将是一个在信息技术高度发展基础上最美好的社会,现存的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都在向这种社会形态发展。

3.约翰·赖斯比特的“信息社会”理论。 赖斯比特[2]19将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区分为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和信息社会三个阶段,认为现存的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社会制度之间的差别将在信息社会得到充分融合,并认为这两种社会制度都在通过经济政策调整向私有化方向发展。

4.丹尼斯·米都斯的“零增长”理论。 在罗马俱乐部的委托下,米都斯[2]24通过组织全球环境与发展问题研究小组,利用系统动力学等有关理论,研究影响全球系统的五个因子,即人口、经济、粮食、环境和资源之间的重要的因果关系,并通过其反馈回路结构的研究,最终得出了“零增长”的结论。 认为要解决粮食短缺、环境污染和资源枯竭的问题,就要限制人口和经济增长,保持全球经济发展与自然生态均衡发展。

5.赫尔曼·卡恩的“没有极限的增长”理论。 赫德森研究所所长卡恩[2]28的“没有极限的增长”理论在系统地批评“零增长”理论的同时,提出一种不同于“零增长”的乐观主义理论。 他认为不能局限于短期的问题,而必须从长远的视角来研究全球性环境与发展问题;从长期性出发,人口不会爆炸、经济能够增长、资源不会枯竭、粮食能够保障供应、环境污染能够得到治理,增长是没有极限的,人类的前景是美好的,随着“大过渡”的完成,这些问题基本上是可以得到解决的。

6.M.梅萨罗维克等人的“有机增长”理论。 针对国际社会对“零增长”理论的批评,M.梅萨罗维克等[2]33-34提出了注重多样性、差异性和有质量的增长的“有机增长”的概念,认为“有机增长”是解决全球性环境与发展问题和摆脱全球危机的唯一出路。

7.奥雷利奥·佩西的“新人道主义”理论。 在对环境与发展的关系问题进行反思的基础上,佩西[2]35-36认为增长和发展的极限主要是受制于文化因素,而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重视教育,提高人的素质,并确立以人为中心的发展观。

二、未来主义思潮对青年大学生产生的冲击和影响

随着未来主义思潮的传播以及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及气候峰会等会议的相继召开,尤其是进入本世纪以来,人类对环境和气候问题以及对人类发展命运问题的高度关注,未来主义思潮在我国社会广泛传播,并深深地影响着当代青年大学生,在激励青年大学生立足长远,关注人类命运,树立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意识的同时,由于未来主义思潮本身的狭隘性和部分观点的偏激性,也深深地冲击着青年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并产生一系列消极和不利的影响。

(一)忽视社会基本矛盾的存在,形成错误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未来主义把科学技术作为划分社会形态的最高标准,甚至是唯一标准,否认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这一社会基本矛盾的存在,在把科学技术看成是促进社会发展最活跃的因素的同时,片面地走向极端,忽视人的思想、认识和道德素养等人文因素的作用,认为科学技术是灵丹妙药,能解决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遇到的一切问题,未来社会必将是既能避免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弊病,又能将二者的优点融合起来的社会。 例如,在未来社会发展趋势问题上,贝尔基于新技术革命对资本主义社会带来的现实冲击,否认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在使资本主义制度“转危为安”的同时,提出“后工业社会”理论;托夫勒依据其科学技术决定论的观点,将人类社会发展过程区分为三次浪潮,把“第三次浪潮”即知识浪潮看作是未来社会发展的前景;赖斯比特同样简单地依据其科学技术决定论的观点,将信息化社会描述为未来社会发展的大趋势。 未来主义生态学派关于可持续发展的各项主张,均是建立在科学技术作用的充分发挥上。 在环境与发展问题上,生态学派认为目前出现的全球性环境与发展问题是人口与经济的增长同资源、环境、粮食容纳度不协调而导致的结果,科学技术是制约全球性环境与发展问题的决定性因素,进而忽视了资本主义过度逐利的贪婪本性和早期殖民扩张的破坏性,也没有看到经济与人口背后复杂的人与人的关系[2]47。

当人们生活在科学技术带来的便利之中,切身感受到科学技术的发展带来的巨变和利益。 因此,一部分人深受未来主义思潮的冲击和影响,从当今人类社会繁荣发展的现实出发,片面认同未来主义思潮有关科学技术决定性地位和作用的观点,认为它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命运理性探索的成果,具有科学性、普遍性和现实性。 并认为,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未来社会必将是知识密集型社会,其表现不管是“后工业社会”“第三次浪潮”还是“信息社会”,人类都将依赖科技而存在,科研人员独立出来成为创造社会财富的主要阶层,科技人员成为社会的主宰,人将异化为科技的囚徒,人类在创造科技发展科技的同时,实际上是“被科技所奴役”,人自身将丧失主体性,在科技面前将无所作为,唯有发展科技才能解决科技产生的问题,形成了恶性的循环思维。 同时部分青年大学生认为,目前生态环境污染和资源消耗殆尽都是大规模工业化生产所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这些问题最终都将迎刃而解,这也充分体现出科技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决定性作用。 受这些认识影响,一些青年大学生思想认识走向偏激和狭隘,简单地将专业学习成绩的好坏和取得科技成就的大小作为评价人才优劣和层次高低的唯一标准,形成错误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二)滋生经验主义认识论,冲击青年大学生对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

未来主义思潮以系统动力学作为其方法论,对未来社会发展前景进行预测和设计,虽然十分注重运用科学方法,但是贝尔的“中轴原理”割裂所有制领域和技术领域的关系,把技术领域的问题归结为一般性问题,无视社会发展的复杂性、长期性和整体性;托夫勒将工业化这一发展进程作为解释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同源性的依据,甚至简单地从生产力角度出发将俄国十月革命与美国南北战争、日本明治维新性质等同;赖斯比特的“报纸新闻洞”①方法亦是如此,没有考虑到人为主体性选择倾向、有限的新闻报纸版面和本质信息与理论思维方法等因素的影响。 另外,未来主义生态学派把影响社会发展诸因素的合力简单地看作是“五因子”相互运动的结果,即便卡恩的“大过渡”理论也只是将理论视野扩展到四百年的时间范围,但是在人类历史长河中, 四百年历史只不过是电光石火, 稍纵即逝[2]44。

同时在对未来社会发展趋势进行预测时,未来主义社会历史学派简单地将个别现象问题上升为一般性问题,推导出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发展趋同的普遍性结论。 如贝尔简单地将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的一些新变化以及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在生产领域和社会领域一些相同的现象上升为普遍性的结论,否定马克思主义的“两个必然”,甚至得出社会主义向资本主义趋同的答案;托夫勒从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各国工业化的“普遍”社会结构出发,认为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具有同源性、同构性、同类性,得出社会主义向资本主义趋同的结论;赖斯比特立足科学技术发展带来的巨大影响,认为社会主义经济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为此而进行的市场经济改革是在向资本主义过渡,私有制是解决两种社会制度现存的一切社会矛盾的良方,最终所有的社会制度差距都会在“信息社会”的基础上得到融合。

从经验主义出发思考问题并得出结论具有很大的迷惑性和危害性。 未来主义思潮正是如此,从狭隘的历史经验主义出发,将有限的经验作为理论基础,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把多方面的认识要素片面化,从一些简单的事实和现象出发得出普遍性的结论,把个别问题上升到一般,混淆特殊性和普遍性的关系。 未来主义思潮的这一认识论方法对青年大学生带来很大的冲击,使一些青年大学生在看待问题时缺乏全局性眼光、发展性眼光,容易把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遇到的个别问题及特殊问题上升为普遍性的问题,势必给高校安全稳定、社会长治久安和学生健康成长带来严重隐患,势必对青年大学生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带来冲击。 高校是学术争鸣的聚集地,大学生是各种社会思潮争取的对象,一旦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文化引领有所松懈,未来主义思潮就会携带经验主义、先验论等以迎合大众口味的语境和逻辑荼毒青年大学生,从内部渗透资本主义文化,冲击青年大学生对共产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 如个别青年大学生经常把个别问题归纳为一般性结论,以有限的人生经验看待一切,把国家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个别问题、偶然现象扩大化,并由此否定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在日常生活中,一遇失败就全盘否定自己,一经挫折就前功尽弃,不思进取,经验主义膨胀,在困难面前缺乏矢志不移、坚忍不拔的毅力和勇气。 同时,个别青年大学生对未来主义思潮从现象中得出社会主义向资本主义趋同的观点持认同态度,被一些表面现象所迷惑,认同资本主义“历史终结论”,而认识不到两种社会制度在表面上有相同因素的同时,二者之间存在的根本差异,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过程就是向发达资本主义进行学习的过程,就是在向资本主义趋同,并认为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既然存在政治制度未健全和经济文化失衡等问题,就不能代表人类社会先进的社会形态的发展方向,把美国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暂时的繁荣看成是资本主义制度的胜利。

(三)对资本主义本质认识不清,崇尚西方文化和价值观

表面看来,未来主义思潮关心人类、关注未来发展,同时因为它产生发展于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并在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引起广泛的共鸣,再加上社会主义发展在20 世纪80 年代末90 年代初世界范围内遭遇了暂时的挫折,这容易使人认为,未来主义思潮的思想和观点是对人类社会未来发展的理性探索和科学认知,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潮流和方向。 如未来主义历史学派认为,目前资本主义社会出现的问题是现存结构失调和人们不适应快速的变化所导致,只要进行结构调整,并用知识的力量把劳动价值论转变为知识价值论就能化解矛盾。事实真的如此吗? 就在未来主义思潮产生并流行之后,资本主义世界却爆发了一系列危机:20 世纪80 年代拉丁美洲的债务危机、90 年代日本泡沫经济的崩溃、1997 年亚洲金融危机、2008 年美国的次贷危机并由此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以及当下肆虐的新冠疫情等。 由此我们应该看到,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资本主义国家内外部矛盾虽然有所缓和,但是其制度本身所固有的矛盾根本无法解决,且越来越复杂越来越尖锐,并且日益国际化。 这实际上表明,依靠资本主义内部的简单调整,资本主义制度所固有的矛盾并不能解决。

在全球性环境与发展问题上,未来主义生态学派先是将该问题归结为“五因子”彼此之间发展不协调,后却又将该问题归结为文化、价值和人的危机[2]50,认为只要顺应“有机增长”和确立“新人道主义”思想,所有问题就会批隙导窾。 可见,未来主义思潮的理论和观点本身也并不成熟,不仅有精心的修饰和看似逻辑严密的问题,而且理论形态也在随着时代变化更新迭代,使得一些青年大学生很难直接辨别其真伪、认清其本质。

深入研究未来主义思潮,我们可以发现,未来主义思潮的理论观点把资本主义制度中社会化大生产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的社会基本矛盾抛掷脑后,对资本主义制度自身存在的根本问题只字不提,无视资本主义早期通过残暴的殖民掠夺来积累原始资本的事实,否定马克思主义阶级斗争学说和阶级分析法。 随着全球化浪潮的推进,资本主义通过一定程度的自我净化在一段时间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在国际交流中经常利用其几百年来积累的在各方面的优势给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带来的反差,因而导致一部分青年大学生对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实力以及社会文化心生向往,甚至认为资本主义制度并没有像马克思主义论述的那么“不堪”,未来主义社会历史学派鼓吹的“第三次浪潮”“后工业社会”“信息社会”的未来社会模式“言之有理”;个别青年大学生受到西方大众媒体和国际文化交流项目的引诱和迷惑,对西方资本主义文化深信不疑,认为其具有“普世价值”的特性而极力推崇,并且在学成归国后还大肆宣传,为资本主义制度和文化摇旗呐喊。 同时在日常生活中,部分青年大学生受到西方资本主义过度逐利本性和消费模式的影响,对现实经济生活极度不满,急功近利,贪图享乐,拜金主义盛行。

(四)在增强环境与发展协调意识的同时,缺乏生态视角的政治安全意识

未来主义生态学派把“有限”的资源和阶级斗争看成是造成全球性环境与发展问题的关键原因,认为加速科学技术发展和推行“新人道主义”是解决环境与发展问题的决定性力量。 一方面,“零增长”理论认为在资源有限的地球上,科技发展速度与地球有限资源消耗不能完全同步,必须通过限制经济和人口的增长,延缓危机的来临;“没有极限的增长”理论认为随着科技进步,人类会发现新的资源,并拓展现有资源使用途径,增长是没有极限的[2]48。 另一方面,罗马俱乐部认为如果阶级冲突退出历史舞台,弘扬和传播“新人道主义”,所有问题都将完全解决。 对此,一些青年大学生持认同态度。 而事实上,全球性环境与发展问题是一种社会问题,而未来主义思潮的各种观点都忽视了人与自然关系的总和受制于人与社会关系,环境与发展问题背后是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复杂的利益关系,由于长期以来不合理的国际分工和秩序造成生态危机,特别是资本主义发达国家为谋求自身在全球化浪潮中的绝对优势,往往利用广大发展中国家转嫁危机;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利用跨国公司、投资设厂等手段消耗别国资源,不顾生态环境片面追求绝对利润,给广大发展中国家带来严重的灾难;等等。 21 世纪以来,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生态环境在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追求中的重要作用,青年大学生在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和教育的影响和塑造下,绝大多数具有较强的生态环保意识,这是十分难能可贵的。 但在披着看似合乎逻辑外衣的未来主义生态理论和观点的诱导下,很难辨别其真伪和利弊,导致一部分青年大学生认同未来主义思潮有关无产阶级革命成为多余、阶级斗争这样的“小斗争”必须让位于文明冲突造成的“大斗争”这样一些观点,否认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学说;另一部分大学生则忽视“新人道主义”理论内在的虚假性和迷惑性,认为面临全球性环境与发展问题,阶级斗争只会让问题愈演愈烈,面对共同的危机应该抛弃一切隔阂,超脱一切政治和社会的限制,被“唯生态论”和西方文化左右而不自知,缺乏生态视角的政治安全意识。

三、用党史真理引领未来主义思潮的具体路径

党史真理是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100 年来在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征程中,探索形成的符合中国实际并在实践中检验取得伟大成就的理论、思想、实践和发展等方面的真理。

面对未来主义思潮带来的冲击和影响,深刻分析其原因,主要在于:一是未来主义思潮本身所具有的迷惑性和欺骗性,二是青年大学生自身思想认识存在的问题。 因此,我们要通过加强对青年大学生的党史教育,用党史真理引领未来主义思潮,提高青年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和思想认识水平,使青年大学生认清未来主义思潮各种派别、各种思想和观点的本质,从而坚定青年大学生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信心,矢志不移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积极投身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伟大实践中。

(一)以理论真理为引领,引导青年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思想。 马克思主义强调: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不仅要以高度发达的生产力为基础,而且取决于高度发展的生产关系。 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从建党伊始,中国共产党就始终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在坚持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基础上,产生了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同时,从邓小平“我们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国家,不但要有高度的物质文明,而且要有高度的精神文明”“要两个文明一起抓”,再到习近平全面提升“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3]13,都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坚持在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同时,发展好社会生产关系,并促进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正是在这一系列科学理论的指导下,我国革命和建设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在各方面取得了举世公认的伟大成就,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安全感、获得感得到了更加充分全面的保障。

而未来主义思潮的科技决定论,实际上只看到了作为物质的生产力的科学技术的决定作用,忽视了作为生产关系表现的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等的反作用,并由此否定马克思主义,认为“马克思主义过时”,并对青年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带来巨大冲击,使部分青年大学生产生错误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只注重专业知识的学习,忽视思想道德和人文素质的修养。 因此,我们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引导青年大学生正确认识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认识到在生产力对社会发展起着决定作用的同时,生产关系起着反作用,必须正确处理好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以指导自身的成长和实践。 要用100 年来中国共产党艰辛探索形成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真理引领未来主义思潮,加强科学理论的学习,坚定理论自信,坚持以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指导自己的学习、实践和成长,从而使青年大学生深刻认识到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科学性和规律性,认清未来主义思潮科技决定论的迷惑性、片面性、狭隘性,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青年学生“六要”为目标,在学好科学文化知识以适应现代化发展的同时,加强思想道德和人文素质的修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全面发展,努力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可靠接班人。

(二)以发展真理为引领,引导青年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

100 年来,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征程中,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结合中国的具体实际,经过艰辛曲折的努力,成功探索出符合中国国情并取得伟大成就的发展道路。 前仆后继、英勇奋斗、矢志不移,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国家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百折不挠,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并带领中国走上了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的康庄大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开拓创新,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人民生活水平、国家综合实力和国际影响力显著提高;坚定自信、奋发图强、守正创新,取得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 100 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用自己的勤劳和汗水、热血和智慧,成功探索出符合中国实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正是在这条正确道路的指引下,我们仅用40 年左右的时间成功走完了西方资本主义发达国家200 多年才能走完的历程,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焕发出强大的生机与活力,并取得了伟大的成就,国泰民安,社会祥和,万象更新,不仅粉碎了“中国崩溃论”、资本主义“历史终结论”等错误观点,而且充分彰显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独特优势,为解决人类面临的矛盾和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因此,我们要以发展真理引领未来主义思潮,从100 年来中华民族的历史巨变,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辟的伟大道路、建立的伟大功业、铸就的伟大精神中感悟真理的力量,坚定信仰,鼓舞斗志,并以此教育引导青年大学生,使青年大学生从党史真理中深刻领悟到百年来的沧桑巨变,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的伟大成就,正是因为我们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成功探索出符合中国国情和实际并在实践中始终坚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从而自觉把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统一起来,自觉把个人的前途命运同国家民族的发展命运融合一起,肩负起青年学生的历史使命,积极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和实践,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坚定信仰者、忠实拥护者、坚决捍卫者,坚决抵制和反对未来主义思潮狭隘的“经验论”产生的冲击。

(三)以实践真理为引领,引导青年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最优秀的理论品质。 正是因为如此,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强大的思想力量,对人类社会发展进步发挥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同时也使马克思主义更加充满朝气、生机与活力。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 年来,始终践行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理论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和伟大实践相结合,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伟大实践中进一步得到升华与发展,并使中国革命和建设取得了伟大的胜利和辉煌的成就。 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结合中国革命和时代的具体特点,在实践探索的基础上,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并成功地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以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结合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具体实际,全面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事业,并在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使中国走上了健康发展的道路。 江泽民结合时代发展的新变化,与时俱进,创造性地提出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使党的建设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更加富有生机与活力。 科学发展观结合新世纪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实际,强调“以人为本”,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依据全新的时代特点和实践探索,全面系统地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全新而重大的时代课题,引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了前所未有的伟大成就。中国共产党用100 年的伟大实践,成功地将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在中国大地上丰富、升华与发展,并使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跨越。 在深刻总结和探索社会主义建设与发展伟大实践的基础上,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4}15。

面对未来主义思潮掩盖资本主义难以克服的矛盾,以及否定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并以其所谓的“普世价值”等给一些青年大学生思想认识和价值取向上带来的冲击,我们要以100 年来中国共产党的实践真理引领未来主义思潮,“用事实说话”,教育引导青年大学生深入实践,亲身感受中国共产党100 年来的伟大实践所取得的伟大成就,亲身感受100 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所发生的翻天覆地的根本变化,在实践中开阔视野、历练本领、增长才干、提高认识,深刻感悟中国共产党百年艰辛探索的实践真理,坚决抵制未来主义思潮等各种错误思想的侵蚀和冲击,身体力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时处处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价值引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建功立业。

(四)以思想真理为引领,增强青年大学生“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各国之间的联系更加密切、更加广泛、更加深入,和平、发展、合作、共赢已成为国际社会的普遍共识。同时,人类社会也面临着一系列严峻的挑战,需要世界各个国家各个民族团结协作、同舟共济、携手并进。 在这种背景下,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

2017 年10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所做的报告中指出:“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明确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核心是“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3]24,并强调在政治上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相互理解、真诚合作,推进国与国之间的团结友好、和谐共处;在安全上加强协商交流、沟通对话,团结协作、互利共享,共同应对各种威胁和挑战;在经济上加强合作互补、互利互惠,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在文化上彼此尊重、互惠往来,加强学习交流,促进团结合作;在生态上坚持人与环境协调友好,并强化国际之间的团结合作,共同保护和建设地球家园。 通过共同努力,以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 周年大会的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不断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强调“中国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5]11,进一步阐释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内涵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坚定决心。

面对未来主义思潮有关环境与发展问题的各种观点对青年大学生带来的冲击,我们要以思想真理引领未来主义思潮,以“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教育引导青年大学生,要使青年大学生认识到,未来主义思潮有关环境与发展问题的观点表面看来合乎逻辑,也满足了人民的诉求,其关于环境与发展问题原因的分析好像也具有很强的合理性,是从解决现实问题出发,是在关注人类未来和发展。 但只要我们深入分析,就可发现:首先,其视角视野十分狭隘,只看到了短期问题和个别问题;其次,在原因分析上,不是站在客观科学的立场上查找原因、分析问题,而是充斥着意识形态色彩,是在为资本主义的合法性进行辩护,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以及资本主义国家的利益,是在借解决环境与发展问题制造更大的对立和矛盾冲突,并以此否定无产阶级革命及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发展的历史必然性。 因此,我们要教育引导青年大学生深刻学习领会“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深刻内涵和时代价值,牢固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立足全球视野和人类长期健康和平发展,增强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意识,并坚决抵制未来主义思潮错误思想的侵蚀。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 周年大会上寄语青年大学生:“未来属于青年,希望寄予青年”[5]14,要求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坚定理想信念,践行初心使命,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建功立业,不辜负党和人民的期盼。 当前,全国上下正在深入推进党史学习教育,青年大学生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认真学习党史,以党史真理武装头脑,坚定“四个自信”,坚决抵制未来主义思潮错误思想的侵蚀,牢记使命和担当,自觉投身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中。

注释:

① “报纸新闻洞”是指在某一特定的时间段中,由于受到经济规律的制约,报纸的版面不能随意扩大而是固定的,因而在刊登新闻的过程中,就必须对新闻进行舍取,这种舍取过程正反映了社会变化的趋势。

猜你喜欢

未来主义思潮资本主义
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是垄断资本主义的最新发展,是新型帝国主义
春秋时期重民的社会思潮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剥削的两重批判——基于《资本论》第一卷的思考
未来主义
未来主义
从回归温柔敦厚到走向天马行空——当代文艺思潮的一种转向
热情夏日/未来主义
维新思潮对中国近代体育的影响
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发展趋势
《意大利未来主义,1909-1944:重构宇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