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思考与建议

2022-03-01张雪英

时代商家 2022年5期
关键词:国有资产管理行政事业单位

张雪英

摘要: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涉及财政资金的正常高效使用,事关单位工作全局和廉政风险,国有资产管理工作有其不同寻常的特殊性和复杂性,真正做到有效监督,科学合理配置资源,可以说具有相当大的难度。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应当引起各单位的高度重视,从保护国有资产,加强党风廉政建设高度进行顶层设计,进一步完善举措,强化监管。本文就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必要性进行了阐述,并就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系统剖析,并有针对性地发表了自己的一些粗浅认识和思考,旨在为提升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水平,规范、科学、合理配置和使用资产,最大限度避免国有资产的流失浪费,起到一些参考作用。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资产配置效率

近年来,随着各项制度的不断完善,各级行政事业单位对国有资产管理工作都引起了高度重视,建立了管理体系以及规范资产管理流程,对提升资产管理质量和水平,维护行政事业单位各项工作正常开展起到了良好的促进和保障作用。

一、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基本内容及其必要性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质量的不断提高和总量的不断增大,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规模和种类也日益增加。加强国有资产管理,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是当前一项势在必行的重要工作,也是推动行政事业单位健康发展,提升公共服务质量的应有举措。加强国有资产管理,其内容涵盖管理制度的方方面面,涉及资源配置、使用、处置、信息化建设等各环节。应从制度设计入手,细化管理制度各环节流程,明确人员责任分工,定岗定责,依岗追责,从根本上保障国有资产的安全性、完整性,确保国有资产不流失,实现其保值、

增值。

当前,大部分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比较缺位,重配置,轻管理,资产登记、清查不及时,管理随意、责任人不明确,跟踪不到位,导致资产流失、账实不符问题还相当突出。加强资产管理,建立一系列资产管理制度,强化责任追究,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一项刻不容缓的紧迫任务。

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是当前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势在必行,其重要性和紧迫性已日益凸显。

(一)有助于促进反腐倡廉

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是财务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引导员工廉洁从政、奉公守法、拒腐防变具有重要意义。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内容和对象涉及实物形式的固定资产,也包括非实物形式的管理制度、操作系统、配套文件等软件资产。从预防腐败角度讲,亟须健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各项制度,与国有资产管理细则相结合,加大监督、执行力度,提高全体干部职工保护国有资产的意识,倡导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从思想上和行动上自觉远离腐败行为。

(二)有助于提升员工责任意识

强化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织密制度的笼子,有助于增强单位领导和员工的责任意识,提升各自工作能力。能够引导员工自觉增强资產保护意识,在科学方法的引导下,自觉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采用最有效的方式来促使国有资产发挥最大效能,实现最大价值,物尽其用并保值增值,降低国有资产闲置率,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工作中,能够自觉维护国有资产的权威性和不可侵犯性,积极参与国有资产管理并自觉发现制度漏洞,提出改进建议,不断优化国有资产管理体系,最大限度发挥国有资产利用潜能,为促进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贡献

力量。

(三)有助于发挥国有资产使用效能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总体使用效率确实不高,部分单位员工充分利用国有资产的意识还不强,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国有资产浪费现象。为最大限度扩大国有资产利用效能,实现物有所值、物尽其用,应进一步细化管理流程,避免资产重复购置和资产闲置,加强资产价值评估,严格购置审批,促进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正常有序发展。加强国有资产管理,根据各类资产自有属性,分门别类,优化资源配置,统筹资源管理。进一步推行资产管理信息化建设,实现资产信息共享共用,增加信息管理透明度,杜绝徇私舞弊,能够有效提高资产利用水平,去存量,实现资产的集约节约利用。有助于提升社会效益,促进经济社会稳定发展。

(四)有助于增强财政预算强制力

一些行政事业单位不注重国有资产的配置和财政拨款采购之间的信息透明重要性,没有足够的廉政风险意识,国有资产采购、管理方面问题突出。相关部门也着力从制度方面加紧完善,提出了诸多改进措施,进一步堵塞漏洞,提升科学化管理水平。进一步强化资产评估,提出资产使用建议和购置需求,建立资产使用信息化平台,提高资产购置审批环节透明度,确保财政资金使用的安全、高效。通过细化流程,加强监管,严格审批,织密制度框架,促使单位领导和员工自觉接受制度管理和监督,牢树拒腐防变意识,按照预算管理规定和国有资产采购流程进行采购活动,切忌因私废公、损公肥私。引导干部职工和领导遵守正常财务制度,维护财政预算的权威性和财务管理制度的强制性、约束性,最大限度预防腐败。

二、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亟需改进的问题和不足

(一)国有资产管理主观意识不强,参与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

大多数行政事业单位对于国有资产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主观意识淡化,没有将其上升到资产保护和预防腐败的高度,普遍存在重使用、轻管理现象,领导和员工参与资产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导致国有资产浪费现象多有发生。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部分单位对国有资产的认识不到位。认为只有固定有形资产才是国有资产,忽视了无形资产类国有资产保护和管理。即便是对有形国有资产的管理方面,也普遍存在重使用、轻管理现象。换言之,就是只关注使用需求,缺什么购置什么,没有对单位原有资产进行盘点登记,对国有资产底数不清,在购置之前没有进行需求评估,一定程度上造成重复购置和资产资金浪费。总之,部分单位领导和职工对国有资产的片面性认识以及对国有资产的粗放式管理导致了国有资产的低效利用和管理漏洞。

第二,部分单位执行上级文件规定不到位。在落实制度上存在重表面、轻实质,管理制度浮于形式,未能起到真正作用。单位主要领导对国有资产管理重视不够,单位职工没有真正参与到国有资产管理工作中来。缺乏国有资产保护主人翁意识,认为与已无关,是财务部门和管理部门的专职事务。在单位日常管理中存在制度落实不到位、责任划分不明确等突出问题。

第三,部分单位的领导和职工出于个人私利,未能严格执行国有资产采购规定,虚报瞒报国有资产数据,加大了国有资产管理难度。由于数据与现实不符,导致了国有资产浪费或使用不足,给行政事业单位各项工作正常开展带来一定负面影响和阻力。

(二)国有资产信息化管理体系尚不完善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信息化管理体系尚不完善,信息披露环节仍有诸多不足,导致在整体信息化建设方面还很滞后。一是,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由于具体资产管理部门未及时进行信息录入、更新或信息披露不及时,导致各相关部门没有及时实现信息共享,对于资产管理、评估缺乏真实、完整的数据信息支持。由于国有资产管理体系尚不完善,信息共享不及时,加之监管措施不到位,导致在资产管理方面缺乏制度创新,管理水平难以有效提高。二是,资源配置不合理,资产使用效率偏低。各部门间资源配置不均衡,缺乏统一标准和流动机制。三是,内部管理机构缺乏对国有资产的分类登记与管理,信息共享无法落实。对资产存量底数不清,产权信息不明确,使用信息未更新,致使资产闲置与资产短缺现象兼而有之,国有资产整体流动和利用质量难以提高。

(三)国有资产管理制度缺乏创新

大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对国有资产管理缺乏创新意识,在制度建设方面因循守旧。一是由于管理制度的不完善以及其滞后性,导致相关人员在进行国有资产购置时没有相应制度作为依托,未能充分考虑资产存量现状,资产重复购置造成资产浪费闲置和国有资金使用效率不高。二是部分单位在购置资产时,未进行专门严格验收,对资产参数、规格等没有做到底数清楚和心中有数,很容易造成账实不符。三是动态管理不规范。对于资产使用人变更后未及时更新信息,未办理相应交接手续,认为资产未脱离视线,不会有什么问题。时间一久,很容易造成账实不符,导致国有资产流失。

(四)资产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不高

加强国有资产管理,发挥管理人员的主观能动作用是提高管理效率和水平的关键。大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人员思想僵化,思想和方法还停留在过去,创新意识明显不足。目前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分为账务管理和实物管理。由于管理人员素质偏低,要么设备不会使用,要么软件系统操作不熟练,又缺乏主动学习和相互沟通,导致资产管理水平严重滞后。加之,单位对国有资产管理人员培养和重视不够,没有从高效节约方面提出更高要求,导致管理水平低下,国有资产管理和处置不合理现象较为突出。

(五)资产管理缺乏科学有效的方法手段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种类及内容相对复杂,大部分单位没有针对不同的资产特征制定差别化管理制度,未能突出重点、分类施策,管理方法和手段欠缺,管理制度缺乏科学性。日常工作中,部分工作人员因业务水平不高,有的甚至未经过专业培训,工作能力参差不齐,未按要求严格进行信息录入,导致信息结果失真。需进一步加强制度设计,提高信息化建设水平,及时发现管理过程中的不足及漏洞,提出改进方案,创新管理方法,切实提高国有资产利用效能。

三、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对策建议

(一)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加强国有资产管理的主观能动意识

首先,要加强对国有资产管理的宣传和引导,在单位内部形成共识,提高员工参与国有资产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主观意识上建立保护国有资产和合理利用国有资产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其次,要在单位形成人人敬畏国有资产,监督国有资产的良好氛围,自觉保护国有资产不被浪费和流失。积极献计献策,堵塞管理漏洞,提高管理水平和资产使用效率。最后,要健全相应管理细则并责任到人,各环节相互制约,互相监督,做到件件有经办、事事有监督,从而形成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全方位、多节点的监督制约机制。

(二)明晰国有资产管理架构

建立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专门机构和相应管理体系。按照账物相符的基本要求,设置实物管理部门、账务管理部门以及监督部门,明确相应职责和管理流程。实物管理部门要按照相应制度要求进行资产购置,严格实物验收登记和使用审批流程,及时更新变动信息,做好资产的使用全程跟踪,直至按要求履行报废程序,确保国有资产管理全过程不离视线。账务管理部门要依据资产购置资料、使用资料、变动资料、核销资料等及时进行相应账务处理,核对账表、账卡、账实,全程跟踪资产流向,切实做到账实一致。监督部门要不定期对单位资产账实情况进行跟踪审计,重点对资产配置、信息变更、资产核销等环节予以监督,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整改建议,确保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阳光透明、有序高效开展。

(三)进一步健全国有资产管理制度

建立科学、合理、有效的制度体系是做好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重要支撑和有力保障。建议结合当前国有资产管理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出台相应配套文件和政策,进一步健全制度體系,不断丰富管理方法和内容。相应制度体系要涵盖国有资产的全过程,包括资产配置管理制度、资产使用管理制度、资产核销管理制度等,严格各环节流程和审批记录,确保国有资产管理从资产购置到资产处置、核销,全程按照制度要求落实,切实提高国有资产管理效能。首先,要加强本单位国有资产的信息化登记录入,做到数量和金额统计无误,切实做到国有资产实物与账务相符。并根据国有资产数量增减变化以及使用信息变更实行动态跟踪管理,确保国有资产管理底数清楚、去向不离视线。其次,应按照规章制度来正确处置国有资产并实施全过程监督。从资产购置、使用、核销等各环节监督,细化监督流程,严格监督程序,确保国有资产管理、处置合理有效。最后,在明确国有资产存量的基础上,加强对资产利用的评估,更好地制定国有资产使用方案,合理调配本单位国有资产,真正做到物尽其用,发挥国有资产最大效能,避免资产闲置率过高和财政资金浪费。

(四)提高资产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

不断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员工的培训力度,利用多种方式引导员工学习国有资产管理的相关法律、政策和文件,对在管理过程中碰到的疑难问题进行解答培训,不断丰富业务知识。提高员工自我学习的主动性,对管理过程中涉及的先进设备使用、软件操作流程等技能,要自我加压,主动充电。建立淘汰机制,增强员工的危机感。通过学习和培训,全方面提高管理人员业务技能,开创国有资产管理工作新局面。

(五)进一步加快国有资产管理信息化建设

建议各相关部门应结合目前存在的管理方式简单、信息不准确以及使用效能低下等问题,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关措施,提高信息化建设水平。一是拓宽国有资产监管渠道,从数据信息方面严格核实单位国有资产需求量和实际采购量之间的数字准确性,核定资产存量与所需增量,切实做到需求合理、增量真实,最大限度避免财政资金浪费。二是扩大国有资产项目监管范围,不遗漏任何一个资产项目,发挥财政预算的约束性作用,合理安排国有资产的处置去向,切实做到物尽其用。三是大力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数据信息化建设,以先进的互联网技术为依托,提高数据真实性和准确性,提升信息化水平。全方面监管国有资产动态变化,适时制定相应对策,创新管理方法,真正使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管理在信息化建设中不断改进、不断受益。

四、结束语

随着全社会对国有资产管理工作重要性认识的普遍提高,各单位相应加强了各方面制度建设,旨在不斷创新管理方法,提高管理效能,保护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但由于一些陋习和沉疴已根深蒂固,改善或重新建立相应秩序需要一定过程。只有进一步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干部职工的思想认识,才能形成合力,营造浓厚氛围,实现人人参与、自我监督,真正使国有资产管理沿着法治的轨道正常开展。

参考文献:

[1]吴寨雄.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研究[D].北京:北京邮电大学,2019.

[2]刘新斌.关于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思考[J].经贸实践,2017 (22):19-20..

[3]闫旭.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几点思考[J].财会学习,2018 (15):175-176..

[4]屈丽萍.东莞市文化事业单位经营性国有资产投资管理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8.

[5]崔琳琳.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体系研究[D].北京:北京建筑大学,2019.

猜你喜欢

国有资产管理行政事业单位
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后国有资产管理浅析
浅谈行政事业单位在国有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新形势下完善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实践探索
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信息化的探讨
财务管理视域下的行政事业单位预算执行途径研究
行政事业单位物资采购管理的难点及对策
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问题以及解决策略思考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