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作息及生活习惯现状分析——以燕郊地区为例

2022-02-28李玥璇贺彦彪吴嘉奇郭松威赵玮孙丽娜

科学咨询 2022年2期
关键词:作息比重习惯

李玥璇,贺彦彪,吴嘉奇,郭松威,赵玮,孙丽娜

(华北科技学院体育部,河北廊坊 065201)

健康行为是指人们为了增强体质、维持身心健康以及恢复健康而进行的各种行为活动,是保证身心健康、预防疾病的关键所在。主要包括基本健康行为、预警行为、卫生服务利用行为和避开环境危害行为四个方面。健康行为研究有多种方法,但最为有效的方法是行为监测。

自1999年开始,就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了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2014年3月30日,教育部颁发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确立了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明确提出“各级各类学校要从实际情况和学生特点出发,把核心素养和学业质量要求落实到各学科教学中”。201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明确指出:“健康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

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强调“普及健康生活方式,提升全民健康素养。”《“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提出“到2030年全民健康素养会得到大幅提高,健康生活方式得到全面普及”的战略目标。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2019年12月28日表决通过了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这是我国卫生健康领域首部基础性、综合性的法律,将统领现行十余部专门法律,并引领未来相关立法,该法将自2020年6月1日起施行。

到2020年11月,《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提到要促进全民养成文明健康生活方式,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国家把全体公民的健康看作头等大事,社会蓬勃发展必须依靠健康的人民才能实现。我国政府为学校教育定下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健康是人全面发展的必要条件和社会发展的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上指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

这样看来,健康问题已不再是身体好而已,而是更要饮食方面的营养搭配,减少垃圾食品的食用,合理安排饮食的时间和食用量,不暴饮暴食,也不节食等。达到这一标准,要转变大学生对饮食健康内涵的正确理解,提高自身的保健意识,自觉学习相关培养饮食习惯及促进饮食健康的知识,对身体变化给予密切的关注和重视,努力提高自我合理饮食的能力。大学生的健康不仅关系到自己的学业成就和理想前途,也会关系到社会的进步、国家的昌盛和民族的振兴。当今时代,给大学生带来了新的挑战,新的竞争与机遇。只有对未来有明确的努力方向,脚踏实地不断进取,有理想和事业上的追求,才能促进自身健康的发展,为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打下良好的基础。

此次调查,通过了解大学生的作息规律及饮食习惯方面的健康意识,健康行为的现状,发现其中存在的部分问题及其导致大学生作息不规律,饮食不健康的原因,旨在为大学生饮食习惯方面,健康工作的开展提供科学的、有价值的参考,高效改善大学生生活质量,提高大学生自身饮食习惯。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次研究于2020年11月对华北科技学院、防灾科技学院等燕郊地区的多所高校中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部分学生进行了网上的问卷调查。纳入的条件有:①大学生;②年龄为18-24岁之间;③自愿参加本次调查问卷。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上网查阅有关健康行为、健康促进与饮食习惯方面的,查阅与本次研究有关的文件、数据、期刊和书籍等。

2.调查问卷法

以大学生健康行为现状为研究题目,采取网上填写的形式进行,取得调查对象同意后,使用统一指导语,给调查对象发放知情同意书,答卷时登录网站及扫描二维码等。大学生可以使用计算机、手机等智能终端作答。如答题出现漏填现象,系统会自动出现提示,填全所有必答题后才能交卷。问卷采用无记名方式,被调查者不受其他因素影响,可以如实表达自己的意见。

3.数理统计法

网上填写的问卷通过网站直接下载原始数据,将所有的数据导在spss应用软件中进行统计分析,运用基本的饼状图和条形柱状图分析简单的数据,采用描述性统计、独立样本检验、交叉表、多重归因、多重响应等方法分析结果较多且更加复杂的数据。

二、结果与分析

(一)早起习惯与熬夜的频率数据分析

表1 被调查者的早起习惯与熬夜的频率的交叉表

根据表中数据分析得:有早起习惯,而且经常熬夜的人数占比重的28.8%;偶尔熬夜的人数占比重的63.0%,不熬夜的人数占比重的8.2%。由此得出,有早起习惯的人,是有一种健康的生活习惯,但偶尔熬夜这一问题的出现。这就说明,每个人自身的健康行为现状,还存在着不足,并有待改善,调整自己的生活作息,为自己营造健康的生活氛围,让自己处于健康的生活状态中。而且我们身为大学生,还发现了他们的熬夜现象普遍较为严重,无论是否有早起的习惯,只要有熬夜的行为,就会对我们大学生造成身体伤害,极大地影响着大学生的生活状态、精神状态。

另外,没有早起习惯,而且经常熬夜的人数占比重的36.5%,偶尔熬夜的人数占比重的55.2%,不熬夜的人数占比重的8.3%。由此可以看出,偶尔熬夜的人数占比重最大,大家都习惯了这样的生活状态。那么,没有早起习惯,就说明健康状态欠佳,再加上有熬夜的习惯,就造成了不健康的生活状态,导致我们晚间的睡眠时间不足。

无论是否满足睡眠总时长,我们都应该遵守早睡早起的原则,纵使睡眠总时间足够了,但是睡眠质量却无法保证,所以大学生的睡眠状态亟待改善。由此可见,保持一个良好的睡眠状态十分必要。但是,我们对于人体最佳的睡眠时间段其实并不了解,有很多人都错误地认为只要是全天睡够八小时,无论是几点开始睡眠都是可以的。殊不知,这不仅会打乱我们人体的生物钟,同时,也会对身体内脏休息和调整造成影响。

(二)生活作息与生活状态的数据分析

表2 被调查学生生活作息与生活状态交叉表

根据表中数据分析得:生活作息规律,且认为自己的生活状态符合健康标准的人数占比重的61.5%,而不符合健康标准的人数占比重的25.5%,其中不清楚自己健康现状的人数占比重的13.0%。生活作息规律一般符合健康标准的人数占比重的26.3%,不符合健康标准的人数占比重的57.6%,其中不清楚自己的健康现状的人数占比重的16.1%。生活作息不规律,但符合健康标准的人数占比重的12.0%,不符合健康标准的人数占比重的76.0%,其中不清楚自己的健康现状的人数占比重的12.0%。

由以上表格中的数据,我们可以得出:生活作息规律的人,是有很多人知道自己的健康现状符合健康标准的,是可以合理安排自己的生活。还有很大一部分人,生活作息规律一般,就会造成生活中的一些方面安排得不合理,会处于不健康的生活状态,不符合健康标准的人应该改正这样的生活作息,减少熬夜的次数。对于大学生而言,不论是学业繁重,还是打游戏、聊天等娱乐活动,尽量安排在合适的时间,不要耽误或缩短我们晚上的休息和睡眠时间。

(三)就读的专业类型与早起习惯数据分析

表3 就读的专业类型与是否有早起习惯的交叉制表

根据表中数据分析:大部分大学生是有早起的习惯。其中排名前三的专业是:首先是理工类学生有早起习惯的占比最大,比重为71.5%,其次是体育类学生,占比为65.9%,最后是文史类学生,占比为45%。这三类专业的学生有早起的习惯,受专业的影响。

根据调查,很大一部分的高校内,都有相对应的早操制度,并且设置了对应晨跑的APP,学校有着强制性的制度管理,这样的制度很好,能改善大学生的作息习惯,建议各大高校都设置。大学生的早起,关系到早操制度、专业的习惯以及自我的主观能动性,正是这些因素深深地影响着大学生的作息。

三、讨论

(1)根据研究表明,如果长期熬夜,更会慢慢地出现失眠、健忘、易怒、焦虑不安等神经精神症状。过度劳累使身体的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引起体内主要的器官和系统失衡,比如发生心律不齐、内分泌失调等,严重的就会导致全身的应激状态、感染疾病的几率相应提高。

美国的免疫学家在对睡眠和人体免疫做了一系列研究后认为,睡眠除了可以消除疲劳,还与提高免疫力、抵抗疾病的能力有着密切关系。所以,即使在相对紧张的工作中,也要保持充足的睡眠。我们的大学生睡眠时间一般每天不得少于7个小时,这样对我们的身体才有保障。

(2)大学生健康行为意识较强,但其健康行为习惯较差,需要加强其实质性的锻炼和实践。我们应该规范健康行为,更好地引导大学生进行体育锻炼,学习健康知识,培养良好的身心健康,做积极向上的大学生。

(3)大学生自身原因对身体健康的影响,个人的不良生活方式对身体健康的影响,自律较差,导致睡眠时间和睡眠深度都无法得到保障。没有意识要自觉锻炼身体的习惯。有相当部分大学生没有主动锻炼身体的意识,他们虽然对各类体育比赛很关心,很热衷,但自己却很少有主动锻炼身体的行动,每日重复着宿舍、食堂、教室三点成一线的单调生活。有的学生在学校的体育测试中,测试几次都无法通过,甚至出现有学生找人代测的现象。造成了我们大学生体质严重下降的现象。

(4)大学生可以在安排好学习工作之余,打理好自己的休闲娱乐时间。以一天计,可以安排1至2小时,如中餐、晚餐后、下午课后及晚上自习结束后等时间段都可以灵活安排。但不要延误用餐时间。

(5)对于生活作息规律的人,是有很多人知道自己的健康现状符合健康标准的,每个人是可以合理安排自己的生活作息、饮食习惯的。还有很大一部分人,生活作息规律本身就存在着问题,生活质量更是一般,但是自身没有在意,这就会造成生活中的一些方面安排得不合理,处于不健康生活状态的人越来越多。

猜你喜欢

作息比重习惯
爱心健康作息表
上课好习惯
超级秀场 作息规律
当你不喜欢,你就不习惯
你总要习惯一个人
好习惯
一种简易实用的液体比重计对陶瓷砖喷釉工序的改善
名人作息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