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氓》“垝垣”再诂

2022-03-01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异文矮墙高墙

刘 芹

(扬州大学广陵学院,江苏 扬州 225009)

《诗经·卫风·氓》:“乘彼垝垣,以望复关。”毛传:“垝,毁也。”垣表“墙”义,此义常见,故毛亨无注。郑笺:“前既与民以秋为期,期至,故登毁垣,乡其所近而望之。”《说文》:“垝,毁垣也。从土,危声。《诗》曰‘乘彼垝垣’。”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当曰‘垝垣,毁垣也’。”《尔雅·释诂》:“垝,毁也。”此后的字书、音义书以及一些注家的注书皆沿此说,即“垝垣”为“毁坏的墙”。

于省吾(1982)在其《泽螺居诗经新证》一书中表达了不同观点,他通过援引两条史料(一条为异文、一条为声训)证明古垝、危两字通,而“危”文献中有“高、高险”义,所以《诗经》“垝垣”之“垝”本字作“危”,表“高”义,既可与登高之“乘”组合,又可说明女子眺望的动作[1]。其后学者们对于先生这一说法仔细推敲,多所发明补证,如杨抱朴(1996)[2]、许征(2011)[3]、朱栋(2012)[4]等,或从诗歌意旨阐发,或从字源字义考释,或者结合这两大方面同时参以古文献考证,结论一致,主张“垝垣”非“毁垣”,应释为高墙。

一、“垝垣”当真为高墙吗?

第一,学者们根据古“垝”“危”常相通,推断“垝”也表示“高”义,是否可信?“危”在字书、文献中确有“高”义,不过与“垝”通用时,“危”却不表示“高”义。于先生所举异文一则见于《庄子·缮性》,原文为:“古之存身者,不以辩饰知,不以知穷天下,不以知穷德,危然处其所而反其性,己又何为哉!”陆德明《经典释文》有注:“危,崔本作垝。垝然,自持安固貌。”晋郭象注:“危然,独正之貌。”成玄英疏:“危,犹独也。”此条危、垝版本异文,“危”并不表示“高”义。于先生另举声训一则见于《史记·律书》,原文为:“不周风居西北,主杀生。东壁居不周风东,主辟生气而东之,至于营室。营室者,主营胎阳气而产之。东至于危。危,垝也。言阳气之垝,故曰危。”根据上下文,意思明确:危,垝也;垝,毁也。此条“危”不释“高”,当训“毁”,恰与《诗经》“垝垣”之“垝”用法意义相合。古垝、危相通现象,文献中尚可补充一例,见《韩非子·十过》,原文:“有玄鹤二八,道南方来,集于郎门之垝。”陈奇猷引旧注“垝,栋端也”,并引“顾广圻曰:‘垝,他书又作危。’”[5]《论衡·感虚篇》即作“廊门之危”,廊、郎两字相通。《韩非子·十过》例中“垝”或“危”版本异文,本字当作“厃”。厃,《说文》:“仰也。从人在厂上。一曰屋梠也,秦谓之桷,齐谓之厃。”人在厂上,自卪止之,引申有“在高而惧”义,字更作“危”。“厃”表示“屋梠”义,常借“危”字代用。如《礼记·丧大记》:“皆升自东荣,中屋履危”,郑玄注:“危,栋上也。”《史记·魏世家》:“(范)痤因上屋骑危。”危,亦为“栋”义。“屋梠”之“厃”后写作“檐”,《礼记·明堂位》:“复庙,重檐。”

通过“危”“垝”“厃”三字文献用法梳理,可见古垝、危常相通用,或表示“安固持正”“毁坏”义,或表示“屋梠”义,却未见表“高”义用法。所以即便《氓》之“垝”系“危”假借,两字也绝不表示“高”义。

根据对以“危”为偏旁的字形的考察,我们认为单独地在“垝”“危”之间找语源关系,推论两词同源,是不合适的,更有学者在此基础上推论“垝”具有“高峻”义,就更显武断且片面了。

第三,“垣”是“高墙”吗?《说文》:“垣,墙也”。“墙,垣蔽也。”《说文解字注》于“垣”下注:“此云垣者墙也,浑言之;墙下曰垣蔽也,析言之。”《广雅·释宫》:“墙,垣也。”“垣”“墙”浑言无别,析言如段玉裁所论:“垣自其大言之,墙自其高言之。”[6]文献用例也充分证实这一点,《墨子·备城门》:“高垣丈四尺,厚四尺。”《左传·襄公三十一年》:“子产使尽坏其馆之垣而纳车马焉。”“垣”泛指墙、城墙,《尚书·梓材》:“若作室家,既勤垣墉。”马融注:“卑曰垣,高曰墉。”《左传·僖公五年》:“公使寺人披伐蒲,重耳曰:‘君父之命不校。’乃徇曰:‘校者,吾仇也。’踰垣而走。”“垣”表示“矮墙”义。可见“垣”在古代文献中有两种常见用法,一是用作“矮墙”,二是泛指墙。

有学者指出,《诗经》“垣”出现4处,根据文义皆应释为“高墙”。通过对《诗经》“垣”用例梳理,发现其中5例释义并非为“高墙”。第一例,《鸿雁》:“之子于垣,百堵皆作。”笺云:“侯伯卿士,又于坏灭之国,征民起屋舍,筑墙壁,百堵同时而起。”垣,泛指房屋之墙,用为动词“筑墙”。第二例,《小弁》:“君子无易由言,耳属于垣。”笺云:“王无轻用谗人之言,人将有属耳于壁而听之者,知王有所受之,知王心不正也。”垣,泛指房屋墙壁,也无特别说明高墙矮墙的意思。第三例,《板》:“价人维藩,大师维垣,大邦维屏,大宗维翰,怀德维宁,宗子维城。”毛传:“价,善也。藩,屏也。垣,墙也。王者天下之大宗。翰,干也。”垣,泛指房屋墙壁,与前两例情况同。第四例,《文王有声》:“王公伊濯,维丰之垣。”郑笺:“作邑于丰,城之既成,又垣之,立宫室。”孔颖达疏:“上言‘筑城’‘作丰’,此言‘维丰之垣’,则是丰城之内别起垣也,故云‘作邑于丰,城之既成,又垣之,立宫室’。”垣,据文义,泛指城墙,作动词。第五例,《氓》:“乘彼垝垣,以望复关。”毛亨、郑玄皆以“垝”作“毁”解,“垣”字无注,朱熹《诗集传》:“垝,毁。垣,墙也。”[7]朱熹笔下的“垣”是一个泛称。就以上《诗经》五处“垣”例来看,文义并无特别申明“墙”之高、矮的语义特征。

二、《氓》“垝垣”究竟何解?

毛、郑释“垝”为“毁”是正确的,“垣”当表示“矮墙”义。“垝”从土,本义为“坏墙”;又从阜,作“陒”。《管子·霸形》:“东山之西,水深灭垝。”注:“垝,败墙也。”《鹖冠子·王鈇》:“邱第之业,域不出着,居不连垝,而曰成鸠氏周阖四海为一家,夷貉万国莫不来朝,其果情乎?”《汉书·杜周传赞》:“业因势而抵陒,称朱博,毁师丹,爱憎之议可不畏哉!”垝,皆表示“坏墙”义。“垝”亦常与“垣”连用,表示“坏墙”。又如,南唐刘崇远《金华子杂编》卷下:“而祜之故居,垝垣废址,依然东郭长河之隅。”宋郭彖《睽车志》卷五:“褰衣揭水,攀垝垣以入。”

大家不免会有疑问:“毁垣”可以乘吗?即便可乘,恐怕也不能达到诗意所要表达的女子企盼的目的吧!关于古墙之建筑,黄金贵《古代文化词义集类辨考》中提到,明代以前的墙通常为土墙,且墙身上窄下宽[9]。《诗经》时期的房屋建筑正是以泥土、茅草和木材为主的建筑,如《诗经·鄘风·墙有茨》“墙有茨”,是说墙上长了蒺藜。墙上能长蒺藜,可见墙是用泥土筑成的。《诗经·小雅·斯干》“约之阁阁,椓之橐橐”,吟诵用土筑墙的情形。《诗经·鲁颂·閟宫》:“徂徕之松,新甫之柏,是断是度,是寻是尺。”砍下松、柏,按照尺寸,分别用作房梁、房柱和椽子。林素慧(2010)认为古代土墙经风吹雨淋自然容易毁坏、倒塌,坍塌后墙土堆成堆,可以毫不费力地爬上去,站在上边向远处眺望[10]。如果是高墙,且墙身上窄下宽,一位柔弱女子又如何“乘”呢?林素慧又引《盐铁论·诏圣第五十八》“高墙狭基,不可立也”、北周王褒《墙上难为趋》“高墙不可践,井水自难浮”为证。坍塌土墙有多高,是否可以看到复关?作者认为“女子登垣望远,不过聊以慰藉罢了”,所以至于是否可以看到复关也就无关紧要了。

猜你喜欢

异文矮墙高墙
谈《红楼梦》第三十四回的一处异文——读红零札
低,或更低
从外缘到内蕴:《红楼梦》异文的诠释空间与小说特质
农家牡丹
挖墙角
小峡爱情
春风册
李白诗歌异文浅谈
矮墙迷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