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丙泊酚复合芬太尼在无痛人工流产麻醉中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评价

2022-03-01卢志雄

中外医学研究 2022年1期
关键词:丙泊酚芬太尼麻醉

卢志雄

无痛人工流产是指患者在麻醉状态下实施的人工流产,几乎不会产生疼痛感,因而有效地避免患者术中的应激反应,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1]。目前,临床上对无痛人工流产术中最常采用的麻醉方式为丙泊酚静脉复合麻醉,该药在进入人体后能迅速地代谢与清除,起效时间较快。但丙泊酚的作用时间较短,患者在术中容易苏醒,且该药单独使用可能会抑制患者的呼吸功能,术后患者的血药浓度会快速下降,属于一种短效的全身麻醉[2]。因此,临床上需与其他麻醉镇痛药物联合使用,延长麻醉镇痛时间。芬太尼属于强效麻醉镇痛药,其作用强度是吗啡的60~80倍,能有效地提高血药浓度,抑制疼痛反应,广泛应用于外科手术麻醉。鉴于此,本研究探讨丙泊酚复合小剂量芬太尼在无痛人工流产麻醉中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1-12月厦门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97例拟行无痛人工流产手术患者。纳入标准:(1)经B超检查为宫内早孕,且各项常规检查(血常规,凝血,肝肾功能,感染)指标正常;(2)入组前未服用镇痛药物、血管活性药物;(3)无上呼吸道感染。排除标准:(1)对丙泊酚或芬太尼过敏;(2)合并高血压、心脏病。按照掷硬币法将其分为常规组(n=47)与复合组(n=50)。常规组年龄 20~37岁,平均(27.21±3.98)岁;孕周 4~11周,平均(6.32±1.22)周;体质量46~68 kg,平均(55.32±2.33)kg。复合组年龄22~36岁,平均(26.78±3.74)岁;孕周5~11周,平均(6.41±1.12)周;体质量 45~68 kg,平均(54.65±2.42)kg。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均知情同意。

1.2 方法

所有患者在术前均进行常规的检查,在确定血常规、凝血时间及体温等无异常后,患者术前8 h禁食,术前6 h禁水;患者进入手术室后,监测患者生命体征(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等),协助患者取截石位,为患者建立静脉通道,鼻导管吸氧,并开展常规的外阴消毒、铺巾。常规组接受丙泊酚麻醉(生产厂家:四川国瑞药业有限责任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 H20143252,规格:20 ml∶200 mg),具体方法如下:首先为患者输入50 ml的氯化钠溶液,在5 min后按照2.5 mg/kg剂量标准向患者静脉滴注丙泊酚,在患者意识消失后,行人工流产手术。复合组接受丙泊酚复合芬太尼(生产厂家:宜昌人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42022076,规格:2 ml∶0.1 mg)麻醉,具体方法如下:按照1 μg/kg的剂量标准向患者静脉滴注芬太尼,3 min后观察患者生命体征,体征正常后为患者静脉滴注丙泊酚(丙泊酚的用法用量与常规组相同)。两组患者术中因为疼痛而出现身体扭曲或呻吟,则为患者追加丙泊酚。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比较两组术中镇痛效果。术中镇痛效果评价标准,Ⅰ级:患者无疼痛感,无体动,且手术顺利进行;Ⅱ级:患者存在轻微疼痛感,轻微体动,但不影响手术进程;Ⅲ级:患者存在明显的疼痛感,体动明显,在体动的影响下手术暂停;Ⅳ级:患者体动剧烈,严重影响手术进程,需加用麻醉药物。(2)比较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包括体动、呼吸抑制、循环抑制、恶心呕吐、头晕。(3)比较两组麻醉效果,包括麻醉起效时间(即给药至患者进入意识消失状态所用时间)、术后苏醒时间及丙泊酚用量。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术中镇痛效果比较

复合组患者Ⅰ级疼痛反应率为80.00%,高于常规组的46.81%,Ⅲ级与Ⅳ级疼痛反应率2.00%和0,均低于常规组的17.02%和8.5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术中镇痛效果比较[例(%)]

2.2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复合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0%,低于常规组的40.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例(%)]

2.3 两组麻醉效果比较

复合组的麻醉起效时间(61.32±10.23)s和术后苏醒时间(2.98±0.52)min,均早于常规组,丙泊酚的用量(12.95±2.06)ml,少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麻醉效果比较(±s)

表3 两组麻醉效果比较(±s)

丙泊酚用量(ml)常规组(n=47) 72.32±17.52 4.08±0.89 19.36±3.45复合组(n=50) 61.32±10.23 2.98±0.52 12.95±2.06 t值 3.804 7.487 11.188 P值 0.000 0.000 0.000组别 麻醉起效时间(s)术后苏醒时间(min)

3 讨论

临床上人工流产手术操作过程中,会造成子宫扩张与牵拉,子宫内壁受到吸管的强烈刺激,引起患者术中出现强烈的应激反应,情况严重时可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3-4]。人工流产在术后会出现子宫收缩,从而产生宫缩痛,对患者心理及生理造成极大的影响。随着麻醉药物的不断发展与创新,无痛人工流产手术也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上,替代传统的人工流产手术,其具有操作时间短、患者苏醒快等优点[5]。无痛人工流产对麻醉药物要求极高,因此在麻醉药物的选择上应该更为谨慎。以往临床上选择丙泊酚作为无痛人工流产的麻醉药物,该药的起效迅速,但作用时间较短,术后药物浓度会快速下降[6]。故此,临床上可选择复合具有长效镇痛效果的药物应用于无痛人工流产的麻醉中。

本研究中,镇痛效果方面,复合组患者Ⅰ级疼痛反应率为80.00%,高于常规组的46.81%,Ⅲ级与Ⅳ级疼痛反应率为2.00%和0,均低于常规组的17.02%和8.5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上结果提示丙泊酚与小剂量芬太尼合用的镇痛效果比单用丙泊酚的镇痛效果好。丙泊酚的起效时间较快,对患者应用丙泊酚能使其快速进入麻醉状态,抑制宫颈的交感神经,促进副交感神经活动的增强[7];另外,丙泊酚还能抑制疼痛反射及宫颈扩张引发的迷走神经反射,从而达到镇痛的效果[8]。但由于丙泊酚属于短效的全身麻醉药物,该药物的作用时间较短,患者在术中容易苏醒,影响麻醉镇痛的效果[9]。故此,临床上可考虑与其他长效的镇痛药物联合应用于无痛人工流产的麻醉中。芬太尼是一种经人工合成的强效麻醉性镇痛类药物,不仅能间接地提高血药浓度,还能延缓镇静药的分布,同时有效地抑制疼痛感受,也可抑制疼痛反应[10-11]。本研究发现,复合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0%,低于常规组的40.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上结果提示丙泊酚复合小剂量芬太尼应用于无痛人工流产麻醉中的安全性较高。经实践得知,在无痛人工流产的麻醉中单独使用丙泊酚虽可达到一定的镇痛效果,但若加大剂量,则会导致患者出现呼吸抑制、头晕、呕吐等不良反应[12]。因此,临床上开展无痛人工流产手术时,可考虑使用丙泊酚与其他有效的镇痛药物联合进行麻醉。芬太尼是一种高选择性的阿片受体激动药,具有强效的镇痛效果,且该药的毒性较小,可应用于无痛人工流产的麻醉中[13]。此外,研究发现芬太尼可有效降低患者的心率、体外循环压力及心肌耗氧量等指标,与丙泊酚相比,芬太尼的抑制呼吸功能时间更短[13]。因此,应用芬太尼时需严格控制剂量,加大监测力度,便可减少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通过联合丙泊酚与小剂量的芬太尼应用于无痛人工流产的麻醉中,可发挥两种药物的协同作用,弥补单一用药的不足,提高用药安全性[14]。本研究发现,复合组的麻醉起效时间与术后苏醒时间均早于常规组,丙泊酚的用量少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上结果提示丙泊酚复合芬太尼应用于无痛人工流产麻醉的麻醉效果较好,能减少丙泊酚的使用量。人工流产手术操作过程中,会对宫颈造成牵拉或扩张,且在宫腔内操作,往往会导致患者产生不同程度的疼痛感,从而引发患者的应激反应,不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15-16]。丙泊酚的药物起效时间约为1 min,但考虑到丙泊酚对呼吸循环系统的抑制性与剂量依赖性,可在临床应用上采用芬太尼联合丙泊酚,减少丙泊酚的用量,并发挥药物协同作用,提高麻醉效果。芬太尼具有较高的脂溶性,能透过血脑屏障,产生较强的镇痛效果,从而有效地减少丙泊酚的使用剂量[17-18]。芬太尼能使机体循环更为稳定,能促进患者术后意识的恢复,缩短术后苏醒时间。

综上所述,无痛人工流产麻醉中联合芬太尼可减少丙泊酚的使用剂量,提高用药的安全性,同时提高镇痛效果与麻醉效果。

猜你喜欢

丙泊酚芬太尼麻醉
丙泊酚减低EZH2对miR-34a抑制效应与肠癌细胞增殖侵袭能力变化的研究
瑞芬太尼与芬太尼在全身麻醉术中的应用效果对比
瑞芬太尼、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在淋巴结结核手术中的应用比较
腰硬联合麻醉与持续硬膜外麻醉应用在全子宫切除术中的作用
丙泊酚复合右美托咪定或咪达唑仑在老年人无痛胃肠镜检中的应用
丙泊酚复合不同药物用于无痛人流的临床现状
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对老年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
全凭静脉麻醉与吸入麻醉在老年腹部手术中的临床效果观察
七氟烷全身麻醉和腰硬联合麻醉在老年患者麻醉中的效果研究
产科麻醉中腰硬联合麻醉的应用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