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乙肝肝硬化患者门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因素分析

2022-02-28王丽

河南医学研究 2022年2期
关键词:门静脉乙肝血流

王丽

(新乡市传染病医院 肝病科,河南 新乡 453000)

乙肝是乙型肝炎病毒持续感染所致,若患者病情控制欠佳,可进展为肝硬化,引发肝损伤,导致患者肝功能不断减退[1]。据报道,0.6%~26%的乙肝肝硬化患者可能会并发门静脉血栓(portal vein thrombosis,PVT),造成肠系膜缺血坏死,加速肝硬化进程,对肝硬化的治疗效果以及预后产生不良影响[2-3]。因此,探寻乙肝肝硬化患者PVT形成的影响因素,并采取针对性措施对减少乙肝肝硬化患者PVT形成、改善患者预后具有积极意义。基于此,本研究选取350例乙肝肝硬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一步分析乙肝肝硬化患者PVT形成的影响因素。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研究经新乡市传染病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选取2018年7月至2021年6月于医院肝病科就诊的350例乙肝肝硬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及其家属知晓本次研究,并已签署知情同意书。350例患者年龄39~74(53.74±4.57)岁;男204例,女146例;体质量指数16.87~26.74(22.49±2.53)kg·m-2;肝硬化病程2~12(6.49±1.81)a。

1.2 选取标准(1)纳入标准:①符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5年版)》[4]中乙肝肝硬化诊断标准,并经肝脏CT检查确诊;②近期未服用抗凝、抗血小板药物;③凝血功能正常。(2)排除标准:①合并腹腔感染性疾病,如胰腺炎、急性腹膜炎等;②伴有自身免疫性疾病;③合并恶性肿瘤,如肝癌、胃癌等;④既往有肝移植手术史;⑤先天性门静脉畸形;⑥合并布加综合征;⑦合并血液系统疾病。

1.3 PVT形成判定方法(1)经多普勒超声检查,表现为管腔内有高回声或等回声填充物;(2)CT检查,可见门静脉主干的偏心性光滑的高密度影;(3)磁共振成像检查,可见T1WI高信号充盈缺损,其内无供血、无增强。满足上述条件判定为PVT。将发生PVT的患者纳入发生组,未发生PVT的患者纳入未发生组。

1.4 基线资料调查方法及实验室指标检查方法(1)研究者设计基线资料调查问卷,主要包含年龄、性别(男、女)、体质量指数、肝硬化病程、长期吸烟史(吸烟指数≥400判定为“吸烟”,吸烟指数为每日吸烟支数与吸烟年数的乘积)、合并糖尿病[是、否,参考《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年版)》[5]]、脾切除史(有、无)、Child-Pugh分级[6](A、B、C级)、门静脉血流速度[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洛阳康达卡勒幅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型号LKC-30)检测]。(2)实验室指标:血小板计数(blood platelet,PLT)、红细胞计数(red blood cell,RBC)、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白蛋白(albumin,ALB)及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水平[采集患者入院时空腹静脉血10 mL,分为2份,置于-80 ℃的环境中待检。采用血液细胞分析仪(湖南伊鸿健康科技有限公司,型号EHBT-25)检测PLT、RBC;采用血凝分析仪(江苏英诺华医疗技术有限公司,型号CL-2000B)检测PT;以离心半径10 cm、3 000 r·min-1离心处理10 min,分离上层血清,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长沙市微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型号Wmini6000Plus)测定ALB、T-Bil水平]。

2 结果

2.1 PVT发生情况350例乙肝肝硬化患者中,有31例发生PVT,发生率为8.86%(31/350)。

2.2 发生组与未发生组基线资料及实验室指标比较发生组合并糖尿病占比高于未发生组,发生组门静脉血流速度、ALB水平比未发生组低,发生组PLT比未发生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肝硬化病程、长期吸烟史、脾切除史、Child-Pugh分级、RBC、PT以及T-Bil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发生组与未发生组基线资料及实验室指标比较

2.3 乙肝肝硬化患者PVT形成的影响因素回归分析将初步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合并糖尿病、门静脉血流速度、PLT、ALB作为自变量并赋值(见表2),以PVT发生情况作为因变量(发生=1,未发生=0);经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结果显示,合并糖尿病、PLT水平高是乙肝肝硬化患者PVT形成的危险因素(OR>1,P<0.05);门静脉血流速度快、ALB水平高是其保护因素(OR<1,P<0.05)。见表3。

表2 自变量赋值情况

表3 乙肝肝硬化患者PVT形成的影响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3 讨论

乙肝肝硬化主要是因持续存在的肝炎病毒、中重度肝脏坏死、纤维化所致,患者可出现食欲减退、无力、腹泻等消化系统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7],受诸多因素影响,部分乙肝肝硬化患者可发生PVT。本研究结果显示,350例乙肝肝硬化患者中PVT形成31例,发生率为8.86%。合并PVT的乙肝肝硬化患者易出现上消化道出血、难治性腹水,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增加患者病死风险[8]。因此,分析乙肝肝硬化患者PVT形成的影响因素十分必要。

本研究初步比较发生组与未发生组患者基线资料,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结果显示,合并糖尿病、PLT水平高是乙肝肝硬化患者PVT形成的危险因素,而门静脉血流速度快、ALB水平高是其保护因素。依次分析原因。(1)合并糖尿病的患者糖、脂质的代谢较为紊乱,易受活性氧自由基的侵害,增加机体内皮细胞损伤;合并糖尿病的患者存在持续慢性的高糖状态,会促使多种蛋白发生糖化,发生糖化的蛋白可刺激凝血因子的释放,从而使机体内血液的凝固性增加,促进血栓形成,增加PVT的发生风险[9-10]。对此,建议临床医务工作者对患者进行疾病健康知识教育,告知患者需严格按照方案服用降糖药物,以将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并定期来医院复查。(2)PLT水平高能够促使各种促凝物质、抗纤溶因子的释放,加速不溶性纤维蛋白的合成,PLT聚集黏附于血管内皮受损处,可导致受损的血管官腔变窄,使血液流动速度变慢、流量减少,促进血液凝固,形成血凝块[11]。当血凝块形成,PLT可进一步收缩,血凝块变得更加坚实,使血管进一步闭合,进而增加PVT发生风险[12]。对此,建议临床医务工作者检查患者血常规时需注意患者PLT水平的变化,告知患者合理进行体育锻炼,避免高脂肪、高糖分饮食,必要时给予小剂量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药物治疗,以降低PVT的发生风险。(3)由于肝硬化患者肝实质发生硬化,血管反应性改变,肝内血管的阻力增加,导致患者门静脉血流速度减缓[13]。静脉血流速度缓慢的乙肝肝硬化患者,血流量低,血液易于沉积、凝集,可增加血液凝固性,易形成涡流,促使血栓形成[14]。Stine等[15]研究表明,门静脉血流速度缓慢是PVT的独立预测因子,此结论与本研究结果一致。对此,建议临床医务工作者注意检查患者门静脉血流速度,对于门静脉血流速度缓慢的患者适当给予抗凝药物治疗。(4)ALB主要由肝脏分泌而来,具有维持机体营养及渗透压作用[16]。ALB水平低时,血管内渗透压变低,血液中的水分就会渗出到血管之外,导致血液变稠,血流速度减缓,可增加血液与血管内皮之间的剪切力,易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增加血栓的形成[17]。由于ALB具有结合抗凝因子的作用,其水平升高可引起纤溶系统、抗凝系统的抗凝因子增加,降低血液黏稠度,进而减少PVT的发生[18]。对此,建议临床医务工作者在治疗患者过程中,可适当输注ALB,加强能量,以减少PVT的形成。

综上所述,乙肝肝硬化患者PVT形成的影响因素可能为合并糖尿病、PLT水平高、门静脉血流速度快、ALB水平高,临床可据此提出针对性干预方案以减少乙肝肝硬化患者PVT的形成。

猜你喜欢

门静脉乙肝血流
肝细胞癌治疗方式对门静脉压力的影响
体外反搏对于狭窄动脉内血流动力学环境影响的高精度计算机仿真研究
微血流成像能准确鉴别和诊断胆囊息肉样病变
超微血流成像与CDFI评估慢性肾脏病患者血流灌注的对比研究
基于系统论SPO模型的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干预实践
肝癌合并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行TACE联合TIPS治疗的安全性与疗效
门静脉高压症是什么?
五项报告教你看懂乙肝
不再为乙肝“愁断肠”
乙肝妈妈可以放心母乳喂养