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拓展武汉“大交通、大城市”业务板块战略思考

2022-03-02居佳威

交通企业管理 2022年1期
关键词:中交武汉市武汉

□ 居佳威

随着新冠疫情在全球不断蔓延,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国际经济、科技、文化、安全、政治等格局都在发生深刻调整。我国经济发展已由粗放型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在未来发展的道路上具有多方面优势和条件。同时,我国发展不平衡和不充分的问题仍然突出,国际国内市场的剧烈变化对企业经营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奋力谱写新时代武汉高质量发展新篇章。发挥国家“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的战略节点作用,打造城市亮点区块,完善基础设施体系。

中交集团作为责任央企,要主动站在国家层面、战略高度、全局视野来认识和把握战略方向。当前,我国发展将进入新阶段,企业发展也迈入关键期,科学谋划“十四五”,调整优化新战略正逢其时、正当其势。中交集团适时提出了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科技型、管理型、质量型世界一流企业的企业愿景,初步形成“123456”的总体发展思路。笔者针对中交集团的“两大”发展思路和武汉市疫情中心的特殊位置,对武汉市的“交通和城市”市场进行分析,有针对性进行市场开发。

一、武汉城市发展现状

1.经济产业发展现状

(1)经济发展现状。从近5年经济发展状况来看,武汉市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2019年武汉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6 223.21亿元,同比增长7.4%,连续跨越1.5万亿元、1.6万亿元两个台阶,在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中位列第4位,仅次于深圳、广州、成都等地。

(2)产业发展现状。武汉市产业结构不断优化,2019年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2.3∶36.9∶60.7,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占比呈下降趋势,第三产业占比突破60%。2019年度武汉第一产业增加值达到378.99亿元,增长了3%;第二产业增加值5 988.88亿元,增长了6.5%;第三产业增加值9 855.34亿元,增长了8.2%,第三产业持续保持较快增长态势。

2.城乡建设现状

(1)城镇化率。2019年末武汉市户籍人口906.4万人;常住人口1121.20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902.45万人,比上年末提高0.2%。武汉市城镇化率在中部城市排名第一,在已批复的9个中心城市中排名第5位。主城区中,除洪山区城镇化率为86.06%外,其余6个区均实现完全城镇化。位于外围的6个远城区,目前只有东西湖区和汉南区城镇化率高于60%,其余4个区均不到60%。未来,随着武汉市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特别是新城区的产业布局、城市功能定位的明确细化以及新型城镇化的深入推进,武汉市城镇化水平仍有大幅提升空间。

(2)城市空间格局。①市域层面,武汉市将构建“一主、四副”的城镇格局,“主城做优”,主要承载体现国家中心城市综合竞争力和辐射带动区域共赢发展的核心职能,形成配置最优,空间效率最高。“四副做强”,即光谷、车都、临空经济区、长江新区建成功能完善,产城融合,用地集约,生态良好的综合节点城市。②中心城区层面,武汉市也将打破分散的中心体系格局,重要城市中心功能沿两江四岸布局,通过核心功能区建设带动江南江北两翼发展,并在两翼构建城市中心。重点功能区将是落实国家中心城市各项功能的重要空间载体,是推进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的实施抓手。

二、战略合作布局

武汉疫后重振成效显著,经济富有韧性和潜力,发展前景广阔。中交集团在大交通、大城市领域具备全产业链一体化服务能力,在海外市场、江河湖海治理等方面服务优势明显。2020年中国城乡总部经济产业园在汉揭牌,落户武汉经开区,中交集团始终将武汉作为重大市场和重要区域,积极融入武汉市的发展,先后参与了阳逻港三期、沌口长江大桥等多个项目建设,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与武汉市继续夯实合作基础,建立常态化对接机制,在城市更新、基础设施建设、城乡发展、流域治理等方面深入合作,共创合作共赢新局面。

1.综合交通

双方加强公路、铁路、轨道交通、水路、航空等综合交通领域的深化合作,利用中交集团综合交通领域设计、投资、建设、运营纵向一体化优势,推进武汉市“通道+枢纽+网络”的综合交通体系建设。

2.城乡建设

双方以总体策划、投资运营为导向,以城市功能完善、城市运营管理、产业引进为重点,在区域开发、房建、市政等领域开展全方位、全过程、多层次、多方式的“立体化”合作模式,充分发挥中交集团在城市综合开发与运营领域的品牌、技术、资金、管理等方面的优势,加大战略性资源和重点项目的投资力度,积极融入相关项目的策划投资、设计建设、开发运营。聚力协调发展,持续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融合发展,全力提升城市综合承载力和功能品质。

3.生态环保

双方加强水环境治理、生态保护、海绵城市等领域的合作,大力实施治水、治土、治气、治污“四大环保行动”,提升城市水环境质量,打造世界滨水文化绿城。

4.智慧城市

双方加强在物联网、北斗、互联网、大数据等方面的深度合作,持续推进超大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促进实体经济“互联网+”的深度发展,强化全国经济中心功能定位。

5.物流体系

为打造武汉市“五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辐射区广、集聚性强、功能服务优、运行效率高的现代物流体系,双方在综合性物流项目上加强合作,积极参与建设铁水联运、多式联运物流港等项目,为武汉市打造高效便捷的国际综合交通枢纽建设贡献力量。

建议成立武汉市与中交集团深化合作领导小组。由市政府牵头,市发改委、市重点办、市财政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城乡建局、市交通运输局、市水务局、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长江新城管委会、蔡甸区、武汉港航发展集团、武汉城投集团、武汉地铁集团等部门参加,各部门协调联动。中交集团协助武汉市制定战略、总体政策研究、方案决策等工作,充分发挥中交集团在大交通、大城市领域前端策划、统筹部署、统一规划的能力、确保项目逐步顺利实施。

三、合作机制

建议采用“政府统筹引领、中交全面助推”的运作思路,充分发挥政府在重大基础设施项目中的引导职能和政策支撑,借助中交集团全产业链一体化优势,全过程推进项目进程,设计“公共利益最大化、财政压力最小化”的运作模式,对武汉市基础设施建设领域进行整体策划。结合武汉市基础设施领域现状、发展定位及开发理念,拟采用战略层面、投融资层面、实施层面的三级组织架构对武汉市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项目进行深度合作,如图1所示。

图1 三级组织架构图

1.战略层面

(1)各领域政府主管部门。主要负责各领域项目整体推进工作;同时负责项目定位、开发模式、运作思路、投资等问题的确定与解决;协调项目相关前置文件的批复。

(2)中交集团。发挥一体化运营的全产业链优势,负责项目整体规划,商业模式打造及产业导入,对项目方案进行深化,制定切实可行的运作计划、运作模式;协助梳理相关政策法规、申请国家的政策支持;协助解决项目定位、开发模式、运作思路、投融资等问题。

2.实施层面

(1)实施平台的组建。中交集团牵头,与政府指定平台、财务投资人和战略合作方共同组建“中交武汉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实施平台),负责项目的策划统筹、投融资、设计、建设管理、运营维护、沿线资源综合开发等全过程工作,如图2所示。

图2 实施平台组建示意图

(2)实施平台的职责。实施平台的职责主要包括项目策划、设计、建设管理、运营和移交等。中交集团作为项目实施的主要推动力,负责项目模式的研究与优化、项目的设计与施工、沿线资源开发等重点任务。

3.机制层面

(1)双方建立高层互访会晤机制。成立由武汉市政府、中交集团领导为组长,有关方面负责同志为成员的领导小组,指导合作方向、商定重大合作事项,进一步探索合作的新领域。

(2)双方建立工作层面推进机制。拟定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共同组建工作专班,进一步协商具体合作内容、实施方式及双方权利和义务,完成相关手续并履约。

(3)建立重点事项跟踪督办机制。明确双方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定期向双方高层领导报告合作进展情况和有关建议。

(4)建立“一事一议”制度。依据拟定战略合作协议约定,具体合作项目采用“一事一议”的方法磋商解决,成熟一个推动一个,推进项目顺利落地。

四、结语

中交集团参与了武汉市桥梁、港口、高速公路、市政道路等重要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为武汉市发展打通了脉络。中交集团同武汉市深化合作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全面参与武汉市的城乡建设、产业经济、综合交通、物流体系、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建设,为武汉的城市发展提供新的发展动力,树立武汉面向世界的大江大湖城市形象,助力大武汉全面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中交武汉市武汉
理事单位风采
——中交第四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
中交地产作妖
武汉市勘察设计有限公司
武汉市中小学优秀自制教具评选活动成功举办
别哭武汉愿你平安
我们在一起
理事单位风采
——中交广州水运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武汉加油
决战武汉
中交投资在PPP领域的创新实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