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综合护理对负压封闭引流治疗损伤感染创面患者的影响

2022-03-01柳玉芳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22年3期
关键词:负性负压创面

柳玉芳

福安市闽东医院骨科 355000

负压封闭引流作为临床上对损伤性感染创面患者常用的治疗方式,通过在患者创面上覆盖敷料,使创面形成相封闭的区域,之后通过连接负压吸引装置对创面内坏死组织及渗出物进行清理,达到清除创面内炎性物质的目的,促进创面的愈合〔1〕。但随着该技术的使用,毛娟娟〔2〕等学者指出,患者在治疗期间多伴有疼痛症状,并进而影响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及心理状态,在治疗期间对患者进行有效的护理工作,而常规护理由于缺乏针对性,且更多地为辅助治疗,因此逐渐难以满足患者及患者家属日益提高的要求,张莉莉〔3〕等学者指出,在患者接受负压封闭引流期间,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开展具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高创面愈合时间,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概率,同时对降低患者负性情绪及疼痛程度具有重要意义,另外,其还指出,患者在护理需求得到满足后,对护理工作的配合程度及自我护理能力均显著提高,使患者在出院后仍能够保证有效的护理,对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我院自2018年6月开始,逐渐对行负压封闭引流的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以更快地促进患者创面的愈合,为探究护理效果,特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3月在该院进行负压封闭引流治疗的94例患者进行对比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3月在该院进行负压封闭引流治疗的94例患者。纳入标准:①患者症状符合负压封闭引流治疗相关指征;②患者认知及沟通能力正常,能够配合相关护理措施;③患者对本次研究知情,并自愿参与。排除标准:①患者伴有严重精神类疾病,难以配合护理措施;②患者伴有糖尿病或恶性肿瘤等对本次研究存在影响的疾病;③患者在受伤前即伴有免疫功能异常。其中男53例,女41例;年龄21~65岁,平均(42.39±10.57)岁;致伤原因:车祸伤61例,机器绞伤33例;外伤部位:上肢43例,下肢51例;创面面积:1 cm~2 cm×2 cm~6 cm,平均(6.13±2.79)cm2;创面污染程度:轻度13例,中度56例,重度25例。根据患者入院时间,将患者分为常规组及研究组,每组患者47例。两组患者一般情况及损伤情况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情况及损伤情况

1.2 研究方法

1.2.1治疗方法 全部患者均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治疗〔4〕,即对患者创面进行清理,根据患者创面面积,对负压引流敷料进行裁剪,并将敷料覆盖于创面上,连接负压吸引装置及引流管,对患者行持续引流处理。

1.2.2常规组干预措施 对常规组患者行常规干预,包括:①术前干预,对患者进行常规健康教育及心理干预,提高患者对治疗的认知,同时开展术前准备;②术中干预,建立静脉通道,配合医务人员开展相关措施,密切监护患者生命体征;③术后干预,观察患者病情及创面恢复情况、遵医嘱对患者用药,观察患者引流情况,并及时更换敷料,同时通过药物开展疼痛及抗感染干预。

1.2.3研究组干预措施 对研究组患者在常规干预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包括:①心理干预,于患者入院后,对患者心理状态进行评估,由于该类患者多因突发情况受伤,因此在入院后常出现焦虑、抑郁、烦躁等不良情绪,加之多数患者对治疗认知程度较低,导致在治疗及康复过程中对护理工作依从性较差,护理人员应在患者整个治疗期间按时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时间以10~20 min/次为宜,且保证频率为2~3次/w,在与患者进行沟通时,应表现出对患者的同情及关心,鼓励患者说出内心疑虑,耐心解答患者的疑问并采取合理的方式指导患者宣泄出不良情绪,减轻患者心理负担,另外,由于在治疗前后导致患者出现不良情绪的因素有所变化,护理人员应根据具体情况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提高护理的针对性;②调整负压值,加强巡查力度,保证负压管压力,常规护理中将负压值稳定在300~400 mmHg,由于参与本次研究的患者均为成人,因此在可将负压值调整至500~550 mmHg,以提高治疗效果,促进引流量的增加,同时观察VSD泡沫是否出现明显瘪陷,确保引流管内有明显水柱波动,保证中心负压通畅,对引流失败的患者,及时更换管道或进行重新封闭处理,另外,每日使用生理盐水对引流管进行冲管操作,频率为1~2次/d;③体位干预,于术后,对患者进行体位干预,将患肢提高10~15 cm,以改善患者肢体循环,避免发生肢体肿胀等情况,同时避免创面受压等情况的发生;④引流管护理,每日对患者引流物的颜色、剂量及性质进行观察并记录,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告知主治医师,对引流液多且黏稠的患者开展强化护理干预,按时对引流物及创面进行清理,并于3~4 d对引流物进行更换,引流液恢复至正常状态后,可将更换频率降低至5~7次/d,至创面干净,符合闭合或植皮条件后,停止引流处理;⑤疼痛干预,在常规药物干预后,对患者疼痛程度进行评价,对疼痛程度较轻的患者,指导患者通过调整呼吸频率、观看电视、听音乐等方式降低疼痛程度,对因疼痛影响睡眠的患者,可遵医嘱给予患者适量镇静药物,以保证患者睡眠质量,另外,通过倾听音乐等方式,指导患者放松,以提高患者疼痛阈值;⑥加强感染观察,术后对患者体温水平及相关生命体征进行观察,对伴有体温升高、持续疼痛的患者,应进一步加强对患者引流情况的观察,避免感染等情况的发生;⑦生活习惯干预,包括:①饮食干预,指导患者使用高热量、高蛋白且易消化的食物,以保证治疗期间的营养水平;②肢体功能训练,根据患者恢复情况,指导并协助患者家属对患者肢体进行按摩,并引导患者进行适当程度的主动运动,以避免肢体功能运动障碍等情况的发生;⑧中医护理,患者治疗过程中可使用五味子汤进行熏洗,频率为2次/d,在熏洗后,可使用黄金散对熏洗部位进行外敷。

1.3 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干预时间均为15 d,比较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相应指标。

1.3.1创面愈合情况 比较两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同时根据患者创面愈合情况,将愈合情况分为:①优:2 w以内,患者创面处皮肤对合良好,敷料能够良好地覆盖于患者创面位置,且无须更换,同时,患者创面无红肿等不良症状;②良:2 w内,患者创面处皮肤对合良好,创面皮肤表面分泌物明显减少,创面范围显著缩小,但存在轻度红肿等不良症状;③差:患者创面处皮肤对合较差,伴有明显红肿等不良症状。

1.3.2负性情绪 采用心理健康测试问卷(SCL-90)〔5〕对两组患者干预期间负面情绪进行评价,该量表包括躯体化、强迫症状、敏感等共计9个维度,各维度评分为1~5分,评分越高,表明患者负面情绪越严重。

1.3.3疼痛程度 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6〕对两组患者术后1 d、3 d及7 d疼痛程度进行评价,该量表评分为0~10分,分数越高表明患者疼痛程度越重。

1.4 数据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创面愈合情况比较

研究组患者创面愈合优良率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且创面愈合时间显著短于常规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创面愈合情况

2.2 两组患者治疗期间负性情绪比较

研究组患者不同维度的负性情绪评分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期间负性情绪(分,

2.3 两组患者治疗后疼痛程度比较

研究组患者在术后1 d、术后3 d、术后7 d时的疼痛程度评分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后疼痛程度(分,

3 讨论

VSD作为目前广泛应用于临床的清创方法,能够通过改善创面血液循环,刺激创面部位肉芽组织的生长,进而促进创面更快的愈合,同时,VSD敷料因具有较高的可塑性,能够通过负压吸引,使敷料充分且均匀的解除患者创面〔7〕,另外,该方法能够有效吸除创面内坏死组织,保证创面局部组织的干燥,对控制细菌感染具有重要。但由于多数患者对VSD治疗的了解程度较低,加之因自身症状而出现的烦躁等情绪,导致其在治疗过程中对护理措施的遵从性较低,影响了治疗效果〔8〕,本次研究通过对该类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通过改善患者不良情绪,实施针对性干预,达到促进患者恢复的目的。

3.1 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促进患者恢复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创面愈合优良率为100.00%,显著高于常规组,且创面愈合时间为(18.62±4.31)d,显著短于常规组,原因包括:①VSD虽然能够有效吸除创面坏死组织,但在术后极易出现堵管等情况〔9〕,进而影响治疗效果,本次研究中,通过提高巡查力度,及时发现堵管等不良情绪,并采取有效干预措施,进而能够保证了治疗效果〔10〕;②常规护理中对吸管的压力关注程度较少,护理人员将注意力更多的偏向患者症状的恢复,而通过综合护理,使吸引负压时刻保持在有效水平,进而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③通过开展针对性心理干预,使患者不良情绪得到有效控制,为后续护理工作的实施奠定了基础,也使患者更为积极地参与到护理工作中〔12〕,也有助于促进患者恢复;④通过加强疼痛干预、抗感染干预及饮食、运动指导,一方面有助于避免不良情况对患者恢复造成的影响,另一方面有助于提高患者营养水平及运动能力,间接促进患者创面的恢复;(5)洪庆华〔13〕等学者指出,VSD治疗患者出现并发症的概率的主要原因包括引流装置漏气、漏液、引流管堵塞、负压调节不当等,而对患者采取综合护理,通过消除不良因素,避免并发症的发生,进而有效促进患者症状的恢复。

3.2 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不良情绪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负性情绪评分显著低于常规组,原因包括:①常规护理中更多地在治疗前对患者开展心理干预,而综合护理干预中,通过在治疗的全过程与患者进行沟通,能够有效提高护患关系,进而有助于改善患者不良情绪;②研究发现,在治疗前后导致患者出现不良情绪的原因存在差异,因此,在综合干预中,护理人员根据患者治疗阶段的不同,调整心理干预措施〔14〕,并针对患者个性调整干预方法,进而能够更为有效地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信心;③患者在经过综合护理干预后,患者疼痛程度及并发症情况显著降低,也有助于保持患者良好的心理状态;④张丽静〔15〕等学者指出,采用VSD对患者损伤感染创面患者进行治疗,能够有效避免感染的进一步发展,进而对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及对治疗、护理工作的依从性具有重要意义。

3.3 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疼痛程度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在治疗后疼痛程度评分均显著低于常规组,原因包括:①通过开展强化疼痛干预,有助于改善患者疼痛程度;②患者心理状态的改善,有助于减轻患者治疗期间疼痛感;③通过开展饮食干预,能够有效提高患者营养水平,进而促进患者创面的恢复,使患者疼痛程度有效降低。

综上所述,对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治疗的损伤感染创面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促进患者创面的愈合,同时有助于改善患者治疗期间负性情绪及治疗后疼痛程度,进而有助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负性负压创面
纳米银外用抗菌凝胶联合臭氧治疗深Ⅱ度烧伤创面的效果
试论无负压供水在建筑给排水中的应用
封闭负压吸引治疗技术治疗骨科创伤感染的临床研究
间歇负压引流技术在治疗难愈性创面中的疗效
无痛分娩用于初产妇的临床效果观察及对负性情绪的影响
探讨浓缩生长因子(CGF)在糖尿病足溃疡创面治疗中对溃疡创面愈合的作用
“负压”为何能隔离病毒
安宁疗护对老年肿瘤临终患者主要照顾者负性情绪及心理应激的影响
共患难, 更同盟:共同经历相同负性情绪事件促进合作行为*
非负性在中考中的巧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